粘粉分离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228241阅读:183来源:国知局
粘粉分离的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属于混料机械【技术领域】,粘粉分离机,包括进料机构,进料机构包括竖直悬空设置的漏斗,漏斗包括漏斗头和漏斗颈,漏斗头上设有漏斗口,漏斗口为物料和粉料进口;所述漏斗颈插设有硬质材料制成的分离管,该分离管插入漏斗头的管体外壁上活动连接有搅拌叶片,分离管位于漏斗外的管体与可上下运动的电机驱动轴连接。本发明结构简单,可实现食品物料和粉料的混合,以及食品物料的分离,极大地提高了生产效率,保证了生产过程中的卫生程度。
【专利说明】粘粉分离机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属于混料机械【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0002]现有的一些食品加工时,需要在食品外部粘上一层黄豆粉或者芝麻粉等粉料,以提高食品的口感,例如市场上出现的一种糖浆制成的杆状食品,在食品的表面上就覆盖了黄豆粉。目前这类食品的粘粉通常采用人工粘粉,其缺点在于:人工粘粉不卫生,汗液混入食品原料中易滋生细菌,导致产品的细菌检测超标,另外,人工粘粉效率低,粘粉完成后还需要人工分拣,不适用于大批量的生产。

【发明内容】

[0003]本发明意在提供一种卫生、效率高且自动分离物料的粘粉分离机。
[0004]本发明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措施来达到:粘粉分离机,包括圆柱形的料斗和转轴,料斗包括由底板和侧板构成的斗腔,所述斗腔内设置有旋转板,旋转板的板面呈为锥面,板面中点为锥面的最高点;所述侧板贯穿设置有滑槽,该滑槽位于旋转板切线方向上;所述转轴从料斗底部贯穿旋转板插入斗腔内,转轴与旋转板键连接;所述转轴的插入端上设有搅拌叶片,转轴由电机驱动旋转。
[0005]上述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的区别在于:食品物料和粉料进入斗腔后,电机带动转轴旋转,转轴带动搅拌叶片和旋转板旋转,搅拌叶片将斗腔内的食品物料和粉料均匀地混合,由于旋转板板面为锥形,斗腔内的物料因为自重会朝向旋转板较低的地方滚落,即物料会堆积在旋转板的周边上,由于滑槽安装于侧板上且位于旋转板的切线方向上,旋转板内的食品物料沿着切线方向滑入滑槽内,从而将食品物料进行分离。本发明采用旋转板与滑槽的配合可将食品物料单独的分离出来,而设置了搅拌叶片使得食品物料和粉料的混合更加均匀,提高了食品生产的卫生质量、加快了食品生产的效率。
[0006]进一步地,搅拌叶片固定在管卡上,管卡与转轴插入端卡紧,当需要清洗搅拌叶片时,拆除管卡,即可取出搅拌叶片。
[0007]进一步地,所述滑槽位于斗腔内的一端为斜面端,便于食品物料顺利地滑入滑槽。【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08]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为本发明粘粉分离机实施例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沿AA线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09]参照图1、图2,粘粉分离机,包括圆柱形的料斗I和转轴4,料斗I包括由底板和侧板一体构成的斗腔,所述斗腔内设置有旋转板2,旋转板2的板面呈为锥面,旋转板2的中点为维面的最闻点。
[0010]滑槽3贯穿设置在侧板上,该滑槽3位于旋转板2切线方向上,滑槽3位于斗腔内的一端为斜面端;所述转轴4从料斗I底部贯穿旋转板2插入斗腔内,转轴4与旋转板2键连接;所述转轴4的插入端上套有管卡5,管卡5上分布有搅拌叶片6,管卡5与转轴4插入端卡紧。转轴4由电机驱动旋转。
[0011]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结构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也应该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这些都不会影响本发明实施的效果和专利的实用性。
【权利要求】
1.粘粉分离机,包括圆柱形的料斗和转轴,料斗包括由底板和侧板构成的斗腔,其特征在于:所述斗腔内设置有旋转板,旋转板的板面呈为锥面,板面中点为锥面的最高点;所述侧板贯穿设置有滑槽,该滑槽位于旋转板切线方向上;所述转轴从料斗底部贯穿旋转板插入斗腔内,转轴与旋转板键连接;所述转轴的插入端上设有搅拌叶片,转轴由电机驱动旋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沾粉分离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搅拌叶片固定在管卡上,管卡与转轴插入端卡紧。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粘粉分离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滑槽位于斗腔内的一端为斜面端。
【文档编号】A23P1/08GK103704859SQ201310704953
【公开日】2014年4月9日 申请日期:2013年12月20日 优先权日:2013年12月20日
【发明者】曾庆国 申请人:重庆市极鼎食品有限责任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