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沉水植物的栽种装置和基于该装置的培养方法

文档序号:227443阅读:152来源:国知局
一种沉水植物的栽种装置和基于该装置的培养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涉及一种沉水植物的栽种装置和基于该装置的培养方法。该沉水植物的栽种装置包括用于承载层的网片以及与该网片四角连接的吊绳,网片由若干纵横交错的网线组成,在多根网线的交叉节点处设有绑带,绑带由可降解材料制成。基于该装置的培养方法包括如下步骤:通过绑带将沉水植物的繁殖体固定在多根网线的交叉节点处,然后随着网片一起沉入河底。采用本发明沉水植物的栽种装置和基于该装置的培养方法,当植物的繁殖体根部伸入到河底的淤泥中时,绑带已经降解,直接通过吊绳将网片从河底拉出即可,可控性好,步骤简单,设备成本也低。
【专利说明】一种沉水植物的栽种装置和基于该装置的培养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生态环境【技术领域】的培养装置,尤其是一种沉水植物的栽种装置。本发明还涉及一种沉水植物的培养方法。
【背景技术】
[0002]目前,中国湖泊污染情况严重,80%以上的湖泊受到污染,许多湖泊已达不到III类水质标准,鱼虾基本绝迹,取而代之的是各类底栖类小菌群,湖泊水体的颜色,气味也在逐渐恶化,水体富营养化(eutrophication)是指由于大量的氮、磷、钾等元素排入到流速缓慢、更新周期长的地表水体,使藻类等水生生物大量地生长繁殖,使有机物产生的速度远远超过消耗速度,水体中有机物继续,破坏水生生态平衡的过程。大量含氮、磷肥料的生产和使用,食品加工、畜产品加工等造成的工业废水和大量城市生活废水,特别是含磷洗涤剂产生的污水未经处理即行排放,使海水、湖水中富含氮、磷等植物营养物质,称为水体富营养化。在富营养化水体中,由于有了充足的养料保证,藻类等浮游植物一有适宜条件即疯狂繁殖。此时鱼类等生物的消费能力赶不上藻类的繁殖速度,水中藻类越长越多,藻类生物集中在水层表面,光合作用释放出的O2溶解在海水表层,表层海水形成饱和溶液,从而阻止了大气中的O2溶入深层海水。与此同时大量死亡的海藻在分解时却要消耗水中的溶氧,这样水中的溶氧就会急剧减少(甚至可降至零)导致水中的鱼类等动物大量窒息死亡。某些藻类甚至还会释放出一些有毒物质使鱼类中毒死亡。此外由于死亡藻类分解时会放出CH4、H2S等气体,使海水变得腥臭难闻,如果是发生在淡水中,又叫“水华”。
[0003]水环境生态修复中的沉水植物恢复是一种被国内外认可且应用在水体治理中的技术,通过沉水植物在污染的河道中生长时吸收大量的污染物,从而净化水体,在水体生态环境中,沉水植物与浮游藻都属于初级生产者,沉水植物与浮游藻类竞争营养、光照以及生长空间,一些沉水植物甚至分·泌抑制浮游藻类植物生长的物质,从而抑制了浮游藻的生长,达到水体净化的效果。
[0004]市面上现有的沉水植物的种植方法主要有:叉子种植法,通过带叉的竹竿叉住沉水植物的颈部并叉入水中;抛种法,通过人工在静水中将沉水植物抛入到水中;渐沉式种植法,将沉水植物种植在承载体上,承载体通过与之配合的升降调节装置控制沉水植物在水中下沉的深度;针对以上的种植方法,由于被污染河道的河水可见度不清楚,当人位于移动的船上时,叉子种植法和抛种法无法准确地控制沉水植物的种植密度,而且在流动的水体中,采用抛种法,水体的流动会影响植株种植的位置,植株沉入水底后会产生倾斜甚至平倒在水底;渐沉式种植法所需装置的结构复杂,成本也比较高。

