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生态型鱼贝混养网箱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一种离岸式高密度水产养殖设施,尤其涉及生态型鱼贝混养网箱。
背景技术:
在海洋中,浅海渔业资源是现今和将来人类所依赖的最主要、最直接的资源,它提供了人类的大部分蛋白质需求。但浅海渔业生态系统由于受人类活动影响,生态环境日益严峻,人类的这些活动扰乱了渔业资源的正常活动,使渔业生态系统功能受到破坏,浅海渔业生态系统已经面临严重危机。为了维持浅海渔业生态系统的整体性以及其持续生产和正常的功能,不仅需要保护渔业生态系统,更重要的是研究其功能退化的机理及功能的恢复与重建。贝类一般为草食性,主要摄食藻类及有机碎屑等,饵料基础丰富。河口内湾一带营养盐含量高,能生长大量浮游植物,江河径流及注入的城市污水中常带有大量有机质,成为贝类丰富的食物源,是贝类养殖的理想场所。浅海养殖贝类不需投饵,可养海面辽阔;滩涂养殖一般也不需耗资建立养殖地,放养苗种后一般I 2年即可米收,成本低而收入高,因此,贝类养殖已成为水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实行鱼一贝一藻等生态复合利用及生态系统功能恢复技术,研究控制和减缓退化的技术、生态工程设计技术、生态系统构建集成技术,逐步实施海洋生物资源的科学管理与修复,对促进近岸海洋生态系统的保护和可持续发展,促进海洋生产力的恢复和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提供一种管理方便、成本低廉、制作方便、养殖密度高、养殖增重效果好、环境友好的生态型鱼贝混养网箱。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生态型鱼贝混养网箱,包括重力式网箱,其中:重力式网箱底部设有底栖贝类养殖装置;底栖贝类养殖装置具有矩形的主体板;主体板间隙均布有养殖孔,并且每个养殖孔上制有拱形的附着槽;附着槽的侧壁制有定位孔并且该定位孔内贯穿设有充气管。重力式网箱底部设有底栖贝类养殖装置用于养殖贝类,能有效吸附上层养殖鱼类的残饵及排泄物。通过底层藻类及贝类吸附,可大大降低有机物的排放,减少环境压力。主体板上的附着槽能附着贝类,并且由于其表面积大,可容纳的生物量也相对较高。定位孔内贯穿设有充气管位于附着槽内侧的部分具有微孔,用于对附着槽进行人工增氧。为优化上述技术方案,采取的措施还包括:主体板下侧制有成对的卡箍条,并且卡箍条的间距恰好能配合卡箍附着槽顶端部分。卡箍条能使多个本实用新型装置堆叠成立方体状,从而增大养殖容量。此时,只需要对位于最底部的充气管进行充气,随着气泡逐层穿过养殖孔即可实现对所有附着槽内水体的充气,即节省能源又增加养殖容量。养殖孔之间的间距大于或等于附着槽的宽度。该设计的优点在于防止下层的附着槽穿入上层养殖孔内挤压到养殖生物。底栖贝类养殖装置配方为:按重量百分比含有[0008]350 800目铸铁粉25 30% ;二硫化铝干粉剂1 3%;超高分子量低压聚乙烯余量。超高分子量低压聚乙烯母料的分子量在250万单位至400万单位。配方中还含有:石墨粉3 5%或硬脂酸钙3 5%或球状硅基氧化物纳米粉
0.1 0.2%或其组合。由于本实用新型生态型鱼贝混养网箱,采用了主体板间隙均布有养殖孔,并且每个养殖孔上制有拱形的附着槽;附着槽的侧壁制有定位孔并且该定位孔内贯穿设有充气管。主体板上的附着槽能附着贝类,并且由于其表面积大,可容纳的生物量也相对较高。定位孔内贯穿设有充气管位于附着槽内侧的部分具有微孔,用于对附着槽进行人工增氧。因而,本实用新型具有管理方便、成本低廉、制作方便、养殖密度高、养殖增重效果好、环境友好的优点。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底栖贝类养殖装置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底栖贝类养殖装置局部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附图标号说明:主体板1、卡箍条11、养殖孔12、附着槽2、定位孔21、充气管3、重力式网箱4。