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斜式降温型大棚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2774阅读:34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双斜式降温型大棚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大棚,尤其涉及一种蔬菜种植的双斜式降温型大棚。
背景技术
近年来,热区几省的薄膜大棚发展迅速,在果菜蔬菜育苗及西甜瓜等作物的保护栽培种发挥了重要作用。但这些大棚基本上与广大北方的保温型大棚相似,基本骨架采用钢管,覆盖材料为塑料薄膜并实行全覆盖。因此,在冬春季蔬菜栽培种能起到保温、防虫、挡雨等多重效果。但是这类棚型由于没有很好解决降温问题,夏秋季大棚内的温度大多数高达60 70度,基本不能在夏秋高温季节使用,周年利用率很低。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使用方便、不仅采光效果好,利用率高、还具有降温功能的双斜式降温型大棚。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提供一种双斜式降温型大棚,其中,包括由骨架构成的前侧面、后侧面、左侧面、右侧面及顶面,所述顶面由上拱面、下拱面和垂直侧面组成,垂直侧面连接上拱面和下拱面;所述前侧面设有推拉门,前侧面、后侧面、左侧面、右侧面均覆盖防虫网;上拱面和下拱面均覆盖薄膜;上拱面、下拱面和垂直侧面的坡度均为2% 2. 5%,前侧面比后侧面高。所述垂直侧面覆盖防虫网。本实用新型双斜式降温型大棚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大棚顶面采用双锯齿拱面阶梯状,呈双斜面结构,下拱面与上拱面的交接的垂直侧面采用纱网覆盖,这样不仅采光效果好,而且能带动热空气往上走,尽可能从垂直侧面的纱窗通风处排出棚外。同时,由于上拱面、下拱面和垂直侧面的坡度均为2% 2. 5%,又能促使热空气沿棚顶快速移动并从北端上部的纱网通风处排出棚外,本实用新型的双斜式降温型大棚能确保棚内温度不高于棚外温度。

图I为本实用新型双斜式降温型大棚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双斜式降温型大棚的主视结构示意图;图中1、上拱面;2、下拱面;3、垂直侧面;4、推拉门;5、防虫网;6、骨架;A、最高点、最低点。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双斜式降温型大棚的技术内容、构造特征、以下结合实施方式并配合附图作进一步说明。[0012]如图1、2所示,本实用新型双斜式降温型大棚包括由骨架6构成的前侧面、后侧面、左侧面、右侧面及顶面,所述顶面由上拱面I、下拱面2和垂直侧面3组成,垂直侧面3连接上拱面I和下拱面2 ;所述前侧面设有推拉门4,前侧面、后侧面、左侧面、右侧面均覆盖防虫网5 ;上拱面I、下拱面2和垂直侧面3的坡度为2% 2. 5%,前侧面比后侧面高,即连接面的最高点A与最低点B的坡度为2% 2. 5%。所述垂直侧面可覆盖防虫网。上拱面I和下拱面2覆盖薄膜。由于上拱面、下拱面和垂直侧面的坡度均为2% 2. 5%,根据热空气上升,冷空气下沉的物理学原理,能促使热空气沿棚顶快速移动并从垂直侧面及后侧面的上端面的防虫网通风处排出棚外,实现棚内降温,确保棚内温度不高于棚外温度。 以上所揭露的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当然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实用新型之权利范围,因此依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所作的等同变化,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所涵盖的范围。
权利要求1.一种双斜式降温型大棚,其特征在于包括由骨架构成的前侧面、后侧面、左侧面、右侧面及顶面,所述顶面由上拱面、下拱面和垂直侧面组成,垂直侧面连接上拱面和下拱面;所述前侧面设有推拉门,前侧面、后侧面、左侧面、右侧面均覆盖防虫网;上拱面和下拱面均覆盖薄膜;上拱面、下拱面和垂直侧面的坡度均为2% 2. 5%。
2.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双斜式降温型大棚,其特征在于所述垂直侧面覆盖防虫网。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双斜式降温型大棚,包括由骨架构成的前侧面、后侧面、左侧面、右侧面及顶面,顶面由上拱面、下拱面和垂直侧面组成,垂直侧面连接上拱面和下拱面;前侧面设有推拉门,前侧面、后侧面、左侧面、右侧面均覆盖防虫网;上拱面和下拱面均覆盖薄膜;上拱面、下拱面和垂直侧面的坡度均为2%~2.5%。该双斜式降温型大棚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大棚顶面采用双锯齿拱面阶梯状,呈双斜面结构,采光效果好,而且能带动热空气往上走,尽可能从垂直侧面的纱窗通风处排出棚外。同时,由于上拱面、下拱面和垂直侧面的坡度均为2%~2.5%,又能促使热空气沿棚顶快速移动并从北端上部的纱网通风处排出棚外,确保棚内温度不高于棚外温度。
文档编号A01G9/14GK202722151SQ2012204391
公开日2013年2月13日 申请日期2012年8月31日 优先权日2012年8月31日
发明者肖日新 申请人:海南省农业科学院蔬菜研究所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