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黑木耳全日照栽培方法

文档序号:228595阅读:353来源:国知局
一种黑木耳全日照栽培方法
【专利摘要】一种黑木耳全日照栽培方法。是由阔叶木屑、玉米芯、麦麸、黄豆粉、石灰、石膏、水组成的培养基,将原料混合起来后调整物料的含水量为55~60%,接着闷料、装袋、灭菌、接种、养菌,当菌丝长到距袋底还有1cm时,开始划“V”或“十”型口,最后直接放到辅有塑料布的地块上成品字型进行排列;当菌袋划口后,直接用喷雾袋喷水了,开始几天可以少喷,一天3~4次,三天后要增加到6次,每次大约10~15分钟。通过实施本发明,组成的培养基配比科学合理,而且营养丰富全面,保障木耳优质高产。同时,实施本发明,不需要搭建大棚等基础实施,生产上投资省,同时模仿野生了木耳的栽培及管理方法,所产木耳不但品质优,而且产量高。
【专利说明】一种黑木耳全日照栽培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属于食用菌栽培【技术领域】,具体涉及到一种黑木耳全日照栽培方法。
【背景技术】
[0002]木耳,别名黑木耳、木菌、光木耳。真菌的一种。子实体耳状、叶状或杯状,薄、边缘波浪状,宽3-10厘米,厚2毫米左右,以侧生的短柄或狭细的附着部固着于基质上。色泽黑褐,质地柔软,味道鲜美,可素可荤,营养丰富。养血驻颜,令人肌肤红润,容光焕发。并可防治缺铁性贫血等,具有很多药用功效。木耳生长在朽木上,没有枝叶,受湿热余气而生。各种树木都能生木耳,它的良毒也由木性而决定。
[0003]木耳生长于栎、杨、榕、槐等120多种阔叶树的腐木上,丛生,常屋瓦状叠生。也可以用阔叶树类的段木和木屑人工栽培;生长需散光、湿润和温暖。有野生的和人工培育的两种。市场上销售的绝大部分是人工培育的,野生的很少了。人工培育的一般都是用木头,但不是枯木,一般是新伐下来的木头,制成一段一段的,然后在上面钻孔,植入菌,就能生长出来,然后采摘上市。
[0004]段木栽培:黑木耳人工栽培大约在公元600年前后起源于中国,是世界上人工栽培的第一个食用菌品种,至今已有1400多年历史。唐朝川北大巴山、米仓山、龙门山一带的山民,就采用“原木砍花”法种植黑木耳。这种原始种植方法持续了上千年,清朝中国东北长白山、河南伏牛山等也开始种植黑木耳,入冬三九天将落叶树伐倒,依靠黑木耳孢子自然传播繁育。靠天收耳,产量极低。1955年,中国科技工作者开始培育黑木耳固体纯菌种,发明了段木打孔接种法,这种方法使木段栽培黑木耳产量大大提高。但是两三年完成一个周期,绝对产量仍不高,每根I米长、直径为10~13厘米的优质木段,3年仅产100~150克黑木耳,还常受自然灾害的侵扰而减产。这种方法至今仅仅被林区极其少数耳农延用。
·[0005]塑料袋地栽:该技术改变了依靠木材生产木耳的历史,使黑木耳栽培从林区走向了田间大地。塑料袋地栽黑木耳以木屑、秸杆为原料,利用塑料袋盛装,每袋装0.5千克干料,经过灭菌、接种、养菌,摆在田间大地、果园林下出耳。塑料袋地栽黑木耳技术极大地扩宽了黑木耳栽培原料与栽培区域,大大缩短了生产周期,回归自然的栽培方式产品实现天然无公害,更利于规模化、机械化、标准化生产,发展前景广阔。塑料袋地栽黑木耳以其“源于自然,回归自然”的方式,顺应了黑木耳“冷冷热热、干干湿湿”的生活习性,栽培成功率和产量、质量高,成了黑木耳栽培的主流。

【发明内容】