实施例:参照图1至图3,生态型鱼贝混养网箱,包括重力式网箱4,其中:重力式网箱4底部设有底栖贝类养殖装置;底栖贝类养殖装置具有矩形的主体板I ;主体板I间隙均布有养殖孔12,并且每个养殖孔12上制有拱形的附着槽2 ;附着槽2的侧壁制有定位孔21并且该定位孔21内贯穿设有充气管3。重力式网箱4底部设有底栖贝类养殖装置用于养殖贝类,能有效吸附上层养殖鱼类的残饵及排泄物。通过底层藻类及贝类吸附,可大大降低有机物的排放,减少环境压力。主体板I上的附着槽2能附着贝类,并且由于其表面积大,可容纳的生物量也相对较高。定位孔21内贯穿设有充气管3位于附着槽2内侧的部分具有微孔,用于对附着槽2进行人工增氧。主体板I下侧制有成对的卡箍条11,并且卡箍条11的间距恰好能配合卡箍附着槽2顶端部分。卡箍条11能使多个本实用新型装置堆叠成立方体状,从而增大养殖容量。此时,只需要对位于最底部的充气管3进行充气,随着气泡逐层穿过养殖孔12即可实现对所有附着槽2内水体的充气,即节省能源又增加养殖容量。养殖孔12之间的间距大于或等于附着槽2的宽度。该设计的优点在于防止下层的附着槽2穿入上层养殖孔12内挤压到养殖生物。底栖贝类养殖装置配方为:按重量百分比含有350 800目铸铁粉25 30% ;本实施例优选20%,二硫化铝干粉剂1 3% ;优选2%,[0025]超高分子量低压聚乙烯 余量。实验表明塑料内增加铁的成分可提高产量,具体机理可能是铁元素利于藻类富集生长并被贝类摄食,尚待进一步研究证实。超高分子量低压聚乙烯母料的分子量在250万单位至400万单位。优选350万单位。配方中还含有:石墨粉3 5%或硬脂酸钙3 5%或球状硅基氧化物纳米粉
0.1 0.2%或其组合。尽管已结合优选的实施例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然其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任何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能够对在这里列出的主题实施各种改变、同等物的置换和修改,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当视所提出的权利要求限定的范围为准。
权利要求1.生态型鱼贝混养网箱,包括矩形的主体板(1),其特征是:所述的主体板(I)间隙均布有养殖孔(12 ),并且每个养殖孔(12 )上制有拱形的附着槽(2 );所述的附着槽(2 )的侧壁制有定位孔(21)并且该定位孔(21)内贯穿设有充气管(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态型鱼贝混养网箱,其特征是:所述的主体板(I)下侧制有成对的卡箍条(11),并且卡箍条(11)的间距恰好能配合卡箍所述的附着槽(2)顶端部分。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态型鱼贝混养网箱,其特征是:所述的养殖孔(12)之间的间距大于或等于所述的附着槽(2)的宽度。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生态型鱼贝混养网箱,包括重力式网箱,其中重力式网箱底部设有底栖贝类养殖装置;底栖贝类养殖装置具有矩形的主体板;主体板间隙均布有养殖孔,并且每个养殖孔上制有拱形的附着槽;附着槽的侧壁制有定位孔并且该定位孔内贯穿设有充气管。重力式网箱底部设有底栖贝类养殖装置用于养殖贝类,能有效吸附上层养殖鱼类的残饵及排泄物。通过底层藻类及贝类吸附,可大大降低有机物的排放,减少环境压力。本实用新型具有管理方便、成本低廉、制作方便、养殖密度高、养殖增重效果好、环境友好的优点。
文档编号A01K63/04GK202999061SQ2012206795
公开日2013年6月19日 申请日期2012年12月11日 优先权日2012年12月11日
发明者吴常文, 常抗美, 徐梅英, 阳丹, 徐佳晶 申请人:浙江海洋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