【发明内容】

[0005]为了克服现有沉水植物的栽种装置和培养方法所存在的缺陷,提供一种结构相对简单,容易沉入水底且可循环使用的沉水植物栽种装置。
[0006]与此相应,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成活率高,种植密度可以人为控制的沉水植物培养方法。
[0007]就沉水植物的栽种装置而言,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0008]一种沉水植物的栽种装置,包括用于承载层的网片以及与该网片四角连接的吊绳,所述网片由若干纵横交错的网线组成,在所述多根网线的交叉节点处设有绑带,所述绑带由可降解材料制成。
[0009]上述的一种沉水植物的栽种装置,所述网片上还悬挂有多个坠砣。
[0010]上述的一种沉水植物的栽种装置,所述多根网线由金属或不易降解的非金属材料制成。
[0011]上述的一种沉水植物的栽种装置,所述网片的网目为18 cm X18 cm或20cmX20Cm。
[0012]就沉水植物的培养方法而言,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0013]a、将沉水植物的繁殖体通过所述绑带固定在所述多根网线的交叉节点处;
[0014]b、通过人工拖动所述吊绳将所述捆绑好繁殖体的网片投入到河道并与河道底部的淤泥接触; [0015]c、将所述吊绳固定在河道两边或河道中的固定物上。
[0016]在本发明中,繁殖体为沉水植物裸露的种子或孢芽或分株或营养体。
[0017]繁殖体还可以为带有培养基的沉水植物种子或孢芽或分株或营养体。
[0018]上述的培养方法,所述培养基通过包装袋包覆。
[0019]上述的培养方法,所述的沉水植物为菹草、金鱼藻、大茨藻、小茨藻、竹叶眼子菜、石龙茵或狐尾藻。
[0020]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该沉水植物的栽种装置主要通过绑带绑住沉水植物沉入到水底,由于绑带为可降解的材料制成,当植物的繁殖体根部伸入到河底的淤泥中时,绑带已经降解,直接通过吊绳将网片从河底拉出即可,拉出的网片可以继续循环使用,网片上的网眼分布均匀,可以根据网线交织的密度来控制沉水植物在河底的栽种密度,可控性好;该沉水植物的培养方法较为简便,直接沉入水底即可,较叉子种植法和抛种法而言,种植密度可控性好,较渐沉式种植法而言,在保证成活率的情况下,步骤要简单,设备成本也低。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21]图1为本发明栽种沉水植物之前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2为本图1的侧视图;
[0023]图3为本发明栽种沉水植物之后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为使对本发明的结构特征及所达成的功效有更进一步的了解和认识,用以较佳的实施例及附图配合详细的说明,说明如下:
[0025]如图1至图3所示,一种沉水植物的栽种装置,包括用于承载层的网片I以及与该网片I四角连接的吊绳2,网片I由若干纵横交错的网线组成,在多根网线的交叉节点处设有绑带3,绑带3由可降解材料制成。
[0026]为了保证网片能快速地沉入到水中,网片I上还悬挂有多个坠砣4,多个坠砣4通过悬挂线5均匀地分布在网片I上,坠砣4通过密度较高的材料制成,当然最简单的方法就是就地取材,用石头作为坠砣,较为环保,悬挂线5通过可降解材料制成,栽种了沉水植物以后的网片沉入水底后,悬挂线降解后,坠砣直接留在河底中。
[0027]当然,坠砣4也可以由金属材料制成,此时的悬挂线5则优选为不可降解的材料,在网片回收时,通过吊绳2将网片I和坠砣4 一起从河底拉出。
[0028]为了实现网片I可回收的目的,组成网片的多根网线由金属或不易降解的非金属材料制成,网片I的网目6优选为18 cm X 18 cm或20cmX20 cm,当然根据沉水植物实际的种植密度以及河水的污染程度,在编织网片I时任意改变网目6的大小。
[0029]就沉水植物的培养方法而言,如图2所示,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0030]a、将沉水植物的繁殖体通过所述绑带3固定在多根网线的交叉节点处;
[0031]b、通过人工拖动吊绳2将捆绑好繁殖体的网片I投入到河道并与河道底部的淤泥接触;
[0032]C、将吊绳2固定在河道两边或河道中的固定物上。
[0033]在本发明中,沉水植物为菹草、金鱼藻、大茨藻、小茨藻、竹叶眼子菜、石龙茵或狐尾藻等,当沉水植物为马莱眼子菜、竹叶眼子菜等对水深要求较低时,繁殖体为沉水植物裸露的种子或孢芽或分株或营养体。
[0034]当所栽种的沉水植物生命力相对较弱,对水深要求较高时,繁殖体为带有培养基的沉水植物种子或孢芽或分株或营养体,培养基通过包装袋包覆,通过培养基能增强繁殖体的成活率。
[0035]该沉水植物的栽种装置主要通过绑带3绑住沉水植物的繁殖体沉入到水底,由于绑带3为可降解的材料制成,当植物的繁殖体根部伸入到河底的淤泥中时,绑带3已经降解,直接通过吊绳2将网片I从河底拉出即可,拉出的网片I可以继续循环使用,网片I上的网眼分布均匀,可以根据网线交织的密度来控制沉水植物在河底的栽种密度,可控性好;该沉水植物的培养方法较为简便,直接沉入水底即可,较叉子种植法和抛种法而言,种植密度可控性好,较渐沉式种植法而言,在保证成活率的情况下,步骤要简单,设备成本也低。
[0036]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发明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发明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本发明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发明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发明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发明的范围内。本发明要求的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同物界定。
【权利要求】
1.一种沉水植物的栽种装置,包括用于承载层的网片以及与该网片四角连接的吊绳,其特征在于,所述网片由若干纵横交错的网线组成,在所述多根网线的交叉节点处设有绑带,所述绑带由可降解材料制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沉水植物的栽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网片上还悬挂有多个坠砣。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沉水植物的栽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多根网线由金属或不易降解的非金属材料制成。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沉水植物的栽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网片的网目为18 cm X 18 cm或 20cmX20cm。
5.一种基于权利要求1所述的沉水植物栽种装置的培养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步骤如下: a、将沉水植物的繁殖体通过所述绑带固定在所述多根网线的交叉节点处; b、通过人工拖动所述吊绳将所述捆绑好繁殖体的网片投入到河道并与河道底部的淤泥接触; C、将所述吊绳固定在河道两边或河道中的固定物上。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培养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繁殖体为沉水植物裸露的种子或孢芽或分株或营养体。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培养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繁殖体为带有培养基的沉水植物种子或孢芽或分株或营养体。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培养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培养基通过包装袋包覆。
9.根据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培养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沉水植物为菹草、金鱼藻、大茨藻、小茨藻、竹叶眼子菜、石龙茵或狐尾藻。
【文档编号】A01G9/02GK103650969SQ201310683658
【公开日】2014年3月26日 申请日期:2013年12月13日 优先权日:2013年12月13日
【发明者】陈邦明 申请人:宁波清泉水生态科技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