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杨梅癌肿病的防治方法

文档序号:281052阅读:50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杨梅癌肿病的防治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杨梅癌肿病的防治方法
背景技术
杨梅癌肿病又称杨梅溃疡病或杨梅疮,是一种细菌性病害,病原为Pseudomonassyringae pv.myricae。主要为害枝干,尤以2 3年生枝梢受害最重。本病菌形成癌瘤要消耗树体大量营养成分,癌瘤形成后阻碍树体内营养物质的运输,导致树势早衰,严重时引起全株死亡,对杨梅生产危害甚大。(I)症状:主要发生在2 3年生的枝干上,也发生在多年生的主干、主枝和当年的新梢上。初期病部产生乳白色小突起,表面光滑,以后逐渐增大,形成癌瘤,表面变粗糙,色泽变为褐色至黑褐色,质地坚硬。癌瘤呈近球形,直径一般为1.5 2厘米,大的可达10厘米以上。一条枝上的癌瘤少者I 2个,多者达4 5个,甚至更多。一般在枝节部发生较多。大树上发病,树皮粗糙开裂,凹凸不平。(2)发病规律:病菌在树上或脱落在地上的病枝癌瘤内越冬。翌年4月底至5月初,病菌从癌瘤内溢出以后,主要通过雨水溅散和随雨水自上而下流动而传播开来,另外还通过空气和杨梅枯叶蛾取食及接穗传播病菌。病菌主要从伤口侵入植株体内,在20 25°C的温度条件下,经过30 35天的潜伏期后出现症状。新癌瘤从5月下旬开始出现,在6月20日以后增多。温暖多雨,老树伤口多,树体衰弱,则易于发病。(3)传统防治方法:①禁止在病树上采接穗,禁止出售带病苗木。②果实采收季节,宜赤脚或穿软底鞋上树采收,以免弄伤树皮而增大感病几率。③加强培育管理,增施有机肥和钾肥。④新梢抽生前剪除有癌瘤的枝条,及时烧毁。⑤药剂防治。3 4月份,在癌瘤中的病菌传出以前,用刀割 除癌瘤,刮净病斑,再涂以50倍402抗菌剂,或402抗菌剂加硫悬浮剂100倍,或石硫合剂原液,或多菌灵胶悬浮剂5 10倍液,或20 %叶青双可湿性粉剂50倍液,或硫酸铜100倍液,或72%农用链霉素3000倍液,或1: 6的浓碱水。隔2周再涂I次,可增进防效。现有的杨梅癌肿病的药剂防治方法还存在的缺点在于:疗效较差、复发率较高、药剂时效性较强、药剂难买。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杨梅癌肿病的药剂防治方法的上述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疗效更好、复发率较低、药剂时效性长、药剂易于购买的杨梅癌肿病的防治方法。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杨梅癌肿病的防治方法,用刀割除癌瘤、刮净病斑,然后在伤口处涂以白乳胶(聚醋酸乙烯乳液),白乳胶的涂覆厚度为I 2_。由于白乳胶阻隔了病原菌与外界的联系,使病菌无法传播出去,从而达到彻底根治的目的。白乳胶为乳白色液体,是醋酸乙烯聚合而成的一种高分子乳胶液,无毒,无味,不易燃,具有粘结力强,色泽纯白,胶膜柔软,渗透力强,稠度适宜等特点,将本品涂覆于杨梅树的枝干上不会对杨梅果实的食品安全产生影响。采用本法全年都可防治,以冬季为主。白乳胶一般装潢店均有销售。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采用装潢用白乳胶进行防治,不复发,不侵染,一劳永逸,简单易行,防治时间上全年均可。药剂购买方便,一般装潢店均有销售,且价格便宜。
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
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一种杨梅癌肿病的防治方法,用刀割除癌瘤、刮净病斑,然后在伤口处涂以白乳胶(聚醋酸乙烯乳液),白乳胶的涂覆厚度为I 2mm。由于白乳胶阻隔了病原菌与外界的联系,使病菌无法传播出去,从而达到彻底根治的目的。
权利要求
1.一种杨梅癌肿病的防治方法,其特征在于:用刀割除癌瘤、刮净病斑,然后在伤口处涂以白乳股,白乳股的涂覆厚度为I 2mm。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杨梅癌肿病的防治方法,其特征在于:由于白乳胶阻隔了病原菌与外界的联系,使病菌 无法传播出去,从而达到彻底根治的目的。
全文摘要
一种杨梅癌肿病的防治方法,用刀割除癌瘤、刮净病斑,然后在伤口处涂以白乳胶,白乳胶的涂覆厚度为1~2mm。本发明采用装潢用白乳胶进行防治,不复发,不侵染,一劳永逸,简单易行,防治时间上全年均可。药剂购买方便,一般装潢店均有销售,且价格便宜。
文档编号A01G13/00GK103168649SQ20131011323
公开日2013年6月26日 申请日期2013年3月18日 优先权日2013年3月18日
发明者柴春燕, 房聪玲, 徐绍清, 周和锋 申请人:慈溪市林特技术推广中心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