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育特优型肉鸡的方法

文档序号:307540阅读:741来源:国知局
选育特优型肉鸡的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涉及家禽育种,具体为一种选育特优型肉鸡的方法。一种选育特优型肉鸡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在闭锁群家系繁育的第七世代麻羽单冠品系、黑羽单冠品系及有色羽复冠品系边鸡群中,随机选择三个品系的母鸡;然后分别与青脚麻羽鸡的父系公鸡交配,组群繁育,分别繁育出三种特优型肉鸡Ⅰ、Ⅱ、Ⅲ号。Ⅰ、Ⅱ、Ⅲ号特优型肉鸡70日龄公鸡平均体重、90日龄母鸡平均体重达1.4-1.7公斤,显著大于相对应的边鸡麻羽单冠、黑羽单冠及有色羽复冠三个品系同期平均体重;饲料转化率也优于3个边鸡原始品系。
【专利说明】选育特优型肉鸡的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家禽育种,具体为一种选育特优型肉鸡的方法。
【背景技术】
[0002]19世纪中叶,我国地方鸡种在产蛋性能和产肉性能方面曾居世界领先水平。如英国从我国江苏、上海狼山鸡和九斤黄,经繁育后都曾被认定为标准品种。狼山鸡被定为兼用品种,九斤黄被定为肉用品种,并用这两个品种杂交改良英国本国品种。但在此之后的长时间内,我国养鸡业长期停留在粗放的饲养水平上,鸡的生产水平与世界先进水平拉大了距离。我国地方鸡资源具有适应性广、抗逆性强、耐粗饲、觅食力强、蛋肉品质佳的遗传特性,因此,既要看到目前我国地方鸡种生产性能上的不足,又需高度重视其优良性能的遗传潜力。我国地方鸡资源无论是用于本品种选育还是用于杂交利用都有着非常重要的价值。
[0003] “七五”期间我国引进一批优良的肉鸡曾祖代、祖代,如“艾维茵”、“明星”、“哈巴德”、“印地安河”等一些著名肉鸡品种,这些品种资源和育种工作的开展,对我国的肉鸡业发展起到了重大作用。进入20世纪90年代,我国南方黄羽肉鸡育种工作大规模展开,推出了 “882”、“康达尔”、“江村黄鸡”等一批优质肉鸡配套系。编写进《中国禽类遗传资源》一书中的“培育肉鸡配套系” 27个,其中只有“岭南黄鸡、京星黄鸡、江村黄鸡、康达尔黄鸡” 4个通过了国家家禽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每年都有新的优质肉鸡配套系通过国家家禽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如:苏禽黄鸡、大恒699、谭牛鸡、新兴黄II号等。
[0004]在家禽品种资源库的利用方面,还特别注意合成系的建立。合成系的建立实际上是育种工作者更加注意到品种资源特定性状的研究,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在保好原种的同时,广泛开展各种类型的经济杂交,是挖掘我国家禽生产潜力、发挥品种资源优势的一条切实可行的途径。实践证明,如果单纯开展地方禽种的选育,不与杂交利用相结合,则因投资大、效益小,保种选育难以为继。合理的杂交利用则可提高资源利用的价值。
[0005]众多的优质肉鸡配套系的选育,除少数外绝大多数在我国的南方培育,南方传统优质鸡市场以活鸡上市为主,有些品种为了满足市场对毛色等外观特征的要求、或为了追求经济效益,使鸡肉的风味和品质有所下降。
[0006]中国禽类遗传资源是地方禽种珍贵的自然资源,也是价值极高的经济资源。地方禽种的遗传多样性是未来家禽品种改良和适应生产力条件变化的遗传基础,是保护农牧业可持续性发展和制定合理开发产业政策的基本依据。但是,地方禽种由于生产水平低,即繁殖率低、耗料多、早期生长慢、育肥效果差等缺点,并且与大量的外来禽种,乱杂乱配,造成地方禽种质量的退化和数量的减少,甚至一些优良的品种濒临灭绝。因此,合理利用地方禽种资源势在必行。

【发明内容】

[0007]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繁育特优型肉鸡的方法。
[0008]本发明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选育特优型肉鸡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在闭锁群家系繁育的第七世代麻羽单冠品系、黑羽单冠品系及有色羽复冠品系边鸡群中,随机选择三个品系的母鸡;然后分别与青脚麻羽鸡的父系公鸡交配,组群繁育,分别繁育出三种特优型肉鸡。
