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治棉花轮纹斑病的异菌脲与福美双混配药剂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1292阅读:505来源:国知局
防治棉花轮纹斑病的异菌脲与福美双混配药剂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防治棉花轮纹斑病的异菌脲与福美双混配药剂。其活性成分由1-异丙胺基甲酰基-3-(3,5-二氯苯基)乙内酰脲和四甲基秋兰姆二硫化物组成;所述1-异丙胺基甲酰基-3-(3,5-二氯苯基)乙内酰脲与所述四甲基秋兰姆二硫化物的质量比为1~9:9~1。本发明通过对异菌脲与福美双进行复配,并进一步筛选获得了具有加和或者增效作用的混配比例。经过一系列室内毒力测定,最终筛选确定对棉花轮纹斑病菌丝生长抑制表现加和作用、对孢子萌发抑制表现为增效作用的异菌脲与福美双混配比例为5:5,将异菌脲与福美双5:5设定为最佳混配比例,能够有效抑制棉花轮纹病菌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
【专利说明】防治棉花轮纹斑病的异菌脲与福美双混配药剂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防治棉花轮纹斑病的异菌脲与福美双混配药剂,属于农药【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0002]我国是世界上重要产棉国家之一,历史悠久,植棉地区辽阔;棉花病害各棉区均有发生,成为制约棉花生产的重要因素。我国棉花病害约有40种,其中以苗期病害、枯萎病、黄萎病及铃期病害危害严重。棉花轮纹斑病是世界范围内广为传播的一种种子带菌传播的侵染性真菌病害,又称棉花黑斑病,俗称腰折病,与棉花立枯病、炭疽病并称为危害最重的棉花苗期三大病害;该病害病菌为半知菌亚门真菌大孢链格孢(Alternaria macrospora)或交链格孢菌(Alternaria alternate),称为棉花轮纹菌或棉花黑斑病菌;病菌主要以分生孢子在棉籽表面短绒上越冬,或以菌丝体潜伏在棉籽内越冬,为初侵染病源;播种带菌种子,病菌侵染幼苗造成病害发生危害;发病部位产生分生孢子进行田间再侵染造成病害流行传播。棉花轮纹斑病的发生危害与气候条件密切相关,棉花生长期各个阶段遇连阴雨、气温偏低、土壤中含水量大、湿度高等条件就易导致发病;棉花在I~2片真叶阶段,如遇低温、阴雨并伴有大风时病害发生严重,5~6月份低温多阴雨年份普遍危害严重;因此针对该病害进行实时有效的化学防治至关重要。
[0003]棉花轮纹斑病综合防治包括:选用无病种子;20%敌唑酮可湿性粉剂按种子重量的0.5%进行拌种、或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按种子重量的0.5%拌种;清除田间病残组织;适时播种、早中耕、勤松土以提高土温,促进棉苗健壮生长等栽培管理;喷药保护:常用药剂有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70%百菌清可湿性粉剂500倍液,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000 倍液,20%敌唑酮可湿性粉剂500~800倍液。
[0004]根据检索,目前我国农药市场上已经登记用于防治棉花轮纹斑病的主要为种子处理药剂,地上部喷雾防治药剂尚为空白。实际生产中,有采用代森锰锌和百菌清等广谱的保护性杀菌剂,或者苯并咪唑类内吸性杀菌剂多菌灵,或者人工合成无机硫制剂石硫合剂进行喷雾防治。由于这些传统杀菌剂单一的长期使用,潜在风险表现为病菌的抗药性可能提高,导致施药剂量和次数加大,在增加防治成本的同时,也增大对环境的风险,因此,亟待开发安全高效杀菌剂用于棉花轮纹斑病的综合防治。
[0005]棉花轮纹斑病通常受气候影响出现多次再侵染,传统药剂的单一防控在生产中不能实现对病害的综合治理,可能施药筛选出具有抗性的病菌存活下来,并通过其产生分生孢子进行再传播而造成田间病害加重,影响棉花产量。
[0006]异菌脲(1-异丙胺基甲酰基-3- (3,5- 二氯苯基)乙内酰脲)是一种二甲酰亚胺类高效广谱、触杀型杀菌,同时具有一定的治疗作用,也可通过根部吸收起内吸作用,可有效防治对苯并咪唑类内吸杀菌剂有抗性的真菌;适用于防治果树、蔬菜、瓜果类等作物的早期落叶病、灰霉病、早疫病等多种病害。福美双(四甲基秋兰姆二硫化物)是一种广谱保护性的福美系杀菌剂,主要用于种子处理和土壤处理,对多种作物霜霉病、疫病、炭疽病、禾谷类黑穗病和苗期黄枯病有较好的防效。

