坡地茶园生态农法

文档序号:226290阅读:395来源:国知局
坡地茶园生态农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涉及农作物种植领域,尤其是一种坡地茶园生态农法。技术也可推广应用到坡地的其它经济林种植。为克服上述缺陷,本发明提供一种坡地茶园生态农法。主要内容是坡地茶园茶行间的倒三角沟形开设技术。按本发明管理的茶园二三后基本上可以不再需要传统意义上的茶园日常翻耕作业,真正做得免耕。同时能大幅度提高肥料利用率,并提高茶叶品质。也能有效阻止水土流失,保护茶园周边的生态环境,是一种环境友好的新技术。
【专利说明】坡地茶园生态农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农作物种植领域,尤其是一种坡地茶园生态农法。技术也可推广应用到坡地的其它经济林种植。
【背景技术】
[0002]自古认为高山(名山)出好茶,因此山地、坡地的茶园常受到喜茶人士的追捧。好的茶叶出自管理很好的茶园,一直以来,茶园管理实践中积累了许多好的经验,尤其重要的是茶园的翻耕制度,如每年的深耕,中耕,浅耕制度。这些翻耕作业保证了茶园土壤的疏松透气,保证了茶叶品质的优异。然而,随着经济的发展,尤其是工业化的快速发展,进城务工农村人口越来越多,而留在农村从事农业的人口越来越少。从事茶叶生产的劳动力越来越短缺。因此坡地茶园,由于其历史及地理原因,机械化作业无法有效实施,施肥,翻耕等作业完全依靠人工,目前基本上处于无人再进行这些传统的茶园翻耕作业状态,结果导致茶园土壤板结越来越严重,茶叶施肥只能表施,根系无法有效吸收利用养分。同时,由于板结,土壤透气性差,茶树根系生长处于缺氧状态,生长严重受阻,最后茶叶品质下降严重。产业现状急切需要一种新的坡地茶园种植方法来改变目前这种现状。
[0003]另一方面,近来茶叶作为山区农民致富的重要手段,受到各级政府关注,并受到农民欢迎。全国南方各地都大量开山烧荒种茶。这些茶园多依山开垦,等高种植。新开的茶园一方面极易导致严重的水土流失,污染周边水体生态环境。另一方面也进一步加剧了茶园劳动力的紧缺。
[0004]坡地茶园翻耕作业基本上处于停顿状态,使其又进入一个恶性循环的阶段。翻耕作业的缺少,加上采摘踩踏,茶园土壤板结日益严重。越来越严重的茶园土壤板结,又带来表面撒施肥料、营养的巨大损失。茶园的氮肥一方面由于表施,大量通过氨挥发途径损失,通常估计在50%左右。同时由于肥料停留在土壤表面,当雨水来临时,由于其坡地特性,肥料又极易随雨水流失。在许多坡地茶园看到,尽管许多茶农、茶场主仍努力在施有机肥如饼肥等,但这么多年施下来,其茶园表面仍是硬硬的土壤,看不到一丁点有机质的积累,更不用说有机质层的出现。另外,如最近江浙茶区流行的只采春茶,春茶后期就进行深修剪,这些修剪的枝条多直接散铺在茶园中。但由于坡地茶园的特殊性,这些修剪枝叶与施入的有机肥一样,基本上在雨水的冲刷下,几乎被完全冲走。到第二年很难再看到修剪枝的残留累积。这些肥料营养的地表径流及新开茶园的水土流失,是许多山地茶区周边水体富营养化的主要贡献者,如浙江长兴安吉地区的白茶产区。
[0005]因此迫切需要一种新的耕作技术代替传统的耕作技术,或者需要一种新的,低成本,环境友好型的茶园耕作方法或技术。这样的技术特征一是要能解决劳动力短缺带来的翻耕作业缺失问题,二是要解决茶园肥力退化的问题,解决茶园可持续生产的问题。
[0006]因此,基于长期的茶园管理经验,结合土肥知识,本人发明了一种新型的现有坡地茶园生态农法。这一技术主要针对当前非梯田式的坡地茶园管理中存在的缺限,考虑到未来茶园管理中的需求,利用二三年的时间进行合理的茶园行间改造,形成可持续的生态茶园,这样的茶园可以做到一次翻耕,后续免耕。同时这样的茶园又是高效型的,在保持产量与品质的前提下,可大量节省肥料及人力施用成本。而且它又是生态友好型的,不存在水土肥流失,贡献附近水体富营养化的环境问题。

【发明内容】

[0007]为克服上述缺陷,本发明提供一种坡地茶园生态农法。主要内容是坡地茶园茶行间的倒三角沟形开设技术。按本发明管理的茶园二三后基本上可以不再需要传统意义上的茶园日常翻耕作业,真正做得免耕。同时能大幅度提高肥料利用率,并提高茶叶品质。也能有效阻止水土流失,保护茶园周边的生态环境,是一种环境友好的新技术。
[0008]坡地茶园生态农法,在茶行间开设外高内低的倒三角沟,所述倒三角沟的沟宽为
0.4~1.2m,沟深以内侧最深处计为20~30cm。
[0009]进一步的,所述倒三角为“ Z ”型三角。
[0010]进一步的,所述坡地茶园为成龄坡地茶园时,具体步骤包括:
[0011]I)在坡地茶园的上下两行茶树行中的开沟,沟宽为0.4~0.8m ;
