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收割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7853阅读:17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联合收割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联合收割机,在行驶机体上设有集谷箱,在所述集谷箱的后方侧设有通过排出螺旋装置排出该集谷箱的谷粒的卸谷装置,所述集谷箱在所述集谷箱的后方侧被支撑为绕纵向姿势的纵轴心旋转自如,以便自由切换到收容在行驶机体的作业姿势或从行驶机体向横向伸出的检查姿势,所述卸谷装置被设置为绕前后朝向姿势的摆动轴心摆动自如,以便自由切换到使排出侧端部朝向上方的收容姿势或使排出侧端部朝向外侧的排出姿势。
背景技术
作为如上所述那样构成的联合收割机,在专利文献I中公开了如下构成集谷箱·通过上侧安装轴旋转自如地支撑在机体框架上,并且,在该集谷箱的后面连接有卸谷装置(文献中为排出用纵向绞龙)。在该专利文献I中,联合收割机具有连接在集谷箱的后面侧的箱侧金属部、中间金属部和绞龙侧金属部,将卸谷装置连接在绞龙侧金属部上。在专利文献I中卸谷装置构成为伸缩自如。在专利文献I的联合收割机中,在机体框架上连接固定有中间金属部,通过在该中间金属部上绕横轴转动自如地连接绞龙侧金属部,卸谷装置(排出用绞龙)被摆动自如地连接。另外,利用下侧纵向安装轴安装有箱侧金属部和中间金属部,并将该下侧纵向安装轴和上侧安装轴同轴地配置,从而在集谷箱旋转时,箱侧金属部相对中间金属部分离。在该专利文献I中,将设置在集谷箱底部的排出螺旋装置的驱动力传递给卸谷装置的绞龙用螺旋装置的传导系统构成为在中间金属部和箱侧金属部之间能够分离。专利文献I :(日本)特开2010-98966号公报如专利文献I所述,由于从集谷箱向卸谷装置输送谷粒的路径分离,在允许使集谷箱旋转的结构中,不仅导致结构复杂化而且部件数量增加,在这方面还有改善余地。而且,将卸谷装置的长度尺寸限制成,在设定为收容姿势(纵向的姿势)的状态下不使排出侧的端部从集谷箱向上方较大地突出。基于这样的理由,可以确定在为了将集谷箱的谷粒向横向排出而摆动卸谷装置所引起的排出侧端部朝向横向的情况下的谷粒排出位置,但是,也希望将该排出位置尽可能地远离行驶机体。对应于该要求,考虑到了专利文献I所述的伸缩自如地构成卸谷装置的技术方案,但是,该构成导致结构复杂化且部件数量增加,在这方面还有改善余地。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如下合理地构成联合收割机,简化使集谷箱旋转以及使卸谷装置摆动的结构,并且,在不加长卸谷装置的尺寸的情况下,使谷粒从卸谷装置排出的排出位置远离行驶机体。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方面的联合收割机,行驶机体(A)具备集谷箱(E),通过排出螺旋装置(42)排出该集谷箱(E)内的谷粒的卸谷装置(F)设置在所述集谷箱(E)的后方侧,所述卸谷装置(F)被设置成绕前后朝向姿势的摆动轴心(X)摆动自如,以便自由切换到使排出侧端部朝向上方的收容姿势或使排出侧端部朝向外侧的排出姿势,其特征在于,所述卸谷装置(F)绕所述摆动轴心(X)摆动自如地连接支撑在所述集谷箱(E)的后面,并且,所述摆动轴心(X)被配置成所述摆动轴心(X)的位置位于所述集谷箱(E)的行驶机体(A)宽度方向的外侧。本实用新型的第二方面的联合收割机,行驶机体(A)具备集谷箱(E),通过排出螺旋装置(42)排出该集谷箱(E)内的谷粒的卸谷装置(F)设置在所述集谷箱(E)的后方侧,所述卸谷装置(F)被设置成绕前后朝向姿势的摆动轴心(X)摆动自如,以便自由切换到使 排出侧端部朝向上方的收容姿势或使排出侧端部朝向外侧的排出姿势,其特征在于,所述卸谷装置(F)经由使该卸谷装置(F)绕所述摆动轴心(X)摆动自如地支撑的连接机构(31C)连接支撑在所述集谷箱(E)的后面。本实用新型的第三方面的联合收割机,行驶机体(A)具备集谷箱(E),通过排出螺旋装置(42)排出该集谷箱(E)内的谷粒的卸谷装置(F)设置在所述集谷箱(E)的后方侧,所述卸谷装置(F)被设置成绕前后朝向姿势的摆动轴心(X)摆动自如,以便自由切换到使排出侧端部朝向上方的收容姿势或使排出侧端部朝向外侧的排出姿势,其特征在于,所述卸谷装置(F)经由使该卸谷装置(F)绕所述摆动轴心(X)摆动自如地支撑的连接机构(31C)连接支撑在所述集谷箱(E)的后面,并且,所述摆动轴心(X)被配置成所述摆动轴心(X)的位置位于所述集谷箱(E)的行驶机体(A)宽度方向的外侧。本实用新型的第四方面的联合收割机,行驶机体(A)具备集谷箱(E),通过排出螺旋装置(42)排出该集谷箱(E)内的谷粒的卸谷装置(F)设置在所述集谷箱(E)的后方侧,所述卸谷装置(F)被设置成绕前后朝向姿势的摆动轴心(X)摆动自如,以便自由切换到使排出侧端部朝向上方的收容姿势或使排出侧端部朝向外侧的排出姿势,其特征在于,所述卸谷装置(F)绕所述摆动轴心(X)摆动自如地连接支撑在所述集谷箱(E)的后面,并且,所述摆动轴心(X)被配置成所述摆动轴心(X)的位置位于所述集谷箱(E)的行驶机体(A)宽度方向的外侧,并且,该联合收割机具备向后方侧输送所述集谷箱(E)底部的谷粒的底部螺旋装置(21),具备从该底部螺旋装置(21)向所述排出螺旋装置(42)输送谷粒的肘形单元
