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喂入联合收割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1424阅读:28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全喂入联合收割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全喂入联合收割机,更详细地说,涉及具有输送利用收割部收割的谷杆的送料装置的全喂入联合收割机。
背景技术
以往,公知有具有输送利用收割部收割的谷杆的送料装置的全喂入联合收割机(例如参照专利文献I)。在专利文献I所记载的联合收割机中,其构成为,发动机的动力经由正转离合器传送到送料装置的收割输入轴(输入轴),收割输入轴正转,另外,发动机的动力经由反转离合器传送到收割输入轴,收割输入轴反转。由此,在谷杆堵塞于送料装置的情况下,利用反转离合器使收割输入轴反转,使送料装置向与通常的作业时相反的方向驱动,从而可以容易解决谷杆的堵塞。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8-263866号公报但是,在专利文献I所记载的联合收割机中,需要与正转离合器独立地另行设置反转离合器,因此,动力传送机构变得庞大,成本增高。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是鉴于如上所述的状况而作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通过简单且低成本的结构就能够使送料装置的输入轴反转的全喂入联合收割机。本实用新型的全喂入联合收割机,具有:操作者搭乘的驾驶部、收割谷杆的收割部、输送利用所述收割部收割的谷杆的送料装置,所述全喂入联合收割机的特征在于,所述送料装置具有被输入动力的横向的输入轴,设置有能够人为地对所述输入轴进行反转操作的操作部。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特征,仅通过人为地对操作部进行反转操作就能够使输入轴反转,因此,通过简单且低成本的结构就能够使送料装置的输入轴反转。另外,本实用新型的特征在于:所述操作部设置在所述输入轴的右侧或左侧的端部。另外,本实用新型的特征在于:所述操作部设置在所述输入轴的右侧或左侧中的、所述驾驶部侧。另外,本实用新型的特征在于:所述操作部设置在所述输入轴的右侧或左侧的端部中的、所述驾驶部侧的端部。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特征,由于操作部位于驾驶部侧,所以,在操作者搭乘于驾驶部的状态下即可容易地对操作部进行反转操作。另外,本实用新型的特征在于:所述操作部设置在与向所述送料装置传送动力的动力传送机构相反的一侧。另外,本实用新型的特征在于:所述操作部设置在与向所述送料装置传送动力的动力传送机构相反的一侧的端部。[0014]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特征,在对操作部进行反转操作时,动力传送机构不碍事,因此可以容易地对操作部进行反转操作。另外,本实用新型的特征在于:所述操作部配置在所述驾驶部的横向侧。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特征,由于操作部位于驾驶部所具有的驾驶座附近,因此,在操作者乘坐于驾驶座的状态下可以更容易地对操作部进行反转操作。另外,本实用新型的特征在于:所述操作部能够装卸地安装有通过手动被操作的工具,所述操作部构成为利用所述工具能够进行反转操作。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特征,仅在需要进行反转操作的情况下将工具安装于操作部,在不需要进行反转操作的情况下可以自操作部拆下工具,因此,在未使用时工具不会碍事。另外,本实用新型的特征在于:通过提起操作安装在所述操作部的所述工具,所述输入轴反转。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特征,相比对工具进行下推操作,通过提起操作,在操作时更容易加载力,因此,可以利用工具容易地对操作部进行反转操作。另外,本实用新型的特征在于:所述工具形成为大致杆状,所述工具具有工具本体和扳手部。另外,本实用新型的特征在于:所述工具具有棘轮功能。根据本实用 新型的上述特征,通过具有棘轮功能的工具,在将工具安装于操作部并进行往复操作时,不需要将工具安装于操作部或拆下,因此,可以容易地对操作部进行反转操作。