【发明内容】

[0007]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防治棉花轮纹斑病的异菌脲与福美双混配药剂,本发明通过混配和配比筛选,获得了适合于防治棉花轮纹斑病菌的混配制剂一异菌脲和福美双混配药剂,在抑制棉花轮纹病菌孢子萌发、菌丝生长方面,可以实现优势互补,发挥更好的药效,同时具有扩大杀菌谱,兼防多种病害的潜在功效,为生产中预防控制棉花轮纹斑病害的传播蔓延和发生危害提供了新的技术支持。
[0008]本发明所提供的棉花轮纹斑病菌的杀菌剂或防治棉花轮纹斑病的药剂,其活性成分由1-异丙胺基甲酰基-3- (3,5-二氯苯基)乙内酰脲和四甲基秋兰姆二硫化物组成;
[0009]所述1-异丙胺基甲酰基-3- (3,5- 二氯苯基)乙内酰脲与所述四甲基秋兰姆二硫化物的质量比为I~9:9~I。
[0010]上述的杀菌剂或药剂中,所述棉花轮纹斑病菌为链格孢属菌。
[0011]上述的杀菌剂或药剂中,所述链格孢属菌为交链格孢菌(Alternaria alternate)或大链格抱菌(Alternaria macrospore)。
[0012]上述的杀菌剂或药剂中,所述杀菌剂或药剂抑制所述棉花轮纹斑病菌的菌丝生长和/或孢子萌发。
[0013]上述的杀菌剂或药剂中,所述杀菌剂或药剂抑制所述棉花轮纹斑病菌的菌丝生长,所述1-异丙胺基甲酰基-3- (3,5-二氯苯基)乙内酰脲与所述四甲基秋兰姆二硫化物的质量比可为下述I) -4)中任一种: [0014]1)、2 ~9:8 ~I ;
[0015]2)、3 ~7:7 ~3;
[0016]3)、4 ~6:6 ~4 ;和
[0017]4)、2 ~9:8 ~I。
[0018]上述的杀菌剂或药剂中,所述1-异丙胺基甲酰基-3- (3,5_ 二氯苯基)乙内酰脲与所述四甲基秋兰姆二硫化物的质量比具体可为下述I) -6)中任一种:
[0019]1)、2 ~8:8 ~2;
[0020]2)、2 ~5:5 ~8;
[0021]3)、5~8:5~2;
[0022]4)、2:8 ;
[0023]5)、5:5 ;和,
[0024]6)8:2。
[0025]上述的杀菌剂或药剂中,所述杀菌剂或药剂抑制所述棉花轮纹斑病菌的孢子萌发,所述1-异丙胺基甲酰基-3- (3,5-二氯苯基)乙内酰脲与所述四甲基秋兰姆二硫化物的质量比可为下述I) -5)中任一种:
[0026]1)、3 ~6:7 ~4;
[0027]2)、8 ~9:2 ~I ;
[0028]3)、4 ~5:6 ~5;
[0029]4)、8:2 ;和,[0030]5)、9:1。
[0031]上述的杀菌剂或药剂中,所述1-异丙胺基甲酰基-3- (3,5_ 二氯苯基)乙内酰脲与所述四甲基秋兰姆二硫化物的质量比具体可为下述I) -6)中任一种:
[0032]1)、4 ~6:6 ~4;
[0033]2)、5~6:5~4;
[0034]3)、4:6 ;
[0035]4)、5:5 ;和,
[0036]5)、6:4。
[0037]上述的杀菌剂或药剂中,所述杀菌剂或药剂抑制所述棉花轮纹斑病菌的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所述1-异丙胺基甲酰基-3- (3,5- 二氯苯基)乙内酰脲与所述四甲基秋兰姆二硫化物的质量比可为5:5。
[0038]本发明还进一步提供了上述杀菌剂或药剂在防治棉花轮纹斑病中的应用。
[0039]所述的应用中,所述棉花轮纹斑病由链格孢属菌引起。
[0040]本发明通过对异菌脲与福美双进行复配,并进一步筛选获得了具有加和或者增效作用的混配比例。经过一系列室内毒力测定,最终筛选确定对棉花轮纹斑病菌丝生长抑制表现加和作用、对孢子萌发抑制表现为增效作用的异菌脲与福美双混配比例为5:5 (ff:ff),将异菌脲与福美双5:5 (ff:ff)设 定为最佳混配比例,能够有效抑制棉花轮纹病菌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