(30),在该肘形单元(30)的内部设有将所述底部螺旋装置(21)的旋转力传递给所述排出螺旋装置(42 )的锥齿轮机构(44 )。本实用新型的第五方面的联合收割机,行驶机体(A)具备集谷箱(E),通过排出螺旋装置(42)排出该集谷箱(E)内的谷粒的卸谷装置(F)设置在所述集谷箱(E)的后方侧,所述卸谷装置(F)被设置成绕前后朝向姿势的摆动轴心(X)摆动自如,以便自由切换到使排出侧端部朝向上方的收容姿势或使排出侧端部朝向外侧的排出姿势,其特征在于,所述卸谷装置(F)经由使该卸谷装置(F)绕所述摆动轴心(X)摆动自如地支撑的连接机构(31C)连接支撑在所述集谷箱(E)的后面,并且,该联合收割机具备向后方侧输送所述集谷箱(E)底部的谷粒的底部螺旋装置(21),具备从该底部螺旋装置(21)向所述排出螺旋装置(42)输送谷粒的肘形单元(30),在该肘形单元(30)的基端侧形成有所述连接机构(31C),并且在该肘形单元(30)的内部设有将所述底部螺旋装置(21)的旋转力传递给所述排出螺旋装置(42)的锥齿轮机构(44)。本实用新型的第六方面的联合收割机,行驶机体(A)具备集谷箱(E),通过排出螺旋装置(42)排出该集谷箱(E)内的谷粒的卸谷装置(F)设置在所述集谷箱(E)的后方侧,所述卸谷装置(F)被设置成绕前后朝向姿势的摆动轴心(X)摆动自如,以便自由切换到使排出侧端部朝向上方的收容姿势或使排出侧端部朝向外侧的排出姿势,其特征在于,所述卸谷装置(F)经由使该卸谷装置(F)绕所述摆动轴心(X)摆动自如地支撑的连接机构(31C)连接支撑在所述集谷箱(E)的后面,并且,所述摆动轴心(X)被配置成所述摆动轴心(X)的位置位于所述集谷箱(E)的行驶机体(A)宽度方向的外侧,并且,该联合收割机具备向后方侧输送所述集谷箱(E)底部的谷粒的底部螺旋装置(21),具备从该底部螺旋装置(21)向所述排出螺旋装置(42)输送谷粒的肘形单元(30),在该肘形单元(30)的基端侧形成有所述连接机构(31C),并且在该肘形单元(30)的内部设有将所述底部螺旋装置(21)的旋转力传递给所述排出螺旋装置(42)的锥齿轮机构(44)。 本实用新型的第七方面的联合收割机,所述集谷箱(E)在所述集谷箱(E)的后方侧被支撑为绕纵向姿势的纵轴心(Y)旋转自如,以便自由切换到收容在行驶机体(A)的作业姿势或从行驶机体(A)向横向伸出的检查姿势,在所述卸谷装置(F)的排出螺旋装置
(42)的旋转轴心(Z)的前侧配置所述纵轴心(Y)。本实用新型的第八方面的联合收割机,支柱状部件(25)连接在所述集谷箱(E)上,在所述集谷箱(E)处于作业姿势的状态下,所述支柱状部件(25)和处于收容姿势的所述卸谷装置(F)被配置成从后面看时部分重叠。本实用新型的第九方面的联合收割机,所述集谷箱(E)在所述集谷箱(E)的后方侧被支撑为绕纵向姿势的纵轴心(Y)旋转自如,以便自由切换到收容在行驶机体(A)的作业姿势或从行驶机体(A)向横向伸出的检查姿势,与所述纵轴心(Y)同轴地配置的支柱状部件(25)连接在所述集谷箱(E)上,该支柱状部件(25)绕所述纵轴心(Y)旋转自如地支撑在所述行驶机体(A)上,并且,在所述集谷箱(E)处于作业姿势的状态下,所述支柱状部件
(25)和处于收容姿势的所述卸谷装置(F)被配置成从后面看时部分重叠。本实用新型的第十方面的联合收割机,维持所述卸谷装置(F)的摆动姿势的姿势维持机构(H)具有支撑体(55),设置在集谷箱(E)的箱本体(20)侧;连接部,设置在所述卸谷装置(F)的外壁面上;连接杆(57),一端支撑在所述支撑体(55)上,另一端能够连接在所述连接部上。本实用新型的第十一方面的联合收割机,维持所述卸谷装置(F)的摆动姿势的姿势维持机构(H)具有支撑体(55),设置在与所述集谷箱(E)连接的支柱状部件(25)上;卡合板(56),设置在所述卸谷装置(F)的外壁面上,沿着卸谷装置(F)的长度方向具有多个卡合部(56A);连接杆(57 ), —端支撑在所述支撑体(55 )上,另一端能够选择性地卡合在所述卡合板(56)的多个卡合部(56A)中的任一个卡合部(56A)上。本实用新型的第十二方面的联合收割机,维持所述卸谷装置(F)的摆动姿势的姿势维持机构(H)具有支撑体(55),设置在集谷箱(E)的箱本体(20)侧;卡合板(56),设置在所述卸谷装置(F)的外壁面上,沿着卸谷装置(F)的长度方向具有多个卡合部(56A);连接杆(57), —端支撑在所述支撑体(55)上,另一端能够选择性地卡合在所述卡合板(56)的多个卡合部(56A)中的任一个卡合部(56A)上。本实用新型的第十三方面的联合收割机,在所述行驶机体(A)的后端部且所述集谷箱(E)的后方位置,在行驶机体(A)的宽度方向上的内侧设置燃料箱。本实用新型的第十四方面的联合收割机,具备向后方侧输送所述集谷箱(E)底部的谷粒的底部螺旋装置(21),使该底部螺旋装置(21)的螺旋轴(21A)的前端从箱本体(20 )的前壁(20f )向前方突出,经由锥齿轮(22)与该突出部位连接的横向姿势的中间轴(23)设置在所述箱本体(20)的前壁(20f)的下部,具备将来自发动机(3)的驱动力传递给所述集 谷箱(E)的排出系统的排出离合器(G),该排出离合器(G)构成为将来自所述发动机(3)的驱动力传递给所述中间轴(23)的皮带张紧式离合器。本实用新型的第十五方面的联合收割机,在所述集谷箱(E)的箱本体(20)的后壁(20r)上,通过托架(26)连接固定有支柱状部件(25)。本实用新型的第十六方面的联合收割机,所述集谷箱(E)在所述集谷箱(E)的后方侧被支撑为绕纵向姿势的纵轴心(Y)旋转自如,以便自由切换到收容在行驶机体(A)的作业姿势或从行驶机体(A)向横向伸出的检查姿势,在所述集谷箱(E)的箱本体(20)的后壁(20r)上,通过托架(26)连接固定有与所述纵轴心(Y)成为同轴的支柱状部件(25),所述支柱状部件(25)形成为圆柱状,在所述支柱状部件(25)的下端部连接有中间体(60),在所述中间体(60)的下表面,连接有圆筒状的直径比所述支柱状部件(25)小的与所述纵轴心(Y)同轴的支撑部件(61),该支撑部件(61)的下端旋转自如地支撑在轴承体(51)上,该轴承体(51)设置在与机体框架(50)连接的托架(50A)上。本实用新型的第十七方面的联合收割机,所述集谷箱(E)在所述集谷箱(E)的后方侧被支撑为绕纵向姿势的纵轴心(Y)旋转自如,以便自由切换到收容在行驶机体(A)的作业姿势或从行驶机体(A)向横向伸出的检查姿势,在所述集谷箱(E)的箱本体(20)的后壁(20r )上,连接固定有与所述纵轴心(Y)成为同轴的支柱状部件(25 ),所述集谷箱(E)被支撑为以所述纵轴心(Y)为中心旋转自如,在该旋转时,所述集谷箱(E)、所述卸谷装置(F)和所述支柱状部件(25) —体地旋转。本实用新型的第十八方面的联合收割机,所述集谷箱(E)在所述集谷箱(E)的后方侧被支撑为绕纵向姿势的纵轴心(Y)旋转自如,以便自由切换到收容在行驶机体(A)的作业姿势或从行驶机体(A)向横向伸出的检查姿势,在所述集谷箱(E)的箱本体(20)的后壁(20r)上,通过托架(26)连接固定有与所述纵轴心(Y)成为同轴的支柱状部件(25),所述支柱状部件(25 )形成为圆柱状,在所述支柱状部件(25 )的下端部连接有中间体(60 ),在所述中间体(60)的下表面,连接有圆筒状的直径比所述支柱状部件(25)小的与所述纵轴心(Y)同轴的支撑部件(61),该支撑部件(61)的下端旋转自如地支撑在轴承体(51)上,该轴承体(51)设置在与机体框架(50 )连接的托架(50A )上,在从前后位置夹着所述支撑部件