图1是表示联合收割机的侧视图。图2是表示联合收割机的俯视图。图3是表示螺旋输送机构及送料装置的平面局部剖面图。图4是表示联合收割机的动力传送路径的线图。图5 Ca)是表示利用工具对收割输入轴进行反转操作的状态的图,(b)是表示对工具进行返回操作的状态的图。附图标记说明3收割部4送料装置7驾驶部10 收割输入轴(输入轴)49 正转离合器(动力传送机构)61 操作部62 工具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基于附图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0038]首先,参照图1及图2说明联合收割机的整体结构。如图1及图2所示,联合收割机具有使机体行驶的右侧及左侧的履带式行驶部I。在右侧及左侧的行驶部I的上部具有机体架2。在机体架2的前方具有收割谷杆的收割部
3。在收割部3的后部具有输送收割的谷杆的送料装置4。另外,在机体架2上,左右排列地配置有:对输送来的谷杆进行脱粒的脱粒部5、储存脱粒后的谷粒的谷粒储存部6。在谷粒储存部6的前方具有操作者搭乘的驾驶部7。在驾驶部7配置有操作者乘坐的驾驶座8及未图示的操作踏板、操作杆等操作件。在驾驶座8下方的机体架2上具有成为动力源的发动机9。由此,联合收割机构成为,在驾驶部7,操作者乘坐于驾驶座8并操作所述操作件,从而将发动机9的动力向各部分传送,利用右侧及左侧的行驶部I使机体行驶的同时利用收割部3收割田地的谷杆,并将收割的谷杆利用送料装置4向脱粒部5侧输送,利用脱粒部5对输送来的谷杆进行脱粒,将脱粒后的谷粒储存在谷粒储存部6中。送料装置4具有被输入发动机9的动力的作为左右方向的“输入轴”的收割输入轴10。送料装置4经由收割输入轴10能够上下摆动地被支承。在送料装置4和机体架2之间设置有能够伸缩的未图示的液压缸。由此,通过使所述液压缸伸缩,送料装置4以收割输入轴10为支点沿上下方向摆动。收割部3具有:收割架11、右侧及左侧的分禾器12、拨禾轮13、收割刀14、螺旋输送机构15。收割架11具有:构成收割架11的侧部的右侧及左侧的侧壁16、构成收割架11的底部的平台架17。右侧及左侧的分禾器12用于将田地的谷杆分成收割对象和非收割对象。右侧及左侧的分禾器12分别设置在收割架11的右侧及左侧的侧壁16的前端部。拨禾轮13用于扒拢收割对象的谷杆。拨禾轮13配置在收割架11的前部上方。收割刀14用于切断并收割拨入的谷杆。 收割刀14构成为推剪型。收割刀14设置在收割架11的平台架17的前端缘。螺旋输送机构15用于输送收割的谷杆。螺旋输送机构15能够旋转地支承于收割架11的右侧及左侧的侧壁16。由此,若利用所述液压缸使送料装置4以收割输入轴10为支点沿上下方向摆动,则收割部3上升或下降,从而在非作业状态和作业状态之间被切换。由于收割部3被切换到作业状态,因此,利用右侧及左侧的分禾器12将田地的谷杆分成收割对象和非收割对象,利用拨禾轮13扒拢收割对象的谷杆,利用收割刀14切断并收割拨入的谷杆,利用螺旋输送机构15将收割的谷杆向送料装置4侧输送。谷粒储存部6具有:装袋箱18、作业台19、辅助台20、支柱21。装袋箱18用于暂时储存脱粒后的谷粒。装袋箱18内的谷粒自装袋箱18的下部被排出并被装入未图示的谷粒袋中。作业台19及辅助台20成为进行装袋作业时的台。辅助台20能够上下摆动地支承在机体架2的右侧部。由此,在不进行装袋作业时,辅助台20大致垂直地折叠并被收纳。支柱21用于支承装袋箱18。支柱21配置在例如装袋箱18的前后左右共计四个部位。接着,参照图3说明螺旋输送机构15及送料装置4。螺旋输送机构15具有 第一螺旋部15a、第二螺旋部15b、第三螺旋部15c、扒拢杆15d。[0049]第一螺旋部15a及第二螺旋部15b用于将收割的谷杆向左方横向输送至送料装置4的前方。第一螺旋部15a及第二螺旋部15b形成为比送料装置4更靠右侧部分的两条螺旋。第三螺旋部15c用于将收割的谷杆向右方横向输送至送料装置4的前方。第三螺旋部15c形成为比送料装置4更靠左侧部分的一条螺旋。扒拢杆15d用于将横向输送来的谷杆扒拢到送料装置4。扒拢杆15d在送料装置4的前方沿径向突出。由此,螺旋输送机构15构成为,通过第一螺旋部15a、第二螺旋部15b及第三螺旋部15c将收割的谷杆横向输送至送料装置4的前方,并且通过扒拢杆15d将已横向输送的谷杆扒拢到送料装置4。送料装置4具有:输送装置25、送料装置外壳26。输送装置25安装在送料装置外壳26的内部。输送装置25具有:收割输入轴10、能够绕左右方向的轴心转动地支承在送料装置外壳26前部的前部轮体27、能够绕左右方向的轴心转动地支承在送料装置外壳26后部的后部轮体28、卷绕在前部轮体27及后部轮体28上的右侧及左侧的链条29、角形件30。