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春玉米坡耕地抗蚀增效的面源污染控制方法

文档序号:227465阅读:345来源:国知局
一种春玉米坡耕地抗蚀增效的面源污染控制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涉及一种春玉米坡耕地抗蚀增效的面源污染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窄行等高覆膜移栽、宽行施土壤抗蚀调理剂及一次性合理施肥。本发明对坡地等高地膜覆盖、施用土壤抗蚀调理剂、施用缓释肥等单一技术进行集优补缺,可以减少水土及养分流失和改善土壤质量。本发明横坡等高地膜覆盖与高分子化学物理调控剂、增效缓释肥料相结合,相对减少了劳动力和资金投入。与传统单纯横坡垄作、秸秆覆盖、过量施用化肥相比,本发明能够提高含水量5%~9%,土壤容重降低0.05g/cm3~0.1g/cm3,地表径流量降低15%左右。
【专利说明】一种春玉米坡耕地抗蚀增效的面源污染控制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春玉米坡耕地抗蚀增效的面源污染控制方法,具体涉及一种紫色土区春玉米坡耕地抗蚀增效减少面源污染的方法,属于农田面源污染控制领域。
【背景技术】
[0002]紫色土是我国南方重要耕作土壤之一,紫色土坡耕地约占四川丘陵区耕地面积的70%。玉米是四川省主要雨养旱粮作物,近年来播种面积在1800万亩左右,其中,间套作春玉米播种面积占玉米播种面积90%以上。由于紫色土母岩物理风化快而抗蚀性弱,土壤比较贫瘠,该区域雨量丰富且相对集中,雨滴在土壤表面打击破坏土壤结构,易引起土壤表面封闭形成结皮增加径流,导致玉米生长季水土流失极为严重。同时,由于降雨时空分布不均匀,川中丘陵区季节性干旱频发,玉米全生育期内,春旱、夏旱和伏旱发生频率分别为89%、92%和62%。土地开垦过度,造成土壤板结,有机质含量下降,受劳动力缺乏和生产习惯的影响,为求高产普遍存在过量使用化学肥料,农民多在春季采用“一炮轰”,大量肥料易经降雨等途径流失,易造成玉米后期营养供应不足。因此,在玉米生产季,暴雨径流和季节性干旱、过量施肥和肥料利用率低同时存在,高强度水土流失和低肥料利用率不仅降低了土地生产能力,也是造成农业面源污染严重的重要原因之一。
[0003]农业面源污染是伴随地表水文过程发生的,降雨过程中水肥在地表径流或壤中流作用下从坡面流失。坡耕地传统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措施是起垄耕作和增加秸杆覆盖,起到集雨防蚀的作用。但是,在春玉米生产区特别是紫色土丘陵区,一方面,由于坡耕地地块分散、坡度大以及一年多熟的间套作种植制度制约了农业机械化生产发展;另一方面,间套作种植条件下,小麦收获后,早春玉米已经达到拔节生长期,小麦秸杆翻埋还田无法操作。因此,在我国北方干旱半干旱地区推广应用的秸杆粉碎还田技术在四川丘陵区均难以实现。国内外提高肥料利用率的主要方法是使用缓释肥,或是普通尿素配施尿酶抑制剂和硝化抑制剂等氮肥增效剂来提高肥料氮的肥效,或者应用单一化学制剂进行坡地农业面源污染防治,但主要是各单项技术的应用,考虑的防污途径比较单一,影响应用效果。因此,探寻既能提高坡耕地抗蚀能力并配合简便合理的施肥措施,是紫色土区坡地农业面源污染防治重点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0004]本发明针对紫色土春玉米坡耕地土壤抗蚀性差,暴雨和季节性干旱作用下,水、土、肥流失严重,加上现有施肥技术不合理导致农田面源污染加剧的问题,提供一种春玉米坡耕地抗蚀增效的面源污染控制方法。
[0005]本发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春玉米坡耕地抗蚀增效的面源污染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06]I)按照160~200cm开厢,冬麦预留玉米种植带的间距为60~100cm,行距为40~45cm,株距为22~25cm,在玉米种植带的中间开一条沟,然后在沟内一次性施入有机肥和化肥,然后回土 ;其中,所述有机肥的施肥量为2500~3500kg/hm2,
[0007]所述化肥为缓释肥与普通化肥的复配,所述化肥的施肥量(kg/亩)为:
【权利要求】
1.一种春玉米坡耕地抗蚀增效的面源污染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按照160~200cm开厢,冬麦预留玉米种植带的间距为60~100cm,行距为40~45cm,株距为22~25cm,在玉米种植带的中间开一条沟,然后在沟内一次性施入有机肥和化肥,然后回土 ;其中,所述有机肥的施肥量为2500~3500kg/hm2, 所述化肥为缓释肥与普通化肥的复配,所述化肥的施肥量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春玉米坡耕地抗蚀增效的面源污染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I)中,所述冬麦预留玉米种植带的间距是根据坡耕地坡度和坡地地形而定,当坡度小于10°时,所述冬麦预留玉米种植带的间距为80~100cm;当坡度大于10°时,所述冬麦预留玉米种植带的间距为60~80c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春玉米坡耕地抗蚀增效的面源污染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I)中,所述沟的深度为15~20厘米,宽度为20厘米。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春玉米坡耕地抗蚀增效的面源污染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2)中,所述撒施方法为干粉撒施。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春玉米坡耕地抗蚀增效的面源污染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2)中,当坡耕地坡度小于5°时,土壤抗蚀调理剂的施用量为9~15kg hm_2,当坡耕地坡度为5°~10°时,土壤抗蚀调理剂的施用量为12~18kg hm_2 ;当坡耕地坡度为10°~15°时,土壤抗蚀调理剂的施用量为15~21kg hm_2 ;当坡耕地坡度大于15°时,土壤抗蚀调理剂的施用量为20~30kg hnT2。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春玉米坡耕地抗蚀增效的面源污染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3)中,所述在槽内打孔移栽玉米苗的工艺条件为:所述移栽玉米苗是沿坡耕地水平等高线横坡定向移栽,且移栽玉米苗的行距为40~45cm,并按株距20~25cm的定距打孔移栽玉米苗,单株移栽,亩植为3000~4000株。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任一项所述的春玉米坡耕地抗蚀增效的面源污染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土壤抗蚀调理剂为聚丙烯酰胺类混合物。
8.根据权利要求1至6任一项所述的春玉米坡耕地抗蚀增效的面源污染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有机肥为玉米专用有机肥,有机质30%, Ν+Ρ205+Κ205%。
9.根据权利要求1至6任一项所述的春玉米坡耕地抗蚀增效的面源污染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普通化肥为氮肥、磷肥和钾肥的混合物;所述缓释肥为由脲甲醛工艺合成速效加长效的缓释氮肥,所述缓释氮肥的施肥量为9~12kg/亩。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春玉米坡耕地抗蚀增效的面源污染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氮肥为尿素或碳酸氢铵;所述磷肥为过磷酸钙;所述钾肥为硫酸钾;所述缓释氮肥的质量复配比例为普通氮肥`:一亚甲基二尿素:长二亚甲基三尿素=3:4:3。
【文档编号】A01G1/00GK103688620SQ201310684335
【公开日】2014年4月2日 申请日期:2013年12月13日 优先权日:2013年12月13日
【发明者】张晴雯, 陈尚洪, 刘定辉, 杨正礼, 张爱平 申请人: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