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野生大鲵资源调查的捕捞装置及捕捞方法

文档序号:144839阅读:27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用于野生大鲵资源调查的捕捞装置及捕捞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大鲵资源研究领域,更具体的说涉及一种用于野生大鲵资源量调查的捕捞装置及捕捞方法。
背景技术
大鲵(Andrias davidianus),俗称:娃娃鱼,属于两栖纲、有尾目、隐觸鲷科,是现存有尾目中最大的一种,为我国特有的大型两栖动物。大鲵是非常古老的物种,是地球生物演变的“活化石”,在研究地球演化、生物进化、环境变迁等方面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另外,大鲵还具有很高 的营养价值和观赏价值,大鲵又被誉为“水中活人参”。近年来,由于自然环境的破坏以及非法捕杀,再加上大鲵再生能力差等原因,野生大鲵资源量急剧下降,面临资源枯竭的危险,因此我国已将大鲵列为国家二级濒危野生保护动物。为了更好地保护该资源,国内多个省份开展了大鲵增殖放流工作,但是,在增值放流之后效果如何,目前还没有评估的统一标准,其中最大的障碍就是野外的大鲵不易捕捞,也就没有办法对大鲵数量资源进行调查,专利公布号为CN102475583A、公布日为2012.05.30的中国发明专利公开了一种大鲵固定器,但是其不适合于捕捞野外的大鲵。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用于野生大鲵资源调查的捕捞装置及捕捞方法,其结构简单、制作方便,对大鲵的捕捞效果好,伤害小,满足了对于获取野外环境中不同规格大鲵资源量调查的需求。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用于野生大鲵资源调查的捕捞装置,包括钢棒、用于放置鱼饵的多个并列设置的鱼钩、将所述鱼钩和所述钢棒连接起来的鱼线以及和所述钢棒相连接的固定桩。大鲵增殖放流后,如何对这些放流到野外大鲵进行捕捞,进而进行资源量调查,一直是业内的一个难题,大鲵皮肤薄,很容易在捕捞过程中受到创伤,进而感染病菌危及生命,而且其个体较大,大头,而且大嘴有齿能咬人,逃跑能力特强,在陆上或水中运动较为敏捷,并能爬高顶重,如果采用传统的渔网进行捕捞,渔网的线容易对大鲵柔嫩的皮肤造成伤害,使得其感染病菌,严重的能够造成大鲵死亡,而捕捞后的大鲵在进行检测后是需要放归野外的,而且,大鲵昼伏夜出,也不便于采用渔网进行捕捞;如果采用鱼竿以垂钓的方式进行捕捞,一个是效率低,因为要进行资源调查需要一定的数量,垂钓的方式效率太低,另外,大鲵昼伏夜出,其生存的地方多为山区,自然环境较差,垂钓很困难,更重要的是,大鲵是两栖动物,在陆上或水中运动较为敏捷,大嘴有齿能咬人,一旦操作不当,很容易造成人员受伤,本申请人通过反复研究、试验后,试制出本发明的捕捞装置,其对大鲵的捕捞效果好,损伤小,而且捕捞的时候不需要人员一直在装置边上进行看守,也不会在捕捞的时候损害大鲵的皮肤,完成生物学检测后,可以将大鲵再放归野外,不影响其正常生长。作为优选,所述固定桩通过弹性绳索和所述钢棒相连接,在所述弹性绳索和所述钢棒之间设有可调节绳索。可调节绳索可以调节长度,结构可以采用常见的背包带或其他公知的结构,其可以根据实际需求确定长度,使得钢棒和固定桩之间的距离适当,保证捕捞效果,弹性绳索具有一定的弹性,可以在捕获大舰的时候,在大舰挣扎的时候提供一定的缓冲,减小对大舰的伤害。作为优选,所述鱼钩每三个为一组,每组鱼钩型号依次为17#、9#和5#。不同规格的鱼钩,针对不同大小的大鲵,提高捕捞几率。作为优选,所述鱼线为250-300磅的透明鱼丝线。透明的鱼丝线,能够提高捕捞效果。作为优选,所述钢棒包括具有左螺孔、右螺孔的中间钢棒、具有和所述左螺孔相配合的右螺柱的左钢棒及具有和所述右螺孔相配合的左螺柱的右钢棒。整个钢棒分成三个部分,可以根据需要确定长度,当捕捞的河道比较窄的时候,可以就用中间钢棒,如果比较宽,则可以选择左钢棒或右钢棒,提高适应性,保证捕捞效果。作为优选,所述可调节绳索包括和所述中间钢棒相连接的中间可调节绳索、和所述左钢棒相配合的左可调节绳索及和所述右钢棒相配合的右可调节绳索。作为优选,所述弹性绳索通过中间连接环和所述中间可调节绳索相连接,所述中间连接环套有两个和所述左可调节绳索及右可调节绳索相连的套环。一种利用所述的大鲵捕捞装置进行大鲵捕捞的捕捞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选取采样点;选择水流平缓、周边有洞穴分布的山间溪流或石质溪滩作为采样点;
b)捕捞装置固定;将钢棒放入水中,再将固定桩固定在岸边;
c)饵料的获取;在选定的采样点内捕捞饵料鱼类,再将捕捉到的活的饵料鱼类悬挂在鱼钩上,24-48小时后观察是否有大鲵被捕获;
