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利用客土整治荒石滩的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利用客土整治荒石滩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采用铲高垫低的方法,将荒石滩进行平整;2】选用沙土或淤泥与粒径1-10cm的石砾,按照体积比1∶1-1∶2混合均匀作为混合层,将混合层覆盖在荒石滩层上,然后压实混合层,压实后的混合层的厚度为10-20cm;3】在混合层上覆土层,覆的土层分3层:①先覆盖第一生土层,并将第一生土层压实;②再在第一生土层上覆盖第二生土层,不压实;③最上层覆盖熟土层,或人工添加肥料的富含一定养分的半熟化土层;覆的土层的厚度为30-100cm。本发明对石砾层上部和客土层底部进行压实处理,减少了铺土后的漏水漏肥量,保护了荒石滩生态环境,增加了耕地资源。
【专利说明】一种利用客土整治荒石滩的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土地整治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利用客土整治荒石滩的方法。
【背景技术】
[0002]我国人口众多,耕地资源相对匮乏直接影响我国的粮食安全。为了确保我国的粮食安全,一方面要求保护现有耕地的数量和质量,另一方面需要发现耕地后备资源,作为未来开发的保障。因此,难利用土地的开发整治技术成为我们急需要解决的问题。旧河道荒石滩,作为一种难利用的土地资源,类似于裸岩石砾地,多数为冲刷型砾石滩,大部分因上游建库蓄水、河道变迁、缺乏河防等多种原因形成,下游河道常年无水,并堆积了大面积分散凌乱的鹅卵石。这些旧河道荒石滩的共性是河槽浅宽、河床宽广、占地面积大、砾石裸露土层瘠薄、蓄水能力差。整个河道处于闲置状态,且占用了大面积土地资源。
【发明内容】
[0003]针对旧河道荒石滩土地整治需求,本发明提供一种利用客土整治荒石滩的方法,以增加耕地资源。
[0004]本发明的技术解决方案如下:
[0005]一种利用客土整治荒石滩的方法,其特殊之处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0006]1】采用铲高垫低的方法,将荒石滩进行平整;
[0007]2】选用沙土或淤泥与粒径1-1Ocm的石砾,按照体积比1:1_1:2混合均匀作为混合层,将混合层覆盖在荒石滩层上,然后压实混合层,压实后的混合层的厚度为10-20cm ;
[0008]3】在混合层上覆盖第一生土层,然后将第一生土层压实,压实后的第一生土层的容重为 1.5-1.6g/cm3 ;
[0009]4】在经过步骤3】压实后的第一生土层上覆盖第二生土层;
[0010]5】在第二生土层上覆盖熟土层或半熟化土层;
[0011]6】对熟土层或半熟化土层进行细平,使熟土层或半熟化土层各处最终坡度低于I度;
[0012]其中,所述第一生土层、第二生土层和熟土层/半熟化土层的总厚度为30_100cm。
[0013]上述第一生土层、第二生土层和熟土层/半熟化土层的总厚度为30cm、40cm、50cm、60cm、80cm 或 100cm。
[0014]上述第一生土层、第二生土层和熟土层/半熟化土层的总厚度为50cm或60cm。
[0015]上述第一生土层的厚度为IOcm或20cm,第二生土层的厚度为20cm,熟土层或半熟化土层的厚度为20cm。
[0016]上述第一生土层、第二生土层和半熟化土层均选自非农用耕地,该非农用耕地包括表层,表层以下的30cm处为中层;
[0017]所述半熟化土层选自所述表层至中层之间,半熟化土层包括表层;第一生土层和第二生土层均选自中层至中层以下的30cm,第一生土层和第二生土层均包括中层。[0018]上述步骤I】中的荒石滩宽30-60m,荒石滩上设有排洪渠。
[0019]上述排洪渠宽3_5m。
[0020]上述步骤2】中的体积比是1:1。
[0021]上述步骤3】中压实后的第一生土层的容重为1.6g/cm3。
[0022]本发明的优点:
[0023]1、以优化的工程措施对荒石滩进行整治,较少的覆土厚度,降低工程量。
[0024]2、对石砾层上部和客土层底部进行压实处理,以减少铺土后的漏水漏肥量。优化的土壤培肥和作物轮换种植方式,可尽快恢复地力。
[0025]3、合理利用旧河道荒石滩丰富的水土资源,对其进行综合整治,从而保护荒石滩生态环境和增加耕地资源。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26]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0027]附图标记:
[0028]1-荒石滩;2_混合层;3_第一生土层;4_第二生土层;5_熟土层或半熟化土层;6-作物。
【具体实施方式】
[0029]本发明提供一种利用客土整治荒石滩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0030]I】采用铲高垫低的方法,将荒石滩I进行平整;可以沿旧河道水流方向选择荒石滩,为了施工方便,能够机械化操作,可以选择宽30-60m的荒石滩,为了便于泄洪,避免水灾的发生,荒石滩上可以设有宽3-5m排洪渠;
