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抗沉陷三角型网状贝壳人工鱼礁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抗沉陷三角型网状贝壳人工鱼礁,其包括三角型透空礁体,所述三角型透空礁体下方设有多根立柱,三角型透空礁体的外表面包裹有尼龙网,所述尼龙网包裹的空间内填充满贝壳。三角型透空礁体结合尼龙网,结构简单,节省材料,经济投入少;立柱的设计可防止礁体移位、沉陷等,从而提高稳定性;礁体顶部平面中间的尼龙网的方孔,为后期对附着生物的采样试验提供方便;三角型透空礁体内填充贝壳,不仅大大提高生态的附着面积,同时能避免因过量贝壳堆积而引起的环境污染;利用钢筋混凝土和尼龙绳可以提高海洋附着生物对人工鱼礁的耐腐蚀性。
【专利说明】一种抗沉陷三角型网状贝壳人工鱼礁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抗沉陷三角型网状贝壳人工鱼礁。
【背景技术】
[0002]人工鱼礁是人工置于天然水域环境中用于修复和优化水域生态环境的构造物,其目的是改善海洋环境,营造动、植物良好的环境,为鱼类等游动生物提供繁殖、生长发育、索饵和庇敌等的生息场所,达到保护、增殖和提高渔获量的目的。增值型鱼礁是以增殖水产资源和改善鱼类种群结构为主要目的而设计的鱼礁,一般投放于浅海水域;以确保产卵鱼类的正常产卵生殖,并提高仔鱼的成活率,达到增加资源的目的;也可以结合人工放流鱼苗,改善鱼类种群结构。自从20世纪70年代以来,世界上已有30多个国家和地区把人工鱼礁建设作为一项改善海洋生态环境、保护渔业资源和生物多样性的公益性事业,纳入国家基础建设计划,特别是美国、日本和澳大利亚等国家已投入大量财力用于人工鱼礁研究。我国的人工鱼礁研究和建设已有近30年的历史,已有良好的技术积累,但目前仍缺乏适合我国国情和海域特征的系统、完整的人工鱼礁技术理论来指导实践。
[0003]为针对近海软底质(淤泥、沙质底)等复杂的海域环境,由于海水的冲刷,投放的人工鱼礁存在礁体下陷与掩埋等稳定性的问题;投放的人工鱼礁的材料强度、耐腐蚀性以及后期生物附着效果等问题。发明一种适合典型海域环境的贝壳人工鱼礁,该鱼礁不仅可以取得良好的生态效益,起到了增殖渔业资源的效果,而且可以节省制礁成本,同时也可以避免因过两贝壳堆积而引起的环境污染。由于投放贝壳型人工鱼礁技术研究尚未得到推广,且科学建设管理工作尚 不完整。
实用新型内容
[000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抗沉陷三角型网状贝壳人工鱼礁。
[0005]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的解决方案是:一种抗沉陷三角型网状贝壳人工鱼礁,其包括三角型透空礁体,所述三角型透空礁体下方设有多根立柱,三角型透空礁体的外表面包裹有尼龙网,所述尼龙网包裹的空间内填充满贝壳。
[0006]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三角型透空礁体包括四根钢筋混凝土底柱、四根钢筋混凝土斜梁和一根钢筋混凝土横梁,所述钢筋混凝土底柱构成方形的底面框架,每两根钢筋混凝土斜梁与底面框架中的钢筋混凝土底柱构成一个三角型框架,所述钢筋混凝土横梁横架在两个三角型框架之间。
[0007]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钢筋混凝土底柱、钢筋混凝土斜梁和钢筋混凝土横梁的厚度为10-12厘米,所述贝壳的长度为5~10厘米,所述尼龙网的网目大小为4飞厘米。
[0008]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三角型透空礁体的底部面设有两根加强钢筋混凝土柱,所述加强钢筋混凝土柱呈十字型设置在钢筋混凝土底柱构成的底面框架内。
[0009]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立柱的数量为四根或九根。[0010]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有以下优点:
[0011]第一,三角型透空礁体结合尼龙网,结构简单,节省材料,经济投入少。
[0012]第二,立柱的设计可防止礁体移位、沉陷等,从而提高稳定性。
[0013]第三,礁体顶部平面中间的尼龙网的方孔,为后期对附着生物的采样试验提供方便。
