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以构树木屑为主料的灵芝代料栽培基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7871阅读:1180来源:国知局
一种以构树木屑为主料的灵芝代料栽培基质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属于食用菌栽培领域,是一种以构树木屑为主料的灵芝代料栽培基质,其配方按干物质重量百分比计为:构树木屑占37%—73%;辅料为棉籽壳、麸皮、玉米粉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占25%—62%;添加料为石膏1%,糖按配方需求加1%或不加;料水比1:1.3—1.5。本发明配方用于栽培灵芝,栽培周期适中,灵芝产量和品质相对于常规的杨木屑有明显的提高,与传统杨木屑栽培对比发现,本发明构树木屑栽培的灵芝单产高出18.12%,灵芝多糖含量高出9.82%。而构树作为一种具有丰富价值的野生资源,用于灵芝栽培将会进一步拓宽其利用方式,在环境保护、野生资源利用、增加农民收入、缓解菌林矛盾等方面都具有推广价值。
【专利说明】一种以构树木屑为主料的灵芝代料栽培基质
【技术领域】
[0001]本专利属于食用菌栽培领域,是一种以构树木屑为主料的灵芝代料栽培基质。
【背景技术】
[0002]灵芝又称灵芝草、仙草等,是多孔菌科植物赤芝或紫芝的全株。作为拥有数千年药用历史的中国传统珍贵药材,具备很高的药用价值,经过科研机构数十年的现代药理学研究证实,灵芝对于增强人体免疫力,调节血糖,控制血压,辅助肿瘤放化疗,保肝护肝,促进睡眠等方面均具有显著疗效。灵芝多糖是灵芝药用功能的主要有效成分之一,具有抗肿瘤、免疫调节、降血糖、抗氧化、降血脂与抗衰老作用。三萜类也是灵芝的有效成分之一,灵芝所含三萜类不下百余种,其中以四环三萜类为主,灵芝的苦味与所含三萜类有关,对人体肝癌细胞具有细胞毒作用,也能抑制组织胺的释放,具有保肝和抗过敏等作用。人工栽培灵芝在我国由来已久,从椴木栽培到代料栽培技术的发展,促进了灵芝大范围人工栽培。灵芝生长所需要的营养物质与其它食用菌从总体上来说大体一致,如碳素营养、氮素营养、维生素及矿物质等,在灵芝代料栽培培养基质的配比中,传统主料有棉籽壳、杂木屑、农作物秸杆等,辅料有麦麸、木糠、玉米粉等,另有石膏、过磷酸钙、白糖等添加料。灵芝代料栽培基质来源广泛,原辅料选择依据“营养适宜、价格低廉”的原则。近年来由于土地资源匮乏,森林资源锐减,导致栽培原料价格上涨,严重制约灵芝栽培产业的发展。因此寻找新型的栽培原料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0003]构树作为阔叶落叶乔木,其野生资源量巨大且分布广泛,人工培育的杂交树种也得到了大规模的试点种植;构树环境适应性极强,扦插飘种即可繁殖,成树周期短,以野生为主,在广大农村山区,多被砍伐丢弃或作为木柴;构树“周身是宝”,其在绿色饲料、高档造纸、制药保健乃至环境保护等方面都具有突出优势。经化学成分检测,构树木屑含有水溶性总糖8.37%,综纤维82.40%,木质素18.76%,碳氮比111.8/1,从营养供给方面,构树木屑是非常好的灵芝栽培原料。因此,从保护环境,充分利用自然资源,缓解菌林矛盾的角度,将构树木屑应用于灵芝栽培符合 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发明内容】

[0004]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质优价廉,高产增效的以构树木屑为主料的灵芝代料栽培基质。
[0005]本发明技术方案如下:
