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巨藻幼苗的海区暂养装置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231761阅读:397来源:国知局
一种巨藻幼苗的海区暂养装置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一种巨藻幼苗的海区暂养装置,属于巨藻养殖的【技术领域】,包括圆柱体钢筋框架、网袋、吊绳和坠石。所述网袋置于圆柱体钢筋框架内部,并采用连接线与圆柱体钢筋框架连接,所述的网袋上部具有收口绳,用于扎紧网袋口,所述坠石系于圆柱体钢筋框架的下圆环外侧,所述吊绳系于钢筋框架上圆环后另一端系于养殖筏架上,使整个暂养装置吊在养殖筏下方。本实用新型将苗绳置于暂养装置内,减少海流对其冲击力,进而减少幼苗的脱苗率,提高出苗率;少量从苗绳上脱下的幼苗会保留在网袋内部,继续生长发育,进一步提高了出苗率;本装置操作简单,容易控制,可根据幼苗生长情况人工调整养殖深度,选择不同流速海区,节约劳动成本。
【专利说明】一种巨藻幼苗的海区暂养装置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属于巨藻养殖的【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巨藻幼苗的海区暂养装置。
技术背景
[0002]巨藻是一种大型经济型褐藻,属昆布目,冷水性种类,主要分布在美国和墨西哥西海岸,因其个体大、生长快、产量高而著称。巨藻资源在生态环境、化工、能源、食品、医药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但如今,由于气候变化引起的海表面温度升高、外来物种入侵、沿海人类活动等原因,巨藻森林正在逐渐消亡。巨藻的基础生物学研究、种苗培育以及增养殖技术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巨藻繁育技术研究,将对丰富我国的海洋水产资源,改善海洋环境,发展我国的海水增、养殖,乃至对促进整个水产养殖事业起到重要的作用。
[0003]数量充足而且健康完整的巨藻苗种是制约巨藻增养殖业的一个重要因素。美国科学家North及其同事曾经在70年代以巨藻游孢子为实验材料,以载玻片、有机玻璃条、玻璃纤维或尼龙绳等为固体附着基质,在流水中成功培育出巨藻幼孢子体,然而当孢子体下海分散后,成活率极低,约10万分之一。我国科学家于1978年在采用低温水运的方法从墨西哥成功地引进了一种巨藻(Macrocystis pyrifera)幼藻和配子体。研究人员通过对巨藻养殖生物学研究,结合我国海况条件的特点,建立了巨藻人工育苗和养殖技术体系,夏苗培育达到一定的数量,然而同样存在严重的巨藻脱苗现象,巨藻幼苗的成活率较低。为了扩大养殖规模,提高巨藻幼苗成活率,亟需育苗设置和技术的改进。
实用新型内容
[0004]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巨藻幼苗的海区暂养装置,可以解决现有巨藻养殖过程中因幼苗脱落而导致出苗率较低的问题。
[000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0006]一种巨藻幼苗的海区暂养装置,包括圆柱体钢筋框架、网袋、吊绳和坠石。圆柱体钢筋框架由上圆环、下圆环及连接上下圆环的支柱组成,所述网袋置于圆柱体钢筋框架内部,并采用连接线与圆柱体钢筋框架连接,所述的网袋上部具有收口绳,用于扎紧网袋口,所述坠石系于圆柱体钢筋框架的下圆环外侧,所述吊绳一端系于上圆环,另一端系于养殖筏架上,使整个暂养装置吊在养殖筏下方。
[0007]进一步,所述的网袋为40目网衣缝制而成。
[0008]进一步,为了防止圆柱体钢筋框架在海水中腐蚀,所述圆柱体钢筋框架外侧包裹一层防水胶带。
[0009]进一步,所述的连接线为尼龙线。
[0010]本实用新型通过设计一种新型的巨藻幼苗的海区暂养装置,将巨藻苗绳两端系于圆柱体钢筋框架立柱上。网袋上部通过封口绳封口后,选择营养丰富,温度适宜,流速较小的海区,通过坠石和吊绳置于海区养殖筏架上,吊绳可自行控制光照强度和水体流速。此种暂养装置,改变过去传统的幼苗暂养方式。既可以避免巨藻幼苗脱落问题,提高出苗率,同时具有操作简单的优势,可以为巨藻幼苗培育提供一种更为有效的养殖方法。
[0011]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的有益效果:
[0012]1)本实用新型将苗绳置于暂养装置内,减少海流对其冲击力,进而减少幼苗的脱 苗率,提高出苗率;2)少量从苗绳上脱下的幼苗会保留在网袋内部,继续生长发育,进一步 提高了出苗率;3)本装置操作简单,容易控制,可根据幼苗生长情况人工调整养殖深度,选 择不同流速海区,节约劳动成本。
[0013]本实用新型培育巨藻幼苗的养殖装置,结构简单,成本低廉,制作简便。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4]图1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0015]1、上圆环,2、下圆环,3、支柱,4、吊绳5、坠石。
【具体实施方式】
