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一种植物栽培容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栽培器具,特别是指一种植物栽培容器。
背景技术:
土壤盐碱盐碱化又称土壤盐溃化或者土壤盐化,是指土壤含盐量超过O. 3%,而使农作物低产或不能生长。土壤中盐分的主要来源是风化产物和含盐的地下水,灌溉盐碱化后,土壤溶液的渗透压增大,土体通气性、透水性变差,养分有效性降低,植物不能正常生长。我国盐碱土主要有两种形成原因一是蒸发量远远大于降水量,导致地下含盐地下水上升,水分蒸发完后,盐便会停留在土壤表面,随着时间的积累,含盐量大大增加,形成盐碱土 ;二是海滨土壤,由于靠近海水,土壤受到海水的侵蚀,土壤逐渐盐碱化。·
实用新型内容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植物栽培容器,用于解决植物因受土壤盐碱化影响,而导致不能正常生长的问题。基于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植物栽培容器包括蓄水池、雨水收集通道、雨水收集盖、养分供给通道、环形供给管道、土壤隔离板、用于放置土壤的围土网和提水系统;其中,所述土壤隔离板安装于所述蓄水池的顶部,并将所述蓄水池的顶部封闭;所述围土网沿竖直方向安装于土壤隔离板的上方,所述雨水收集盖安装于所述围土网的顶部;所述雨水收集通道沿竖直方向设置在围土网内,并延伸至蓄水池;所述雨水收集通道的顶部与所述雨水收集盖连通,所述雨水收集通道的底部设有出水口 ;所述蓄水池的内底部设置有所述环形供给管道,所述养分供给通道沿竖直方向设置在围土网内,并延伸至蓄水池,与所述环形供给通道连通,所述养分供给通道在所述土壤隔尚板以上部分的侧壁上设有养分出口;所述提水系统与环形供给管道连通,用于向养分供给通道提供提水动力,将所述蓄水池中的养分依次通过环形供给管道、养分供给通道和养分出口流入所述围土网内的土壤。可选地,所述雨水收集盖从雨水收集盖与雨水收集通道连通处至雨水收集盖边缘为倾斜设置,且所述连接处最低、所述边缘最高。 较佳地,所述蓄水池在靠近土壤隔离板的侧壁上设有注水口。较佳地,所述注水口上还设有盖子。可选地,所述位于围土网内的养分供应通道的侧壁上还设有多根与之连通的微喷管,所述微喷管沿着养分供应通道设置。优选地,所述养分供给通道的顶端高于雨水收集盖,所述养分供给通道的顶端设有开口,所述开口上设有盖子。[0015]可选地,所述雨水收集通道位于围土网的中间,并且所述养分供给通道设置在雨水收集通道的周围。可选地,所述提水系统包括电源、定时磁控阀门、水位探头和提水泵,并通过防水电缆将其连接;所述电源和定时磁控阀门位于雨水收集盖上,所述提水泵和水位探头位于蓄水池内,连接所述定时磁控阀门和所述提水泵的防水电缆位于雨水收集通道内;所述提水泵与环形供给管道连通。较佳地,所述电源包括太阳能组件和太阳能蓄电池。从上面所述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植物栽培容器,将按照一定比例把调配好的改良土壤置于容器中,使其不受盐碱化土壤的影响,从根本上解决了盐碱地绿化种植难题;通过管道收集雨水、提供养分以及预防病虫害,设计合理、科学环保。而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植物栽培容器节能、实用、美观,同时也降低了植物的养护成本。·
图I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植物栽培容器内部(未设围土网时)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植物栽植容器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蓄水池内底部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植物栽培容器的俯视图;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养分供给通道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水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并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植物栽培容器,包括蓄水池、雨水收集通道、雨水收集盖、养分供给通道、环形供给管道、土壤隔离板、用于放置土壤的围土网和提水系统。其中,所述土壤隔离板安装于所述蓄水池的顶部,并将所述蓄水池的顶部封闭;所述围土网沿竖直方向安装于土壤隔离板的上方,所述雨水收集盖安装于所述围土网的顶部。所述雨水收集通道沿竖直方向设置在围土网内,并延伸至蓄水池的底部。所述雨水收集通道的顶部与所述雨水收集盖连通,所述雨水收集通道的底部设有出水口。所述蓄水池的内底部设置有所述环形供给管道,所述养分供给通道沿竖直方向设置在围土网内,并延伸至蓄水池,与所述环形供给通道连通,所述养分供给通道在所述土壤隔离板以上部分的侧壁上设有养分出口。所述提水系统与环形供给管道连通,用于向养分供给通道提供提水动力,将所述蓄水池中的养分依次通过环形供给管道、养分供给通道和养分出口流入所述围土网内的土壤。参考图I和图2,分别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植物栽培容器内部(未设围土网时)结构示意图和植物栽培容器的结构示意图。