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正反转的地钻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可正反转的地钻,包括地钻主体,及和地钻主体连接的油箱,及设置在地钻主体下方的机械反转装置,及设置在机械反转装置下方的减速箱,及设置在减速箱下方的扶手,及设置在扶手下方的钻头,所述机械反转装置包括输出轴,及被输出轴贯穿的正转从动齿轮、反转从动齿轮和游轮,及设置在游轮上方的驱动齿轮,及贯穿驱动齿轮的输入轴;该手提式地钻增加一组机械反转装置,可以控制机器进行反转,从而在挖坑的过程中,遇到植物或者其它东西缠绕可以反转使地钻退出,避免电机卡死造成损坏,延长地钻的使用寿命。
【专利说明】一种可正反转的地钻【技术领域】[0001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可正反转的地钻。【背景技术】[0002]植树造林是保护和美化环境一种措施,在植树的时候往往使用机械式地钻代替用 铲子手动挖坑。手提式地钻是地钻中的一种,刚在我国崭露头角,它适用于家庭或地形比较 复杂地区的小面积植树造林,也可用于打桩和树木追肥挖坑,但是在挖坑时常常会碰到钻 头挖到深处时被地底下的植物或者其它东西给缠绕住,不能动弹,严重时导致电机烧坏,减 少了地钻的使用寿命,给挖坑工作带来极大的不便。
【发明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不会被植物或者其它东西缠绕住,使用 寿命长的可正反转的地钻。[0004]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可正反转的地钻,包括地钻 主体,及和地钻主体连接的油箱,及设置在地钻主体下方的机械反转装置,及设置在机械反 转装置下方的减速箱,及设置在减速箱下方的扶手,及设置在扶手下方的钻头,所述机械反 转装置包括输出轴,及被输出轴贯穿的正转从动齿轮、反转从动齿轮和游轮,及设置在游轮 上方的驱动齿轮,及贯穿驱动齿轮的输入轴。[0005]作为优选,所述扶手有两根,且在减速箱下方相对设置。[0006]作为优选,所述输出轴与钻头相连接。[0007]作为优选,所述正转从动齿轮设置在游轮的左侧。[0008]作为优选,所述反转从动齿轮设置在游轮的右侧。[0009]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手提式地钻增加一组机械反转装置,可以控制机器 进行反转,从而在挖坑的过程中,遇到植物或者其它东西缠绕可以反转使地钻退出,避免电 机卡死造成损坏,延长地钻的使用寿命。【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0010]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可正反转的地钻的结构示意图;[0011]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可正反转的地钻中机械反转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0012]参阅图1、图2所示,一种可正反转的地钻,包括地钻主体2,及和地钻主体2连接 的油箱1,及设置在地钻主体2下方的机械反转装置6,及设置在机械反转装置6下方的减 速箱3,及设置在减速箱3下方的扶手4,及设置在扶手4下方的钻头5 ;所述机械反转装置 6包括输出轴64,及被输出轴64贯穿的正转从动齿轮61、反转从动齿轮66和游轮65,及设 置在游轮65上方的驱动齿轮62,及贯穿驱动齿轮62的输入轴63。[0013]所述扶手4有两根,且在减速箱3下方相对设置。所述输出轴64与钻头5相连 接。所述正转从动齿轮61设置在游轮65的左侧。所述反转从动齿轮66设置在游轮65的 右侧。[0014]在遇到植物或者其它东西缠绕时,需要地钻进行反转,只要将游轮65右移到位, 使游轮65与反转从动轮66啮合,从而实现地钻动力传动使其反转退出。[0015]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手提式地钻增加一组机械反转装置,可以控制机器 进行反转,从而在挖坑的过程中,遇到植物或者其它东西缠绕可以反转使地钻退出,避免电 机卡死造成损坏,延长地钻的使用寿命。[0016]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 于此,任何不经过创造性劳动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保护范围为准。
【权利要求】
1.一种可正反转的地钻,其特征在于:包括地钻主体,及和地钻主体连接的油箱,及设 置在地钻主体下方的机械反转装置,及设置在机械反转装置下方的减速箱,及设置在减速 箱下方的扶手,及设置在扶手下方的钻头,所述机械反转装置包括输出轴,及被输出轴贯穿 的正转从动齿轮、反转从动齿轮和游轮,及设置在游轮上方的驱动齿轮,及贯穿驱动齿轮的 输入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正反转的地钻,其特征在于:所述扶手有两根,且在减 速箱下方相对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正反转的地钻,其特征在于:所述输出轴与钻头相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正反转的地钻,其特征在于:所述正转从动齿轮设置 在游轮的左侧。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正反转的地钻,其特征在于:所述反转从动齿轮设置 在游轮的右侧。
【文档编号】A01C5/04GK203407169SQ201320534568
【公开日】2014年1月29日 申请日期:2013年8月30日 优先权日:2013年8月30日
【发明者】陈宏华 申请人:金华市华喆工具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