d)样本获取;对于捕捉到的大鲵,先将鱼钩连同大鲵一起摘下,再用镊子将鱼钩从大鲵口中取出,并用碘伏对大鲵口腔创口进行消毒,然后进行相关生物学检测。本捕捞方法,捕捞效果好,对大鲵伤害降低到最小,而且采用的是在采样点捕获的、活的鱼饵,进一步的增加了捕捞成功率。作为优选,所述步骤a)中,采样点水流速度在0.2-1.5m/s,水深0.5-1.5m,水温18-23°C,水透明度彡50cm。上述条件下,易于大鲵的捕获。作为优选,所述步骤c)中,所述饵料鱼类为光唇鱼、泥鳅、宽鳍鱲或小鲫鱼。本发明有益效果在于:
本发明的一种用于野生大鲵资源调查的捕捞装置及捕捞方法,其结构简单,对大鲵的捕捞效果好,伤害小,满足了对于获取野外环境中不同规格大鲵资源量调查的需求。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中:
1-钢棒;2-鱼钩;3-鱼线;4_固定桩;5_弹性绳索;6_下可调节绳索;7_中间连接环;8-套环。
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非对本发明的范围进行限定。实施例,见附图1,一种用于野生大鲵资源调查的捕捞装置,包括钢棒1、用于放置鱼饵的多个并列设置的鱼钩2、将所述鱼钩2和所述钢棒I连接起来的鱼线3以及和所述钢棒I相连接的固定桩4,固定桩4为直径5cm、长度20-30cm的钢柱,其一端具有尖端,用于插入土中,使得固定桩4能够被快速固定,固定桩4连接有弹性绳索5,弹性绳索5长度为10m,直径为3-4cm,在所述弹性绳索5和所述钢棒I之间的可调节绳索6,钢棒I上固定有连接环,鱼线3设置在连接环上,便于安装、拆卸。鱼线3为250-300磅的透明鱼丝线,能够承受足够大的拉力而不断裂,防止大鲵逃跑。固定在钢棒I上的鱼钩2为多个,并列的设置,相互之间距离10-15cm,且鱼钩2每三个为一组,每组鱼钩2型号依次为17#、9#和5#’以提高捕捞几率;钢棒I直径为1cm,长度为190cm,整个钢棒I由三个部分组成,保证中间钢棒101、螺接在中间钢棒101左右两端的左钢棒和右钢棒,中间钢棒101具有左螺孔101a、右螺孔101b,左钢棒102具有和所述左螺孔IOla相配合的右螺柱102a,右钢棒103具有和所述右螺孔IOlb相配合的左螺柱103a,右螺柱102a、左螺柱103a螺纹规格为M8,长度10_20cm,同样的,左螺孔101a、右螺孔IOlb的螺纹规格也为M8,深度10-20cm ;中间钢棒101长度是左钢棒和右钢棒长度的1.15-1.2倍为佳,捕捞效果好,更佳的,中间钢棒101的直径是左钢棒和右钢棒直径的1.15-1.2倍,本实施方式中,中间钢棒101长度70cm,左钢棒和右钢棒长度均为60cm,这样的结构不但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对钢棒I的长度进行选择,在河道比较狭窄的时候,就采用中间钢棒101 —个即可,在比较宽的时候,再根据需要选择安装左钢棒102和/或右钢棒103,如果河道比较宽,则可以通过将左钢棒102和右钢棒103向外旋转一部分,进而增加整个钢棒I的长度,提高捕捞几率。 所述可调节绳索6包括和所述中间钢棒101相连接的中间可调节绳索601、和所述左钢棒102相配合的左可调节绳索602及和所述右钢棒103相配合的右可调节绳索603 ;所述弹性绳索5通过中间连接环7和所述中间可调节绳索601相连接,所述中间连接环7套有两个和所述左可调节绳索602及右可调节绳索603相连的套环8,其中,较佳的左可调节绳索602、右可调节绳索603和钢棒I成30°夹角,中间可调节绳索601、左可调节绳索602及右可调节绳索603为200-300磅的尼龙线绳,中间连接环7、套环8横截面直径为1_1.5cm,中间连接环7、套环8外径5-8cm。一种利用大鲵捕捞装置进行大鲵捕捞的捕捞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选取采样点;选择水流平缓、水质清澈、周边有洞穴分布的山间溪流或石质溪滩作为采样点,采样点水流速度在0.2-1.5m/s,水深0.5-1.5m,水温18_23°C,水透明度彡50cm,时间最好选择在黄昏,其中,以水深1.0m、水流速度在0.8m/s、水温20°C为佳;
b)捕捞装置固定;将钢棒I放入水中,使得钢棒I沉入水底,然后再将固定桩4固定在岸边,固定桩4的尖端朝下,然后调节可调节绳索6的长度,使得固定桩4和钢棒I之间的距离适当,便于捕获大鲵;
c)饵料的获取;在选定的采样点内捕捞饵料鱼类,所述饵料鱼类为光唇鱼、泥鳅、宽鳍鱲或小鲫鱼,再将捕捉到的活的饵料鱼类悬挂在鱼钩2上,12-24小时后观察是否有大鲵被捕获,其中,以24小时为佳,时间过短,则容易惊动大鲵,降低捕捞几率,时间过长,则有可能会对捕获的大舰造成损伤;
d)样本获取;对于捕捉到的大鲵,先将鱼钩2连同大鲵一起摘下,再用镊子将鱼钩2从大鲵口中取出,并用碘伏对大鲵口腔创口进行消毒,然后进行相关生物学检测,在检测之后,将大鲵放归野外,不影响其正常生长。以上说明仅仅是对本发明的解释,使得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完整的实施本方案,但并不是对本发明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 这些都是不具有创造性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权利要求