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植物栽培容器包括雨水收集通道I、雨水收集盖2、养分供给通道3、环形供给管道302、蓄水池4、土壤隔离板5、围土网6和提水系统。其中,所述土壤隔离板5安装于蓄水池4的顶部,并将所述蓄水池4的顶部封闭,防止围土网6中的土壤进入蓄水池4。所述围土网6沿竖直方向安装于土壤隔离板5的上方,用于放置改良的土壤,有效隔离容器外的盐碱土壤,同时也起着支撑容器的作用。所述改良土壤的成分由容器所栽培的植物品种确定。需要指出的是,所述围土网6的网格大小并不限定,只要能固定土壤且不影响植物的生长即可。所述雨水收集盖2安装于所述围土网6的顶部,用于收集雨水。所述雨水收集通道I沿竖直方向设置在围土网6内,并延伸至蓄水池4。所述雨水收集通道I的顶部与所述雨水收集盖2连通,所述雨水收集通道I的底部设有出水口,用于将收集到的雨水流入蓄水池4中。参考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蓄水池内底部的结构示意图。所述蓄水池4的内 底部设置有所述环形供给管道302,所述养分供给通道3沿竖直方向设置在围土网6内,并延伸至蓄水池4,与所述环形供给通道302连通。所述养分供给通道3在所述土壤隔离板5以上部分的侧壁上设有养分出口,用于向土壤提供养分。所述提水系统与环形供给管道302连通,用于向养分供给通道3提供提水动力。所述提水系统采用加压的方式向上供水,使蓄水池4中的养分流入环形供给管道302,再流入养分供给通道3,最后通过养分供给通道3侧壁上的养分出口流到土壤中。下雨天,所述雨水收集盖2用于收集雨水,收集的雨水沿着雨水收集通道I流入蓄水池4。等到晴天植物缺水时,所述植物栽培容器蓄水池中的养分通过提水系统流入养分供给通道3,沿着养分供给通道3流动,并通过养分供给通道3上的养分出口流出,向土壤提供养分。而且,利用蓄水池4存水可以防止地上有较高盐碱的水渗入围土网6中的改良土壤;通过蓄水池4储存雨水,有利于水的二次利用,节约水资源,降低了植物的养护成本。较佳地,所述雨水收集盖2从雨水收集盖2与雨水收集通道I连通处至雨水收集盖2边缘倾斜,且所述连接处最低、所述边缘最高,方便收集雨水。可选地,所述养分供给通道3的顶端高于雨水收集盖2,且所述养分供给通道3的顶端设有开口,所述开口上设有盖子。由于收集的雨水中带有杂质,长时间使用本实用新型后,蓄水池4和养分供给通道3的壁上均会附着污垢,因此需要定期清洗。将所述盖子打开,对养分供给通道3进行清洗,以防长年累月的使用导致养分供给通道3阻塞。可选地,所述蓄水池4在靠近土壤隔离板5处设有注水口 401。所述注水口 401的数量并无限制,但是至少一个。优选地,可以在蓄水池4上对称设置。较佳地,所述注水口401上还设有盖子,防止杂质进入蓄水池。当持续干旱时,通过注水口 401向蓄水池4供水;当雨量过大时,蓄水池4中多余的水通过注水口 401溢出;当需要向土壤施肥时,通过注水口 401向蓄水池4加入养料;当蓄水池4需要清洗时,还可以通过注水口 401清洗蓄水池4中的污垢。参考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植物栽培容器的俯视图。从容器的重心以及土壤填充等角度考虑,所述雨水收集通道I位于围土网6的中间,所述养分供给通道3设置在雨水收集通道I的周围。可选地,所述养分供给通道3设置在雨水收集通道I的周围均匀分布,以提高养分的供应面积,使供应养分的面积尽可能地到达最大。[0044]参考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养分供给通道的结构示意图。较佳地,所述位于围土网6内的养分供应通道3侧壁上还设有多根与之连通的微喷管301,所述微喷管301沿着养分供应通道3设置。较佳地,所述微喷管301在养分供应通道3侧壁上均匀设置,所述微喷管301伸入围土网6中的土壤内。提水时,养分供应通道3中的养分通过所述微喷管301向土壤提供养分,可以进一步提高供应养分的面积。也可以将溶解在蓄水池4中的药物通过养分供应通道3运输到土壤中,通过植物根系吸收,达到预防及治理病虫害的效果,解决了外部打药造成空气污染问题。参考图3和图6,分别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蓄水池内底部的结构示意图和提水系统的结构示意图。所述环形供给管道302位于蓄水池4的内底部,并与养分供应通道3连通。所述提水系统包括电源305、定时磁控阀门(图中未显示)、水位探头(图中未显示)和提水泵303,并通过防水电缆将其连接。所述电源305和定时磁控阀门(图中未显示)位·于雨水收集盖2上,所述提水泵303和水位探头(图中未显示)位于蓄水池4内,连接所述定时磁控阀门(图中未显示)和所述提水泵303的防水电缆304位于雨水收集通道I内;所述提水泵303与环形供给管道302相连。所述定时磁控阀门(图中未显示)用于设定本实用新型的提水时间,使其在预定时间向土壤提供水分和养料。当蓄水池4中的水位低于水位线时,提水泵303停止工作;当蓄水池4中的水位高于水位线时,提水泵303开始工作。蓄水池4中的养分通过提水泵303的供水动力,流入环形供给管道302,再继续流入养分供应通道3,向围土网6中的土壤提供养分。可选地,所述电源305包括太阳能组件和太阳能蓄电池,通过太阳能组件将光能转化为电能并储存在太阳能蓄电池中,充分利用太阳能,带动提水泵工作,作为提供养分和水分的动力系统,节能环保,降低了植物的养护成本。需要指出的是,所述电源305并无限定,也可以是除太阳能蓄电池以外的其他蓄电池。