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功能播种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238938阅读:188来源:国知局
多功能播种的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属于农业机械类,特别涉及多功能播种机。多功能播种机包括机架、第一横梁、第二横梁、耕铲、耕铲架、磨平装置、播种器总成、断轴联接调节器和U型卡,通过调整安装于第一横梁和第二横梁上的U型卡之间的距离二调整耕铲架之间的距离,进一步调整耕铲之间的距离而达到调整播种行距的目的;耕铲还包括耕铲附件,耕铲附件能够在坚硬的土地中可快速入土及深度的耕作,以保证业质量和作业效率。本实用新型相对现有技术来说,其有益效果在于:可一次完成耕翻、播种或施肥、整地等工序,作业质量好,效率高,使用方便,一机多用,性能稳定,结构新颖。
【专利说明】多功能播种机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属于农业机械类,特别涉及一种大面积种植水稻、小麦的多功能播种机。
【背景技术】
[0002]水稻、小麦是宁夏主要的粮食作物,种植面积达500多万亩,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种植业机械和谷物的产量有了很大的增长;但种植机械陈旧落后、作业工序复杂,效率低,能耗高,以不适应当下农业机械化生产的需要。
[0003]现有机具功能单一,在从事农田作业时,一遍一种机型,就水稻种植而言,从平田仪整地后,再进行:①旋耕机或重型耙作业磨平作业施肥作业;Φ 二次磨平;
⑤镇压作业;@播种作业。这六种不同的作业,要分次更换不同的机具来完成种植的全过
程。这种单项作业方式,存在以下不利因素,一是作业周期长,机械效率低,需要投入的机械和人力多;二是对土壤的压实程度大,造成了土壤坚实度分布不均匀,影响作物生长;三是若遭遇阴雨天气,相关秋播作业程序难以进行,则会延误秋播时间,不利于抗灾;四是单项作业成本高,能耗大、时间长,对拖拉机的磨损大,降低了机组的利用率。

【发明内容】

[0004]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可一次完成耕翻、播种或施肥、整地等工序的多功能播种机,以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缺陷。
[000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多功能播种机包括箱体、牵引架、行走地轮、机架、第一横梁、第二横梁、耕铲、耕铲架、磨平装置、播种器总成、断轴联接调节器、输种管和U形卡,箱体安装于机架上,第一横梁焊接于机架下端和前端的交接处,第二横梁焊接于机架下端和后端的交接处,牵引架焊接于第一横梁和第二横梁上,行走地轮安装于箱体后侧处,播种器总成安装于箱体的下端面上,播种器总成包括芯轴,断轴联接调节器包括固定板块、调节杆和拨动件,拨动件套置于芯轴上,固定板块安装于箱体上。
[0006]耕铲架包括固定件、导种管、导种管固定件和安装固定件和导种管的竖梁,竖梁一侧面设置多个圆形凹槽,位于圆形凹槽后侧设置第一固定孔,固定件包括套置部、竖板和紧固螺栓,竖板上设置第二固定孔,固定件的套置部套置于竖梁上可沿着竖梁上下滑动,通过固定件的紧固螺栓与圆形凹槽卡扣配合将固定件和竖梁配合安装为一整体,导种管固定件一端通过螺栓安装于竖梁的第一固定孔中,导种管焊接于导种管固定件的另一端,竖梁包括颈部和夹板,竖梁底端延伸设置颈部,颈部一端与夹板焊接,夹板前端处设置第三固定孔。耕铲还包括耕铲附件,耕铲为一曲面三角形,位于耕铲的中线处从下至上设置夹槽、第四固定孔、第五固定孔和第六固定孔,耕铲的夹槽夹持于竖梁的颈部上,通过夹板卡持于耕铲的底部及通过螺栓贯穿夹板的第三固定孔和耕铲的第四固定孔,从而将耕铲牢固的安装于耕铲架上,耕铲附件包括固定部和减缩状的尖部,固定部设置第七固定孔和第八固定孔,减缩状的尖部的下端为平面,减缩状的尖部的上端为曲面,且减缩状的尖部的下端面与固定部的下端面形成一夹角,螺栓贯穿于耕铲附件的第七固定孔、第八固定孔和耕铲的第五固定孔、第六固定孔,从而将耕铲附件和耕铲配合安装为一整体。上述耕铲附件能够在坚硬的土地中可快速入土及深度的耕作,以保证业质量和作业效率。