[0016]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0017]本实用新型是为解决现有巨藻幼苗脱落现象而导致出苗率偏低问题,提供的一种 全新的巨藻幼苗的暂养装置,把苗绳放入网袋形成的“笼”中来养殖。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0018]一种巨藻幼苗的海区暂养装置,它包括圆柱体钢筋框架(如图1所示)、网袋、收 口绳、吊绳4和坠石5。圆柱体钢筋框架由上圆环1、下圆环2及连接上下圆环的支柱3组 成,所述网袋置于圆柱体钢筋框架内部,并采用尼龙线与圆柱体钢筋框架连接,所述的网袋 上部具有收口绳,用于扎紧网袋口,所述坠石5系于圆柱体钢筋框架下圆环外侧,所述吊绳 4 一端系于圆柱体钢筋框架上圆环后另一端系于养殖筏架上,使整个暂养装置吊在养殖筏 下方。
[0019]所述的网袋为40目网衣缝制而成,选择40目孔径网衣,是根据巨藻幼苗大小 而定。网孔过大会使脱落幼苗冲出网外,孔径过小则不利于水体交换。网袋底面直径为 41. 4cm,上口边缘采用直径为3cm布条缝制一圈,布条中间穿有直径有5mm的聚乙烯收口 绳,用于封口。另外,网袋底部和中部即与圆柱状钢筋框架结合处,提前用宽度约3cm的长 布条缝织一圈,置于钢筋框架内部后,通过尼龙线与圆柱状钢筋框架连接。网袋置于钢筋框 架的目的是为了防止脱落的幼苗在笼内因水流作用与钢筋框架产生物理摩擦而受损。
[0020]为了防止圆柱体钢筋框架在海水中腐蚀,所述圆柱体钢筋框架外侧包裹一层防水 胶带。
[0021]所述圆柱体钢筋框架由直径为8mm的钢筋焊接而成,框架上圆环和下圆环直径为 43cm,上下圆环之间用6根长为25cm的钢筋支柱3焊接,钢筋直径为8mm。
[0022]圆柱状钢筋框架下圆环2与支柱3焊接处,选择其中相间排列的3个点,分别系上 1个1公斤的坠石5。相应的上圆环三角处系上3根吊绳4,并最终系在一起后系在养殖筏 架上。吊绳4的长度和悬挂位置根据海区光照强度、水体流速自行调整。
[0023]海上巨藻育苗试验:
[0024]2012年8月在实验室内大量扩繁巨藻雌雄配子体,9月份采用配子体克隆育种技 术培育获得受精合子。受精后的合子混合液喷洒于提前灭菌的棕绳苗帘上,并置于盛有PES 培养基的养殖槽中,在 10-20 ii mo 1 photons nT2s'10± 1°C,12h/12h (L/D)条件下培养 2书个月。11月份,当海区水温低于15°C时,设置两种养殖方式暂养巨藻幼苗。I是把两根长为30cm巨藻苗绳平行系于圆柱体钢筋支柱3的中间位置。而后,通过封口绳把网袋上面封口。选择水流低于100cm/s的海区、日平均光强为50 ii m photons nT2s4的水层,通过吊绳挂于养殖筏架上,并通过调整吊绳长短来调整养殖深度。II是在同一海区,以传统暂养方法把60cm苗绳系于吊绳后直接悬挂与养殖筏架上,暂养时间为I个月。暂养前巨藻幼苗在苗帘的附着密度为22ind/cm,60cm苗绳附着幼苗平均为1320ind,幼苗长度平均值为2.0cm0一个月后统计苗绳上及暂养装置中完整幼苗的数量,并计算出苗率。两种方式均设置10个重复。实验结果如表1所示,方式I即采用本实用新型装置暂养巨藻大大提高巨藻幼苗出苗率,是传统暂养方式II的4.2倍。本实验新型巨藻幼苗的暂养装置可以显著提高巨藻幼苗出苗率,增加经济收益,适与巨藻的养殖生产。
[0025]当然,上述说明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实用新型也并不仅限于上述举例,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实质范围内所做出的变化、改型、添加或替换,也应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0026]表1两种养殖方式暂养巨藻幼苗出苗率情况统计
[0027]
【权利要求】
1.一种巨藻幼苗的海区暂养装置,其特征在于它包括圆柱体钢筋框架、网袋、吊绳(4)和坠石(5),圆柱体钢筋框架由上圆环(I)、下圆环(2)及连接上下圆环的支柱(3)组成,所述网袋置于圆柱体钢筋框架内部,并采用连接线与圆柱体钢筋框架连接,所述的网袋上部具有收口绳,用于扎紧网袋口,所述坠石(5)系于圆柱体钢筋框架的下圆环(2)外侧,所述吊绳(4) 一端系于上圆环(1),另一端系于养殖筏架上,使整个暂养装置吊在养殖筏下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巨藻幼苗的海区暂养装置,其特征在于为了防止圆柱体钢筋框架在海水中腐蚀,所述圆柱体钢筋框架外侧包裹一层防水胶带。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巨藻幼苗的海区暂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网袋为40目网衣缝制而成。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何一项所述的一种巨藻幼苗的海区暂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线为尼龙线。
【文档编号】A01G33/00GK203378375SQ201320418908
【公开日】2014年1月8日 申请日期:2013年7月15日 优先权日:2013年7月15日
【发明者】徐东, 叶乃好, 张晓雯, 王依涛 申请人: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