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木地下加固的分散式锚固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7947阅读:21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树木地下加固的分散式锚固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树木的加固结构,用于固持城市树木、行道树、公园及园林树木、绿化树木、防护林及果树、古树名木等各种树木。
背景技术
树木暴露于自然风雨环境中,这导致树木容易在台风暴雨中或根系腐烂和机械损伤后,发生倾斜、倾倒甚至被连根拔起。目前台风影响区树木抗风的主要措施是选择抗风树种、修剪枝叶以及对树木进行地上支撑,这样的措施具有明显弊端,一方面造成城市绿化中树种较少、生态功能减弱,另一方面纵横交错的钢管、竹竿或木杆支架占据了树木地上部分的大部分空间,严重破坏自然绿化景观以及行道通行。鉴于此,为了协调树木抗风和城市景观的关系,对树木进行地下加固是发展趋势。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树木地下加固的分散式锚固结构,能调动更多土体参与固持植株,施工便捷、造价低。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树木地下加固的分散式锚固结构,包括用于没入地面的锚固构件,在该锚固构件上具有用于连接牵拉装置的连接部。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并作为上述方案的优选方案:锚固构件选用木材、毛竹、预制钢筋混凝土构件、钢材其中一种或任意两种以上组合形成。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并作为 上述方案的优选方案:锚固构件为采用水泥搅拌、钻挖孔灌注混凝土或注水泥浆的方法现场制作的桩状物或墩状物。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并作为上述方案的优选方案:锚固构件呈棒状并且水平设置。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并作为上述方案的优选方案:锚固构件呈棒状并且竖直或斜向设置。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并作为上述方案的优选方案:在所述锚固构件顶部设有托土台。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并作为上述方案的优选方案:所述锚固构件为多个并分布于树木的周围。本实用新型相比现有技术突出且有益的技术效果是:本实用新型采用了锚固构件,在使用时将其安装在地下,使其可承受较大载荷,通过牵拉装置稳固植株,以达到调动更多土体参与固持植株的目的;同时,该锚固构件具有结构简单、施工便捷、造价低的特点。进一步地,锚固定构件为多个,分散设置而相互无需连接,从而具有施工便捷、使用自由、适用广泛的特点,设于地下不影响地面环境和人行,顶部设置托土台可增加承载能力和抗风能力,效果良好,即可适用于原生树木和既有树木的加固,也可用于移植树木加固。
图1是实施例1的用于原生树木的周边均布水平锚固构件的使用状态示意图。图2是图1的第一种平面图。图3是图1的第二种平面图。图4是实施例2的用于原生树木的周边均布竖直锚固构件的使用状态示意图。图5是图4的第一种平面图。图6是图4的第二种平面图。图7是实施例3的用于原生树木的周边均布斜向锚固构件的使用状态示意图。图8是图7的第一种平面图。图9是图7的第二种平面图。图10是实施例4的用于移植树木的周边均布水平锚固构件的使用状态示意图。图11是图10的第一种平面图。图12是图10的第二种平面图。图13是实施例5的用于移植树木的周边均布竖直锚固构件的使用状态示意图。图14是图13的第一种平 面图。图15是图13的第二种平面图。图16是实施例6的用于移植树木的周边均布斜向锚固构件的使用状态示意图。图17是图16的第一种平面图。图18是图16的第二种平面图。图19是实施例7的用于原生且一侧根系损伤或腐烂树木的锚固构件的使用状态示意图。图20是图19的平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以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参见图1一20 ;实施例1:参见图1 3本实施例的锚固结构为均布在原生树木周边并且水平设置的锚固构件2。在锚固构件上设有连接部。该连接部可以是与本体一体的,也可以是与本体分体的。采用一体结构,也可以是由本体直接形成,在本体上连接件所连接的部位即为连接部。在稳固植株时,将其打入、压入或埋入土壤I中;也可以是直接在土壤I中制作而成,位于地表11下一定深度,其通过牵拉装置3的两端分别连接在锚固构件、树木上的方式将树木4固定。依据树木对固持力的需要,可以设置多根牵拉装置3,其以一部分数量的牵拉装置以全埋式设置,SP其每根牵拉装置全部埋入地下的方式;剩余数量的每根牵拉装置以半埋式设置,即每根牵拉装置一部分暴露在地面上一部分隐藏在地下的方式。上述的打入压入埋入土壤I中的锚固构件2为木材或毛竹或预制钢筋混凝土构件或钢材或上述的组合。上述的在土壤I中制作而成的锚固构件2为采用水泥搅拌、钻挖孔灌注混凝土或注水泥浆的方法现场制作的桩状物或墩状物。[0038]锚固构件2均匀设置在树木4周围,每个之间相差一个角度,如90度或120度。同样地,也可以采用其它的角度。实施例2:参见图4 6本实施例的锚固结构为原生树木周边均布竖向设置的锚固构件2,同样地,设有连接部。打入压入埋入土壤I中或在土壤I中制作而成的,位于地表11下一定深度,其通过全埋式或半埋式的牵拉装置3将树木4固定。 上述的打入压入埋入土壤I中的锚固构件2为木材或毛竹或预制钢筋混凝土构件或钢材或上述的组合。上述的在土壤I中制作而成的锚固构件2为采用水泥搅拌、钻挖孔灌注混凝土或注水泥浆的方法现场制作的桩状物或墩状物。锚固构件2均匀设置在树木4周围,每个之间相差一个角度,如90度或120度。同样地,也可以采用其它的角度。
