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栗破壳料再分布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7702阅读:22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板栗破壳料再分布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板栗破壳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板栗破壳料再分布器。
背景技术
现行的板栗破壳设备很多。现有的板栗破壳设备中,有的板栗破壳率较高,但同时栗仁破碎率也高;有的栗仁破碎率较低,但同时板栗的破壳率也较低。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板栗破壳料再分布器,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无法兼具高破壳率和低栗仁破碎率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板栗破壳料再分布器,包括料再分布器本体,料再分布器本体设置在板栗输送带的下方、破壳装置的上方,料再分布器本体上设有板栗通孔,板栗通孔与破壳装置上设置的板栗通道相对应。本实用新型的特点还在于:上述料再分布器本体上设有多个均布的板栗通孔,与破壳装置上设置的多个板栗通道相对应。
上述板栗通道从上向下为弧形,板栗通道内壁上设有弹性突刺。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料再分布器本体设置在破壳装置的上方,可将筛选且干燥后经板栗输送带输送来的板栗重新分布,使其均匀有序的进入下面的破壳通道进行破壳。避免了由于板栗太过拥挤使得有的板栗无法得到破壳,或者由于板栗太过疏松而导致栗仁破碎,提高了板栗的破壳率,降低了栗仁破碎率。

图1为本实用新型板栗破壳料再分布器的料再分布器本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板栗破壳料再分布器的破壳装置结构示意图;图3为使用本实用新型板栗破壳料再分布器的板栗破壳系统结构示意图。图中,1.箱体,2.辊子,3.板栗输送带,4.进料器,5.热风进口,6.湿气抽出口,
7.破壳板,8.料再分布器本体,9.破壳辊,10.安装板,11.出料器,12.支腿,13.PLC控制器,14.轴承座,15.板栗通孔,16.板栗通道。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
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板栗破壳料再分布器,包括料再分布器本体8,料再分布器本体8设置在板栗输送带3的下方、破壳装置的上方,料再分布器本体8上设有板栗通孔15,板栗通孔15与破壳装置上设置的板栗通道16相对应。料再分布器本体8上可设有多个均布的板栗通孔,与破壳装置上设置的多个板栗通道16相对应。板栗通道16从上向下为弧形,板栗通道16内壁上设有弹性突刺。板栗输送带3通过棍子2设置在箱体I内,箱体I下面设有支腿12,箱体I上设有进料器4、出料器11、热风进口 5、湿气抽出口 6,通过PLC控制器13控制;破壳装置包括破壳板7和相对设置的破壳辊9,破壳板7上从上向下设有多道弧形凹槽,破壳辊9上设有环形凹槽,弧形凹槽和环形凹槽相对构成板栗通道16。弧形凹槽和环形凹槽为带有弹性突刺的弹性材料。破壳装置通过安装板10固定,破壳辊9通过轴承座14固定在安装板10上。板栗破壳时,板栗输送带3由辊子2带动运行,破壳辊9被驱动旋转,筛选后的板栗通过进料器4进入上层板栗输送带3,并被缓慢输送到该层的一端后落入下一层板栗输送带3,又被缓慢输送到该层另一端后落入再下一层板栗输送带3。板栗在多层板栗输送带3上的输送过程中,热风进口 5和湿气抽出口 6连续不断的输送热风、抽出湿热气体,对板栗进行连续的干燥。当板栗干燥时间达到设定值,已干燥的板栗通过料再分布器8立即连续进入板栗通道,并向下滑移;当板栗被积压在板栗通道中时,就会受到挤压、揉搓。板栗破壳后通过出料器11进入下道工序。本实用新型料 再分布器本体设置在板栗输送带的下方、破壳装置的上方,将筛选且干燥后经板栗输送带输送来的板栗重新分布,使其均匀有序的进入下面的破壳通道进行破壳。避免了由于板栗太过拥挤使得有的板栗无法得到破壳,或者由于板栗太过疏松而导致栗仁破碎,提高了板栗的破壳率,降低了栗仁破碎率。
权利要求1.板栗破壳料再分布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料再分布器本体(8),所述料再分布器本体(8)设置在板栗输送带(3)的下方、破壳装置的上方,所述料再分布器本体(8)上设有板栗通孔(15),所述板栗通孔(15)与所述破壳装置上设置的板栗通道(16)相对应。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板栗破壳料再分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料再分布器本体(8)上设有多个均布的板栗通孔(15),与所述破壳装置上设置的多个板栗通道(16)相对应。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板栗破壳料再分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板栗通道(16)从上向下为弧形 ,所述板栗通道(16)内壁上设有弹性突刺。
专利摘要板栗破壳料再分布器,包括料再分布器本体,料再分布器本体设置在板栗输送带的下方、破壳装置的上方,料再分布器本体上设有板栗通孔,板栗通孔与破壳装置上设置的板栗通道相对应。本实用新型料再分布器本体设置在破壳装置的上方,可将筛选且干燥后经板栗输送带输送来的板栗重新分布,使其均匀有序的进入下面的破壳通道进行破壳。避免了由于板栗太过拥挤使得有的板栗无法得到破壳,或者由于板栗太过疏松而导致栗仁破碎,提高了板栗的破壳率,降低了栗仁破碎率。
文档编号A23N5/00GK203105567SQ2013200702
公开日2013年8月7日 申请日期2013年2月7日 优先权日2013年2月7日
发明者李瑞虎, 雷静, 黄勋, 乔丽洁, 李建军 申请人:陕西科技大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