(61)的状态下,设有与所述支撑部件(61)、所述中间体(60)和肘形单元(30)的基端部(31)连接的一对支撑板(62 ),在一对所述支撑板(62 )中的一个上设有所述保持体(33 ),所述集谷箱(E)被支承为以纵轴心(Y)为中心旋转自如,在该旋转时,所述集谷箱(E)、所述卸谷装置(F)、所述肘形单元(30)、所述支柱状部件(25)、所述中间体(60)、所述支撑部件(61)和所述支撑板(62) —体地旋转。[0028]本实用新型的第十九方面的联合收割机,所述集谷箱(E)在所述集谷箱(E)的后方侧被支撑为绕纵向姿势的纵轴心(Y)旋转自如,以便自由切换到收容在行驶机体(A)的作业姿势或从行驶机体(A)向横向伸出的检查姿势,在机体框架(50)上,设有在与支柱状部件(25)邻接位置与所述纵轴心(Y)平行的纵向姿势的纵向框架(52),在所述纵向框架
(52)上设有旋转支撑体(53),所述旋转支撑体(53)环状形成而环抱所述支柱状部件(25)的外周面,使所述支柱状部件(25)旋转自如。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十方面的联合收割机,所述集谷箱(E)在所述集谷箱(E)的后方侧被支撑为绕纵向姿势的纵轴心(Y)旋转自如,以便自由切换到收容在行驶机体(A)的作业姿势或从行驶机体(A)向横向伸出的检查姿势,在所述集谷箱(E)的箱本体(20)的后壁(20r)上,连接固定有与所述纵轴心(Y)成为同轴的支柱状部件(25),在所述支柱状部件
(25)的下端部连接有中间体(60),在所述中间体(60)的下表面,连接有直径比所述支柱状部件(25)小的与所述纵轴心(Y)同轴的支撑部件(61),所述支撑部件(61)的下端旋转自如地支撑在轴承体(51)上,该轴承体(51)设置在与机体框架(50 )连接的托架(50A)上。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十一方面的联合收割机,支柱状部件(25)连接在所述集谷箱(E)上,在所述支柱状部件(25)上以连接固定的状态设有向后方突出的保持板(27),在所述保持板(27)上形成有嵌入所述卸谷装置(F)的排出筒(41)的半圆状的凹部(27A)。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十二方面的联合收割机,支柱状部件(25)连接在所述集谷箱(E)上,在所述支柱状部件(25)上以连接固定的状态设有向后方突出的保持板(27),在所述保持板(27)上形成有嵌入所述卸谷装置(F)的排出筒(41)的半圆状的凹部(27A),在所述保持板(27)上设有环抱所述排出筒(41)的外表面的圆弧状的固定板(28)。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十三方面的联合收割机,具备用于确定卸谷装置F的摆动姿势的电动机、液压缸。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构成,在使集谷箱绕纵轴心旋转时,绞龙与集谷箱一体旋转。即,没有必要像专利文献I所述那样为了允许集谷箱的旋转而在绞龙的基端部分设置用于实现分离的结构。而且,由于将摆动轴心配置在相比纵轴心的位置在行驶机体的宽度方向上靠近外侧位置,因此,能够将摆动轴心配置在集谷箱的外侧部,以避免该摆动轴心妨碍纵轴心,在通过摆动使绞龙的排出侧端部朝向横向的情况下,与摆动轴心位于行驶机体的中央侧的构成相比,能够使排出侧端部较大地远离行驶机体。因此,能够构成如下联合收割机简化可使集谷箱旋转以及可使卸谷装置摆动的结构,并且,在不加长卸谷装置的尺寸的情况下,能够使从卸谷装置排出谷粒的位置远离行驶机体。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构成,底部螺旋装置向肘形单元输送贮存在集谷箱的谷粒,通过将该谷粒从该肘形单元向绞龙的排出螺旋装置输送,从而实现了谷粒的排出。而且,由于在肘形单元的内部设置了锥齿轮机构,因此,传动结构变得简单。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构成,由于在与集谷箱接近的位置能够配置纵轴心,因此,能够抑制旋转自如地支撑集谷箱的臂类的大型化。而且,由于在纵轴心的后方侧配置有排出螺旋装置的旋转轴心,因此,例如即使配置了与纵轴心同轴的成为支柱状的部件(旋转自如地支撑集谷箱的部件),也能够避免该部件与卸谷装置之间的干扰。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构成,能够使支柱状部件的上下尺寸加长变得容易,并且,通过支柱状部件能够旋转自如且稳定地支撑集谷箱。而且,由于在行驶机体的横向宽度方向上使该支柱状部件和卸谷装置接近,因此,能够将该支柱状部件和卸谷装置配置在较小的空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构成,在集谷箱旋转时,由于支柱状部件绕纵轴心与集谷箱一体旋转,因此,在该集谷箱旋转时,设置在支柱状部件上的支撑体、卸谷装置的卡合板及连接杆一体地旋转,这些装置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不发生变化。根据该构成,不需要例如像采用在固定系统上支撑连接杆一端的结构的情况一样,为了允许集谷箱的旋转而将连接杆的一端旋转自如地支撑在固定系统等的结构,从而姿势维持机构的结构变得简单。而且,通过在设置于卸谷装置外壁面上的卡合板的多个卡合部中的任一个卡合部中卡合一端支撑在支撑体的连接杆的另一端,能够适当地维持卸谷装置的摆动姿势。

