驼背鲈小水体苗种培育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驼背鲈小水体苗种培育方法,其通过亲鱼来源和挑选;亲鱼的训化与养殖;亲鱼的人工催熟与催产等步骤,培育出适合销售和养殖用育苗。本发明的方法具有成本低,可操作性强,育苗成活率较高,生产稳定的特点。
【专利说明】马它背I卢7J、水体苗种培育方法【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驼背鲈小水体苗种培育技术,属于育苗【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0002]驼背鲈又叫老鼠斑(Cromikptes altivelis)因为头长嘴尖,形状酷似老鼠而得名,属于科,石斑鱼亚科,驼背鲈属。驼背鲈为高级海产经济食用鱼类,价格高昂,深受群众欢迎。近年市场上出售的驼背鲈,通常都是来自东南亚国家,中国南海虽有该种鱼的记录,但数量很少是石斑鱼类中颇具高经济价值的鱼种。驼背鲈因为其成长速度快,且能忍受在空间狭窄的水域生存,养殖发展潜力颇大。目前,绝大多数驼背鲈养殖用育苗来自海中野生捕捞的鱼苗,天然苗的产量已经无法供应市场的需求,需要有一套成熟稳定的人工培育驼背鲈种苗的技术。
【发明内容】
[0003]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驼背鲈小水体苗种培育技术,用于驼背鲈鱼苗培育,解决市场上野生驼背鲈种苗 不足的问题。
[0004]本发明为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0005]一种驼背鲈小水体苗种培育技术,采用如下方法步骤:
[0006]1.亲鱼来源和挑选
[0007]选购天然海域海捕的体重为I-2kg的老鼠斑,健康、无伤、体表完整、色泽鲜艳、生物学特征明显、活力好的个体作为亲鱼。
[0008]2.亲鱼的训话与养殖
[0009]选择选择风浪小,水质好,污染小的海区,全年水温12-28°C,盐度24-30,放养于规格3x3x3m的网箱,放养密度为4-8kg / m。每天喂饲新鲜下杂鱼肉(含蛋白质高,月旨肪低的鱼类最适合),投饲量为全部种鱼体重的5-10%。此外,为加速生殖腺的成熟,饵料中可添加Vitamin E(10-20mg / kg体重,每周一次)。为提高种鱼的体力和健康,可加Vitamin C 和 B-complex (50_80mg / kg 体重,每两周一次)。
[0010]3.亲鱼的人工催熟与催产
[0011]挑选腹部较大、显露性腺轮廓的亲鱼放入光线较暗的催产网箱中。雌雄亲鱼按1:1比例搭配,注射催产激素,剂量为HCG400-500国际单位和LRH-A330-50ug / kg鱼体重,两种混合使用,用0.6%生理盐水稀释,制成悬浊液。注射量为1.5-2ml,胸鳍基部注射,雄鱼注射剂量为雌鱼的I / 2。对一些腹部松软,性腺轮廓明显的亲鱼放入催产网箱后,可采用生态水流刺激的方法。
[0012]4.受精卵处理
[0013]产于池中的自然受精卵用80目-100目筛絹拖网收集。收集到的受精卵经多次洗卵,除去沉底的坏卵与杂质后,置于0.5t锥底黑色孵化桶中充气孵化。仔鱼孵出后停气,打开底阀排除沉降下锥底部的污物并彻底换水,然后将仔鱼带水移入育苗池中进行培育。[0014]5.苗种培育
[0015]育苗池条件:室内水泥池,方形,规格为5mX5mXlm ;设有上溢下排的排水口和池底排污口 ;全池设25-30只气石充气。11:00-15:00育苗池水面光照强度控制在3000-5200lx。EM菌:市售东方菌王10L,清水20L,红砂糖2kg,在50L聚乙烯桶中混匀,密封备用。虾片:市售金虾牌高级虾片。生物饵料:用池塘培育的轮虫、桡足类。
[0016]5.1育苗池水质管理