[0006]本发明的目的就是提供全新的一种黑木耳全日照栽培方法。具体包括:由阔叶木屑、玉米芯、麦麸、黄豆粉、石灰、石膏组成的培养基,然后将原料混合起来,并把混合物料的含水量调到55~60%,接着闷料、装袋、灭菌、接种、养菌,当菌丝长到距袋底还有Icm时,开始划“V”或“十”型口,最后直接放到辅有塑料布的地块上按数量为8~12个,2~3排,成品字型进行排列;当菌袋划口后,直接用喷雾袋喷水了,开始几天可以少喷,一天3~4次,三天后要增加到6次,既白天2小时一次,每次大约10~15分钟。通过实施本发明,组成的培养基配比科学合理,而且营养丰富全面,保障木耳优质高产。同时,实施本发明,不需要搭建大棚等基础实施,生产上投资省,同时模仿野生了木耳的栽培及管理方法,所产木耳不但品质优,而且产量高。此外,通过实施本发明,非常适合木耳工厂化、规模化、集约化生产,值得大力推广。
[0007]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0008]一种黑木耳全日照栽培方法,技术方案中包括如下步骤:
[0009]1、培养基原料组成及配比:阔叶木屑61 %、玉米芯20%、麦麸15%、黄豆粉2%、石
灰1%、石膏1%。
[0010]2、拌料:按配方准备各种原料,先把麦麸、黄豆粉、石灰、石膏混合在一起并搅拌均匀,同时提前把玉米芯进行预湿,然后再统一和阔叶木屑混合起来同样搅拌均匀得混合物料;接着按混合物料和水的重量比例是1: 1.2~1.3将混合物料和水亦混合起来搅拌均匀,同时把混合物料的含水量调到55~60。
[0011]3、闷料:将原料堆起来进行闷堆I~2小时,使原料吃透水。
[0012]4、装袋:选择16.5X33cm折角袋作为栽培袋,然后将原料装满袋。
[0013]5、 灭菌:将装好料的栽培袋按常规方法进行消毒灭菌。
[0014]6、接种:在无菌环境下往栽培袋接入木耳菌种。
[0015]7、养菌:亦按常规方法培养至菌丝长满袋。
[0016]8、出耳管理:当菌丝长到距袋底还有Icm时,开始划“V”或“十”型口,线长为2-2.5cm,深度为0.5cm,角度为45-60°,然后直接放到辅有塑料布的地块上按数量为8~12个,2~3排,成品字型进行排列;当菌袋划口后,直接用喷雾袋喷水了,开始几天可以少喷,一天3~4次,三天后要增加到6次,既白天2小时一次,每次大约10~15分钟。
[0017]9、采收:一般25~30天即可采收,在采收前2天停止浇水,当耳片充分展开,耳根收缩,边缘变薄,即将弹射孢子,腹面出现白粉开始采收,采收时用手从上往下掰,带下一部分培养基,不要耳根留在上面。
[0018]10、后期管理:当采完一茬木耳后,使菌袋干一个星期左右,然后重新浇水,把湿度控制在80%左右,形成原基后按常规方法进行管理。
[0019]本发明既有如下优点:
[0020]1、本发明所提出的黑木耳全日照栽培方法其生产工艺简单,容易实施。
[0021]2、通过实施本发明,组成的培养基配比科学合理,而且营养丰富全面,保障木耳优质高产。
[0022]3、通过实施本发明,不需要搭建大棚等基础实施,生产上投资省,同时模仿野生了木耳的栽培及管理方法,所产木耳不但品质优,而且产量高。
[0023]4、通过实施本发明,非常适合木耳工厂化、规模化、集约化生产,值得大力推广。【具体实施方式】
[0024]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方法进一步说明。
[0025]一种黑木耳全日照栽培方法,【具体实施方式】如下:
[0026]1、培养基原料组成及配比:阔叶木屑61 %、玉米芯20%、麦麸15%、黄豆粉2%、石灰1%、石膏1%。
