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在岩石山体上种植绿化的方法及建筑结构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涉及一种在岩石山体上种植绿化的方法及建筑结构,其特征在于:1)在岩石山体的坡面上按设定规格和间隔钻上盲孔,将钢筋插入盲孔内,用水泥或混凝土将钢筋固定在所述盲孔内并与岩石山体固结;2)以外伸出岩石山体坡面的钢筋为支撑,用混凝土在岩石山体坡面上筑建兜袋;3)在兜袋内填入种植土,在种植土中种植植物;4)沿岩石山体坡面自上而下铺设水管,在水管上位于兜袋处开设喷水口,喷水口位于兜袋上方;5)定时或不定时连续给植物浇水,提供植物生长所需的水分,保证植物正常生长。本发明通过在岩石山体坡面设置锚杆,形成以钢筋为支撑的连接结构;通过混凝土在岩石山体坡面上自上而下均匀筑建成兜袋,在兜袋内填入土并种植植物,使坡面上形成多层次生态式复合绿化,达到护坡、绿化和保护生态环境的目的。
【专利说明】一种在岩石山体上种植绿化的方法及建筑结构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在岩石山体上种植绿化的方法及建筑结构,属于绿化建造工程【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0002]目前,随着城市的不断发展和建设,为了加强各城市以及区域间的经济和贸易联系,交通运输网建设越来越发达,很多道路通过开凿隧道穿过高耸的大山,而对于海拔较低的山体则采用切削的方式开设穿过,从而使岩石山体的岩石大面积的裸露出来。而长时间使岩石暴露在自然环境中,将会导致出现以下问题的出现:1、长时间的风化和雨水作用使坡面情况进一步恶化,存在滑坡的危险。2、灰褐色的岩石给人带来极差的视觉和观感,远远达不到环保要求,不利于生态环境的保护。
【发明内容】
[0003]本发明的目的之一,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存在岩石山体裸露所带来的坡面恶化和环保问题,提供一种在岩石山体上种植绿化的方法,该方法使岩石山体披上根系植物,一方面可防止坡面滑坡,另一方面绿色植补给人们带来良好的视觉和观感,具有环境保护的特
[0004]本发明的目的之二,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存在岩石山体裸露所带来的坡面恶化和环保问题,提供一种在岩石山体上种植绿化的建筑结构。该建筑结构具有护坡、绿化和美化环境的特点,有利于生态环境的保护,可达到低碳社会的要求、使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协调发展。
[0005]本发明的目的之一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达到: [0006]一种在岩石山体上种植绿化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0007]I)在岩石山体的坡面上按设定规格和间隔钻上盲孔,将钢筋插入盲孔内,用水泥或混凝土将钢筋固定在所述盲孔内并与岩石山体固结;
[0008]2)以外伸出岩石山体坡面的钢筋为支撑,用混凝土在岩石山体坡面上筑建兜袋;
[0009]3)在兜袋内填入种植土,在种植土中种植植物;
[0010]4)沿岩石山体坡面自上而下铺设水管,在水管上位于兜袋处开设喷水口,喷水口位于3?袋上方;
[0011]5)定时或不定时连续给植物浇水,提供植物生长所需的水分,保证植物正常生长。
[0012]本发明的目的之一还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达到:
[0013]进一步地,所铺设的浇水管穿过描杆并通过连接描杆定位。
[0014]进一步地,植物品种主要采用根系草本及藤本植物,并在根系草本及藤本植物的基础上穿插少量灌木,形成多层次生态式复合绿化。
[0015]本发明的目的之二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达到:
[0016]—种在岩石山体上种植绿化的建筑结构,包括岩石山体,其结构特点在于:在岩石山体的坡面上固定设置若干条锚杆和若干个兜袋,所述锚杆的一端伸入岩石山体的内部、锚杆的另一端外伸出岩石山体坡面与兜袋连接,形成以锚杆为支撑杆的连接结构;在所述兜袋内或在兜袋内和兜袋之间的坡面填入种植土,在种植土中种植植物;沿着岩石山体从上而下穿过兜袋设有浇水管,所述喷水口开设在兜袋上方,以使每一个兜袋上所种植的植物都能喷洒到水。