[0007]断轴联接调节器的拨动件包括套筒部、拨杆和卡环,套筒部包括中空部,中空部为中间部位直径大而一端直径小的台阶中空状;播种器总成包括芯轴,芯轴包括第一芯轴和第二芯轴,第一芯轴包括第一转轴、第一套管和第一轴承,第一转轴上设置第一开孔,第一套管设置第二开孔,第一套管的一端设置第一环状凸起部,第一转轴的一端与第一套管套接且通过销轴穿置于第一开孔和第二开孔中将第一转轴与第一套管安装为一整体,第一轴承套设于第一套管上,且第一套管的第一环状凸起部能防止第一轴承滑脱,第二芯轴包括第二转轴、第二套管和第二轴承,第二转轴上设置第三开孔,第二套管设置第四开孔,第二套管的一端设置第二环状凸起部,第二转轴的一端与第二套管套接且通过销轴穿置于第三开孔和第四开孔中将第二转轴与第二套管安装为一整体,第二轴承套设于第二套管上,且第二套管的第二环状凸起部能防止第二轴承滑脱。在组装时,先将第二芯轴组装于套筒部中,在将第一芯轴组装于套筒部中,然后再将卡环套置于第一芯轴的第一套管且卡环卡设于套筒部的中空部中,然后将卡环与套筒部焊接完成组装。两个行走地轮通过链条驱动播种器总成的第一芯轴和第二芯轴转动作业,第一芯轴和第二芯轴由断轴联接调节器连接,通过调节杆转动调节播种量或施肥量的大小,使用更加方便;当田地播种过程中遇到所需播种宽度为播种机的一半时,这时抽出任意一端连接行走地轮和第一芯轴或第二芯轴的插销,切断一半的动力停止工作,只有另一半在作业,而获得理想的播幅宽度,这样就不给农户造成种子、肥料的重复浪费;又节约了动力和时间。
[0008]磨平装置包括安装架、弹簧、链条和“L”型磨平板,安装架包括竖杆部和套件,竖杆部上端部和下端部设置调节固定孔,竖杆部穿置于机架上且通过螺栓安装于机架上,套件通过螺栓安装于竖杆部的下端处,弹簧套设于竖杆部上且位于机架和套件之间,链条一端与套件链接,链条的另一端与第二横梁链接。该磨平装置简单实用,用户可根据地块土质情况,调换的弹簧压力来获得理想的磨平效果。
[0009]优选的,U形卡套置于第一横梁后,其两端与固定件竖板的第二固定孔通过螺母紧固,从而将组装为一体的耕铲架、耕铲及耕铲附件组装于第一横梁上,同理,通过U形卡将组装为一体的耕铲架、耕铲及耕铲附件组装于第二横梁上,进而通过调整安装于第一横梁和第二横梁上的U形卡之间的距离二调整耕铲架之间的距离,进一步调整耕铲之间的距离而达到调整播种行距的目的。进一步优选,U形卡为钢筋弯曲形成,其采用的钢筋直径为10 — 14mm,采用该直径范围的U形卡在深松和中耕作业过程中,耕铲或耕铲架经常遇到刮冻或土壤杂物,如:石头、树根等,U形卡可迅速断裂,来保护耕铲、耕铲架、第一横梁、第二横梁以及机架;而后快速更换新的U形卡,就可恢复正常作业。
[0010]优选的,行走地轮的竖直中心线与第一横梁两端处安装的耕铲的竖直中心线重合,这样中耕、播种可靠田边进行作业了,田边不留死角,保证了种子或肥料在土壤里的均匀度,提高了作业效率。
[0011]本实用新型相对现有技术来说,其有益效果在于:随着大中型马力拖拉机的日益普及,本公司发明的为大中型拖拉机提供的配套的多功能播种机,该多功能播种机集深松、免耕、施肥、磨平、水稻播种、种子覆压,小麦播种覆压为一体,进行谷物种植地的一次性高效作业。它作业质量好,效率高,使用方便,一机多用,性能稳定,结构新颖。让大中型拖拉机充分发挥它的潜能,高质量、高效率、低成本,体现了环保节能的意识。本发明若在宁夏普及使用,粗略估算,按每亩减少55元种植成本计算,宁夏的种植面积500多万亩,可每年节约近3亿元的种植费用;按每亩增收50多公斤粮食计算,增收近2.5亿公斤粮食;按每亩节约燃油费10元计算,可节省燃油费近0.5亿元;并且为种植户们节省了大量的时间和金钱。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2]图1为本实用新型多功能播种机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3]图2为本实用新型多功能播种机另一视角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4]图3为本实用新型多功能播种机前视结构示意图。