图I是全喂入联合收割机整体的右侧视图;图2是全喂入联合收割机整体的俯视图;图3是表不集谷箱后部和卸谷装置的侧视图;图4是表不卸谷装置和支柱状部件的后视图;图5是肘形单元部的纵剖侧视图;图6是表示卸谷装置和支柱状部件的横剖俯视图;图7是表示卸谷装置和支柱状部件的基端部的后视图;图8是排出离合器的概念图;图9是表示处于摆动状态的卸谷装置的后视图。附图标记说明21底部螺旋装置;25支柱状部件;30肘形单元;31C连接机构;42排出螺旋装置;44锥齿轮机构;55支撑体;56卡合板;56A卡合部;57连接杆;A行驶机体;E集谷箱;F卸谷装置姿势维持机构;X摆动轴心;Y纵轴心;Ζ旋转轴心。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整体构成〕在图I和图2中,作为联合收割机的一个实例表示了全喂入联合收割机。该全喂入联合收割机在利用左右一对履带行驶装置I行驶的行驶机体A的前部位置具有驾驶部B和割取前处理部C,并且在行驶机体A上具有投入来自该割取前处理部C的谷杆的脱粒处理部D和贮存来自脱粒处理部D的谷粒的集谷箱Ε。集谷箱E被支撑为自由切换到作业姿势(图2中用实线表示的姿势)或检查姿势(图2中用假想线表示的姿势),该作业姿势是指集谷箱E通过绕位于行驶机体A后部的纵向姿势的纵轴心Y旋转而收纳在行驶机体A内的姿势,检查姿势是指集谷箱E从行驶机体A向横向伸出的姿势,在该集谷箱E的后面设有卸谷装置F。如图9所示,该卸谷装置F被设置成绕前后朝向姿势的摆动轴心X摆动自如,以便自由切换到使排出侧端部朝向上方的收容姿势或使排出侧端部朝向外侧的排出姿势。而且,在行驶机体A的后端部,在集谷箱E的后方位置设有燃料箱4。在驾驶部B的驾驶席2的下方位置配置有发动机3,在行驶机体A前部的中央位置设有将来自发动机3的驱动力传递给左右的履带行驶装置I的变速箱(未图示)。在该变速箱内,不仅设有将来自发动机3的驱动力无级地变速的无级变速装置,而且内置安装有对传递给左右的履带行驶装置I的驱动力进行传递或断开的转向离合器(未图示)。在割取前处理部C中,通过拨禾轮5的旋转动作拨入植立谷杆的穗梢侧,由切断装置6切断该谷杆的茎根,由横向输送绞龙7向横向输送被割取的整个谷杆(割取谷杆),由输送装置8向脱粒处理部D投入该整个割取谷杆。另外,该割取前处理部C被连接成绕后端部的横向轴心(图外)上下摆动自如,并且具有进行该上下摆动的液压缸等执行机构,通过设定该执行机构动作所产生的摆动量,可以调整谷杆的割取高度。〔搭乘驾驶部〕 在所述驾驶部B上设有覆盖所述发动机3上方侧的箱状的发动机罩11,在该发动机罩11的上表面上设有能够使驾驶员落座的驾驶席2。在该发动机罩11的外侧部形成有进气壳11A,在该进气壳IlA的外面侧形成有进气部11B,在该进气部IlB中为了吸入冷却风而张设有防尘网。在驾驶席2的前方侧具有控制行驶机体A的转向和割取前处理部C的升降的转向操纵杆12,在驾驶席2的左侧部设有控制行驶机体A的行驶速度的变速操纵杆13和使割取前处理部C和脱粒处理部D处于驱动状态和停止状态的作业操纵杆14。而且,在进气壳IlA上部的前面侧设有排出离合器操纵杆15。转向操纵杆12在非操作状态下维持中立姿势,通过以该中立姿势为基准向左右方向摆动操作,控制内置安装在变速箱内的转向离合器,实现行驶机体A的转向(旋转)。而且,通过将该转向操纵杆12向前后方向操作,控制前述的执行机构实现割取前处理部C的升降。而且,通过使变速操纵杆13向前后方向操作,使无级变速装置变速操作,实现行驶速度的变更。通过使作业操纵杆14向前后方向操作,进行对脱粒处理部D传递或断开动力的离合器的接合或断开,并且进行对割取前处理部C传递或断开动力的离合器的接合或断开。如图8所示,具备将来自发动机3的驱动力传递给集谷箱E的排出系统的排出离合器G,为了操作该排出离合器G,连接有前述的排出离合器操纵杆15。根据这样的构成,通过将该排出离合器操纵杆15操作到接合位置,对排出离合器G进行接合操作,将来自发动机3的驱动力传递给集谷箱E的底部螺旋装置21,进而驱动卸谷装置F以实现从集谷箱E排出谷粒。〔脱粒部〕所述脱粒处理部D具有对供给到脱粒室的割取谷杆进行脱粒处理的、驱动而绕沿行驶机体A的前后方向姿势的轴心旋转的轴流型脱粒筒(未图示),并且,具有从通过该脱粒筒的脱粒处理而得到的处理物筛选谷粒的筛选处理装置(未图示)。在该筛选处理装置中被筛选的谷粒通过纵向送谷装置9供给到集谷箱E,谷粒以外的草屑等从筛选处理装置排出而落到行驶机体A的后方。〔集谷箱和卸谷装置〕如图3至图9所示,所述集谷箱E在箱本体20的底部设有底部螺旋装置21,该底部螺旋装置21用于将贮存在箱本体20的谷粒朝后方送出。为了将贮存的谷粒流到行驶机体A的外侧,箱本体20的底壁20B被形成为倾斜面,由于具有这样的结构,底部螺旋装置21被配置在向行驶机体A的外侧偏离的位置。如图8所示,使底部螺旋装置21的螺旋轴21A的前端从箱本体20的前壁20f向前方突出,通过锥齿轮22连接在该突出部位的横向姿势的中间轴23被设置在箱本体20的前壁20f下部。前述的排出离合器G构成为,将来自发动机3的驱动力传递给中间轴23的皮带张紧式离合器,排出离合器操纵杆15通过调整该离合器机构的皮带的张紧,进行动力的传递或断开。底部螺旋装置21的螺旋轴21A的轴心和摆动轴心X —致,在箱本体20的后壁20r上设有肘形单元30,该肘形单元30将由底部螺旋装置21输送的谷粒输送到卸谷装置F。如图3和图5所示,该肘形单元30具有横向姿势的筒状基端部31和以相对该基端部31正交的姿势与该基端部31连接的筒状延伸部32,并且,基端部31具有与集谷箱连接的固定筒31A、在该固定筒3IA上配置成与摆动轴心X同轴心的旋转筒3IB及将该固定筒3IA和旋转筒31B相互旋转自如地连接的连接机构31C。连接机构3IC具有以摆动轴心X为中心摆动自如地连接固定筒3IA和旋转筒3IB的结构,并且,具有以止脱的状态保持旋转筒31B的多个保持体33,并且具有用于允许该保持体33和旋转筒3IB的相对旋转的衬套或轴环等。