[0041]本发明解决了棉花轮纹斑病实际生产中的用药问题,在农用杀菌剂领域应用前景广阔,通过实施产业化将为农民的棉花生产带来良好的经济效益,同时由于改混配属于低毒性复配制剂,有利于减少施药带来的病菌抗药性和农药对环境的污染,从而实现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同步增长。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42]图1为福美双单剂对棉花轮纹斑病菌A3的毒力测定结果,其中,CK指未加药剂的A3生长情况,其余6个平板为加入不同浓度的福美双单剂时的A3生长情况。
[0043]图2为异菌脲单剂对棉花轮纹斑病菌A3的毒力测定结果,其中,CK指未加药剂的A3生长情况,其余7个平板为加入异菌脲单剂的不同浓度时的A3生长情况。
[0044]图3为异菌脲与福美双混配(1:9)药剂对棉花轮纹斑病菌^的毒力测定,其中,CK指未加药剂的A3生长情况,其余7个平板为加入福美双单剂的不同浓度时的A3生长情况。
[0045]图4为异菌脲与福美双混配(2:8)药剂对棉花轮纹斑病菌^的毒力测定,其中,CK指未加药剂的A3生长情况,其余7个平板为加入福美双单剂的不同浓度时的A3生长情况。
[0046]图5为异菌脲与福美双混配(3:7)药剂对棉花轮纹斑病菌^的毒力测定,其中,CK指未加药剂的A3生长情况,其余7个平板为加入福美双单剂的不同浓度时的A3生长情况。
[0047]图6为异菌脲与福美双混配(4:6)药剂对棉花轮纹斑病菌^的毒力测定,其中,CK指未加药剂的A3生长情况,其余7个平板为加入福美双单剂的不同浓度时的A3生长情况。
[0048]图7为异菌脲与福美双混配(5:5)药剂对棉花轮纹斑病菌^的毒力测定,其中,CK指未加药剂的A3生长情况,其余7个平板为加入福美双单剂的不同浓度时的A3生长情况。
[0049]图8为异菌脲与福美双混配(6:4)药剂对棉花轮纹斑病菌^的毒力测定,其中,CK指未加药剂的A3生长情况,其余7个平板为加入福美双单剂的不同浓度时的A3生长情况。
[0050]图9为异菌脲与福美双混配(7:3)药剂对棉花轮纹斑病菌^的毒力测定,其中,CK指未加药剂的A3生长情况,其余7个平板为加入福美双单剂的不同浓度时的A3生长情况。
[0051]图10为异菌脲与福美双混配(8:2)药剂对棉花轮纹斑病菌A3的毒力测定,其中,CK指未加药剂的A3生长情况,其余7个平板为加入福美双单剂的不同浓度时的A3生长情况。
[0052]图11为异菌脲与福美双混配(9:1)药剂对棉花轮纹斑病菌A3的毒力测定,其中,CK指未加药剂的A3生长情况,其余7个平板为加入福美双单剂的不同浓度时的A3生长情况。
[0053]图12为异菌脲单剂对棉花轮纹斑病菌A1的毒力测定,其中,CK指未加药剂的A1生长情况,其余6个平板为加入异菌脲单剂的不同浓度时的A1生长情况。
[0054]图13为福美双单剂对棉花轮纹斑病菌A1的毒力测定,其中,CK指未加药剂的A1生长情况,其余6个平板为加入福美双单剂的不同浓度时的A1生长情况。
[0055]图14为异菌脲与福美双混配(2:8)药剂对棉花轮纹斑病菌A1的毒力测定,其中,CK指未加药剂的A1生长情况,其余6个平板为加入福美双单剂的不同浓度时的A1生长情况。
[0056]图15为异菌脲与福美双混配(5:5)药剂对棉花轮纹斑病菌A1的毒力测定,其中,CK指未加药剂的A1生长情况, 其余6个平板为加入福美双单剂的不同浓度时的A1生长情况。
[0057]图16为异菌脲与福美双混配(8:2)药剂对棉花轮纹斑病菌A1的毒力测定,其中,CK指未加药剂的A1生长情况,其余7个平板为加入福美双单剂的不同浓度时的A1生长情况。
【具体实施方式】
[0058]下述实施例中所使用的实验方法如无特殊说明,均为常规方法。
[0059]下述实施例中所用的材料、试剂等,如无特殊说明,均可从商业途径得到。
[0060]实施例1、异菌脲与福美双混配药剂的杀菌效果
[0061]一、药剂的配制
[0062]本实施例所用的96.1%异菌脲原药,本实施例所用的98.5%福美双原药。
[0063]本实施例所用的9种混配药剂是按照下述方法制备的:
[0064]用无菌水配置浓度为5 X 104mg/L异菌脲和福美双单剂备用,将异菌脲和福美双进行混合,得到质量比分别为1:9、2:8、3:7、4:6、5:5、6:4、7:3、8:2和9:1的混合药剂,另设异菌脲和福美双单剂和仅有溶剂处理的空白对照。
[0065]二、药剂的抑菌效果
[0066]本试验测试了药剂对如下菌株的抑制效果:A1交链格孢菌(Alternariaalternate)(李莎,棉花轮纹斑病及其拮抗细菌的筛选和鉴定,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硕士论文,2011) ;A3大链格孢菌(Alternaria macrospore)(李莎,棉花轮纹斑病及其拮抗细菌的筛选和鉴定,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硕士论文,2011)。