[0015]图4为本实用新型多功能播种机之耕铲与耕铲架组装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6]图5为本实用新型多功能播种机之耕铲架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7]图6为本实用新型多功能播种机之耕铲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8]图7为本实用新型多功能播种机之耕铲附件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9]图8为本实用新型多功能播种机之芯轴与断轴联接调节器组装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0]图9为本实用新型多功能播种机之第一套管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1]图10为本实用新型多功能播种机之第二套管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2]图11为图8后视图图。
[0023]图12为图11 A-A处剖视图。
[0024]图13为本实用新型多功能播种机之拨动件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5]图中:多功能播种机100、箱体1、牵引架2、行走地轮3、机架4、第一横梁5、第二横梁6、耕铲7、耕铲架8、磨平装置9、播种器总成10、断轴联接调节器11、输种管12、U形卡13、芯轴101、固定板块111、调节杆112、拨动件113、固定件81、导种管82、导种管固定件83、竖梁84、圆形凹槽85、第一固定孔86、套置部811、竖板812、紧固螺栓813、第二固定孔814、颈部841、夹板842、第三固定孔843、耕铲附件71、夹槽72、第四固定孔73、第五固定孔74、第六固定孔75、固定部711、减缩状的尖部712、第七固定孔713、第八固定孔714、套筒部114、拨杆115、卡环116、中空部117、第一芯轴102、第二芯轴103、第一转轴1021、第一套管1022、第一轴承1023、第一开孔1024、第二开孔1025、第一环状凸起部1026、第二转轴1031、第二套管1032、第二轴承1033、第三开孔1034、第四开孔1035、第二环状凸起部1036、安装架91、弹簧92、链条93、“L”型磨平板94、竖杆部911、套件912、调节固定孔913。
【具体实施方式】
[0026]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参阅图1至图3,多功能播种机100包括箱体丨、牵引架2、行走地轮3、机架4、第一横梁5、第二横梁6、耕铲7、耕铲架8、磨平装置9、播种器总成10、断轴联接调节器11、输种管12和U形卡13,箱体I安装于机架4上,第一横梁5焊接于机架4下端和前端的交接处,第二横梁6焊接于机架4下端和后端的交接处,牵引架2焊接于第一横梁5和第二横梁6上,行走地轮3安装于箱体I后侧处,播种器总成10安装于箱体I的下端面上,播种器总10成包括芯轴101,结合图2、图8、图11和图12,断轴联接调节器11包括固定板块111、调节杆112和拨动件113,拨动件113套置于芯轴101上,固定板块111安装于箱体I上。
[0027]结合图1、图2、图3、图4和图5,耕铲架8包括固定件81、导种管82、导种管固定件83和安装导种管固定件83和导种管82的竖梁84,竖梁84 —侧面设置多个圆形凹槽85,位于圆形凹槽85后侧设置第一固定孔86,固定件81包括套置部811、竖板812和紧固螺栓813,竖板812上设置第二固定孔814,固定件81的套置部811套置于竖梁84上可沿着竖梁84上下滑动,通过固定件81的紧固螺栓813与圆形凹槽85卡扣配合将固定件81和竖梁84配合安装为一整体,导种管固定件83 —端通过螺栓安装于竖梁84的第一固定孔86中,导种管82焊接于导种管固定件83的另一端,竖梁84包括颈部841和夹板842,竖梁84底端延伸设置颈部841,颈部841 —端与夹板842焊接,夹板842前端处设置第三固定孔843。