[0027]2、拌料:按配方准备各种原料,先把麦麸、黄豆粉、石灰、石膏混合在一起并搅拌均匀,同时提前把玉米芯进行预湿,然后再统一和阔叶木屑混合起来同样搅拌均匀得混合物料;接着按混合物料和水的重量比例是1: 1.2~1.3将混合物料和水亦混合起来搅拌均匀,同时把混合物料的含水量调到55~60%。
[0028]3、闷料:将原料堆起来进行闷堆I~2小时,使原料吃透水。
[0029]4、装袋:选择16.5 X 33cm折角袋作为栽培袋,然后将原料装丨两袋。
[0030]5、灭菌:将装好料的栽培袋按常规方法进行消毒灭菌。
[0031]6、接种:在无菌环境下往栽培袋接入木耳菌种。
[0032]7、养菌:亦按常规方法培养至菌丝长满袋。
[0033]8、出耳管理:当菌丝长到距袋底还有Icm时,开始划“V”或“十”型口,线长为2-2.5cm,深度为0.5cm,角度为45-60°,然后直接放到辅有塑料布的地块上按数量为8~12个,2~3排,成品字型进行排列;当菌袋划口后,直接用喷雾袋喷水了,开始几天可以少喷,一天3~4次,三天后要增加到6次,既白天2小时一次,每次大约10~15分钟。
[0034]9、采收:一般25~30天即可采收,在采收前2天停止浇水,当耳片充分展开,耳根收缩,边缘变薄,即将弹射孢子,腹面出现白粉开始采收,采收时用手从上往下掰,带下一部分培养基,不要耳根留在上面。
[0035]10、后期管理:当采完一茬木耳后,使菌袋干一个星期左右,然后重新浇水,把湿度控制在80%左右,形成原基后按·常规方法进行管理。
【权利要求】
1.一种黑木耳全日照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1)培养基原料组成及配比:阔叶木屑61%、玉米芯20%、麦麸15%、黄豆粉2%、石灰1%、石膏1% ; (2)拌料:按配方准备各种原料,先把麦麸、黄豆粉、石灰、石膏混合在一起并搅拌均匀,同时提前把玉米芯进行预湿,然后再统一和阔叶木屑混合起来同样搅拌均匀得混合物料;接着按混合物料和水的重量比例是1: 1.2~1.3将混合物料和水亦混合起来搅拌均匀,同时把混合物料的含水量调到55~60% ; (3)闷料:将原料堆起来进行闷堆I~2小时,使原料吃透水; (4)装袋:选择16.5 X 33cm折角袋作为栽培袋,然后将原料装满袋; (5)灭菌:将装好料的栽培袋按常规方法进行消毒灭菌; (6)接种:在无囷环境下往栽培袋接入木耳囷种; (7)养菌:亦按常规方法培养至菌丝长满袋; (8)出耳管理:当菌丝长到距袋底还有Icm时,开始划“V”或“十”型口,线长为2-2.5cm,深度为0.5cm,角度为45-60°,然后直接放到辅有塑料布的地块上按数量为8~12个,2~3排,成品字型进行排列;当菌袋划口后,直接用喷雾袋喷水了,开始几天可以少喷,一天3~4次,三天后要增加到6次,既白天2小时一次,每次大约10~15分钟; (9)采收:一般25~30天即可采收,在采收前2天停止浇水,当耳片充分展开,耳根收缩,边缘变薄,即将弹射孢子,腹面出现白粉开始采收,采收时用手从上往下掰,带下一部分培养基,不要耳根留在上 面; (10)后期管理:当采完一茬木耳后,使菌袋干一个星期左右,然后重新浇水,把湿度控制在80%左右,形成原基后按常规方法进行管理。
【文档编号】C05G3/00GK103650919SQ201310714429
【公开日】2014年3月26日 申请日期:2013年12月19日 优先权日:2013年12月19日
【发明者】蒙金妹 申请人:蒙金妹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