从上面所述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植物栽培容器,将按照一定比例调把配好的改良土壤置于容器中,使其不受盐碱化土壤的影响,从根本上解决了盐碱地绿化种植难题;通过管道收集雨水、提供养分以及预防病虫害,设计合理、科学环保。而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植物栽培容器节能、实用、美观,同时也降低了植物的养护成本。因此,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植物栽培容器在盐碱地区及干旱地区有较大推广市场,也将带动苗木市场发展。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1.一种植物栽培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容器包括蓄水池、雨水收集通道、雨水收集盖、养分供给通道、环形供给管道、土壤隔离板、用于放置土壤的围土网和提水系统; 其中,所述土壤隔离板安装于所述蓄水池的顶部,并将所述蓄水池的顶部封闭;所述围土网沿竖直方向安装于土壤隔离板的上方,所述雨水收集盖安装于所述围土网的顶部; 所述雨水收集通道沿竖直方向设置在围土网内,并延伸至蓄水池;所述雨水收集通道的顶部与所述雨水收集盖连通,所述雨水收集通道的底部设有出水口 ; 所述蓄水池的内底部设置有所述环形供给管道,所述养分供给通道沿竖直方向设置在围土网内,并延伸至蓄水池,与所述环形供给通道连通,所述养分供给通道在所述土壤隔离板以上部分的侧壁上设有养分出口; 所述提水系统与环形供给管道连通,用于向养分供给通道提供提水动力,将所述蓄水池中的养分依次通过环形供给管道、养分供给通道和养分出口流入所述围土网内的土壤。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植物栽培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雨水收集盖从雨水收集盖与雨水收集通道连通处至雨水收集盖边缘为倾斜设置,且所述连通处最低、所述边缘最高。
3.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植物栽培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蓄水池在靠近土壤隔离板的侧壁上设有注水口。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植物栽培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注水口上还设有盖子。
5.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植物栽培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位于围土网内的养分供应通道的侧壁上还设有多根与之连通的微喷管,所述微喷管沿着养分供应通道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植物栽培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养分供给通道的顶端高于雨水收集盖,并且所述养分供给通道的顶端设有开口,所述开口上设有盖子。
7.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植物栽培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雨水收集通道位于围土网的中间,所述养分供给通道设置在雨水收集通道的周围。
8.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植物栽培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提水系统包括电源、定时磁控阀门、水位探头和提水泵,并通过防水电缆将其连接;所述电源和定时磁控阀门位于雨水收集盖上,所述提水泵和水位探头位于蓄水池内,连接所述定时磁控阀门和所述提水泵的防水电缆位于雨水收集通道内;所述提水泵与环形供给管道连通。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植物栽培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源包括太阳能组件和太阳能蓄电池。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植物栽培容器,所述容器包括蓄水池、雨水收集通道、雨水收集盖、养分供给通道、环形供给管道、土壤隔离板、用于放置土壤的围土网和提水系统。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植物栽培容器,将按照一定比例调配好的改良土壤置于容器中,使其不受盐碱化土壤的影响,从根本上解决了盐碱地绿化种植难题;通过管道收集雨水、提供养分以及预防病虫害,设计合理、科学环保。而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植物栽培容器节能、实用、美观,同时也降低了植物的养护成本。
文档编号A01G25/00GK202697326SQ201220239190
公开日2013年1月30日 申请日期2012年5月25日 优先权日2012年5月25日
发明者佟英文, 姚月英 申请人:佟英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