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苗移栽培养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9708阅读:19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幼苗移栽培养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农业栽培技术领域,具体的讲是一种幼苗移栽培养器。
背景技术
目前,在农作物尤其是幼苗的栽培时,主要的技术路线是通过选择合适的栽培装置,并在栽培装置内放置土壤来育苗。现有的栽培装置一般有上下直径一致的塑料桶、盆状的一体式的栽培盒等,然后在幼苗孕育到一定程度,对其进行移栽。在栽培时,塑料桶结构的栽培装置需要撕裂才能将其移栽,这样不能重复利用,增加了成本;而盆状一体式的栽培盒,在移栽、整理或清洁过程中,无法拆分、重装,给使用者带来不便,而且一般为上大下小的结构,这样当移栽时不易将幼苗从容器中取出,而且由于根系一般位于下部,这样过小的容积影响幼苗的发育,从而降低了幼苗的培育质量。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方便拆分移栽,避免根系散团,能提高育苗质量,能延长润湿时间,防止土壤干燥的幼苗移栽培养器。其技术方案是:幼苗移栽培养器,包括两个可拆卸连接的半盆体,所述两个半盆体为上口小下口大的锥状结构,所述两个半盆体的表面设有紧固凹槽,所述紧固凹槽内设有用于将两个半盆体固定的紧固扎带,所述半盆体的内表面设有海绵层,所述海绵层的内侧设有光滑防水层,所述防水层上均匀设有多个与海绵层连通的出水孔。所述两个半盆体的上方设有相互配合的卡口。所述紧固凹槽为两个,分别设置在两个半盆体的上下方。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后,本实用新型取得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方便拆分移栽,避免根系散团,能提高育苗质量,能延长润湿时间,防止土壤干燥。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幼苗移栽培养器,包括两个可拆卸连接的半盆体1,所述两个半盆体I为上口小下口大的锥状结构,所述两个半盆体I的表面设有紧固凹槽2,所述紧固凹槽2内设有用于将两个半盆体I固定的紧固扎带3,所述半盆体I的内表面设有海绵层4,所述海绵层4的内侧设有光滑防水层5,所述防水层5上均匀设有多个与海绵层4连通的出水孔6。所述两个半盆体I的上方设有相互配合的卡口 7。通过卡口 7方便使两个半盆体I紧密连接,使用简单方便。所述紧固凹槽为2两个,分别设置在两个半盆体I的上下方。这样防止在移栽前松散,提高了育苗质量。在两个半盆体I内育苗,可根据需要对其定期浇水,由于两个半盆体I的内表面设有海绵层4,这样海绵层4可以吸收一部分水分,并通过出水孔6相防水层5围成的土壤中进行润湿,能延长土壤湿润时间,防止干燥,从而利于幼苗生长;当需要移栽时,将本实用新型放入挖好的土坑内,拆开紧固扎带3,使两个半盆体I分开,然后取出即可,这样不扰动幼苗的土壤基质,避免根系散团;由于两个半盆体I为上口小下口大的锥状结构,这样可提高幼苗的根系,从而提高幼苗培育质量。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方便拆分移栽,避免根系散团,能提高育苗质量,能延长润湿时间,防止土壤 干燥。
权利要求1.幼苗移栽培养器,包括两个可拆卸连接的半盆体,其特征在于:所述两个半盆体为上口小下口大的锥状结构,所述两个半盆体的表面设有紧固凹槽,所述紧固凹槽内设有用于将两个半盆体固定的紧固扎带,所述半盆体的内表面设有海绵层,所述海绵层的内侧设有光滑防水层,所述防水层上均匀设有多个与海绵层连通的出水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幼苗移栽培养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两个半盆体的上方设有相互配合的卡口。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幼苗移栽培养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紧固凹槽为两个,分别设置在两个半 盆体的上下方。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幼苗移栽培养器,包括两个可拆卸连接的半盆体,所述两个半盆体为上口小下口大的锥状结构,所述两个半盆体的表面设有紧固凹槽,所述紧固凹槽内设有用于将两个半盆体固定的紧固扎带,所述半盆体的内表面设有海绵层,所述海绵层的内侧设有光滑防水层,所述防水层上均匀设有多个与海绵层连通的出水孔。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方便拆分移栽,避免根系散团,能提高育苗质量,能延长润湿时间,防止土壤干燥。
文档编号A01G9/10GK203151993SQ2013201681
公开日2013年8月28日 申请日期2013年4月8日 优先权日2013年4月8日
发明者赵春 申请人:赵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