[0067](一)、异菌脲和福美双单剂及其混配药剂对棉花轮纹斑病菌菌丝生长抑制作用和毒力
[0068]1、试验方法
[0069]I)、采用NY/T1156.2-2006规定的平皿菌丝生长抑制法测定异菌脲对棉花轮纹斑
病菌的抑菌活性。
[0070]
【权利要求】
1.棉花轮纹斑病菌的杀菌剂或防治棉花轮纹斑病的药剂,其活性成分由1-异丙胺基甲酰基-3- (3,5- 二氯苯基)乙内酰脲和四甲基秋兰姆二硫化物组成; 所述1-异丙胺基甲酰基-3- (3,5- 二氯苯基)乙内酰脲与所述四甲基秋兰姆二硫化物的质量比为I~9:9~I。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杀菌剂或药剂,其特征在于:所述棉花轮纹斑病菌为链格孢属菌。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杀菌剂或药剂,其特征在于:所述链格孢属菌为交链格孢菌(Alternaria alternate)或大链格抱菌(Alternaria macrospore)。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杀菌剂或药剂,其特征在于:所述杀菌剂或药剂抑制所述棉花轮纹斑病菌的菌丝生长和/或孢子萌发。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杀菌剂或药剂,其特征在于:所述杀菌剂或药剂抑制所述棉花轮纹斑病菌的菌丝生长,所述1-异丙 胺基甲酰基-3- (3,5-二氯苯基)乙内酰脲与所述四甲基秋兰姆二硫化物的质量比为下述I) -4)中任一种:
1)、2~9:8 ~I ;
2)、3~7:7 ~3 ; 3)、4~6:6~4 ;和
4)、2~9:8 ~I。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杀菌剂或药剂,其特征在于:所述1-异丙胺基甲酰基-3- (3,5- 二氯苯基)乙内酰脲与所述四甲基秋兰姆二硫化物的质量比为下述I) -6)中任一种:
1)、2 ~8:8 ~2 ;
2)、2~5:5 ~8 ;
3)、5~8:5 ~2 ;
4)、2:8 ;
5)、5:5 ;和,
6)8:2。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杀菌剂或药剂,其特征在于:所述杀菌剂或药剂抑制所述棉花轮纹斑病菌的孢子萌发,所述1-异丙胺基甲酰基-3- (3,5-二氯苯基)乙内酰脲与所述四甲基秋兰姆二硫化物的质量比为下述I) -5)中任一种: 1)、3~6:7 ~4;
2)、8~9:2 ~I ;
3)、4~5:6 ~5 ;
4)、8:2 ;和,
5)、9:1。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杀菌剂或药剂,其特征在于:所述1-异丙胺基甲酰基-3- (3,5- 二氯 苯基)乙内酰脲与所述四甲基秋兰姆二硫化物的质量比为下述I) -6)中任一种: 1)、4~6:6 ~4;
2)、5~6:5 ~4 ;3)、4:6 ;
4)、5:5 ;和,
5)、6:4。
9.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杀菌剂或药剂,其特征在于:所述杀菌剂或药剂抑制所述棉花轮纹斑病菌的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所述1-异丙胺基甲酰基-3- (3,5-二氯苯基)乙内酰脲与所述四甲基秋兰姆二硫化物的质量比为5:5。
10.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杀菌剂或药剂在防治棉花轮纹斑病中的应用。
【文档编号】A01N47/26GK103535367SQ201310516209
【公开日】2014年1月29日 申请日期:2013年10月28日 优先权日:2013年10月28日
【发明者】李健强, 李慧, 罗来鑫, 刘鹏飞, 刘西莉, 曹永松, 朱春雨, 阮小珀, 张文华 申请人:中国农业大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