[0031]2】选用沙土或淤泥与粒径1-1Ocm的石砾,为了减少石砾间大孔隙,以减少铺土后的漏水漏肥量,将沙土或淤泥与石砾按照体积比1:1-1:2混合均匀作为混合层2,将混合层覆盖在荒石滩上,然后压实混合层,压实后的混合层的厚度为10-20cm ;沙土或淤泥与石砾的体积比最好是1:1;
[0032]3】在混合层上覆盖第一生土层3,然后将第一生土层压实,压实后的第一生土层的容重为 1.5-1.6g/cm3 ;最好是 1.6g/cm3。
[0033]4】在经过步骤3】压实后的第一生土层上覆盖第二生土层4,第二生土层不压实;
[0034]5】在第二生土层上覆盖熟土层或半熟化土层5 ;
[0035]6】对熟土层或半熟化土层进行细平,使熟土层或半熟化土层各处最终坡度低于I度;
[0036]其中,所述第一生土层、第二生土层和熟土层/半熟化土层的总厚度为30_100cm,具体可以为30cm、40cm、50cm、60cm、80cm或100cm,优选50cm或60cm ;半熟化土层可以米用
人工添加肥料的富含一定养分的半熟化土层。
[0037]可以将第一生土层的厚度为IOcm或20cm,第二生土层的厚度为20cm,熟土层或半熟化土层的厚度为20cm。
[0038]其中,第一生土层、第二生土层和半熟化土层均选自非农用耕地,该非农用耕地包括表层,表层以下的30cm处为中层;半熟化土层选自所述表层至中层之间,半熟化土层包括表层;第一生土层和第二生土层均选自中层至中层以下,第一生土层和第二生土层均包括中层。
[0039]步骤I】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实现:使用工程方法平整荒石滩石砾层;沿旧河道水流方向,以50m宽为一段整治区域,区域中预留5m宽砌石排洪渠,对排洪渠两侧荒石滩进行整治;以河道外沿一侧为边界延伸至排洪渠边坡,若该区域存在坡度,采用铲高垫低的方法,对该区域进行平整。
[0040]步骤2】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实现:在荒石滩上覆盖粒径1-1Ocm的石砾作为石砾层,石砾可以采用鹅卵石或碎石砾,石砾层高度可以为10cm。然后在石砾上覆盖厚度为IOcm的沙土或河道淤泥,然后使用挖机将沙土或河道淤泥与石砾层混拌均匀作为混合层,并压实。通过平整荒石滩、并选用混合层在荒石滩上压实铺顶,减少了上层客土漏入下层石缝中,保持了上层土壤厚度稳定。鹅卵石或碎石砾可以从荒石滩就地取材。
[0041]第一生土层、第二生土层和熟土层/半熟化土层统称为客土,客土可以从旧河道附近就地取土。以陕西某河道荒石滩地综合治理为例,旧河道两侧黄土塬土层深厚,为非农用耕地,该非农用耕地包括表层,表层以下的30cm处为中层,非农用耕地的表层至中层为半熟化土层,包括表层,运土前将半熟化土层剥离,单独放置。中层至中层以下、含中层,为第一生土层和第二生土层,挖取后按用量分堆放置在平整好的石砾层上。
[0042]半熟化土层配方施肥方法。由于半熟化土层有机质、氮磷钾养分等含量较低,不适合普通作物种植,需要施加部分肥料进行土壤地力改善。对所用半熟化土层进行常规养分含量测定,确定地力水平,根据地力水平制定出产量,再根据区域作物产量水平下所需土壤养分的含量状况,补充半熟化土层施肥用量。
[0043]以陕西某荒石滩地综合治理为例:
[0044]首先,确定能够整治的荒石滩面积,对荒石滩整体做好勘测,进行规划设计。根据雨季最大洪峰量,考虑排洪渠设计尺寸,挖掘整理旧河道,预留好排洪渠走向位置。然后,石砾层平整中考虑不同粒径的石块放置层次,使用挖掘机、推土机对区域内荒石滩进行粗平,移动区域内大石块,将大石块埋入下层,整体以大石块垫底,荒石滩表面用粒径1-1Ocm的石砾铺在顶层作为石砾层,石砾层的厚度为10cm。在石砾层上覆盖厚度为IOcm的沙土或河道淤泥,然后使用挖机将沙土或河道淤泥与石砾层混拌均匀,并压实作为混合层。
[0045]按照客土覆盖高度计算所需客土用量。使用机械挖运客土到所需覆盖的混合层,分堆放置备用。根据工程实际,结合模型试验,50cm或60cm 土层覆盖厚度最适合作物种植。覆土层设计分3层:①先覆盖第一生土层,压实后厚度为IOcm或20cm。②再覆盖第二生土层,不压实,厚度为20cm。③最上层覆盖20cm熟土层,或人工添加肥料的富含一定养分的半熟化土层。
[0046]客土用量计算:
[0047](I)生土用量
[0048]生土压实比,原状土容重为1.35g/cm3,压实后约1.60g/cm3,压实比约18.5%。生土总厚度为 10氺 a+18.5% )+20 = 31.85cm 或 20* (1+18.5% )+20 = 43.70cm,每平方米生土运土量约 0.3185m3 或 0.437m3。
[0049](2)熟化土或半熟化土用量
[0050]熟化土层高20cm,每平方米熟化土运土量约0.2m3。[0051](3)半熟化土养分测定
[0052]以下是 申请人:提供的关于上述技术方案中的相关参数优化试验,以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作理论、效果支持说明。