[0017]本发明的目的之二还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达到:
[0018]进一步地,在岩石山体坡面上开设有若干个盲孔,盲孔的直径大于锚杆的直径,锚杆的一端插入盲孔中,在盲孔中锚杆的周围填入水泥,通过水泥与岩石山体固结成一体,形成锚杆与岩石山体的固定连接结构。
[0019]进一步地,锚杆采用钢筋结构、与水平面的夹角为28-30度。
[0020]进一步地,所述兜袋的底部开设有排水口,以排出种植土中多余积水。
[0021]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0022]1、本发明通过在岩石山体坡面设置锚杆,形成以钢筋为支撑的连接结构;通过混凝土在岩石山体坡面上自上而下均匀筑建成兜袋,在兜袋内 填入土并种植植物,使坡面上形成多层次生态式复合绿化,达到护坡、绿化和保护生态环境的目的。
[0023]2、本发明涉及的锚杆采用钢筋结构,通过与兜袋连接形成钢筋混凝土结构,使整个坡面的种植基础坚固且耐用,随着植物的生长,能较好地承受来自植物根系的破坏和植物的压力,保证岩石山体的安全,具有结构简单和安全可靠的有益效果。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24]图1为本发明具体实施例1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0025]图2为图1中涉及的锚杆安装示意图。
[0026]图3为本发明具体实施例2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7]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0028]具体实施例1:
[0029]参照图1,本实施例涉及的建筑结构包括岩石山体1,在岩石山体的坡面上固定设置若干条锚杆2和若干个兜袋3,所述锚杆2的一端伸入岩石山体的内部、锚杆2的另一端外伸出岩石山体坡面与兜袋I连接,形成以锚杆为支撑杆的连接结构;在所述兜袋3内和兜袋3之间的坡面填入种植土 4,在种植土 4中种植植物5 ;沿着岩石山体I从上而下穿过兜袋3设有浇水管6,所述喷水口 6-1开设在兜袋3上方,以使每一个兜袋上所种植的植物都能喷洒到水。
[0030]在本实施例中:
[0031]在岩石山体I坡面上开设有若干个盲孔1-1,盲孔1-1的直径大于锚杆2的直径,锚杆2的一端插入盲孔1-1中,在盲孔1-1中锚杆2的周围填入水泥,通过水泥与岩石山体I固结成一体,形成锚杆2与岩石山体I的固定连接结构。锚杆2采用钢筋结构、与水平面的夹角为28-30度。所述兜袋3的底部开设有排水口 3-1,以排出种植土中多余积水,防止植物根系在水中长期浸泡,造成植物的死亡。所述植物5优选根系草本及藤本植物,适当增加灌木,形成多层次生态式复合绿化。岩石山体I坡面上开设有盲孔1-1,盲孔1-1的直径大于锚杆2的直径,锚杆2的一端插入盲孔1-1中,在锚杆2的周围填入水泥,通过水泥与岩石山体I固结成一体。
[0032]本实施例涉及的一种在岩石山体上种植绿化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0033]I)在岩石山体的坡面上按设定规格和间隔钻上盲孔,将钢筋插入盲孔内,用水泥或混凝土将钢筋固定在所述盲孔内并与岩石山体固结;
[0034]2)以外伸出岩石山体坡面的钢筋为支撑,用混凝土在岩石山体坡面上筑建兜袋;
[0035]3)在兜袋内填入种植土,在种植土中种植植物;
[0036]4)沿岩石山体坡面自上而下铺设水管,在水管上位于兜袋处开设喷水口,喷水口位于3?袋上方;
[0037]5)定时或不定时连续给植物浇水,提供植物生长所需的水分,保证植物正常生长。
[0038]进一步地,所铺设的浇水管穿过描杆并通过连接描杆定位。
[0039]进一步地,植物品种主要采用根系草本及藤本植物,并在根系草本及藤本植物的基础上穿插少量灌木,形成多层次生态式复合绿化。
[0040]本实施的具体施工方法如下:
[0041]I)在岩石山体I的 坡面上钻上盲孔1-1,将钢筋插入盲孔1-1内,并往盲孔1-1内填入水泥,使钢筋与岩石山体I固结;
[0042]2)沿岩石山体I坡面自上而下并穿过钢筋之间铺设浇水管6,所铺设的浇水管6穿过描杆(钢筋)并通过连接描杆(钢筋)定位;
[0043]3)以外伸出岩石山体I坡面的钢筋为支撑,采用混凝土在岩石山体I坡面上筑建兜袋3 ;
[0044]4)在兜袋3内填入种植土 4并在所述兜袋3之间填上种植土,在种植土中种植植物5,植物品种主要采用草本及藤本植物,适当增加灌木,以最终形成多层次生态式复合绿化;