保持体33支撑在与集谷箱E —体地旋转的支撑板62上。虽在图中未表示,但是,在基端部31上形成有排出内部尘埃的开口,并且装卸自如地设有盖住该开口的盖体,通过打开该开口,可以进行内部尘埃的排出和内部检查。卸谷装置F具有排出筒41和配置在该排出筒41内部的排出螺旋装置42,并且,在排出侧端部设有沿着与排出筒41的长度方向正交的方向引导谷粒的排出导向装置43。排出螺旋装置42的基端侧具有将两个螺旋叶片形成在螺旋轴42A上的双重螺旋叶片,在该基端侧能够可靠地运送谷粒。另外,螺旋轴42A被支撑为以旋转轴心Z为中心旋转自如,在排出筒41的上端设有照射谷粒的排出方向的灯45。在肘形单元30的基端部31的内部,插入有底部螺旋装置21的螺旋轴21A的一部分,在肘形单元30的延伸部32的内部插入有排出螺旋装置42的一部分。在底部螺旋装置21的运送终端位置的螺旋轴21A上设有盛起谷粒的旋转板21B,为了将该螺旋轴21A的驱动力传递给排出螺旋装置42的螺旋轴42A上,在肘形单元30的内部设有锥齿轮机构44,该锥齿轮机构44具有绕相互正交的轴心旋转的一对锥齿轮44G。由于具有这样的传动结构,能够通过肘形单元30的锥齿轮机构44,将底部螺旋装置21的驱动力传递给排出螺旋装置42,能够将集谷箱E的谷粒从底部螺旋装置21运送到排出螺旋装置42,从卸谷装置F的排出端排出。在该卸谷装置F中,将底部螺旋装置21的旋转方向设定成从后方看集谷箱E时为左旋转(逆时针方向),当从卸谷装置F排出谷粒时,对卸谷装置F的排出筒41作用使该卸谷装置F趋于收容姿势的转矩(参照图9)。由此,当排出谷粒时,总是向举起卸谷装置F的排出侧端部的方向作用有力。通过变更底部螺旋装置21的形状,可以将旋转方向设定为反向,在这样设定旋转方向的情况下,当排出谷粒时,向放下卸谷装置F的排出侧端部的方向上作用有力。在集谷箱E的箱本体20的后壁20r上,通过托架26连接固定有与纵轴心Y同轴心的支柱状部件25。该支柱状部件25以圆柱状形成,在其下端部连接有中间体60。在该中间体60的下面连接有圆筒状的直径小于支柱状部件25的支撑部件61,该支撑部件61与纵轴心Y同轴,该支撑部件61的下端旋转自如地支撑在轴承体51上,该轴承体51设置在与机体框架50连接的托架50A上。在从前后位置夹着支撑部件61的状态下,设有与支撑部件61、中间体60及肘形单元30的基端部31连接的一对支撑板62,在一对支撑板62的一个设有前述的保持体33。由此,集谷箱E被支撑为以纵轴心Y为中心旋转自如,在该旋转时,集谷箱E、卸谷装置F、肘形单元30、支柱状部件25、中间体60、支撑部件61和支撑板62 —体地旋转。在机体框架50上,设有在支柱状部件25邻接的位置与纵轴心Y平行的纵向姿势的纵向框架52,在该纵向框架52上设有前述的旋转支撑体53。该旋转支撑体53环状形成而环抱支柱状部件26的外周面,使该支柱状部件26旋转自如。由于支撑部件61的直径小于支柱状部件25的直径,因此,通过使肘形单元30的基端部31与支撑部件61接近而配置,在俯视中支柱状部件25和基端部31处于部分重叠的位置关系,从而实现了支柱状部件25和基端部31的接近配置(参照图6)。 如图6所示,在支柱状部件25上以连接固定的状态设有以水平姿势向后方突出的保持板27,在该保持板27上形成有嵌入卸谷装置F的排出筒41的半圆形的凹部27A。在该保持板27的上表面设有环抱排出筒41的外表面的圆弧状的固定板28,在该固定板28的两端部,通过弯曲形成有凹状的保持部28A。而且,在该保持板27和卸谷装置F的排出筒41之间设有维持卸谷装置F的摆动姿势的姿势维持机构H。在该联合收割机中,将纵轴心Y配置在与集谷箱E的后壁20r接近的位置,以该纵轴心Y为基准,在行驶机体A的横向宽度方向的外侧配置有摆动轴心X,在纵轴心Y的后方位置设有卸谷装置F的旋转轴心Z。这样,摆动轴心X相对纵轴心Y配置在行驶机体A的外侧,并且底部螺旋装置21向行驶机体A的外侧偏离而配置,因此,卸谷装置F的整体被配置在行驶机体A的外侧部,如果向外侧使卸谷装置F的排出侧端部摆动,则排出位置和机体之间的距离变大。如图4所示,集谷箱E为作业姿势,卸谷装置F为收容姿势,在该状态下,支柱状部件25和卸谷装置F的排出筒41被配置成从后面看时部分重叠。由此,支柱状部件25和卸谷装置F在行驶机体A的横向宽度方向上接近,从而能够将支柱状部件25和卸谷装置F配置在小的空间内。如图4、图6和图9所示,姿势维持机构H由支撑体55、卡合板56和连接杆57构成,其中支撑体55设置在保持板27的上表面上,卡合板56设置在排出筒41的外壁面上且沿着卸谷装置F的长度方向具有多个卡合部56A,连接杆57的一端支撑在支撑体55上,另一端可以选择性地卡合在卡合板56的多个卡合部56A中的任一个卡合部56A上。由于保持板27连接在支柱状部件25上,因此,即使集谷箱E以纵轴心Y为中心旋转,该姿势维持机构H使支撑体55、卡合板56和连接杆57维持相对位置关系,从而能够稳定地维持卸谷装置F的姿势。多个卡合部56A中接近排出侧端部的卡合部56A形成为单纯的贯通孔,而接近摆动轴心X的多个卡合部56A形成为由姿势沿排出筒41的长度方向的狭缝56B连接。连接杆57具有使基端轴部57A和前端轴部57B以相对长度方向正交的姿势弯曲的形状,将基端轴部57A插入支撑体55的贯通孔而支撑为使其止脱状态,在前端轴部57B上可装卸地设有垫圈或销。以摆动轴心X为中心的卸谷装置F的摆动姿势通过人为操作来设定,如果要将卸谷装置F维持在收容姿势,则需要将连接杆57的前端轴部57B插入(卡合)接近排出侧端部的位置的卡合部56A,并利用垫圈、销等防止脱落,由此能够将卸谷装置F维持在收容姿势。特别是,在该收容姿势下,通过将橡胶制的保持皮带58 (参照图6)的两端部保持连接在固定板28两端的保持部28A上,使该保 持皮带58的张力作用于排出筒41上,能够稳定地维持收容姿势。另外,在通过人为操作设定卸谷装置F的摆动姿势的状态下,选择卡合板56的多个卡合部56A中的任一个来保持连接杆57的前端轴部57B,利用垫圈、销等防止脱落,由此能够维持该摆动姿势。