[0009]边鸡属肉蛋兼用型品种,体型中等,呈元宝形。胫长且粗壮,冠型以单冠为主,间有少量的草莓冠、豌豆冠与个别的冠羽。公鸡冠形直立,母鸡冠形较小,有明显的S状弯曲,冠色鲜红。
[0010]配套系选育是运用数量遗传学的原理,用现代育种方法,定向选育各具特色的专门化品系,纯化固定优良基因,通过配套杂交,聚集各种优良性状,达到基因的加性和非加性效应同时发挥作用。
[0011]经过七个世代家系繁育的边鸡,肉质鲜美,耐粗饲,但同样具有原始品种生产水平低,如耗料多、早期生长慢、育肥效果差等,通过本项技术,提高早期生长速度、提高饲料利用率等缺陷。通过与国家新品种审定的青脚麻羽鸡的父系公鸡杂交,形成既满足活鸡市场、又适合冰鲜产品对毛色等外观需求的新品系-特优型优质肉鸡。特优型优质肉鸡既保留原始地方优良品种鸡肉中风味物质和品质、又适合北方地区规模化饲养。
[0012]在闭锁群家系繁育的第七世代麻羽单冠品系、黑羽单冠品系及有色羽复冠品系边鸡群中,随机各选36只母鸡,分别与青脚麻羽鸡的父系公鸡交配,组成试验1、2、3组;在闭锁群家系繁育的第七世代麻羽单冠品系、黑羽单冠品系及有色羽复冠品系边鸡群中,随机各选36只母鸡,分别与各品系的公鸡交配,组成对照1、2、3组。
[0013]特优型优质肉鸡上市日龄早于原有边鸡的三个品系,同期体重大于原有边鸡的三个品系,70日龄公鸡平均体重1.4-1.7公斤,90日龄母鸡平均体重1.4-1.7公斤;而饲料转化率优于原有边鸡的三个品系。
[0014]本发明设计合理,利用经过`七个世代家系繁育的边鸡的三个品系-麻羽单冠、黑羽单冠及有色羽复冠,与已通过国家新品种审定的青脚麻羽鸡的父系,进行新的配套系选育,选育既满足活鸡市场、又适合冰鲜产品对毛色等外观需求的新品系-特优型优质肉鸡。特优型优质肉鸡既保留原始地方优良品种鸡肉中风味物质和品质、又适合北方地区规模化饲养。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5]图1是繁育特优型肉鸡1、I1、III号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6]下面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
[0017]选育特优型肉鸡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I)、在闭锁群家系繁育的第七世代麻羽单冠品系、黑羽单冠品系及有色羽复冠品系边鸡群中,随机各选36只母鸡,分别与青脚麻羽鸡的父系公鸡交配,组成试验1、2、3组,分别繁育出特优型肉鸡1、IIJII号,如图1所示;在闭锁群家系繁育的第七世代麻羽单冠品系、黑羽单冠品系及有色羽复冠品系边鸡群中,随机各选36只母鸡,分别与各品系的公鸡交配,组成对照1、2、3组。
[0018](2)、试验组、对照组同一时间人工授精,采集种蛋5天,第六天每组各挑选100枚种蛋,分组同时孵化,对每只雏鸡穿戴翅号,按品系进行分栏饲养,饲养、管理、防疫程序等相同。
[0019]日常管理要做好饲养日志,包括各组的日存栏数、伤亡原因、耗料量等。入孵蛋重各组随机称30枚蛋,取平均值。雏鸡要逐只(个)称重,6周龄、70日龄、90日龄逐只称重一次。收集所有数据,计算70日龄的料重比。80日龄、90日龄对达到上市体重的公、母鸡进行屠宰试验,获取屠宰率、半净膛率、全净膛率、胸肌率、腿肌率、腿比率、翅膀比率等与肉用性能相关的数据,并加以比较分析。
[0020]实验记录数据如下:
三个试验组和三个对照组同时采集种蛋,同批、同一孵化器孵化,在同一鸡舍相同的饲养管理条件下、饲喂相同的饲料。
[0021]70日龄公鸡的平均体重:三个试验组分别为1487.78 ±78.46克、1495.20 ±88.24克、1524.89±171.49 克;三个对照组分别为 971.94±107.85 克、964.29±73.75 克、945.35±93.00克。三个试验组分别极显著的高于相应的对照组,分别比对照组高出53.07%,55.06%,61.30%。
[0022]90日龄母鸡的平均体重:三个试验组分别为1433.94±131.41克、1569.95±158.58克、1623.95±188.40 克;三个对照组分别为 1011.37±100.59 克、1059.42± 105.78 克、1000.48±998.37克。三个试验组分别极显著的高于相应的对照组,分别比对照组高出41.78%, 48.19%, 62.32%。
