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陷阱诱虫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0080阅读:268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陷阱诱虫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防治农林业害虫的捕虫工具,具体为一种高效安全的诱虫器。
背景技术
虫害是制约农业生产的重要问题之一,常引起农作物大面积的减产甚至绝收,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在我国最常见的昆虫诱捕器是水盆型诱虫器,但是,水量把握难度比较大,水太多时,性诱芯会浸泡失效;水太少时,则会漏诱害虫,影响诱捕效果;即使定量后,每天加水也是一项费时、费工的事情。而且,我国北方干旱地区广、水资源短缺乏,生态环境形势严峻,研发节水型诱虫器具有重要应用前景。其次,粘板型诱虫器也较为普遍,但是,粘板型诱虫器上的“胶”易变干或者粘染灰尘而失效;简单的平行构造以及粘虫的表面积很小,从而造成害虫逃逸率高,未达到“终极陷阱”的目的;此外,暴露型设计使得诱虫器受天气变化的影响很大,包括气温,风速、雨等,因此,在生产实际中,多数农民不愿意使用昆虫诱捕器,致使该项生态环保技术得不到推广和普及,制作省时、省力、高效、简易的诱虫装置,是推广性诱剂防治害虫技术的强烈需求。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陷阱诱虫器,解决传统昆虫诱虫器在害虫捕杀中存在加水工作量大、诱捕方式单一、诱杀效果差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陷阱诱虫器,由一个腔体和连接在所述腔体两端的两个喇叭口构成,所述两个与腔体配套的喇叭口的小口端从腔体的两端伸入到腔体内,腔体的端头固定连接在喇叭口的中段,在腔体内放置有诱芯,所述诱芯位于腔体内两个喇叭口小口端连线的中部。进一步的,所述陷阱诱虫器喇叭口的内壁上设有粘虫胶,在腔体上设有挂钩用于固定诱虫器,所述腔体的截面为圆形或多边形。与现有的捕虫装置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特点:1、中间腔体形成陷阱,减小粘虫胶用量,节约成本;利于昆虫进入诱虫器后,内腔空间增大增加了昆虫的飞行力,从而更利于粘住害虫不易逃脱;口小腔大使进入腔体内部的昆虫不易飞出,增加了诱捕效率。经过试验证明该产品在山西等干旱地区使用,一次可以在果园使用I年还有诱捕能力,延长了性诱芯使用时间。与天天补水的普通诱捕器相比节约了大量劳动力。2、喇叭口一方面增大了粘虫板面积,使害虫更易被粘着;另一方面中间的小口更易形成气流的风洞,使害虫沿气流进入中间小室,可以有效防治害虫进入后逃逸,从而提高了诱虫器的诱捕量,增加了诱捕效率,同时喇叭口在风沙大的地方能有效阻止风沙进入小室,延长诱虫器的使用期。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陷阱诱虫器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如图1所示,一种陷阱诱虫器,由一个三角形腔体I和连接在所述三角形腔体I两端的两个喇叭口 2构成,所述两个与三角形腔体I配套的喇叭口 2的小口端从腔体I的两端伸入到三角形腔体I内,三角形腔体I的端头固定连接在喇叭口 2的中段,在三角形腔体I内放置有位于三角形腔体I内两个喇叭口 2小口端连线的中部诱芯4,喇叭口 2的内壁上设有粘虫胶3,三角形腔体I上设有挂钩5。具体实施时,找一块长方形板折叠2次将其边缘粘在一起形成三角形腔体1,中间固定诱芯4,中部设有挂钩5,再用纸板做成两个与三角形腔体配套的三角形喇叭口 2,三角形喇叭口 2内涂有粘虫胶3,大口在外,小口在内分别放入三角形腔体I的两端并固定,组成诱虫器。实施例2如图2所示,一种陷阱诱虫器,由一个圆形腔体I和连接在所述圆形腔体I两端的两个喇叭口 2构成,所述两个与圆形腔体I配套的喇叭口 2的小口端从腔体I的两端伸入到圆形腔体I内,圆形腔体I的端头固定连接在喇叭口 2的中段,在圆形腔体I内放置有位于圆形腔体I内两个喇叭口 2小口端连线的中部诱芯4,喇叭口 2的内壁上设有粘虫胶3,圆形腔体I上设有挂钩5。具体实施时,找一块长方形板将其边缘粘在一起形成圆形腔体1,中间固定诱芯4,中部设有挂钩5,再用纸板做成两个与圆形腔体配套的圆形喇叭口 2,圆形喇叭口内涂有粘虫胶3,大口在外,小口在内分别放入圆形腔体I的两端并固定,组成诱虫器。
权利要求1.一种陷阱诱虫器,其特征在于由一个腔体和连接在所述腔体两端的两个喇叭口构成,所述两个与腔体配套的喇叭口的小口端从腔体的两端伸入到腔体内,腔体的端头固定连接在喇叭口的中段,在腔体内放置有诱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陷阱诱虫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喇叭口的内壁上设有粘虫胶。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陷阱诱虫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诱芯位于腔体内两个喇叭口小口端连线的中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陷阱诱虫器,其特征在于在腔体上设有挂钩。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陷阱诱虫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腔体的截面为圆形或多边形。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陷阱诱虫器,该诱虫器由一个腔体和连接在所述腔体两端的两个喇叭口构成,所述两个与腔体配套的喇叭口的小口端从腔体的两端伸入到腔体内,腔体的端头固定连接在喇叭口的中段,在腔体内放置有诱芯,本实用新型的诱虫器使用方便,节约成本,诱捕效率高且诱虫器的使用寿命长。
文档编号A01M1/02GK202958533SQ201220670030

公开日2013年6月5日 申请日期2012年12月7日 优先权日2012年12月7日
发明者马瑞燕, 李庆燕, 曹雪, 梁丽 申请人:山西农业大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