[0017]育苗池在使用前用漂白粉消毒,冲洗至无余氯。加入海水至80cm深。育苗池进水当天开始,每天8点和15点左右2次向池中泼洒准备好的EM菌和虾片。投放仔鱼:培水至第4-6天。
[0018]5.2种苗培育方法
[0019]孵化出仔鱼后小心投放到育苗池;仔鱼下池3h后,抽样测定密度为1.1万-2万尾/ m3。饵料投喂仔鱼孵出第2天,向育苗池中接种轮虫,保持育苗水体轮虫密度15-20个/ mL。第14天开始,继续投喂轮虫外,投喂少量经80目筛絹过滤的桡足类幼体。第20-25天,以投喂桡足类为主,保持育苗水体桡足类密度为5-10个/ mL。仔鱼下池后:第一周,不换水;第二周,每天向池中加水l-2cm;第三周每天换水3-8cm;第四周以后,根据育苗水质状况,每天换水20-30cm。大约持续30天-50天,可以培育出适合销售和养殖用育苗
[0020]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按照本发明的育苗方法进行30天后,育苗成活率为2.70-
3.90%,成活率高于常用的其他鱼苗方法。此驼背鲈小水体苗种培育方法具有成本低,可操作性强,育苗成活率较高,生产稳定的特点。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下面结合具体实施 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0022]实施例:
[0023]1.亲鱼来源和挑选
[0024]购买台湾于天然海域海捕的体重为1.5kg左右老鼠斑,健康、无伤、体表完整、色泽鲜艳、生物学特征明显、活力好的个体作为亲鱼。
[0025]2.亲鱼的训话与养殖
[0026]在海南陵水青利水产公司渔排这片海区风浪小,水质好,污染小的海区,全年水温14-3(TC,盐度25-30,放养于规格3x3x3m的网箱,放养密度为6kg / m。每天喂饲新鲜下杂鱼肉(含蛋白质高,脂肪低的鱼类最适合),投饲量为全部种鱼体重的5%。此外饵料中可添加Vitamin E(10mg / kg体重,每周一次)。为提高种鱼的体力和健康,加VitaminC 和 B-complex (50mg / kg 体重,每两周一次)。
[0027]3.亲鱼的人工催熟与催产
[0028]挑选腹部较大、显露性腺轮廓的亲鱼放入光线较暗的催产网箱中。雌雄亲鱼按1:1比例搭配(每次催产100尾以上),注射催产激素,剂量为HCG400国际单位+LRH-A3约40ug / kg鱼体重,两种混合使用,用0.6%生理盐水稀释,制成悬浊液。注射量为1.5,胸鳍基部注射,雄鱼注射剂量为雌鱼的I / 2。
[0029]4.受精卵处理
[0030]产于池中的自然受精卵用80目筛絹拖网收集(产卵亲鱼可达90% )。收集到的受精卵经多次洗卵,除去沉底的坏卵与杂质后,置于0.5t锥底黑色孵化桶中充气孵化。仔鱼孵出后停气,打开底阀排除沉降下锥底部的污物并彻底换水,然后将仔鱼带水移入育苗池中进行培育。
[0031]5.苗种培育
[0032]育苗池条件:室内水泥池,方形,规格为5mX 5mX Im ;设有上溢下排的排水口和池底排污口 ;全池设25只气石充气。11:00-15:00育苗池水面光照强度控制在40001x左右。EM菌:市售东方菌王10L,清水20L,红砂糖2kg,在50L聚乙烯桶中混匀,密封备用。虾片:市售金虾牌高级虾片。生物饵料:用池塘培育的轮虫、桡足类。
[0033]5.1育苗池水质管理
[0034]育苗池在使用前用漂白粉消毒,冲洗至无余氯。加入海水至80cm深。育苗池进水当天开始,每天8点和15点左右2次向池中泼洒准备好的EM菌和虾片。投放仔鱼:培水至第5天。
[0035]5.2种苗培育方法
