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灭蚊器防蚊逃逸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8551阅读:21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灭蚊器防蚊逃逸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灭蚊器,尤其涉及一种灭蚊器防蚊逃逸装置。
背景技术
光触媒灭蚊器具有无毒无污染,产品性能优异,安全可靠,能耗低的特点,已作为理想的灭蚊设备得以广泛应用,它模拟人呼出的潮湿二氧化碳气息,加以诱蚊灯吸引,风扇旋动气体流动,诱使蚊虫聚集机窗口,被吸入捕蚊仓,风干而死。目前,市面上生产销售的同类产品也存在不足之处:因为在捕蚊仓的顶部没有安装可靠的防蚊逃逸装置,当灭蚊器关闭后,风扇也停止工作了,从而部分没有死的蚊虫就会逃逸出去。
发明内容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结构简单、设计合理、生产成本低、使用方便的灭蚊器防蚊逃逸装置。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灭蚊器防蚊逃逸装置,包括支架,所述支架的中部开有通孔,所述通孔内活动安装有左叶片和右叶片,在所述左叶片和右叶片上分别安装有左重力杆和右重力杆。所述通孔为圆形,所述左叶片和右叶片为两个可以打开或闭合的半圆,所述左叶片和右叶片在自由状态下刚好将通孔封闭。所述左重力杆与右重力杆尺寸、大小相配并且两者为平行安装。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结构设计简单合理,当灭蚊器工作时,风扇也跟着转动。在风力的作用下所述左叶片和右叶片沿着转轴往下转动,使通孔处于打开状态,从而蚊虫可以吸引到集蚊盒内。当灭蚊器断电后,风扇也会停止转动,此时,左叶片和右叶片分别在左重力杆与右重力杆的重力作用下自动上行并将通孔关闭,从而防止蚊虫逃逸。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左叶片和右叶片闭合时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左叶片和右叶片打开时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
图1、图2,一种灭蚊器防蚊逃逸装置,包括支架1,所述支架I的中部开有通孔2,所述通孔2内活动安装有左叶片3和右叶片4,在所述左叶片3和右叶片4上分别安装有左重力杆31和右重力杆41。所述通孔2为圆形,所述左叶片3和右叶片4为两个可以打开或闭合的半圆,所述左叶片3和右叶片4在自由状态下刚好将通孔2封闭;所述左重力杆31与右重力杆41尺寸、大小相配并且两者为平行安装。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是:将支架I安装在灭蚊器的集蚊盒与风扇之间,当灭蚊器工作时,风扇也跟着转动。在风力的作用下所述左叶片3和右叶片4沿着转轴往下转动,使通孔2处于打开状态,从而蚊虫可以吸引到集蚊盒内。当灭蚊器断电后,风扇也会停止转动,此时,左叶片3和右叶片4分别在左重力杆31与右重力杆41的重力作用下自动上行并将通孔2关闭,从而防止蚊虫逃逸。此外,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只要其以基本相同的手段达到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效果,都应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权利要求1.一种灭蚊器防蚊逃逸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架(1),所述支架(I)的中部开有通孔(2),所述通孔(2)内活动安装有左叶片(3)和右叶片(4),在所述左叶片(3)和右叶片(4)上分别安装有左重力杆(31)和右重力杆(4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灭蚊器防蚊逃逸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通孔(2)为圆形,所述左叶片(3)和右叶片(4)为两个可以打开或闭合的半圆,所述左叶片(3)和右叶片(4)在自由状态下刚好将通孔(2)封闭。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灭蚊器防蚊逃逸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左重力杆(31)与右重力杆(41)尺寸、大小相配并且两者为平行安装。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灭蚊器防蚊逃逸装置,包括支架,所述支架的中部开有通孔,所述通孔内活动安装有左叶片和右叶片,在所述左叶片和右叶片上分别安装有左重力杆和右重力杆;本实用新型结构设计简单合理、牢固耐用、成本较低、性能稳定、安全可靠、可有效防止蚊虫逃逸。
文档编号A01M1/06GK202907670SQ2012206210
公开日2013年5月1日 申请日期2012年11月22日 优先权日2012年11月22日
发明者陈华水 申请人:陈华水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