收割输入轴10跨在送料装置外壳26的右侧及左侧的侧板上且能够转动地被支承。收割输入轴10的右侧及左侧的端部分别自送料装置外壳26的右侧及左侧的侧板向右方及左方突出。在收割输入轴10的右端部设置有操作部61。在收割输入轴10的左端部,固定设置有从动带轮31。在收割输入轴10上,固定设置有后部轮体28。角形件30用于挂住被扒拢的谷杆。角形件30跨在右侧及左侧的链条29上并沿左右方向设置。由此,通过将发动机9的动力输入收割输入轴10,送料装置4经由后部轮体28及前部轮体27驱动链条29,从而将被扒拢的谷杆挂在角形件30上进行输送。另外,虽然详细情况在后面论述,但发动机9的动力经由具有从动带轮31等的正转离合器49被传送到收割输入轴10。送料装置外壳26内部安装输送装置25。在送料装置外壳26的底面开口形成有清扫口,并且,该清扫口通过清扫口盖26a能够开闭地盖上。由此,打开清扫口盖26a,从而可以除去堵塞在送料装置4的谷杆。另外,虽然详细情况在后面论述,但通过安装于操作部61的工具62使收割输入轴10反转,从而可以除去堵塞在送料装置4的谷杆。接着,参照图4说明联合收割机的动力传送路径。如图4所示,发动机9的动力构成为被传送到行驶部1、脱粒部5及收割部3。相对于行驶部1,发动机9的输出轴9a的动力经由带式动力传送机构32传送到行驶变速装置33的输入轴33a。行驶变速装置33的输出轴33b的动力经由行驶变速箱34传送到右侧及左侧的行驶部I。这样,发动机9的输出轴9a的动力传送到行驶部I。相对于脱粒部5,发动机9的输出轴9a的动力经由带式动力传送机构35传送到风机驱动轴36。风机驱动轴36的动力经由带式动力传送机构37传送到一次螺旋输送装置38及二次螺旋输送装置39。另外,风机驱动轴36的动力经由带式动力传送机构37、动力取出轴40及带式动力传送机构41传送到分选装置驱动轴42。这样,发动机9的输出轴9a的动力传送到脱粒部5。相对于收割部3,发动机9的输出轴9a的动力经由带式动力传送机构35、风机驱动轴36及带式动力传送机构43传送到传动箱输入轴44。传动箱输入轴44的动力经由收纳在传动箱45中的锥齿轮46、47,传送到脱粒筒48的脱粒输出轴48a。[0061 ] 另外,传动箱输入轴44的动力经由作为向送料装置4传送动力的“动力传送机构”的正转离合器49,传送到收割输入轴10。收割输入轴10的动力经由链式动力传送机构53传送到收割刀14的驱动轴54。收割刀14的驱动轴54的动力经由链式动力传送机构55传送到螺旋输送机构15的驱动轴56。螺旋输送机构15的驱动轴56的动力经由链式动力传送机构57、传送轴58及带式动力传送机构59,传送到拨禾轮13的驱动轴60。这样,发动机9的输出轴9a的动力传送到收割部3。在此,传动箱输入轴44的左端部自传动箱45向左方突出。在传动箱输入轴44的左端部和风机驱动轴36的左端部之间夹设有带式动力传送机构43。另外,在传动箱输入轴44的左端部和收割输入轴10的左端部之间夹设有正转离合器49。正转离合器49具有:固定设置于传动箱输入轴44的驱动带轮50、固定设置于收割输入轴10的从动带轮31、卷绕在驱动带轮50及从动带轮31上的带51、对带51施加张力的张紧部件52。正转离合器49构成为所谓带张紧离合器,根据是否通过张紧部件52对带51施加有张力的情况,将动力传送切换到传送状态或切断状态。接着,参照图f图5说明操作部61及工具62。如图疒图5所示,操作部61是能够人为地对收割输入轴10进行反转操作的部件。在本实施方式中,操作部61构成为,能够装卸地安装有通过手动被操作的工具62,并且可以通过工具62对收割输入轴10进行反转操作。操作部61在收割输入轴10的驾驶部7侧的端部设置在与正转离合器49 (从动带轮31)相反的一侧的端部。操作部61配置在驾驶部7 (驾驶座8)的左横向侧。操作部61是侧视时呈大致六边形的突起。在操作部61的外侧端面(右端面)形成有突起孔61a。如图1及图5所示,工具62形成为大致杆状。工具62具有工具本体62a和扳手62bο扳手62b安装于操作部61。扳手62b由板状的扳手构成。扳手62b通过焊接固定在工具62的前端部。需要说明的是,将扳手62b固定于工具62的前端部的方法并不限于焊接。另外,在扳手62b上形成有缺口部62c。另外,工具62构成为,在不使用时,收纳于在驾驶座8的左横向侧(作业台19的前方)设置的未图示的支架。另外,也可以构成为,在不使用工具62时,将其安装并收纳于装袋箱18的支柱21 (例如,前方的支柱21)。由此,如图5 Ca)所示,在谷杆堵塞在送料装置4的情况下,将工具62的扳手62b安装于操作部61,对该工具62进行反转操作(向A方向提起操作)。