[0023]可以看出,三个试验组无论70日龄公鸡的平均体重,还是90日龄母鸡的平均体重,都是第三组最大,特优型优质肉鸡III号比对应的对照组增重比率也最高,均超过了 60%。
[0024]三个试验组70日龄`公、母鸡混合料重比分别为:2.94:1、2.72:1、2.95:1。三个对照组70日龄公、母鸡混合料重比分别为:3.19:U3.10:U3.12:1。三个试验组每增重I公斤,分别比相应的对照组少耗料7.84% (0.25公斤)、12.26% (0.38公斤)、5.45% (0.17公斤)。
[0025]试验1、2、3组70日龄的成活率分别是96.34%,97.06%,97.65% ;对照1、2、3组70日龄的成活率分别是94.51%,96.00%,91.25%。
[0026]80日龄屠宰试验1、2、3组的公鸡各3只,各组屠宰鸡只的平均宰前体重分别为1785.33±102.47 克、1779.33±114.31 克、1895.67±66.04 克;三个组的屠宰率分别为90.41%,90.55%,89.27% ;三个组的半净膛率分别为80.75%,82.69%,80.93% ;三个组的全净膛率分别为65.42%,66.89%,65.46% ;三个组的腿肌率分别为21.91%,23.39%,23.92% ;三个组的胸肌率分别为14.21%、16.53%、16.11% ;三个组的翅膀比率分别为12.18%、12.04%、12.72% ;三个组的腿比率分别为32.22%,33.82%,35.22%。七项指标按1、2、3级综合排队,试验2组最好,试验3组次之,试验I组最差。
[0027]90日龄屠宰试验1、2、3组的母鸡各3只,各组屠宰鸡只的平均宰前体重分别为 1510.67±67.65 克、1607.33±117.27 克、1700.67±68.59 克;三个组的屠宰率分别为90.16%,88.32%,88.66% ;三个组的半净膛率分别为84.15%、83.57%,82.78% ;三个组的全净膛率分别为68.87%,64.92%,67.82% ;三个组的腿肌率分别为21.26%,23.35%,22.22% ;三个组的胸肌率分别为17.76%、18.96%、18.43% ;三个组的翅膀比率分别为12.19%、12.40%、12.20% ;三个组的腿比率分别为30.88%,33.42%,31.45%。七项指标按1、2、3级综合排队,试验2组最好,试验1、2组次之。
[0028]公、母鸡之间的明显差异是公鸡的腿比率及腿肌率大于母鸡,而母鸡的胸肌率则大于公鸡。
[0029]90日龄屠宰对照1、2、3组的公鸡各3只,各组屠宰鸡只的平均宰前体重分别为1470.00±52.33克、1418.00±16.57克、1500.67±12.26克;三个组的屠宰率分别为89.26%,88.57%,88.78% ;三个组的半净膛率分别为83.03%,83.28%,82.74% ;三个组的全净膛率分别为67.87%,68.38%,67.55% ;三个组的腿肌率分别为24.56%,22.90%,22.64% ;三个组的胸肌率分别为15.02%、16.12%、15.34% ;三个组的翅膀比率分别为13.16%、12.62%、12.20% ;三个组的腿比率分别为34.68%,33.05%,32.19%。七项指标按1、2、3级综合排队,对照I组最好,对照2组次之,对照3组最差。
[0030]三个试验组与对应的三个对照组公鸡之间相比较:试验组的半净膛率、全净膛率小于对照组,而屠宰率、胸肌率、腿肌率则大于对照组。由于90日龄时对照组的母鸡尚未达到上市体重,因此未进行屠宰试验。
【权利要求】
1.一种选育特优型肉鸡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在闭锁群家系繁育的第七世代麻羽单冠品系、黑羽单冠品系及有色羽复冠品系边鸡群中,随机选择三个品系的母鸡; 然后分别与青脚麻羽鸡的父 系公鸡交配,组群繁育,分别繁育出三种特优型肉鸡。
【文档编号】A01K67/02GK103478075SQ201310411517
【公开日】2014年1月1日 申请日期:2013年9月11日 优先权日:2013年9月11日
【发明者】丁馥香, 张李俊, 李培峰, 魏清宇, 叶红心, 崔少华, 张丽, 周胜花 申请人:山西省农业科学院畜牧兽医研究所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