[0053]本研究通过建立河道-田块1: 100比例的水工物理模型(实验装置),在旧河道已有沙砾地层上不同客土厚度进行种植试验分析,根据作物的生长和产量,确定在造田开发中科学合理的土层厚度。
[0054]通常土壤耕作层深度为30-40cm,因此试验田设计将覆黄土厚度分别为30cm、40cm、50cm、60cm、80cm 和 100cm,模拟实地条件,客土以下分别用 170cm、160cm、150cm、140cm、120cm 和 100cm 石乐石(80% )和沙土 (20% )填装。
[0055]试种选种冬小麦和春玉米,种植过程中,注重农田管理,特别在作物生长重要时期注重病虫害防治,其他耕作措施按照常规方法操作。
[0056]试验结果表明,不同覆土厚度对耕作层土壤容重和土壤孔隙度的影响差异显著。50cm和60cm覆土厚度,土壤孔隙度最大,土壤保肥效果较好,作物产量高,既满足作物生长需求,且工程成本较低。
【权利要求】
1.一种利用客土整治荒石滩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I】采用铲高垫低的方法,将荒石滩进行平整; 2】选用沙土或淤泥与粒径1-1Ocm的石砾,按照体积比1:1-1:2混合均匀作为混合层,将混合层覆盖在荒石滩层上,然后压实混合层,压实后的混合层的厚度为10-20cm ; 3】在混合层上覆盖第一生土层,然后将第一生土层压实,压实后的第一生土层的容重为 1.5-1.6g/cm3 ; 4】在经过步骤3】压实后的第一生土层上覆盖第二生土层; 5】在第二生土层上覆盖熟土层或半熟化土层; 6】对熟土层或半熟化土层进行细平,使熟土层或半熟化土层各处最终坡度低于I度; 其中,所述第一生土层、第二生土层和熟土层/半熟化土层的总厚度为30-100cm。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利用客土整治荒石滩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生土层、第二生土层和熟土层/半熟化土层的总厚度为30cm、40cm、50cm、60cm、80cm或100cm。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利用客土整治荒石滩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生土层、第二生土层和熟土层/半熟化土层的总厚度为50cm或60cm。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利用客土整治荒石滩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生土层的厚度为IOcm或20cm,第二生土层的厚度为20cm,熟土层或半熟化土层的厚度为20cm。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利用客土整治荒石滩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生土层、第二生土层和半熟化土层均选自非农用耕地,该非农用耕地包括表层,表层以下的30cm处为中层; 所述半熟化土层选自所述表层至中层之间,半熟化土层包括表层;第一生土层和第二生土层均选自中层至中层以下,第一生土层和第二生土层均包括中层。
6.根据I至5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利用客土整治荒石滩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I】中的荒石滩宽30-60m,荒石滩上设有排洪渠。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利用客土整治荒石滩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洪渠宽3_5m0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利用客土整治荒石滩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中的体积比是1:1。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利用客土整治荒石滩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3】中压实后的第一生土层的容重为1.6g/cm3。
【文档编号】A01B79/00GK103688617SQ201310694903
【公开日】2014年4月2日 申请日期:2013年12月17日 优先权日:2013年12月17日
【发明者】韩霁昌 申请人:陕西地建土地工程技术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