实施例3:参见图7 9本实施例的锚固结构为原生树木周边均布斜向设置的锚固构件2,打入压入埋入土壤I中或在土壤I中制作而成的,位于地表11下一定深度,其通过地下或半地上半地下的牵拉装置3将树木4固定。上述的打入压入埋入土壤I中的锚固构件2为木材或毛竹或预制钢筋混凝土构件或钢材或上述的组合。上述的在土壤I中制作而成的锚固构件2为采用水泥搅拌、钻挖孔灌注混凝土或注水泥浆的方法现场制作的桩状物或墩状物。锚固构件2均匀设置在树木4周围,每个之间相差一个角度,如90度或120度。同样地,也可以采用其它的角度。实施例4:参见图10 12本实施例的锚固结构为移植树木周边均布水平设置的锚固构件2,随树木土球41一起埋入土壤土坑12中,位于地表11下一定深度,其通过地下或半地上半地下的牵拉装置3将树木4固定。上述的埋入土壤土坑12中的锚固构件2为木材或毛竹或预制钢筋混凝土构件或钢材或上述的组合。锚固构件2均匀设置在树木4周围,每个之间相差一个角度,如90度或120度。同样地,也可以采用其它的角度。实施例5:参见图13 15本实施例的锚固结构为移植树木周边均布竖向设置的锚固构件2,打入压入埋入土壤土坑12中或在土壤I中制作而成的,位于地表11下一定深度,其通过地下或半地上半地下的牵拉装置3将树木4固定。上述的打入压入埋入土壤土坑12中的锚固构件2为木材或毛竹或预制钢筋混凝土构件或钢材或上述的组合。上述的在土壤I中制作而成的锚固构件2为采用水泥搅拌、钻挖孔灌注混凝土或注水泥浆的方法现场制作的桩状物或墩状物。锚固构件顶部可设置托土台5,可以带动更多土体承载。[0058]锚固构件2均匀设置在树木4周围,每个之间相差一个角度,如90度或120度。同样地,也可以采用其它的角度。实施例6:参见图16 18本实施例的锚固结构为移植树木周边均布斜向设置的锚固构件2,打入压入埋入土壤土坑12中或在土壤I中制作而成的,位于地表11下一定深度,其通过地下或半地上半地下的牵拉装置3将树木4固定。上述的打入压入埋入土壤土坑12中的锚固构件2为木材或毛竹或预制钢筋混凝土构件或钢材或上述的组合。上述的在土壤I中制作而成的锚固构件2为采用水泥搅拌、钻挖孔灌注混凝土或注水泥浆的方法现场制作的桩状物或墩状物。锚固构件顶部可设置托土台5,可以带动更多土体承载。该托土台结构也可以应用在其它的实施例中。锚固构件2均匀设置在树木4周围,每个之间相差一个角度,如90度或120度。实施例7:参见图19 20本实施例的锚固结构为打入压入埋入土壤I中或在土壤I中制作而成的锚固构件2,位于地表11下一定深度,其通过地下或半地上半地下的牵拉装置3将树木4固定。上述的打入压入埋入土壤I中的锚固构件2为木材或毛竹或预制钢筋混凝土构件或钢材或上述的组合。上述的在土壤I中制作而成的锚固构件为采用水泥搅拌、钻挖孔灌注混凝土或注水泥浆的方法现场制作的·桩状物或墩状物。上述的锚固构件2可水平或竖直或斜向设置。上述的锚固构件2竖直或斜向设置的锚固构件顶部可设置托土台5。上述的锚固构件2设置于树木4根系损伤或腐烂一侧。上述实施例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1.一种树木地下加固的分散式锚固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没入地面的锚固构件,在该锚固构件上具有用于连接牵拉装置的连接部。
2.依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树木地下加固的分散式锚固结构,其特征在于:锚固构件选用木材、毛竹、预制钢筋混凝土构件、钢材其中一种或任意两种以上组合形成。
3.依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树木地下加固的分散式锚固结构,其特征在于:锚固构件为采用水泥搅拌、钻挖孔灌注混凝土或注水泥浆的方法现场制作的桩状物或墩状物。
4.依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树木地下加固的分散式锚固结构,其特征在于:锚固构件呈棒状并且水平设置。
5.依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树木地下加固的分散式锚固结构,其特征在于:锚固构件呈棒状并且竖直或斜向设置。
6.依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树木地下加固的分散式锚固结构,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锚固构件顶部设有托土台。
7.依据权利要求1一6任一项所述的树木地下加固的分散式锚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锚固构件为多个并分布 于树木的周围。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树木地下加固的分散式锚固结构,其解决了调动更多土体参与固持植株、施工便捷、造价低的技术问题。包括用于没入地面的锚固构件,在该锚固构件上具有用于连接牵拉装置的连接部。
文档编号A01G17/14GK203120598SQ2013200778
公开日2013年8月14日 申请日期2013年2月20日 优先权日2013年2月20日
发明者胡忠志 申请人:胡忠志, 台州学院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