于是,扳手62b和操作部61在图5 (a)所示的Pl部分及P2部分啮合,工具62的反转操作力经由操作部61传送到收割输入轴10,从而使收割输入轴10反转(向与由正转离合器49产生的旋转方向相反的方向旋转)。另外,如图5 (b)所示,即便对安装于操作部61的工具62进行返回操作(向与A方向相反的B方向进行拉下操作),由于操作部61 (六边形的角部)落入缺口部62c,因此,扳手62b和操作部61不啮合,工具62相对于操作部61空转。这样,如图4所示,因收割输入轴10反转,所以送料装置4的输送装置25向反方向驱动。另外,收割输入轴10的反转力经由前述的动力传送路径分别传送到收割刀14(驱动轴54)、螺旋输送机构15 (驱动轴56)及拨禾轮13 (驱动轴60)。即,仅通过人为地对操作部61进行反转操作就能够使收割输入轴10反转,因此,通过简单且低成本的结构就能够使送料装置4的收割输入轴10反转。另外,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也可以如下构成。[0070]操作部61通过能够装卸的工具62被反转操作,但并不限于此。例如,也可以在操作部61固定地设置手柄,通过该手柄对操作部61进行反转操作。工具62只要具有棘轮功能即可,并不限于由板状的扳手构成的扳手62b。工业实用性本实用新型能够适用于具有输送利用收割部收割的谷杆的送料装置的全喂入联合收割机。
权利要求1.一种全喂入联合收割机,具有:操作者搭乘的驾驶部(7)、收割谷杆的收割部(3)、输送利用所述收割部(3)收割的谷杆的送料装置(4),所述全喂入联合收割机的特征在于, 所述送料装置(4 )具有被输入动力的横向的输入轴(10 ), 设置有能够人为地对所述输入轴(10)进行反转操作的操作部(61)。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喂入联合收割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操作部(61)设置在所述输入轴(10)的右侧或左侧的端部。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喂入联合收割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操作部(61)设置在所述输入轴(10)的右侧或左侧中的、所述驾驶部(7)侦U。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全喂入联合收割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操作部(61)设置在所述输入轴(10)的右侧或左侧的端部中的、所述驾驶部(7)侧的端部。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喂入联合收割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操作部(61)设置在与向所述送料装置(4)传送动力的动力传送机构(49)相反的一侧。
6.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全喂入联合收割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操作部(61)设置在与向所述送料装置(4)传送动力的动力传送机构(49)相反的一侧。
7.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全喂入联合收割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操作部(61)设置在与向所述送料装置(4)传送动力的动力传送机构(49)相反的一侧的端部。
8.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全喂入联合收割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操作部(61)设置在与向所述送料装置(4)传送动力的动力传送机构(49)相反的一侧的端部。
9.如权利要求广8中任一项所述的全喂入联合收割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操作部(61)配置在所述驾驶部(7)的横向侧。