特别是,在维持该摆动姿势时,由于多个卡合部56A被狭缝56B相连,因此,在切换卸谷装置F的姿势的情况下,也无需拆卸垫圈、销等的止脱配置,不会费时费力。另外,作为该姿势维持机构H,不限于使用杆,例如,在支撑体55和卡合板56之间设置金属丝而能够采用可变更金属丝对卡合板56的连接位置的结构。这样,在使用金属丝的姿势维持机构中,由于金属丝为线状且柔软地变形,因此,提高了姿势维持机构H的配置自由度,配置空间也能够变小。而且,作为姿势维持机构H,例如也可以如下构成采用通过轴体或铰链弯曲自如地连接的一对链节板( ') >,板),将该链节板的一个摆动自如地连接在支撑体55,将链节板的另一个摆动自如地连接在排出筒41。在该构成中,如果一对链节板弯曲,则卸谷装置F处于收容姿势,如果一对链节板处于伸长姿势,则卸谷装置F处于排出姿势,虽然仅能够设定在该两个姿势,但是,在排出姿势下能够稳定地维持卸谷装置F的姿势。而且,可以具备用于决定卸谷装置F的摆动姿势的电动机、液压缸等。如果这样构成,则操作人员无需通过人力来决定卸谷装置F的姿势,因此,也可以不具备姿势维持机构H0〔实施方式的作用和效果〕如上所述,在本实用新型的联合收割机中,在由卸谷装置F排出集谷箱E的谷粒的情况下,能够通过操作驾驶席2侧部的排出离合器操作杆15来驱动底部螺旋装置21,由该底部螺旋装置21将集谷箱E的谷粒从肘形单元30输送到排出筒41,从该排出筒41排出到外部。在收容姿势下,卸谷装置F的长度被限制,以不使卸谷装置F从集谷箱E的上表面较大地突出。但是,由于卸谷装置F以向行驶机体A的宽度方向的外侧偏离的摆动轴心X为中心摆动自如地支撑,因此,当卸谷装置F被设定在排出姿势时,能够使排出侧端部较大地离开行驶机体A。而且,通过设定排出筒41的摆动姿势,可任意地设定排出方向,并且,由于能够通过姿势维持机构H维持该摆动姿势,因此能够使排出方向稳定。特别是,具有维持卸谷装置F的摆动姿势的姿势维持机构H,该姿势维持机构H由连接在与箱本体20连接的支柱状部件25的支撑体55、形成在卸谷装置F的排出筒41外表面的卡合板56和设置在支撑体55和卡合板56之间的连接杆57构成,因此,不拘泥于集谷箱E的旋转姿势如何,能够维持卸谷装置F的姿势。[0090]与纵轴心Y同轴地配置的支柱状部件25的上部通过托架26连接固定在集谷箱E上,该支柱状部件25的中间部分通过旋转支撑体53旋转自如地支承在行驶机体A的机体框架50上。而且,在支柱状部件25的下侧与纵轴心Y同轴地连接有支撑部件61,该支撑部件61的下端部通过轴承体51旋转自如地支撑在行驶机体A的托架50A上。而且,与支撑部件61连接的一对支撑板62连接在肘形单元30的基端部31上。由此,对于与集谷箱E一体地旋转的旋转系统(支柱状部件25和支撑部件61)而言,由于以较长的跨距与集谷箱E的上部位置和下部位置连接,并且,该旋转系统(支柱状部件25和支撑部件61)的中间部分和下端部分以纵轴心Y为中心旋转自如地支撑在行驶机体A上,因此,能够实现集谷箱E的稳定的旋转。由于纵轴心Y配置在与集谷箱E的后壁20r接近的位置,因此,能够抑制支撑集谷箱E的臂类的大型化,并且,由于在纵轴心Y的后方侧配置有排出螺旋装置42的旋转轴心Z,因此,例如虽然与纵轴心Y同轴地配置了支柱状部件25,但是,能够避免该支柱状部件25和卸谷装置F之间的干涉。而且,在集谷箱E处于作业姿势的状态下,由于从后面看时支柱状部件25和处于收容姿势的卸谷装置F被配置成部分重叠,因此,能够将支柱状部件25和卸谷装置F配置在较小的空间内。·工业实用性本实用新型不限于全喂入联合收割机,也可以应用在半喂入联合收割机。
权利要求1.一种联合收割机,行驶机体(A)具备集谷箱(E),通过排出螺旋装置(42)排出该集谷箱(E)内的谷粒的卸谷装置(F)设置在所述集谷箱(E)的后方侧, 所述卸谷装置(F)被设置成绕前后朝向姿势的摆动轴心(X)摆动自如,以便自由切换到使排出侧端部朝向上方的收容姿势或使排出侧端部朝向外侧的排出姿势,其特征在于, 所述卸谷装置(F)绕所述摆动轴心(X)摆动自如地连接支撑在所述集谷箱(E)的后面,并且,所述摆动轴心(X)被配置成所述摆动轴心(X)的位置位于所述集谷箱(E)的行驶机体(A)宽度方向的外侧。
2.一种联合收割机,行驶机体(A)具备集谷箱(E),通过排出螺旋装置(42)排出该集谷箱(E)内的谷粒的卸谷装置(F)设置在所述集谷箱(E)的后方侧, 所述卸谷装置(F)被设置成绕前后朝向姿势的摆动轴心(X)摆动自如,以便自由切换到使排出侧端部朝向上方的收容姿势或使排出侧端部朝向外侧的排出姿势,其特征在于, 所述卸谷装置(F)经由使该卸谷装置(F)绕所述摆动轴心(X)摆动自如地支撑的连接机构(31C)连接支撑在所述集谷箱(E)的后面。
3.一种联合收割机,行驶机体(A)具备集谷箱(E),通过排出螺旋装置(42)排出该集谷箱(E)内的谷粒的卸谷装置(F)设置在所述集谷箱(E)的后方侧, 所述卸谷装置(F)被设置成绕前后朝向姿势的摆动轴心(X)摆动自如,以便自由切换到使排出侧端部朝向上方的收容姿势或使排出侧端部朝向外侧的排出姿势,其特征在于, 所述卸谷装置(F)经由使该卸谷装置(F)绕所述摆动轴心(X)摆动自如地支撑的连接机构(31C)连接支撑在所述集谷箱(E)的后面,并且,所述摆动轴心(X)被配置成所述摆动轴心(X)的位置位于所述集谷箱(E)的行驶机体(A)宽度方向的外侧。
4.一种联合收割机,行驶机体(A)具备集谷箱(E),通过排出螺旋装置(42)排出该集谷箱(E)内的谷粒的卸谷装置(F)设置在所述集谷箱(E)的后方侧, 所述卸谷装置(F)被设置成绕前后朝向姿势的摆动轴心(X)摆动自如,以便自由切换到使排出侧端部朝向上方的收容姿势或使排出侧端部朝向外侧的排出姿势,其特征在于, 所述卸谷装置(F)绕所述摆动轴心(X)摆动自如地连接支撑在所述集谷箱(E)的后面,并且,所述摆动轴心(X)被配置成所述摆动轴心(X)的位置位于所述集谷箱(E)的行驶机体(A)宽度方向的外侧, 并且,该联合收割机具备向后方侧输送所述集谷箱(E)底部的谷粒的底部螺旋装置(21),具备从该底部螺旋装置(21)向所述排出螺旋装置(42)输送谷粒的肘形单元(30),在该肘形单元(30)的内部设有将所述底部螺旋装置(21)的旋转力传递给所述排出螺旋装置(42)的锥齿轮机构(44)。