[0036]孵化出仔鱼(平均每条亲鱼可产卵50g)后小心投放到育苗池;仔鱼下池3h后,抽样测定密度为1.1万尾/ m3。饵料投喂仔鱼孵出第2天,向育苗池中接种轮虫,保持育苗水体轮虫密度15个/ mL。第14天开始,继续投喂轮虫外,投喂少量经80目筛絹过滤的桡足类幼体。第20天,以投喂桡足类为主,保持育苗水体桡足类密度为5-10个/ mL。仔鱼下池后:第一周,不换水;第二周,每天向池中加水2cm左右;第三周每天换水5cm左右;第四周以后,根据育苗水质状况,每天换水20cm左右。大约持续30天,可以培育出适合销售和养殖用育苗(出苗率3%左右,规格2-3cm)。
[0037]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不经过创造性劳动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该以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保护范围为准。
【权利要求】
1.一种驼背鲈小水体苗种培育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1)亲鱼来源和挑选 选购天然海域海捕的体重为l-2kg的老鼠斑,选择健康、无伤、体表完整的个体作为亲鱼; (2)亲鱼的训化与养殖 选择选择风浪小、全年水温12-28°C,盐度24-30的海区,放养于网箱中,放养密度为4-8kg / m3 ;每天喂饲新鲜下杂鱼肉,投饲量为全部种鱼体重的5-10% ; (3)亲鱼的人工催熟与催产 挑选腹部较大、显露性腺轮廓的亲鱼放入光线较暗的催产网箱中;注射催产激素,剂量为HCG400-500国际单位和LRH-A3 30-50ug / kg鱼体重,两种混合使用,用0.6%生理盐水稀释,制成悬浊液;注射量为1.5-2ml,胸鳍基部注射,雄鱼注射剂量为雌鱼的I / 2左右; (4)受精卵处理 产于池中的自然受精卵用80目-100目筛絹拖网收集;收集到的受精卵经多次洗卵,除去沉底的坏卵与杂质后,置于0.5t锥底黑色孵化桶中充气孵化;仔鱼 孵出后停气,打开底阀排除沉降下锥底部的污物并彻底换水,然后将仔鱼带水移入育苗池中进行培育; (5)苗种培育 育苗池条件:室内水泥池,设有上溢下排的排水口和池底排污口,全池设气石充气;11:00-15:00育苗池水面光照强度控制在3000-5200 Ix ;EM菌:市售东方菌王8_12体积份,清水15-25体积份,红砂糖1.5-2.5kg重量/ L体积份,混匀,密封备用; 育苗池水质管理 育苗池在使用前用漂白粉消毒,冲洗至无余氯;加入海水;育苗池进水当天开始,每天8点和15点左右2次向池中泼洒准备好的EM菌和虾片;投放仔鱼;培水至第4-6天; 种苗培育方法 孵化出仔鱼后投放到育苗池;仔鱼下池3h后,抽样测定密度为1.1万-2万尾/ m3 ;饵料投喂仔鱼孵出第2天,向育苗池中接种轮虫,保持育苗水体轮虫密度15-20个/ mL ;第14天开始,继续投喂轮虫外,投喂少量经80目筛絹过滤的桡足类幼体;第20-25天,以投喂烧足类为主,保持育苗水体烧足类密度为5-10个/ mL ;仔鱼下池后:第一周,不换水:第二周,每天向池中加水l-2cm:第三周每天换水3-8cm:第四周以后,根据育苗水质状况,每天换水20-30cm ;持续30天-50天,可以培育出适合销售和养殖用育苗。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2)中为加速生殖腺的成熟,饵料中可添加Vitamin E(10_20mg / kg体重,每周一次);为提高种鱼的体力和健康,可加VitaminB和C的复合维生素(50-80mg / kg体重,每两周一次)。
【文档编号】A01K61/00GK103444604SQ201310366818
【公开日】2013年12月18日 申请日期:2013年8月21日 优先权日:2013年8月21日
【发明者】严峰, 邱勇, 吴廷昌, 陈国华, 骆剑, 吴小易, 王珺, 杨薇, 何佳, 李丽, 郭孝伟, 冯治中, 詹绍芬, 余庆 申请人:海南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