[0014]第四,三角型透空礁体内填充贝壳,不仅大大提高生态的附着面积,同时能避免因过量贝壳堆积而引起的环境污染。
[0015]第五,利用钢筋混凝土和尼龙绳可以提高海洋附着生物对人工鱼礁的耐腐蚀性。【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6]下面结合附图及实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0017]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2是本实用新型未安装尼龙网时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下面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应用。
[0020]参照图f 2,一种抗沉陷三角型网状贝壳人工鱼礁,其包括三角型透空礁体1,所述三角型透空礁体I下方设有多根立柱2,立柱2的数量为四根或九根,三角型透空礁体I的外表面包裹有尼龙网3,所述尼龙网3包裹的空间内填充满贝壳。所述三角型透空礁体I包括四根钢筋混凝土底柱10、 四根钢筋混凝土斜梁11和一根钢筋混凝土横梁12,所述钢筋混凝土底柱10构成方形的底面框架,每两根钢筋混凝土斜梁11与底面框架中的钢筋混凝土底柱10构成一个三角型框架,所述钢筋混凝土横梁11横架在两个三角型框架之间。所述钢筋混凝土底柱10、钢筋混凝土斜梁11和钢筋混凝土横梁12的厚度为10-12厘米,所述贝壳的长度为5~10厘米,所述尼龙网3的网目大小为4飞厘米。所述三角型透空礁体O的底部面设有两根加强钢筋混凝土柱13,所述加强钢筋混凝土柱13呈十字型设置在钢筋混凝土底柱10构成的底面框架内。
[0021]抗沉陷三角型网状贝壳人工鱼礁生态功能好,抗海水冲刷及滑移能力强,稳定性高等特点,主要适合投放于水深2~6米的浅水区域,有淤泥或沙砾等易下陷的地底情况,保护海域资源与生物增殖,适用于生态型人工鱼礁建设。因此具有较高的可推广性。
[0022]以上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方式进行了具体说明,但本发明创造并不限于所述实施例,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精神的前提下还可作出种种的等同变型或替换,这些等同的变型或替换均包含在本申请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内。
【权利要求】
1.一种抗沉陷三角型网状贝壳人工鱼礁,其特征在于:其包括三角型透空礁体,所述三角型透空礁体下方设有多根立柱,三角型透空礁体的外表面包裹有尼龙网,所述尼龙网包裹的空间内填充满贝壳。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沉陷三角型网状贝壳人工鱼礁,其特征在于:所述三角型透空礁体包括四根钢筋混凝土底柱、四根钢筋混凝土斜梁和一根钢筋混凝土横梁,所述钢筋混凝土底柱构成方形的底面框架,每两根钢筋混凝土斜梁与底面框架中的钢筋混凝土底柱构成一个三角型框架,所述钢筋混凝土横梁横架在两个三角型框架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抗沉陷三角型网状贝壳人工鱼礁,其特征在于:所述钢筋混凝土底柱、钢筋混凝土斜梁和钢筋混凝土横梁的厚度为10-12厘米,所述贝壳的长度为5~10厘米,所述尼龙网的网目大小为4飞厘米。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抗沉陷三角型网状贝壳人工鱼礁,其特征在于:所述三角型透空礁体的底部面设有 两根加强钢筋混凝土柱,所述加强钢筋混凝土柱呈十字型设置在钢筋混凝土底柱构成的底面框架内。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抗沉陷三角型网状贝壳人工鱼礁,其特征在于:所述立柱的数量为四根或九根。
【文档编号】A01K61/00GK203523548SQ201320584924
【公开日】2014年4月9日 申请日期:2013年9月22日 优先权日:2013年9月22日
【发明者】李国迎, 陈丕茂, 王莲莲, 唐振朝, 秦传新, 余景, 黎小国, 舒黎明, 周艳波, 袁华荣, 冯雪 申请人: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