5.一种联合收割机,行驶机体(A)具备集谷箱(E),通过排出螺旋装置(42)排出该集谷箱(E)内的谷粒的卸谷装置(F)设置在所述集谷箱(E)的后方侧, 所述卸谷装置(F)被设置成绕前后朝向姿势的摆动轴心(X)摆动自如,以便自由切换到使排出侧端部朝向上方的收容姿势或使排出侧端部朝向外侧的排出姿势,其特征在于, 所述卸谷装置(F)经由使该卸谷装置(F)绕所述摆动轴心(X)摆动自如地支撑的连接机构(31C)连接支撑在所述集谷箱(E)的后面, 并且,该联合收割机具备向后方侧输送所述集谷箱(E)底部的谷粒的底部螺旋装置(21),具备从该底部螺旋装置(21)向所述排出螺旋装置(42)输送谷粒的肘形单元(30),在该肘形单元(30)的基端侧形成有所述连接机构(3IC),并且在该肘形单元(30)的内部设有将所述底部螺旋装置(21)的旋转力传递给所述排出螺旋装置(42)的锥齿轮机构(44)。
6.一种联合收割机,行驶机体(A)具备集谷箱(E),通过排出螺旋装置(42)排出该集谷箱(E)内的谷粒的卸谷装置(F)设置在所述集谷箱(E)的后方侧,所述卸谷装置(F)被设置成绕前后朝向姿势的摆动轴心(X)摆动自如,以便自由切换到使排出侧端部朝向上方的收容姿势或使排出侧端部朝向外侧的排出姿势,其特征在于,所述卸谷装置(F)经由使该卸谷装置(F)绕所述摆动轴心(X)摆动自如地支撑的连接机构(31C)连接支撑在所述集谷箱(E)的后面,并且,所述摆动轴心(X)被配置成所述摆动轴心(X)的位置位于所述集谷箱(E)的行驶机体(A)宽度方向的外侧, 并且,该联合收割机具备向后方侧输送所述集谷箱(E)底部的谷粒的底部螺旋装置(21),具备从该底部螺旋装置(21)向所述排出螺旋装置(42)输送谷粒的肘形单元(30),在该肘形单元(30)的基端侧形成有所述连接机构(3IC),并且在该肘形单元(30)的内部设有将所述底部螺旋装置(21)的旋转力传递给所述排出螺旋装置(42)的锥齿轮机构(44)。
7.如权利要求I至6中的任一项所述的联合收割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集谷箱(E)在所述集谷箱(E)的后方侧被支撑为绕纵向姿势的纵轴心(Y)旋转自如,以便自由切换到收容在行驶机体(A)的作业姿势或从行驶机体(A)向横向伸出的检查姿势, 在所述卸谷装置(F)的排出螺旋装置(42)的旋转轴心(Z)的前侧配置所述纵轴心(Y)。
8.如权利要求I至6中的任一项所述的联合收割机,其特征在于, 支柱状部件(25)连接在所述集谷箱(E)上,在所述集谷箱(E)处于作业姿势的状态下,所述支柱状部件(25)和处于收容姿势的所述卸谷装置(F)被配置成从后面看时部分重叠。
9.如权利要求I至6中的任一项所述的联合收割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集谷箱(E)在所述集谷箱(E)的后方侧被支撑为绕纵向姿势的纵轴心(Y)旋转自如,以便自由切换到收容在行驶机体(A)的作业姿势或从行驶机体(A)向横向伸出的检查姿势, 与所述纵轴心(Y)同轴地配置的支柱状部件(25)连接在所述集谷箱(E)上,该支柱状部件(25)绕所述纵轴心(Y)旋转自如地支撑在所述行驶机体(A)上,并且,在所述集谷箱(E)处于作业姿势的状态下,所述支柱状部件(25)和处于收容姿势的所述卸谷装置(F)被配置成从后面看时部分重叠。
10.如权利要求I至6中的任一项所述的联合收割机,其特征在于,维持所述卸谷装置(F)的摆动姿势的姿势维持机构(H)具有 支撑体(55),设置在集谷箱(E)的箱本体(20)侧; 连接部,设置在所述卸谷装置(F)的外壁面上; 连接杆(57 ),一端支撑在所述支撑体(55 )上,另一端能够连接在所述连接部上。
11.如权利要求I至6中的任一项所述的联合收割机,其特征在于,维持所述卸谷装置(F)的摆动姿势的姿势维持机构(H)具有 支撑体(55 ),设置在与所述集谷箱(E )连接的支柱状部件(25 )上; 卡合板(56),设置在所述卸谷装置(F)的外壁面上,沿着卸谷装置(F)的长度方向具有多个卡合部(56A);连接杆(57), —端支撑在所述支撑体(55)上,另一端能够选择性地卡合在所述卡合板(56)的多个卡合部(56A)中的任一个卡合部(56A)上。
12.如权利要求I至6中的任一项所述的联合收割机,其特征在于, 维持所述卸谷装置(F)的摆动姿势的姿势维持机构(H)具有 支撑体(55),设置在集谷箱(E)的箱本体(20)侧; 卡合板(56),设置在所述卸谷装置(F)的外壁面上,沿着卸谷装置(F)的长度方向具有多个卡合部(56A); 连接杆(57 ), —端支撑在所述支撑体(55 )上,另一端能够选择性地卡合在所述卡合板(56)的多个卡合部(56A)中的任一个卡合部(56A)上。
13.如权利要求I至6中的任一项所述的联合收割机,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行驶机体(A)的后端部且所述集谷箱(E)的后方位置,在行驶机体(A)的宽度方向上的内侧设置燃料箱。
14.如权利要求I至6中的任一项所述的联合收割机,其特征在于, 具备向后方侧输送所述集谷箱(E)底部的谷粒的底部螺旋装置(21),使该底部螺旋装置(21)的螺旋轴(2IA)的前端从箱本体(20 )的前壁(20f )向前方突出,经由锥齿轮(22 )与该突出部位连接的横向姿势的中间轴(23)设置在所述箱本体(20)的前壁(20f)的下部, 具备将来自发动机(3)的驱动力传递给所述集谷箱(E)的排出系统的排出离合器(G),该排出离合器(G)构成为将来自所述发动机(3)的驱动力传递给所述中间轴(23)的皮带张紧式离合器。
15.如权利要求I至6中的任一项所述的联合收割机,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集谷箱(E )的箱本体(20 )的后壁(20r )上,通过托架(26 )连接固定有支柱状部件(25)。
