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旱蓄水缓释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7261阅读:35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防旱蓄水缓释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植物栽培种植技术领域,特别是属于一种在土壤贫瘠、干旱地区能有效提高植物成活率的防旱蓄水缓释器。
背景技术
在一些土壤贫瘠、气候干旱的山地或者荒漠地区,为了提高环境质量、防止水土流失、提高土地资源利用率等目的,往往需要大量的植树造林以增加植被覆盖率,但是由于其恶劣的生存环境,特别是受干旱缺水等因素的限制,使新栽植物的成活率很低,造林、成林困难,需要及时进行补水和补植,因此浪费了大量的人力与财力,增加了造林成本,并且降低了植物的生存质量和产量。目前,虽然出现了几种像滴灌、喷灌等能做到有效节水的灌溉技术,但是由于存在着山地或荒漠等地区条件设施落后,土地分布广袤而不集中,难找水源等问题,导致了这些技术措施实施起来具有一定的难度,因此也不是最佳选择。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即在于提供一种新型的防旱蓄水缓释器,以达到有效提高植物成活率、节约水资源、提高林木产量和质量的目的。本实用新型所公开的防旱蓄水缓释器,其特征在于,采用可降解塑料或有机复合材料制成,主体为球形、圆环形、长筒形中的任意一种形状,由薄壁外壳构成填充内容物的腔,主体上方设有排气孔,侧上部设有2-5圈环绕布置的透水微孔。所述的可降解塑料最好为生物降解材料,为天然高分子如纤维素等改性物,或者在塑料中添加淀粉等天然生物降解物质或化工合成聚己内酯、聚己二醇等降解物质等。所述的有机复合材料由粘性土、植物秸杆、藻类、贝壳类粉末、粉煤灰混合加水搅拌均匀而成;其中,粘性土,50-80份(以重量计,下同);植物秸杆,2-6份,以小麦秸杆为宜;藻类,10-20份,以浒苔为宜;贝壳类粉末,5-10份;粉煤灰,30-50份。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防旱蓄水缓释器,具有以下积极效果,I)天气干旱时,通过土壤的蒸发和植物的蒸腾作用,蓄水缓释器内的水分缓慢释放出来,提供给树木或其它植物,满足其对水分的需求,有效地延长了补水时间,提高成活率;2)下雨天时,放置在树穴内的蓄水缓释器将多余的雨水储存起来,不仅能起到一定的排涝作用,防止植物根部长期浸水,而且等到干旱缺水时,再将贮存起来的雨水,通过缓释作用,提供给各种植物,促进健康生长;3)蓄水缓释器内容物中加入的肥料与药物成分,能为树木生长提供一定的养分,并能有效的减少病虫害,提高林木的产量与质量;4)加工制作蓄水缓释器的材料简单易得,提高了废物利用率;经一段时间后自行分解,其分解物能有效的改善土壤成分。
附图部分公开了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其中,图1,本实用新型应用状态图;图2,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结构示意图;图3,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结构示意图;图4,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在植物栽植时,将树穴内放一特制的装有内容物的蓄水缓释器1,将新栽植物放置在蓄水缓释器的上方,然后再填土、踏实、浇透水。如图2所示的实施例中,蓄水缓释器的形状为球形,半径为10-15厘米,球体的正上方设有直径为0.5-1厘米的排气孔2,排气孔正下方1/5直径处,在球体的薄壁外壳3上具有2-3圈直径为0.2-0.3厘米的透水微孔4。该蓄水缓释器利用有机复合材料制成,其中,粘性土,70份;小麦稻杆,5份;將苔,10份;贝壳类粉末,5份;粉煤灰,30份;混合后加水搅拌均匀,保湿,利用模具制成半球状,再两两结合构成一球形。为保证强度,防止接缝处脱落、渗漏,最好在组装完毕后,利用石膏浆、水泥砂浆等将接缝处涂抹,使之结合密实。如图3所示的实施例中,蓄水缓释器的形状为长筒形,其顶部设置有排气孔2,据顶端一定距离处设有2- 3行透水微孔4,端部设补水口 5,可以与外部供水管连接,必要时可以适时补充水分、肥料、药剂等。该蓄水缓释器可以利用可降解塑料,采用注塑工艺,结合模具一次加工成型。也可以分段浇注,然后拼接使用,可以满足不同长度的需要。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防旱蓄水缓释器,能够有效调节土壤含水量,抗旱保湿,改善林木的生长环境,提高新栽树木及其它植物的成活率及产量和质量。加工制作的材料简单易得,能充分利用平时废弃不用的原料,变废为宝,并且经一段时间后自行分解,不仅无污染,有益环保,且能有效改善土壤成分,增强肥力,有益于植物生长。
权利要求1.一种防旱蓄水缓释器,其特征在于,采用可降解塑料或有机复合材料制成,主体为球形、圆环形、长筒形中的任意一种形状,由薄壁外壳(3)构成填充内容物的腔,主体上方设有排气孔(2),侧上部设有2-5圈环绕布置的透水微孔(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 述的防旱蓄水缓释器,其特征还在于,所述的主体为长筒形,其端部设补水口( 5 ),与外部供水管连接。
专利摘要防旱蓄水缓释器,涉及植物栽培种植技术领域,特别是属于一种在土壤贫瘠、干旱地区能有效提高植物成活率的防旱蓄水缓释器。其特征在于,采用可降解塑料或有机复合材料制成,主体为球形、圆环形、长筒形中的任意一种形状,由薄壁外壳(3)构成填充内容物的腔,主体上方设有排气孔(2),侧上部设有2-5圈环绕布置的透水微孔(4)。本实用新型具有提高植物成活率、节约水资源、提高林木产量和质量的积极效果。
文档编号A01G29/00GK203120621SQ20132005328
公开日2013年8月14日 申请日期2013年1月31日 优先权日2013年1月31日
发明者郭建和, 王春雷, 袁霞, 安佰国, 王妍筠 申请人:郭建和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