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菰茭草与中华绒螯蟹、藕、菱、芡轮作种养生态恢复方法

文档序号:268903阅读:26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菰茭草与中华绒螯蟹、藕、菱、芡轮作种养生态恢复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湿地生态恢复方法,具体地说是一种通过菰茭草与中华绒螯蟹、藕、菱、芡轮作种养生态恢复方法。
背景技术
由于菰茭草对水质的耐受性广,从寡营养水域到富营养水域均能正常生长,而且对水体净化和生态修复优于其它水生植物,尤其对重金属的富集作用,被誉为水体净化和生态修复的先锋植物。就南四湖当前的现状分析一些入湖河道、废弃池塘、矿区塌陷卫星湖及湖区部分浅滩,杂草丛生,植物残体沉积湖底,湖区沼泽化进程加快,湖内淤积严重。为此,采用菰茭草与中华绒螯蟹、藕、菱、芡轮作种养生态恢复方法,形成一种种养殖零污染或负污染的生产模式,以减缓湖区的沼泽化进程,完成对南四湖生态环境的修复。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技术任务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菰茭草与中华绒螯蟹、藕、菱、芡轮作种养生态恢复方法。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菰茭 草与中华绒螯蟹、藕、菱、芡轮作种养生态恢复方法,该方法是按照以下步骤进行的:I)选择适合郝英草扦插的水深在0.5-1.0米的水域,并对水域做清杂处理,在当年4月中下旬扦插菰茭草种苗,菰茭草种苗生长2-3年后进行收割;2)菰茭草收割后,对种植菰茭草的水域四周进行加固处理,并架设防逃网,于次年早春投放中华绒螯蟹蟹苗,蟹苗养殖一年,于投放当年的10月中旬收获成蟹,此时养蟹的水域内的菰茭草及其它杂草被螃蟹彻底清除,湖底的土壤进一步得到疏松,为下一年种植藕、菱、芡打好了基础(不用进行湖底耕耙)。3)中华绒螯蟹收获后,于次年春季4月初在养殖过中华绒螯蟹的水域进行浅水藕、菱角、芡实的种植,浅水藕、菱角、芡实不耐重茬,种植2年后病虫害加重,所以选取种植时间为1-2年,浅水藕、菱角、芡实的种植选择在其适合生长的水体深度;4)浅水藕、菱角、芡实采摘后,对水域做清杂处理,按照步骤I)的方法再进行菰茭草的扦插,从而形成轮作栽培,恢复生态。再种植菰茭草进行轮作,这样形成一个轮作种养模式,形成一种合理的、良性的、生态的循环系统。所述步骤I)中适合菰茭草扦插的水域选择在废弃池塘、入湖河口、湖区浅水域。所述步骤I)中扦插菰茭草种苗时,按株、行距1.6X1.8米进行扦插。当年扦插的菰茭草苗弱,以扩繁养根为主,不进行收割,第二、三年菰茭草产量高。所述步骤I)中菰茭草的收割是在扦插菰茭草种苗的第二年或第三年的5月底、7月底和10月初分三次进行收割。正常栽培的菰茭草第三年产量达到高峰,以后逐渐衰退老化,产量下降,而此时种植菰茭草的水域水质明显得到改善,湖底土壤明显疏松。所述步骤2)中防逃网是用竹竿内挂塑料布架设而成。所述步骤2)中中华绒螯蟹蟹苗的投放密度根据水深以每亩投放1200-1500只的标准进行,前期不用投放饵料,让幼蟹以菰茭草嫩芽为饵料,致使菰茭草无法长出水面,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导致菰茭草地下茎得不到营养而死亡,入夏后再适当投喂饵料。由于螃蟹有昼伏夜出的习惯,夜晚外出觅食,投喂分上午8-9点钟和傍晚6-7点钟两次进行,傍晚的投喂量整日喂量的60-70%。一般日投喂量为存塘蟹体重的8-10%,投喂量少只能维持生命,超过适时范围也影响生长,还增加饵料系数。所述步骤3)中浅水藕的种植选择在0-0.5米水深的区域,种植密度为行株距