[0012]2)开沟挖出的土堆放在下行茶树的上方,形成外高内低的倒三角沟。
[0013]更进一步的,在每2-4个相邻的上下茶行之间开沟并设置倒三角沟,在1-3年内对整个坡地茶园的进行开沟并设置 倒三角沟。
[0014]更进一步的,在每2个相邻的上下茶行之间开沟并设置倒三角沟,在I年内对整个坡地茶园的进行开沟并设置倒三角沟。
[0015]进一步的,所述坡地茶园为新开植茶园时,具体步骤包括:
[0016](I)种植前先在坡地上开沟;
[0017](2)将开沟的土直接堆在沟边形成垄,垄宽30~50cm ;垄之间形成倒三角沟,沟深20 ~30cm ;
[0018](3)将茶树种植在垄上。
[0019]更进一步的,所述步骤(3),每I个垄种植一行或二行茶树。
[0020]更进一步的,所述步骤(3),当每I个垄种植一行茶树时,垄宽30cm,垄间沟宽I~
1.2m ;当每I个垄种植二行茶树时,垄宽50cm,垄间沟宽0.8~lm。
[0021]更进一步的,在开沟或种植茶树时施加底肥。
[0022]更进一步的,在开沟或种植茶树时适施保水剂。
[0023]进一步的,所述坡地茶园为非梯田式的等高种植的山地或坡地茶园。
[0024]本发明坡地茶园生态农法提供了一种适用于坡地茶园的新型生态农作技术,或生态耕作技术,尤其适用于山坡地成龄茶园的改造。主要通过在沿坡等高种植的茶行间,开挖浅沟(外高内低的倒三角沟),自然留住所施肥料及茶园的修剪枝,并使其在沟内逐年累积,并最终形成厚的有机质层。主要优点为:
[0025]1、通过有机质的自然累积,免去常规的翻耕作业。
[0026]2、由于有机质的累积,基本消灭了采摘等作业引起的土壤板结后果,从而免去了传统茶园管理中的每年中耕浅耕作业,减少了劳动强度。
[0027]3、能有效地在茶行间累积有机物质,可免去施肥时的开沟作业,直接撒施,从而提闻了效益。[0028]4、免耕法不仅促进茶园有机质的积累,提高了茶园肥力,而且减少了肥料或营养的流失,至少能提高茶园的肥料利用率30%以上。。
[0029]5、能有效地减少水土流失,基本上能完全留住茶园的修剪枝或施入的有机肥,保护了生态环境。
[0030]6、能显著促进茶园有机质的大量累积,从而相应地改善茶叶品质。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31]图1为实施例1成龄坡地茶园生态农法示意图。
[0032]图2为实施例3新开坡地茶园生态农法示意图。
[0033]1:茶树或茶苗;2:坡地;3:沟;4:垄
【具体实施方式】
[0034]实施例1
[0035]根据附图1所示,改造成龄坡地茶园时,具体步骤包括:
[0036]I) I年内在坡地茶园每2个相邻的上下两行茶树I行中开沟,沟宽为0.4m ;
[0037]2)开沟挖出的土堆放在下行茶树I的上方,形成外高内低的倒三角沟3,沟宽30cmo
[0038]通过实施此技术,第一年与常规管理成本持平,第二年开始基本免去耕作成本,可节省劳动力成本。以一个劳动力150元/天计,一年减少二次翻耕,一次中耕与一次浅耕计,则每亩可节省劳动力成本230元。在此基础上,以提高肥料,减少肥料使用计,预计可提高氮肥利用率20%,以亩施尿素200斤计,可节省尿素40斤,则可节省肥料成本50元/亩以上。所以经济效益十分明显。
[0039]同时由于减少了氮肥流失,水土流失,带来极大的环境效应。其社会、环境效益同样巨大。
[0040]注:下面全部按一个劳动力150元/天,一个劳动力可中耕茶园一亩,新植茶园二亩计。浅耕以一个劳动力二亩计。
[0041]实施例2
[0042]改造成龄坡地茶园时,具体步骤包括:
[0043]1)3年内在坡地茶园每3个相邻茶行中开沟,沟宽为0.8m ;
[0044]2)开沟挖出的土堆放在下行茶树的上方,形成外高内低的倒三角沟,沟宽20cm。
[0045]第一年减少劳动力成本约1/3,减少肥料损失20%计。则第二年节省劳动力成本70元/亩,肥料成本节省30元/亩。第三年可节省劳动力成本150元/亩,肥料成本40元/亩。从第四年开始,可每年节省劳动力成本230元/亩,肥料成本50元/亩。同样也通过减少水土肥的流失,收获巨大的社会、环境效益。
[0046]实施例3
[0047]如图2所示,新开植茶园时,具体步骤包括:
[0048](4)种植前先在坡地2上开沟;
[0049](5)将开沟的土直接堆在沟边形成垄4,垄宽30cm ;垄之间形成倒三角沟3 (“」”型三角),沟宽1.2m(也可沟宽Im),沟深30cm;[0050](6 )每I个垄4种植一行茶树3。
[0051]优选的,在开沟或种植茶树时施加底肥。
[0052]更优选的,在开沟或种植茶树时施保水剂。
[0053]茶苗种植的第一二年,劳动力成本无差异。但减少水土流失减少成本。
