专利名称:一体化光伏农业大棚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太阳能光伏发电的利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体化光伏农业大棚。
技术背景光伏发电是根据光生伏打效应原理,利用太阳电池将太阳光能直接转化为电能。不论是独立使用还是并网发电,光伏发电系统主要由太阳电池板(组件)、控制器和逆变器三大部分组成,它们主要由电子兀器件构成,光伏发电设备较为精炼,可靠稳定寿命长、安装维护简便。理论上讲,光伏发电技术可以用于任何需要电源的场合,上至航天器,下至家用电源,大到兆瓦级电站,小到玩具,光伏电源可以无处不在。太阳能光伏发电由于需要的场地面积较大,常常会占用大量的土地面积,占用的 土地面积基本上没有其它的用处,严重的浪费了国家的土地资源,对当地的生态环境也会有一定的破坏,而大规模的农业大棚,存在着排风系统、控制湿度系统以及照明系统等,每天需要消耗大量的电能,而且还要修建从有电的地方到农业大棚的供电设施,需要较大的经济投入,效益也就相对的减少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结构合理、农业大棚种植与太阳能光伏发电相结合的一体化光伏农业大棚。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采用以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一体化光伏农业大棚,包括主体结构,设在主体结构外侧的墙体,以及位于主体结构上方的屋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一体化光伏农业大棚还包括排风系统、控制湿度系统以及照明系统,所述的屋顶的向阳面铺有光伏组件,光伏组件与排风系统和控制湿度系统、照明系统电连接,所述的屋顶的坡度为20° 30°。所述的屋顶背阳面为真空玻璃。所述的墙体墙面的材料为朔料薄膜、真空钢化玻璃或者光伏薄膜电池组件。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结构布局合理、生态环保、节约国土资源、同时也方便了农业大棚种植,实现了光伏农业一体化的新概念。
图I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图示,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如图I所示,一体化光伏农业大棚,包括主体结构I,设在主体结构I外侧的墙体2,位于主体结构I上方的屋顶3,一体化光伏农业大棚还包括排风系统、控制湿度系统以及照明系统,屋顶3的向阳面铺有光伏组件4,光伏组件4与排风系统和控制湿度系统、照明系统电连接,屋顶3的坡度为25°。屋顶3背阳面为真空玻璃。墙体2墙面的材料为朔料薄膜、真空钢化玻璃或者光伏薄膜电池组件。本实用新型实现了光伏发电与农业大棚种植一体化的新概念,既能实现太阳能光伏发电,满足周围的供电需求,而且还能就地直接给农业大棚种植提供必备的电力,方便了农业种植。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 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权利要求1.一体化光伏农业大棚,包括主体结构,设在主体结构外侧的墙体,以及位于主体结构上方的屋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一体化光伏农业大棚还包括排风系统、控制湿度系统以及照明系统,所述的屋顶的向阳面铺有光伏组件,光伏组件与排风系统和控制湿度系统、照明系统电连接,所述的屋顶的坡度为20° 30°。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一体化光伏农业大棚,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屋顶背阳面为真空玻璃。
3.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一体化光伏农业大棚,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墙体墙面的材料为朔料薄膜、真空钢化玻璃或者光伏薄膜电池组件。
专利摘要一体化光伏农业大棚,涉及太阳能光伏发电的利用技术领域,包括主体结构,设在主体结构外侧的墙体,以及位于主体结构上方的屋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一体化光伏农业大棚还包括排风系统、控制湿度系统以及照明系统,所述的屋顶的向阳面铺有光伏组件,光伏组件与排风系统和控制湿度系统、照明系统电连接,所述的屋顶的坡度为20°~30°。本实用新型结构布局合理、生态环保、节约国土资源、同时也方便了农业大棚种植,实现了光伏农业一体化的新概念。
文档编号A01G9/14GK202603279SQ2012202068
公开日2012年12月19日 申请日期2012年5月9日 优先权日2012年5月9日
发明者王波, 胡庆, 王相禹, 夏效文 申请人:安徽振发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