0.8-1.0X0.4-0.6米,于种植的当年或第二年的10月下旬开始采收。所述步骤3)中菱角的种植选择在0.8-1.0米的水域,利用菱角种袋进行播种,种植密度为行株距2.0X1.5米,每个种袋3-4株种苗,于播种的当年或第二年的8月中旬以后每7天米摘一次,共米摘5-6次。所述步骤3)中芡实的种植选择在0.5-1.0米的水域,利用芡实种袋进行播种,每亩种植密度120-150株,于播种的当年或第二年的9月中旬以后每7天采摘一次,共采摘5-6 次。本发明的一种菰茭草与中华绒螯蟹、藕、菱、芡轮作种养生态恢复方法与现有技术相比,所产生的有益效果是:(I)合理的轮作种养,达到湿地生态的恢复。(2)浅水藕、菱角 、芡实的耐重茬性差,合理轮作,起到有益互补的作用。(3)种养轮作模式的形成实现种养殖对水体的零污染或负污染。(4)实现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的统一。
具体实施例方式实施例:本发明的一种菰茭草与中中华绒螯蟹、藕、菱、芡轮作种养生态恢复方法,该方法是按照以下步骤进行的:I)选择废弃池塘、入湖河口、湖区浅水域,水深在0.5-1.0米的水面,清除杂草,在当年4月中下旬扦插菰茭草种苗,按株、行距1.6X 1.8米进行扦插。当年菰茭草苗弱,以扩繁养根为主,不进行收割,第二、三年菰茭草产量高,可于5月底、7月底和10月初进行三次收割每年可收菰茭草5000公斤。正常栽培的菰茭草第三年产量达到高峰,以后逐渐衰退老化,产量下降,而此时种植菰茭草的水域水质明显得到改善,湖底土壤明显疏松。2)于第四年春季在种植菰茭草3年以上的水域四周进行加固处理,用竹竿内挂塑料布架设防逃网,为投放蟹苗做准备,一般4月初向围网的水域投放中华绒螯蟹苗,水深
0.5-1.0米的水面,每亩投放1200-1500只,前期不用投放饵料,让幼蟹以菰茭草嫩芽为饵料,致使菰茭草无法长出水面,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导致菰茭草地下茎得不到营养而死亡,入夏后再适当投喂饵料,所述适当投喂饵料是投喂分上午8-9点钟和傍晚6-7点钟两次进行,傍晚的投喂量是整日投喂量的60-70%。一般日投喂量为存塘蟹体重的8-10%。10月中旬收获中华绒螯蟹。此时养蟹的水域内的菰茭草及其它杂草被螃蟹彻底清除,湖底的土壤进一步得到疏松,为下一年种植浅水藕、菱角、芡实打好了基础(不用进行湖底耕耙)。3)第五年春季4月初在养殖过螃蟹的水域,选择0-0.5米水深的区域种植浅水藕,种植密度为行株距0.8-1.0X0.4-0.6米,10月下旬开始采收;选择0.8-1.0米的水域种植菱角,4月初进行菱角种袋播种,种植密度为行株距2.0 X 1.5米,每个种袋3-4株种苗,8月中旬以后每7天采摘一次,共采摘5-6次;选择0.5-1.0米的水域种植芡实,4月初进行芡实种袋播种,每亩种植密度120-150株,9月中旬以后每7天采摘一次,共采摘5-6次.藕、菱、芡不耐重茬,种植2年后病虫害加重,在种植菰茭草进行轮作,这样形成一个轮作种养模式,形成一种合理 的、良性的、生态的循环系统。
权利要求
1.一种菰茭草与中华绒螯蟹、藕、菱、芡轮作种养生态恢复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是按照以下步骤进行的: 1)选择适合郝英草扦插的水深在0.5-1.0米的水域,并对水域做清杂处理,在当年4月中下旬扦插菰茭草种苗,菰茭草种苗生长2-3年后进行收割; 2)菰茭草收割后,对种植菰茭草的水域四周进行加固处理,并架设防逃网,于次年早春投放中华绒螯蟹蟹苗,蟹苗养殖一年,于投放当年的10月中旬收获成蟹; 3)中华绒螯蟹收获后,于次年春季4月初在养殖过中华绒螯蟹的水域进行浅水藕、菱角、芡实的种植,种植时间为1-2年,浅水藕、菱角、芡实的种植选择在其适合生长的水体深度; 4)浅水藕、菱角、芡实采摘后,对水域做清杂处理,按照步骤I)的方法再种植菰茭草进行轮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菰茭草与中华绒螯蟹、藕、菱、芡轮作种养生态恢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I)中适合菰茭草扦插的水域选择在废弃池塘、入湖河口、湖区浅水域。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菰茭草与中华绒螯蟹、藕、菱、芡轮作种养生态恢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I)中扦插菰茭草种苗时,按株、行距1.6X1.8米进行扦插。