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镰刀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7932阅读:20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镰刀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ー种铼刀,特别涉及一种刀头与刀杆夹角角度可变的铼刀。
背景技术
现在日常用的铼刀为单面刀刃,刀头与刀杆之间为固定的垂直状态;这样会劳动者在需要用到铼刀不同角度时,只能通过人体的手腕来完成,使用起来不方便,而且手腕的变化会倒置使用铼刀的力量减小。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针对以上问题上述技术方案的缺陷,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刀头与刀杆夹角角度可变的铼刀。·为达到以上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ー种铼刀,由刀头和刀杆组成;刀杆为伸缩杆,且刀杆顶端固定有连接板;刀头为双刃,且刀头后端通过转轴与连接板连接;连接板设置有定位孔;刀头后端设置有与连接板上定位孔配合的通孔;定位孔数量不少于两个,且两个定位孔分别设置于刀杆轴线上和垂直于刀杆轴线的水平线上;刀头与连接板通过螺栓固定;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通过刀头与连接板之间的转轴实现刀头的转动,然后通过定位孔与刀头上通孔的配合对刀头位置进行固定。上述说明仅是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手段,而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并且为了让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明显易懂,以下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下。

图I为本实用新型的主视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刀杆主视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刀头主视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刀头旋转后主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I所示的ー种铼刀,由刀头I和刀杆2组成;刀杆2为伸缩杆,且刀杆2顶端固定有连接板3如图2所示;刀头I为双刃,一端为弧形刃另一端为直刃如图3所示,且刀头I后端通过转轴4与连接板3连接如图I所示;连接板3设置有定位孔6,刀头I后端设置有与连接板3上定位孔6配合的通孔7如图2和图3所示;定位孔6数量不少于两个,且两个定位孔6分别设置于刀杆2轴线上和垂直于刀杆2轴线的水平线上;刀头I与连接板3通过螺栓8固定;采用上述结构的本实用新型,刀头I通过转轴4与刀杆2顶端的连接板3连接,使刀头I能够绕转轴4转动;在连接板3上设置有定位孔6且在刀头I后端设置有与定位孔6配合的通孔7,当需要定位刀头I与刀杆2夹角时只需旋转刀头I使通孔7与某ー个定位孔6对准,然后将固定螺栓8插入通孔7和定位孔6内拧紧,这样就实现了刀头I的定位如图4所示。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虽然本实用新型已以较佳实施例揭露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范围内,当可利用上诉掲示的技术内容做出些许更动或修饰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做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 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权利要求1.一种镰刀,由刀头(I)和刀杆(2)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刀杆(2)为伸缩杆,且刀杆(2 )顶端固定有连接板(3 );所述刀头(I)为双刃,且所述刀头(I)后端通过转轴(4 )与连接板(3)连接;所述连接板(3)设置有定位孔(6);所述刀头(I)后端设置有与连接板(3)上定位孔(6 )配合的通孔(7 );所述刀头(I)与连接板(3 )通过螺栓(8 )固定。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一种镰刀,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定位孔(6)数量不少于两个,且两个定位孔(6)分别设置于刀杆(2)轴线上和垂直于刀杆(2)轴线的水平线上。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镰刀,由刀头和刀杆组成;刀杆为伸缩杆,且刀杆顶端固定有连接板;刀头为双刃,且刀头后端通过转轴与连接板连接;连接板设置有定位孔;刀头后端设置有与连接板上定位孔配合的通孔;定位孔数量不少于两个,且两个定位孔分别设置于刀杆轴线上和垂直于刀杆轴线的水平线上;刀头与连接板通过螺栓固定;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的本实用新型通过刀头与连接板之间的转轴实现刀头的转动,然后通过定位孔与刀头上通孔的配合对刀头位置进行固定。
文档编号A01D1/04GK202617692SQ20122028439
公开日2012年12月26日 申请日期2012年6月15日 优先权日2012年6月15日
发明者张伟, 姜健 申请人:大连民族学院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