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大垄双行玉米收割机割台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6342阅读:214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大垄双行玉米收割机割台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玉米收割机,具体地说,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大垄双行玉米收割机表I]台O
背景技术
大垄双行的种植农艺是以提高光、热、水、肥利用率为核心,以改革传统玉米耕种方式为切入点和突破口,玉米合理密植事宜耕种方式改进,密植高产群体内单株个体间的田间配置调节与争光矛盾协调,大垄之内适合加密,大垄之间宜于耕作,行距宽窄相间,利于通风透光,通过提高光、热、水、肥和土地资源利用率,依靠“密度-施肥同步增长”实现了大幅度增产。随着大垄双行高产种植农艺的大范围推广,急需一种新型玉米割台来满足大垄双行种植农艺的收获需求。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大垄双行玉米收割机割台,该满足大垄双行种植农艺的收获需求。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大垄双行玉米收割机割台,包括割台体、摘穗台总成和覆盖在摘穗台总成上的分禾器,所述摘穗台总成包括四个平行分布的摘穗台架,摘穗台架分为位于中间的大行摘穗台架和两边的小行摘穗台架,大行摘穗台架的间隔为62(T680mm,小行摘穗台架的间隔为42(T480mm。所述大行摘穗台架的间隔650mm,所述小行摘穗台架的间隔为450mm。所述摘穗台总成还包括拉茎辊和割台齿轮箱,拉径辊的前端设有螺旋导锥,后端与割台齿轮箱直接连接,形成一体式结构。本实用新型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1、拉茎辊与割台齿轮箱一体式连接,大大提高了拉茎辊的使用寿命;2、传动轴串联的驱动方式提高了齿轮箱的通用性和可靠性;3、摘穗台架采用小行450mm、大行650mm四行不等距布置,实现了大垄双行的种植农艺收获需求。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玉米收割机割台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玉米收割机割台的侧视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玉米收割机割台的割台齿轮箱及拉茎辊的装配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玉米收割机割台的摘穗台架的结构示意图;上述图中的标记均为:1、安全离合器;2、搅龙;3、边分禾器;4、小分禾器;5、大分禾器;6、割台齿轮箱;7、齿轮箱传动轴;8、拨禾链;9、拉茎辊;10、螺旋导锥;11、刀片;12、主动链轮;13、摘穗台架。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和图2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大垄双行玉米收割机割台,其包括割台体、安全离合器1、搅龙2、摘穗台总成和覆盖在摘穗台总成上的分禾器。为了满足大垄双行种植农艺的收获需求,本割台的摘穗台总成包括四个平行分布的摘穗台架13,摘穗台架13分为位于中间的大行摘穗台架和两边的小行摘穗台架,大行摘穗台架的间隔为62(T680mm,小行摘穗台架的间隔为42(T480mm,大行摘穗台架的间隔优选为650mm,小行摘穗台架的间隔优选为450mm,相应的分禾器分为边分禾器3、覆盖在小行摘穗台架上的小分禾器4和覆盖在大行摘穗台架上的大分禾器5。如图3和图4所示,本割台的摘穗台架13还包括拉茎辊9、割台齿轮箱6、拨禾链8和可调式张紧滑块机构,拨禾链8由摘穗台架13上的主动链轮12带动运转,拉茎辊9的前端设有螺旋导锥10,后端与割台齿轮箱6直接连接,形成一体式结构,拉茎辊9的表面装有刀片11,刀片11数量为4片或5片,如图3所示。拉茎辊9的底部还装有可调式清草刀。各摘穗台架13的割台齿轮箱6之间由一根齿轮箱传动轴7传动,如图1所示,传动轴串联的驱动方式提高了齿轮箱的通用性和可靠性。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示例性描述,显然本实用新型具体实现并不受上述方式的限制,只要采用了本实用新型的方法构思和技术方案进行的各种非实质性的改进,或未经改进将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和技术方案直接应用于其它场合的,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1.一种大垄双行玉米收割机割台,包括割台体、摘穗台总成和覆盖在摘穗台总成上的分禾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摘穗台总成包括四个平行分布的摘穗台架,摘穗台架分为位于中间的大行摘穗台架和两边的小行摘穗台架,大行摘穗台架的间隔为62(T680mm,小行摘穗台架的间隔为42(T480mm。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垄双行玉米收割机割台,其特征在于:所述大行摘穗台架的间隔650mm,所述小行摘穗台架的间隔为450mm。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大垄双行玉米收割机割台,其特征在于:所述摘穗台总成还包括拉茎辊和割台齿轮箱,拉径辊的前端设有螺旋导锥,后端与割台齿轮箱直接连接,形成一体式结构。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大垄双行玉米收割机割台,包括割台体、摘穗台总成和覆盖在摘穗台总成上的分禾器,所述摘穗台总成包括四个平行分布的摘穗台架,摘穗台架分为位于中间的大行摘穗台架和两边的小行摘穗台架,大行摘穗台架的间隔为620~680mm,小行摘穗台架的间隔为420~480mm,四行不等距布置,满足了大垄双行的种植农艺收获需求。
文档编号A01D45/02GK202918703SQ2012205486
公开日2013年5月8日 申请日期2012年10月24日 优先权日2012年10月24日
发明者孙维华, 王强强, 刘祖璕, 史卫锋, 刘伟, 刘贤淼, 王世超, 葛小微, 陈诚, 王光红, 马利 申请人:奇瑞重工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