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藤蔓类作物种植撑杆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9615阅读:27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藤蔓类作物种植撑杆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农业藤蔓类作物种植器材,特别是一种能在强紫外线地区使用的藤蔓类作物种植撑杆。
背景技术
藤蔓类作物在我国多地区大面积种植,由于作物生长结构的特殊性,局限于作物支架结构,人工种植和采摘一直是很多地区采用的落后种植方式,造成作物成熟采摘不及时,人工采摘费用高、效率低等缺点,机械化种植采收成为种植户的首选,但因支架结构等问题一直是无法解决的难题。传统的种植方式以木结构,毛竹结构,大棚支架铁管结构支架组成。其缺点:易老化坍塌,抗风耐腐抗紫外线侵蚀能力差,结构不合理,不能满足机械采收的需要。以葡萄为例:木结构框与毛竹结构:每一种植季,采收后必须大范围修整,对多年生藤木作物在修整中带来相当的破坏。病虫害滋生严重,如:葡萄霜霉病(曝啦病)、葡萄白腐病、葡萄穗轴褐枯病、葡萄毛毡病等容易通过木真菌引起的作物病,木竹结构也是葡萄短须螨(葡萄红蜘蛛)、金龟子、等虫害的滋生载体。铁结构不锈钢结构:造价昂贵,耐腐能力差,抗风承重能力不足,安装复杂,需焊机,切割机,电源等特定安装条件,局限性大。在大规模葡萄种植的新疆地区基本无法安装使用。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所要 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合理,使用插装方便、支撑牢固的藤蔓类作物种植撑杆。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通过以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一种藤蔓类作物种植撑杆,包括杆体,杆体为空心圆柱形杆体,其特点是:在杆体的下部设有方形的定位防倒托盘,定位防倒托盘设在杆体总长度的4/5处,在杆体上由顶端向下等间距的设有数个绳结固定环。以上所述的水产养殖撑杆技术方案,优选的技术特征是:1、所述的绳结固定环为3个,间隔为30_60cm设置;2、定位防倒托盘通过固定销固定在杆体上;3、绳结固定环包括上环体和下环体,上环体和下环体之间设有凹槽。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由于在杆体下部设有定位防倒托盘,使撑杆在使用过程中支撑牢固,不旋转,不松动,不倾斜,安装简易,运输方便,适合大面积安装操作,并符合机械化种植采摘的安装要求等优点,高耐腐,抗紫外线,一次安装不需维护,提高了生产种植效率,降低安装维护管理成本。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参照附图1, 一种藤蔓类作物种植撑杆,包括杆体2,杆体2为高分子复合防紫外线材料制成,杆体2为空心圆柱形杆体,在杆体2的下部设有方形的定位防倒托盘4,定位防倒托盘4设在杆体2总长度的4/5处,在杆体2上由顶端向下等间距的设有数个绳结固定环I。使用时,将定位防倒托盘4下方的杆体2埋到土里,将土夯实即可。定位防倒托盘4起到稳定撑杆的作用,是为了增加撑杆与覆土或水泥的接触面使撑杆的稳定性得到提闻。实施例2,如实施例1所述的藤蔓类作物种植撑杆,所述的绳结固定环I为3个,间隔为30-60cm设置。实施例3,如实施例1和2所述的藤蔓类作物种植撑杆,定位防倒托盘4通过固定销3固定在杆体2上。固定销3可以防止捆绳后的撑杆旋转而造成绳子松动或脱落,还具有防盗拔的作用。实施例4,如实施例1-3所述的藤蔓类作物种植撑杆,绳结固定环I包括上环体和下环体,上环体和下环体之间设有凹槽,在固定绳索时,绳索处于凹槽中,绳索固定牢固。传统支架承受极限为:行株距为1.2—1.4米X0.5米,亩定植1000株左右。采用本实验新型可以达到1.5-2米X0.4米,亩定值1100-1200株左右,提高亩产量,降低撑杆使用量,施肥集 中,便于管理,而且因行距加大,机械化采收成为可能。
权利要求1.一种藤蔓类作物种植撑杆,包括杆体,杆体为空心圆柱形杆体,其特征在于:在杆体的下部设有方形的定位防倒托盘,定位防倒托盘设在杆体总长度的4/5处,在杆体上由顶端向下等间距的设有数个绳结固定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藤蔓类作物种植撑杆,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绳结固定环为3个,间隔为30-60cm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藤蔓类作物种植撑杆,其特征在于:定位防倒托盘通过固定销固定在杆体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藤蔓类作物种植撑杆,其特征在于:绳结固定环包括上环体和下环体,上环体和下环 体之间设有凹槽。
专利摘要一种藤蔓类作物种植撑杆,包括杆体,杆体为空心圆柱形杆体,在杆体的下部设有方形的定位防倒托盘,定位防倒托盘设在杆体总长度的4/5处,在杆体上由顶端向下等间距的设有数个绳结固定环。本实用新型由于在杆体下部设有定位防倒托盘,使撑杆在使用过程中支撑牢固,不旋转,不松动,不倾斜,安装简易,运输方便,适合大面积安装操作,并符合机械化种植采摘的安装要求等优点,高耐腐,抗紫外线,一次安装不需维护,提高了生产种植效率,降低安装维护管理成本。
文档编号A01G9/12GK203152121SQ2013201603
公开日2013年8月28日 申请日期2013年4月2日 优先权日2013年4月2日
发明者王强 申请人:王强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