结合图1、图2、图3、图4、图6和图7,耕铲7包括耕铲附件71,耕铲7为一曲面三角形,位于耕铲7的中线处从下至上设置夹槽72、第四固定孔73、第五固定孔74和第六固定孔75,耕铲7的夹槽72夹持于竖梁84的颈部841上,通过夹板842卡持于耕铲7的底部及通过螺栓贯穿夹板842的第三固定孔843和耕铲7的第四固定孔73,从而将耕铲7牢固的安装于耕铲架8上,耕铲附件71包括固定部711和减缩状的尖部712,固定部711设置第七固定孔713和第八固定孔714,减缩状的尖部712的下端为平面,减缩状的尖部712的上端为曲面,且减缩状的尖部712的下端面与固定部711的下端面形成一夹角,螺栓贯穿于耕铲附件71的第七固定孔713、第八固定孔714和耕铲7的第五固定孔74、第六固定孔75,从而将耕铲附件71和耕铲7配合安装为一整体。上述耕铲附件71能够在坚硬的土地中可快速入土及深度的耕作,以保证业质量和作业效率。
[0028]结合图2、图8、图9、图10、图11、图12和图13,断轴联接调节器11的拨动件113包括套筒部114、拨杆115和卡环116,套筒部114设置中空部117,中空部117为中间部位直径大而一端直径小的台阶中空状;播种器总成10包括芯轴101,芯轴101包括第一芯轴102和第二芯轴103,第一芯轴102包括第一转轴1021、第一套管1022和第一轴承1023,第一转轴1021上设置第一开孔1024,第一套管1022设置第二开孔1025,第一套管1022的一端设置第一环状凸起部1026,第一转轴1021的一端与第一套管1022套接且通过销轴(未显示)穿置于第一开孔1024和第二开孔1025中将第一转轴1021与第一套管1022安装为一整体,第一轴承1023套设于第一套管1022上,且第一套管1022的第一环状凸起部1026能防止第一轴承1023滑脱;第二芯轴103包括第二转轴1031、第二套管1032和第二轴承1033,第二转轴1031上设置第三开孔1034,第二套管1032设置第四开孔1035,第二套管1032的一端设置第二环状凸起部1036,第二转轴1031的一端与第二套管1032套接且通过销轴(未显示)穿置于第三开孔1034和第四开孔1035中将第二转轴1031与第二套管1032安装为一整体,第二轴承1033套设于第二套管1032上,且第二套管1032的第二环状凸起部1036能防止第二轴承1033滑脱。在组装时,先将第二芯轴103组装于套筒部114中,在将第一芯轴102组装于套筒部114中,然后再将卡环116套置于第一芯轴102的第一套管1022且卡环116卡设于套筒部114的中空部117中,然后将卡环116与套筒部114焊接完成组装。[0029]结合图1至图7,U形卡13套置于第一横梁5后,其两端与固定件81竖板812的第二固定孔814通过螺母紧固,从而将组装为一体的耕铲架8、耕铲7及耕铲附件71组装于第一横梁5上,同理,通过U形卡13将组装为一体的耕铲架8、耕铲7及耕铲附件71组装于第二横梁6上,进而通过调整安装于第一横梁5和第二横梁6上的U形卡13之间的距离而调整耕铲架8之间的距离,进一步调整耕铲7之间的距离而达到调整播种行距的目的。
[0030]U形卡13为钢筋弯曲形成,其采用的钢筋直径为10 — 14mm,采用该直径范围的U形卡13在深松和中耕作业过程中,耕铲7或耕铲架8经常遇到刮冻或土壤杂物,如:石头、树根等,U形卡13可迅速断裂,来保护耕铲7、耕铲架8、第一横梁5、第二横梁6以及机架4 ;而后快速更换新的U形卡13,就可恢复正常作业。
[0031]参阅图2,磨平装置9包括安装架91、弹簧92、链条93和“L”型磨平板94,安装架91包括竖杆部911和套件912,竖杆部911上端部和下端部设置调节固定孔913,竖杆部911穿置于机架4上且通过螺栓安装于机架4上,套件912通过螺栓安装于竖杆部911的下端处,弹簧92套设于竖杆部911上且位于机架4和套件912之间,链条93 —端与套件912链接,链条93的另一端与第二横梁6链接。该磨平装置9简单实用,用户可根据地块土质情况,调换弹簧92压力来获得理想的磨平效果。
[0032]行走地轮3的竖直中心线与第一横梁5两端处安装的耕铲7的竖直中心线重合,这样在中耕、播种时可靠田边进行作业了,田边不留死角,保证了种子或肥料在土壤里的均匀度,提高了作业效率。