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菰茭草与中华绒螯蟹、藕、菱、芡轮作种养生态恢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I)中菰茭草的收割是在扦插菰茭草种苗的第二年或第三年的5月底、7月底和10月初分三次进行收割。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 一种菰茭草与中华绒螯蟹、藕、菱、芡轮作种养生态恢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中防逃网是用竹竿内挂塑料布架设而成。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菰茭草与中华绒螯蟹、藕、菱、芡轮作种养生态恢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中中华绒螯蟹蟹苗的投放密度根据水深以每亩投放1200-1500只的标准进行,前期不投放饵料,入夏后再适当投喂饵料。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菰茭草与中华绒螯蟹、藕、菱、芡轮作种养生态恢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适当投喂饵料是投喂分上午8-9点钟和傍晚6-7点钟两次进行,傍晚的投喂量是整日投喂量的60-70 %。一般日投喂量为存塘蟹体重的8-10 %。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菰茭草与中华绒螯蟹、藕、菱、芡轮作种养生态恢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3)中浅水藕的种植选择在0-0.5米水深的区域,种植密度为行株距0.8-1.0X0.4-0.6米,于种植的当年或第二年的10月下旬开始采收。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菰茭草与中华绒螯蟹、藕、菱、芡轮作种养生态恢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3)中菱角的种植选择在0.8-1.0米的水域,利用菱角种袋进行播种,种植密度为行株距2.0 X 1.5米,每个种袋3-4株种苗,于播种的当年或第二年的8月中旬以后每7天采摘一次,共采摘5-6次。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菰茭草与中华绒螯蟹、藕、菱、芡轮作种养生态恢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3)中芡实的种植选择在0.5-1.0米的水域,利用芡实种袋进行播种,每亩种植密度120-150株,于播种的当年或第二年的9月中旬以后每7天采摘一次,共采摘5-6次。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菰茭草与中华绒螯蟹、藕、菱、芡轮作种养生态恢复方法,其方法步骤如下1)选择适合菰茭草扦插的水域并做清杂处理,在当年4月中下旬扦插菰茭草种苗,生长2-3年后进行收割;2)菰茭草收割后,对种植菰茭草的水域四周进行加固处理并架设防逃网,于次年早春投放中华绒螯蟹蟹苗并养殖一年,于10月中旬收获成蟹;3)中华绒螯蟹收获后,于次年春季4月初在养殖过中华绒螯蟹的水域进行藕、菱、芡的种植,种植时间为1-2年;4)浅水藕、菱角、芡实采摘后,对水域做清杂处理,再种植菰茭草进行轮作。本发明的轮作栽培生态恢复方法,利用合理的轮作种养,达到湿地生态的恢复;藕、菱、芡的耐重茬性差,合理轮作,起到有益互补的作用;种养轮作模式的形成实现种养殖对水体的零污染或负污染。
文档编号A01K61/00GK103229641SQ20131003629
公开日2013年8月7日 申请日期2013年1月31日 优先权日2013年1月31日
发明者张敬文, 周艺文 申请人:周艺文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