[0045]5)在浇水管6上开设喷水口 6-1,喷水口 6-1位于兜袋3上方,不定时给植物6浇水,提供植物生长所需的水分,保证植物正常生长。植物品种主要采用根系草本及藤本植物,适当增加灌木,以最终形成多层次生态式复合绿化。
[0046]具体实施例2:
[0047]参照图2,本实施例涉及的建筑结构包括岩石山体I以及在岩石山体上的锚杆2、兜袋3、种植土 4、植物5和浇水管6,所不同是兜袋3为“C”,形结构,在所述兜袋3内填上种植土,通过兜袋开口处往种植土中种植植物。其余同具体实施例1。
[0048]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较佳的具体实施例,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范围内,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及其发明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权利要求】
1.一种在岩石山体上种植绿化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1)在岩石山体的坡面上按设定规格和间隔钻上盲孔,将钢筋插入盲孔内,用水泥或混凝土将钢筋固定在所述盲孔内并与岩石山体固结;2)以外伸出岩石山体坡面的钢筋为支撑,用混凝土在岩石山体坡面上筑建兜袋;3)在兜袋内填入种植土,在种植土中种植植物;4)沿岩石山体坡面自上而下铺设水管,在水管上位于兜袋处开设喷水口,喷水口位于兜袋上方;5)定时或不定时连续给植物浇水,提供植物生长所需的水分,保证植物正常生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在岩石山体上种植绿化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铺设的水管穿过钢筋并通过连接钢筋定位。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在岩石山体上种植绿化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植物品种主要采用根系草本及藤本植物,并在根系草本及藤本植物的基础上穿插少量灌木,形成多层次生态式复合绿化。
4.一种在岩石山体上种植绿化的建筑结构,包括岩石山体(I),其特征在于:在岩石山体的坡面上固定设置若干条锚杆(2)和若干个兜袋(3),所述锚杆(2)的一端伸入岩石山体的内部、锚杆(2)的另一端外伸出岩石山体坡面与兜袋(I)连接,形成以锚杆为支撑杆的连接结构;在所述兜袋(3)内或在兜袋(3)内和兜袋(3)之间的坡面填入种植土(4),在种植土( 4 )中种植植物(5 );沿着岩石山体(I)从上而下穿过兜袋(3 )设有浇水管(6 ),所述喷水口(6-1)开设在兜袋(3)上方,以使每一个兜袋上所种植的植物都能喷洒到水。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 一种在岩石山体上种植绿化的建筑结构,其特征在于:在岩石山体(I)坡面上开设有若干个盲孔(1-1),盲孔(1-1)的直径大于锚杆(2)的直径,锚杆(2)的一端插入盲孔(1-1)中,在盲孔(1-1)中锚杆(2)的周围填入水泥,通过水泥与岩石山体(I)固结成一体,形成锚杆(2)与岩石山体(I)的固定连接结构。
6.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一种在岩石山体上种植绿化的建筑结构,其特征在于:锚杆(2)采用钢筋结构、与水平面的夹角为28-30度。
7.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一种在岩石山体上种植绿化的建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兜袋3的底部开设有排水口 3-1,以排出种植土中多余积水。
8.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一种在岩石山体上种植绿化的建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植物(5)为根系草本及藤本植物,并在根系草本及藤本植物的基础上穿插少量灌木,形成多层次生态式复合绿化。
【文档编号】A01G9/00GK103430731SQ201310326915
【公开日】2013年12月11日 申请日期:2013年7月30日 优先权日:2013年7月30日
【发明者】刘志宏, 辛晶, 史建岚 申请人:广州市设计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