【权利要求】
1.一种多功能播种机,多功能播种机包括箱体、牵引架、行走地轮、机架、第一横梁、第二横梁、耕铲、耕铲架、磨平装置、播种器总成、断轴联接调节器、输种管和U形卡,箱体安装于机架上,第一横梁焊接于机架下端和前端的交接处,第二横梁焊接于机架下端和后端的交接处,牵引架焊接于第一横梁和第二横梁上,行走地轮安装于箱体后侧处,播种器总成安装于箱体的下端面上,播种器总成包括芯轴,断轴联接调节器包括固定板块、调节杆和拨动件,拨动件套置于芯轴上,固定板块安装于箱体上,其特征在于:耕铲架包括固定件、导种管、导种管固定件和安装固定件和导种管的竖梁,竖梁一侧面设置多个圆形凹槽,位于圆形凹槽后侧设置第一固定孔,固定件包括套置部、竖板和紧固螺栓,竖板上设置第二固定孔,固定件的套置部套置于竖梁上可沿着竖梁上下滑动,通过固定件的紧固螺栓与圆形凹槽卡扣配合将固定件和竖梁配合安装为一整体,导种管固定件一端通过螺栓安装于竖梁的第一固定孔中,导种管焊接于导种管固定件的另一端,竖梁包括颈部和夹板,竖梁底端延伸设置颈部,颈部一端与夹板焊接,夹板前端处设置第三固定孔;耕铲还包括耕铲附件,耕铲为一曲面三角形,位于耕铲的中线处从下至上设置夹槽、第四固定孔、第五固定孔和第六固定孔,耕铲的夹槽夹持于竖梁的颈部上,通过夹板卡持于耕铲的底部及通过螺栓贯穿夹板的第三固定孔和耕铲的第四固定孔,从而将耕铲牢固的安装于耕铲架上,耕铲附件包括固定部和减缩状的尖部,固定部设置第七固定孔和第八固定孔,减缩状的尖部的下端为平面,减缩状的尖部的上端为曲面,且减缩状的尖部的下端面与固定部的下端面形成一夹角,螺栓贯穿于耕铲附件的第七固定孔、第八固定孔和耕铲的第五固定孔、第六固定孔,从而将耕铲附件和耕铲配合安装为一整体; 断轴联接调节器的拨动件包括套筒部、拨杆和卡环,套筒部包括中空部,中空部为中间部位直径大而一端直径小的台阶中空状;播种器总成包括芯轴,芯轴包括第一芯轴和第二芯轴,第一芯轴包括第一转轴、第一套管和第一轴承,第一转轴上设置第一开孔,第一套管设置第二开孔,第一套管的一端设置第一环状凸起部,第一转轴的一端与第一套管套接且通过销轴穿置于第一开孔和第二开孔中将第一转轴与第一套管安装为一整体,第一轴承套设于第一套管上,且第一套管的第一环状凸起部能防止第一轴承滑脱,第二芯轴包括第二转轴、第二套管和第二轴承,第二转轴上设置第三开孔,第二套管设置第四开孔,第二套管的一端设置第二环状凸起部,第二转轴的一端与第二套管套接且通过销轴穿置于第三开孔和第四开孔中将第二转轴与第二套管安装为一整体,第二轴承套设于第二套管上,且第二套管的第二环状凸起部能防止第二轴承滑脱; 磨平装置包括安装架、弹簧、链条和“L”型磨平板,安装架包括竖杆部和套件,竖杆部上端部和下端部设置调节固定孔,竖杆部穿置于机架上且通过螺栓安装于机架上,套件通过螺栓安装于竖杆部的下端处,弹簧套设于竖杆部上且位于机架和套件之间,链条一端与套件链接,链条的另一端与第二横梁链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播种机,其特征在于:U形卡套置于第一横梁后,其两端与固定件竖板的第二固定孔通过螺母紧固,从而将组装为一体的耕铲架、耕铲及耕铲附件组装于第一横梁上,同理,通过U形卡将组装为一体的耕铲架、耕铲及耕铲附件组装于第二横梁上,进而通过调整安装于第一横梁和第二横梁上的U形卡之间的距离二调整耕铲架之间的距离。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多功能播种机,其特征在于:进一步优选,U形卡为钢筋弯曲形成,其采用的钢筋直径为10 — 14m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播种机,其特征在于:行走地轮的竖直中心线与第一横梁两 端处安装的耕铲的竖直中心线重合。
【文档编号】A01C7/06GK203523293SQ201320679729
【公开日】2014年4月9日 申请日期:2013年10月31日 优先权日:2013年10月31日
【发明者】白洪栋, 陈磊 申请人:宁夏洪栋农业机械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