[0006]一种以构树木屑为主料的灵芝代料栽培基质,其配方按干物质重量百分比计为:构树木屑占37% — 73% ;辅料为棉籽壳、麸皮、玉米粉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占25% — 62% ;添加料为石膏1%,糖按配方需求加1%或不加。料水比(干料与加入水的重量比)1:1.3—1.5。
[0007]经过菌丝发育试验后选取的最佳配方为:构树木屑37%、棉籽壳43%、麸皮11%、玉米粉8%、石膏1%,料水比1:1.3—1:1.5。
[0008]一种以构树木屑为主料的灵芝代料栽培基质的制备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0009]I)构树木屑前期加工:构树砍伐后主干及枝条去皮后经粉碎机粉碎后的粒径为
0.5-lcm,晒干备用。
[0010]2)配料:按上述配方进行培养基质配方进行配料。
[0011]3)拌料:首先将构树木屑、辅料、石膏、(或)糖混匀形成干料,然后加水充分拌匀形成培养基质,加水量以手抓紧握指缝见水但不形成水珠即可。料水比1:1.3 —1:1.5。
[0012]4)装袋:拌料结束后,堆料1-2小时,使水分被基料充分吸收,即可装袋。选取选取17*35*0.05规格聚丙烯塑料出菇袋,装料(干料)约400克,装料不宜太满,料包两头扎口,袋口注意清洁,防止后期杂菌污染。
[0013]5)灭菌:将料包放入灭菌锅,高压蒸汽(121°C)灭菌1.5-2小时,或常压(100°C)灭菌10-12小时.灭菌结束后将料包移入冷却室,待温度降至30°C以下,即可接种。
[0014]本发明配方是经过菌丝发育试验后选取,其菌丝伸展速度快速,菌丝健壮。后期出芝试验中也表明此配方用于栽培灵芝,栽培周期适中,灵芝产量和品质相对于常规的杨木屑有明显的提闻。
[0015]本发明以构树木屑为主料的培养基进行灵芝栽培极具可行性,构树木屑所含的营养物质能够充分满足灵芝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的基本要求,且经上述配方栽培出的灵芝子实体硕大美观,品质优越,与传统杨木屑栽培对比发现,构树木屑栽培的灵芝单产高出18.12%,灵芝多糖含量高出9.82%。而构树作为一种具有丰富价值的野生资源,用于灵芝栽培将会进一步拓宽其利用方式,在环境保护、野生资源利用、增加农民收入、缓解菌林矛盾等方面都具有推广 价值。
【具体实施方式】
[0016]实施例1:
[0017]I)构树木屑前期加工:构树砍伐后主干及枝条去皮后经粉碎机粉碎后的粒径为
0.5-lcm,晒干备用。
[0018]2)配料:构树木屑37%、棉仔壳43%、麸皮11%、米粉8%、石膏1%,料水比1: 1.3—1:1.5。
[0019]3)拌料:首先将构树木屑、棉仔壳、麸皮、米粉、石膏混匀形成干料,然后加水充分拌匀形成培养基质,加水量以手抓紧握指缝见水但不形成水珠即可。
[0020]4)装袋:拌料结束后,堆料1-2小时,使水分被基料充分吸收,即可装袋。选取选取17*35*0.05规格聚丙烯塑料出菇袋,装料(干料)约400克,装料不宜太满,料包两头扎口,袋口注意清洁,防止后期杂菌污染。
[0021]5)灭菌:将料包放入灭菌锅,高压蒸汽(121°C)灭菌1.5-2小时,或常压(100°C)灭菌10-12小时.灭菌结束后将料包移入冷却室,待温度降至30°C以下,即可接种。
[0022]6)接种:保证接种室处于无菌状态,工作人员严格按照无菌操作流程进行接种。
[0023]7)发菌:接种后将菌包移入培养室,24— 28°C避光培养,空气湿度控制在70%以下,30天左右菌丝即可发满菌袋,期间需要翻袋两到三次,及时清理污染菌袋。