[0054]第三年开始,不需要再耕作,同实施例1,可节省劳动力成本150元/亩,肥料成本50元/亩。
[0055]实施例4
[0056]新开植茶园时,具体步骤包括:
[0057](7)种植前先在坡地上开沟;
[0058](8)将开沟的土直接堆在沟边形成垄,垄宽50cm;垄之间形成倒三角沟,沟宽0.8m (也可沟宽Im),沟深20cm ;
[0059](9)每2个垄种植一行茶树。
[0060]优选的,在开沟或种植茶树时施加底肥。
[0061]更优选的,在开沟或种植茶树时施保水剂。
[0062]茶苗种植的第一二年,劳动力成本无差异。但减少水土流失减少成本。
[0063]第三年开始,不需要再耕作,同实施例1,可节省劳动力成本150元/亩,肥料成本50元/亩。
[0064]沟宽小于0.Sm时,不利于将来茶行间的操作,如机剪等,也影响将来茶树蓬面的发展。沟宽大于1.2m时,易容造成茶行间空间过大,引起不必要的土地资源浪费。
[0065]沟的深度小于20cm时,将诱导根系集中于表面,利于前期茶根根系的向地生长,使其抗冻抗寒性能大幅度降低。沟的深度大于30cm时,开沟成本大幅度增加,是一种浪费。
【权利要求】
1.坡地茶园生态农法,其特征在于:在茶行间开设外高内低的倒三角沟,所述倒三角沟的沟宽为0.4~1.2m,沟深以内侧最深处计为20~30cm。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坡地茶园生态农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倒三角为“」”型三角。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坡地茶园生态农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坡地茶园为成龄坡地茶园时,具体步骤包括: 1)在坡地茶园的上下两行茶树行中的开沟,沟宽为0.4~0.8m ; 2)开沟挖出的土堆放在下行茶树的上方,形成外高内低的倒三角沟。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坡地茶园生态农法,其特征在于:在每2-4个相邻的上下茶行之间开沟并设置倒三角沟,在1-3年内对整个坡地茶园的进行开沟并设置倒三角沟。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坡地茶园生态农法,其特征在于:在每2个相邻的上下茶行之间开沟并设置倒三角沟,在I年内对整个坡地茶园的进行开沟并设置倒三角沟。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坡地茶园生态农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坡地茶园为新开植茶园时,具体步骤包括: (1)种植前先在坡地上开沟; (2)将开沟的土直接堆在沟边形成垄,垄宽30~50cm;垄之间形成倒三角形沟,沟深20 ~30cm ; (3)将茶树种植在垄上。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坡地茶园生态农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3),每I个垄种植一行或二行茶树,当每I个垄种植一行茶树时,垄宽30cm,垄间沟宽I~1.2m ;当每个垄种植二行茶树时,垄宽50cm,垄间沟宽0.8~lm。
8.根据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坡地茶园生态农法,其特征在于:在开沟或种植茶树时施加底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坡地茶园生态农法,其特征在于:在开沟或种植茶树时施保水剂。
10.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坡地茶园生态农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坡地茶园为非梯田式的等高种植的山地或坡地茶园。
【文档编号】A01B79/00GK103609221SQ201310653139
【公开日】2014年3月5日 申请日期:2013年12月5日 优先权日:2013年12月5日
【发明者】王校常 申请人:浙江大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