1.用于野生大鲵资源调查的捕捞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钢棒(I)、用于放置鱼饵的多个并列设置的鱼钩(2)、将所述鱼钩(2)和所述钢棒(I)连接起来的鱼线(3)以及和所述钢棒(I)相连接的固定桩(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野生大鲵资源调查的捕捞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桩(4)通过弹性绳索(5)和所述钢棒(I)相连接,在所述弹性绳索(5)和所述钢棒(I)之间设有可调节绳索(6)。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野生大鲵资源调查的捕捞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鱼钩(2)每三个为一组,每组鱼钩(2)型号依次为17#、9#和5#。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野生大鲵资源调查的捕捞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鱼线(3)为250-300磅的透明鱼丝线。
5.根据权利要求2或3或4所述的用于野生大鲵资源调查的捕捞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钢棒(I)包括具有左螺孔(101a)、右螺孔(IOlb)的中间钢棒(101)、具有和所述左螺孔(IOla)相配合的右螺柱(102a)的左钢棒(102)及具有和所述右螺孔(IOlb)相配合的左螺柱(103a)的右钢棒(103)。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用于野生大鲵资源调查的捕捞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可调节绳索(6)包括和所述中间钢棒(101)相连接的中间可调节绳索(601)、和所述左钢棒(102)相配合的左可调节绳索(602)及和所述右钢棒(103)相配合的右可调节绳索(603)。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用于野生大鲵资源调查的捕捞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绳索(5 )通过中间连接环(7 )和所述中间可调节绳索(601)相连接,所述中间连接环(7 )套有两个和所述左可调节绳索(602 )及右可调节绳索(603 )相连的套环(8 )。
8.一种利用如上述权利要求所述的用于野生大鲵资源调查的捕捞装置进行大鲵捕捞的捕捞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a)选取采样点;选择水流平缓、周边有洞穴分布的山间溪流或石质溪滩作为采样点; b)捕捞装置固定;将钢棒(I)放入水中,再将固定桩(4)固定在岸边; c)饵料的获取;在选定的采样点内捕捞饵料鱼类,再将捕捉到的活的饵料鱼类悬挂在鱼钩(2)上,24-48小时后观察是否有大鲵被捕获; d)样本获取;对于捕捉到的大鲵,先将鱼钩(2)连同大鲵一起摘下,再用镊子将鱼钩(2)从大鲵口中取出,并用碘伏对大鲵口腔创口进行消毒,然后进行相关生物学检测。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大鲵捕捞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a)中,采样点水流速度在0.2-1.5m/s,水深0.5-1.5m,水温18_23°C,水透明度彡50cm。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大鲵捕捞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c)中,所述饵料鱼类为光唇鱼、泥鳅、宽鳍鱲或小鲫鱼。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野生大鲵资源调查的捕捞装置及捕捞方法,大鲵捕捞装置,包括钢棒、用于放置鱼饵的多个并列设置的鱼钩、将所述鱼钩和所述钢棒连接起来的鱼线以及和所述钢棒相连接的固定桩。本发明的一种用于野生大鲵资源调查的捕捞装置及捕捞方法,其结构简单,对大鲵的捕捞效果好,伤害小,满足了对于获取野外环境中不同规格大鲵资源量调查的需求。
文档编号A01K69/00GK103210885SQ201310140638
公开日2013年7月24日 申请日期2013年4月23日 优先权日2013年4月23日
发明者原居林, 顾志敏, 杨元杰, 刘金殿, 张爱菊 申请人:浙江省淡水水产研究所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