10.如权利要求广8中任一项所述的全喂入联合收割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操作部(61)能够装卸地安装有通过手动被操作的工具(62),所述操作部(61)构成为利用所述工具(62)能够进行反转操作。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全喂入联合收割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操作部(61)配置在所述驾驶部(7)的横向侧。
12.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全喂入联合收割机,其特征在于, 通过提起操作安装在所述操作部(61)的所述工具(62 ),所述输入轴(10 )反转。
13.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全喂入联合收割机,其特征在于, 通过提起操作安装在所述操作部(61)的所述工具(62 ),所述输入轴(10 )反转。
14.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全喂入联合收割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工具(62)形成为大致杆状, 所述工具(62)具有工具本体(62a)和扳手部(62b)。
15.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全喂入联合收割机, 其特征在于, 所述工具(62)形成为大致杆状,所述工具(62)具有工具本体(62a)和扳手部(62b)。
16.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全喂入联合收割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工具(62)形成为大致杆状,所述工具(62)具有工具本体(62a)和扳手部(62b)。
17.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全喂入联合收割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工具(62)形成为大致杆状,所述工具(62)具有工具本体(62a)和扳手部(62b)。
18.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全喂入联合收割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工具(62)具有棘轮功能。
19.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全喂入联合收割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工具(62)具有棘轮功能。
20.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全喂入联合收割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工具(62)具有棘轮功能。
21.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全喂入联合收割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工具(62)具有棘轮功能。
22.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全喂入联合收割机, 其特征在于,所述工具(62)具有棘轮功能。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全喂入联合收割机,其通过简单且低成本的结构就能够使送料装置的输入轴反转。该全喂入联合收割机具有操作者搭乘的驾驶部(7)、收割谷秆的收割部(3)、输送利用收割部(3)收割的谷秆的送料装置(4)。送料装置(4)具有被输入动力的横向的收割输入轴(10),在收割输入轴(10)的右端部设置有能够人为地对收割输入轴(10)进行反转操作的操作部(61)。
文档编号A01D41/02GK202998854SQ20122071299
公开日2013年6月19日 申请日期2012年12月21日 优先权日2011年12月21日
发明者松本健太, 小林宜泰, 米田丰, 中川文里, 中田昌义, 丸山纯一, 日田定范, 川田康穀 申请人:株式会社久保田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