16.如权利要求I至6中的任一项所述的联合收割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集谷箱(E)在所述集谷箱(E)的后方侧被支撑为绕纵向姿势的纵轴心(Y)旋转自如,以便自由切换到收容在行驶机体(A)的作业姿势或从行驶机体(A)向横向伸出的检查姿势, 在所述集谷箱(E )的箱本体(20 )的后壁(20r )上,通过托架(26 )连接固定有与所述纵轴心(Y)成为同轴的支柱状部件(25), 所述支柱状部件(25)形成为圆柱状,在所述支柱状部件(25)的下端部连接有中间体(60), 在所述中间体(60)的下表面,连接有圆筒状的直径比所述支柱状部件(25)小的与所述纵轴心(Y)同轴的支撑部件(61),该支撑部件(61)的下端旋转自如地支撑在轴承体(51)上,该轴承体(51)设置在与机体框架(50)连接的托架(50A)上。
17.如权利要求I至6中的任一项所述的联合收割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集谷箱(E)在所述集谷箱(E)的后方侧被支撑为绕纵向姿势的纵轴心(Y)旋转自如,以便自由切换到收容在行驶机体(A)的作业姿势或从行驶机体(A)向横向伸出的检查姿势, 在所述集谷箱(E)的箱本体(20)的后壁(20r)上,连接固定有与所述纵轴心(Y)成为同轴的支柱状部件(25),所述集谷箱(E)被支撑为以所述纵轴心(Y)为中心旋转自如,在该旋转时,所述集谷箱(E)、所述卸谷装置(F)和所述支柱状部件(25) —体地旋转。
18.如权利要求I至6中的任一项所述的联合收割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集谷箱(E)在所述集谷箱(E)的后方侧被支撑为绕纵向姿势的纵轴心(Y)旋转自如,以便自由切换到收容在行驶机体(A)的作业姿势或从行驶机体(A)向横向伸出的检查姿势, 在所述集谷箱(E )的箱本体(20 )的后壁(20r )上,通过托架(26 )连接固定有与所述纵轴心(Y)成为同轴的支柱状部件(25), 所述支柱状部件(25)形成为圆柱状,在所述支柱状部件(25)的下端部连接有中间体(60), 在所述中间体(60)的下表面,连接有圆筒状的直径比所述支柱状部件(25)小的与所述纵轴心(Y)同轴的支撑部件(61),该支撑部件(61)的下端旋转自如地支撑在轴承体(51)上,该轴承体(51)设置在与机体框架(50)连接的托架(50A)上, 在从前后位置夹着所述支撑部件(61)的状态下,设有与所述支撑部件(61)、所述中间体(60)和肘形单元(30)的基端部(31)连接的一对支撑板(62), 在一对所述支撑板(62 )中的一个上设有所述保持体(33 ),所述集谷箱(E )被支承为以纵轴心(Y)为中心旋转自如,在该旋转时,所述集谷箱(E)、所述卸谷装置(F)、所述肘形单元(30)、所述支柱状部件(25)、所述中间体(60)、所述支撑部件(61)和所述支撑板(62) —体地旋转。
19.如权利要求I至6中的任一项所述的联合收割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集谷箱(E)在所述集谷箱(E)的后方侧被支撑为绕纵向姿势的纵轴心(Y)旋转自如,以便自由切换到收容在行驶机体(A)的作业姿势或从行驶机体(A)向横向伸出的检查姿势, 在机体框架(50)上,设有在与支柱状部件(25)邻接位置与所述纵轴心(Y)平行的纵向姿势的纵向框架(52),在所述纵向框架(52)上设有旋转支撑体(53), 所述旋转支撑体(53)环状形成而环抱所述支柱状部件(25)的外周面,使所述支柱状部件(25)旋转自如。
20.如权利要求I至6中的任一项所述的联合收割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集谷箱(E)在所述集谷箱(E)的后方侧被支撑为绕纵向姿势的纵轴心(Y)旋转自如,以便自由切换到收容在行驶机体(A)的作业姿势或从行驶机体(A)向横向伸出的检查姿势, 在所述集谷箱(E)的箱本体(20)的后壁(20r)上,连接固定有与所述纵轴心(Y)成为同轴的支柱状部件(25), 在所述支柱状部件(25)的下端部连接有中间体(60), 在所述中间体(60)的下表面,连接有直径比所述支柱状部件(25)小的与所述纵轴心(Y)同轴的支撑部件(61),所述支撑部件(61)的下端旋转自如地支撑在轴承体(51)上,该轴承体(51)设置在与机体框架(50)连接的托架(50A)上。
21.如权利要求I至6中的任一项所述的联合收割机,其特征在于, 支柱状部件(25)连接在所述集谷箱(E)上,在所述支柱状部件(25)上以连接固定的状态设有向后方突出的保持板(27),在所述保持板(27)上形成有嵌入所述卸谷装置(F)的排出筒(41)的半圆状的凹部(27A)。
22.如权利要求I至6中的任一项所述的联合收割机,其特征在于, 支柱状部件(25 )连接在所述集谷箱(E )上, 在所述支柱状部件(25)上以连接固定的状态设有向后方突出的保持板(27),在所述保持板(27)上形成有嵌入所述卸谷装置(F)的排出筒(41)的半圆状的凹部(27A), 在所述保持板(27)上设有环抱所述排出筒(41)的外表面的圆弧状的固定板(28)。
23.如权利要求I至6中的任一项所述的联合收割机,其特征在于,具备用于确定卸谷装置(F)的摆动姿势的电动机、液压缸。
专利摘要一种联合收割机,简化了能够使集谷箱旋转以及使卸谷装置摆动的结构,并且,在不加长卸谷装置的情况下,能够使谷粒的排出位置远离行驶机体。集谷箱(E)被支撑为以后部的纵轴心(Y)为中心旋转自如,集谷箱(E)的底部螺旋装置(21)配置在机体的宽度方向上向外侧偏离的位置,自该底部螺旋装置(21)输送谷粒的卸谷装置(F)配置在集谷箱(E)的后面,该卸谷装置(F)被支撑为以与底部螺旋装置(21)的轴心同轴的摆动轴心(X)为中心摆动自如。
文档编号A01F12/46GK202713983SQ201220281319
公开日2013年2月6日 申请日期2011年10月25日 优先权日2010年10月26日
发明者田中佑二, 水本雅也, 大利公彦 申请人:株式会社久保田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