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折叠式简易大鼠解剖操作台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医、药学教学及科研有关的小型设备.背景技术:目前,在医、药学实验室使用的大鼠解剖台有鼠兔解剖台(不锈钢绊式),大、小鼠解剖台(有机玻璃),均为架式,因有共用性,结构较复杂,操作繁琐,特别是在多组实验同时解剖时,每只大鼠固定时消耗一定的时间,造成整个实验费时、费力。同时因上述解剖台是架式,不便于收纳,平时存放占一定空间。在过去的实验工作中也有很多实验室用自制“土法上马”的临时性解剖架。随着生物技术的发展和医药研究对解决人类重大疾病的需要,大鼠实验研究是必不可少的实验环节,因此大鼠解剖技术的规范和实验设备的改进是完善科研成果的环节之一。
发明内容:为了减少在实验中大鼠固定的繁琐操作,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结构简单,自身重量较轻,使用和收纳方便的大鼠解剖操作台。该解剖操作台包括操作台板和可折叠支撑架,使得解剖操作台存放时为板状,多个可叠放在一起,减少收纳空间。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操作台板和支撑架通过固定套管连为一体。整体为长30cm,宽20cm金属烤漆板面和可折叠金属底部支架。板面上有一陷凹,为大鼠身体平放部位,其两侧边的四个孔为引流孔,在实验操作时如有血液和灌注液体时流到下方的平盘(容器)内。在引流孔内侧,各有一弧形阻液缘,上面观为凸,从底面看为一凹槽,该凸有助于液体通过引流孔流到下方。板面正中最前端向下有一前固定钩,可通过线套固定大鼠牙齿。板面尾部有一弹簧式扣夹,是固定鼠尾的装置,如实验需要断尾采血时,对防止大鼠身体移动,有很好的帮助。板面两侧前、后旋钮处,分别固定大鼠上肢和下肢,通过线绳打结固定大鼠四肢后,另一端直接通过旋钮固定。在外形构造上,该解剖操作台为长:宽3: 2,前端呈弧形,两侧前、后共有四个螺帽固定处,整体美观大方且构造简单。本产品最终的有益效果是:大鼠固定效果好,在头、尾和四肢处均有固定点,使用及收纳都很方便,实验操作快捷,结实耐用,产品自身重量较轻。
: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图1:是本实用新型可折叠简易大鼠解剖操作台俯视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可折叠简易大鼠解剖操作台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可折叠简易大鼠解剖操作台的底面结构示意图:图中零部件的标号说明:1.操作台板 2.板面陷凹 3.旋钮 4.引流孔 5.鼠尾夹[0013]6.鼠前固定钩7.可折叠支撑架8.固定套管9.弧形阻液缘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使用方法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折叠式简易大鼠解剖操作台的设置结构。当使用时,首先将折叠支架撑起(7、8),如图2所示,将其置于托盘中。将麻醉的大鼠身体置于操作台板(I)的陷凹部位(2),用线绳套的一端套在大鼠的前牙,另一端套在操作台前端的鼠前固定钩(6),这样使大鼠的头部固定。通过线绳打结固定大鼠四肢后,线绳另一端直接通过四个旋钮固定(3),线绳的长短可调节大鼠上下肢长短问题。最后将鼠尾夹扣住
(5),则大鼠固定完毕,可以进行解剖操作。实验完成后将操作台冲洗后收起折叠架,晾干、收纳。
权利要求1.一种折叠式简易大鼠解剖操作台,它包括操作台板和可折叠支撑架,其特征是:所述的操作台板和支撑架通过固定套管连为一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折叠式简易大鼠解剖操作台,其特征是:操作台板中央部位有一陷凹,并两侧各有四个引流孔。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折叠式简易大鼠解剖操作台,其特征是操作台板在引流孔内侧各有一弧形阻液缘,从上面观为凸,底面看为凹槽状。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折叠式简易大鼠解剖操作台,其特征是操作台板前端为弧形,正中向下有一前固定钩,板面尾部有鼠尾夹,为一弹簧式扣夹。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折叠式简易大鼠解剖操作台,其特征是操作台板两侧,前、后共有四个螺帽固定处。
专利摘要折叠式简易大鼠解剖操作台,它包括操作台板和可折叠支撑架,操作台板和支撑架通过固定套管连为一体。材质为金属烤漆,具有结构简单,使用和收纳方便的特点。操作台板中央部位有一陷凹,并两侧各有四个引流孔。在引流孔内侧各有一弧形阻液缘,从上面观为凸,底面看为凹槽状。操作台板前端为弧形,正中向下有一前固定钩,为固定大鼠牙齿部位,板面尾部有鼠尾夹,为一弹簧式扣夹。操作台板两侧,前、后共有四个螺帽固定处。前、后旋钮处,分别固定大鼠上肢和下肢。本产品的设计,力求减少在实验过程中,大鼠身体固定的操作环节,同时考虑解剖操作及局部固定的方便性,因而有着节省时间、方便操作的特点。
文档编号A61D3/00GK203042534SQ201220442619
公开日2013年7月10日 申请日期2012年9月3日 优先权日2012年9月3日
发明者李英, 徐艳艳, 程建青 申请人:江南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