[0024]8)出芝管理:菌丝长满菌袋后,经过5-7天便达到成熟期,即可移至出菇棚进行出芝。由于存在区域性气候差异,这需要菇农根据自身所处地域,合理选择栽培季节,根据灵芝生长所需的条件,注意调节温度、湿度、光照等。[0025]9)采收:当灵芝子实体边缘白色或浅黄色消失,有大量孢子粉弹出,芝盖表面、盖柄色泽一致时表明灵芝生长成熟可进行采收。
[0026]实施例2:
[0027]为筛选出最佳栽培基质配方,参考传统栽培应用配方,设计如下四种基质配制方案:①构树木屑73%,麸皮25%,糖1%,石膏1%,料水比1: 1.5 ;②构树木屑37%,棉籽壳36%,麸皮25%,糖1%,石膏1%,料水比1: 1.3 ;③构树木屑37%,棉籽壳43%,麸皮11%,玉米粉8%,石膏1%,料水比1:1.4 ;④构树木屑58%,棉籽壳30%,麸皮10%,糖1%,石膏1%,料水比1: 1.5。
[0028]经过统一接种培养,四种不同配方基质菌丝发育状况如下:配方①初期菌丝发育缓慢,中期有明显增速,后期又显伸展无力,满瓶时间较其它三种配方迟一周左右,菌丝洁白健壮,但伸展不均匀,菌丝有老化迹象;配方②菌丝伸展速度平缓,整齐,但稀疏无力,略黄;配方③菌丝健壮整齐,伸展平缓,满瓶时间适中;配方④较配方①菌丝伸长稍快,较整齐,但不如配方③菌丝健壮,满瓶也略迟。
[0029]对比上述菌丝发育情况,从菌丝发育速度、健壮程度等方面考量,配方③比较适合灵芝后期出芝,在灵芝产量、产品形状、品质、栽培周期等方面会有较好表现。另外三种配方亦可采用。
[0030]实施例3:
[0031 ] 对优选的基质配方③(构树木屑37%,棉籽壳43%,麸皮11%,玉米粉8%,石膏1%,料水比1: 1.4)进行出芝试验。以常规灵芝栽培主料杨树木屑作对比,杨树木屑占比37%,其它辅料及添加比例同配方③。对比试验结果如下:含构树木屑的基质培养的菌丝较杨树木屑基质培养的健壮,但伸展速度不及后者,出芝略迟;对灵芝产品的产量、性状及品质检测结果表明,构树木屑基质培育的灵芝子实体外观规整色泽鲜亮,菌盖厚实,产量比杨木屑栽培高出18.12个百分点,灵芝多糖含量高出杨木屑代料9.82个百分点。
[0032]上述配方是利用 杨树木屑栽培灵芝的多年实践摸索总结出来的,在灵芝生产中具有较好的优势。现利用构树木屑进行主料替换,收到了更加显著的高产和质优的效果。
[0033]本发明所述的实施方式仅仅是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描述,并非对本发明构思和范围进行限定,在不脱离本发明设计思想的前提下,本领域中工程技术人员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作出的各种变形和改进,如改变培养基各组分的配比等,均应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本发明请求保护的技术内容,已经全部记载在权利要求书中。
【权利要求】
1.一种以构树木屑为主料的灵芝代料栽培基质,其特征在于配方按干物质重量百分比计为:构树木屑占37% — 73% ;辅料占25% — 62%,辅料为棉籽壳、麸皮、玉米粉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添加料为石膏1%,糖1%或不加;料水比1:1.3—1.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栽培基质,其特征在于配方为:构树木屑37%、棉籽壳43%、麸皮11%、玉米粉8%、石骨1 %,料水比1:1.3—1:1.5。
【文档编号】C05G3/00GK103641632SQ201310693402
【公开日】2014年3月19日 申请日期:2013年12月17日 优先权日:2013年12月17日
【发明者】胡健, 郑玉权, 吴金雷, 王观虎, 梅丽娟 申请人:扬州大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