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鱼礁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水产养殖装置,特别涉及一种鱼礁。一种鱼礁,该鱼礁的主体是两个通过尼龙绳连接在一起的球体,位于上方的球体为中空的漂浮球,位于下方的球体为用于鱼类栖息的容置球,容置球是中空的、表面设置多个不规则洞穴的球壳。该鱼礁可漂浮在水中,也可以堆叠在海底,应用广泛。漂浮球带动容置球在水体中漂浮,并可以随着水流运动,仿生效果好。容置球上设置的多个不规则洞穴大小各异,适应各种鱼的栖息,适用范围广。
【专利说明】一种鱼礁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水产养殖装置,特别涉及一种鱼礁。
【背景技术】
[0002]鱼礁是礁的一种,它主要形成在海洋、湖泊等地方,它也是鱼类栖息地之一。18世纪末日本已用石块、树枝等天然材料建造原始的人工鱼礁。19世纪末美国也出现了人工鱼礁。20世纪20?30年代,日本、美国都用废轮胎甚至废车辆和船舰造礁。1952年世界上曾把近万艘淘汰的小型拖网渔船沉没造礁。1954年专门设计制作的钢筋混凝土鱼礁问世,标志了现代鱼礁的诞生。1958年世界上出现了大型组合鱼礁。人工鱼礁是人工设置的诱使鱼类聚集、栖息的海底堆积物,有较明显的集鱼效果,可使鱼类滞留于礁区的时间延长,渔场扩大,并使鱼类得到增殖。现有的各种人工鱼礁结构单一,集鱼效果不明显,并且没有幼鱼躲避的场所。
实用新型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集鱼效果好、提供幼鱼躲避场所的鱼礁。
[0004]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0005]一种鱼礁,该鱼礁的主体是两个通过尼龙绳连接在一起的球体,位于上方的球体为中空的漂浮球,位于下方的球体为用于鱼类栖息的容置球,容置球是中空的、表面设置多个不规则洞穴的球壳。该鱼礁可漂浮在水中,也可以堆叠在海底,应用广泛。漂浮球带动容置球在水体中漂浮,并可以随着水流运动,仿生效果好。容置球上设置的多个不规则洞穴大小各异,适应各种鱼的栖息,适用范围广。
[0006]作为优选,所述漂浮球的顶部固定一个用于固定的弯钩。弯钩可使整个鱼礁固定在水体某处,如水体表面盖有渔网,鱼礁既可以设置于渔网下方。
[0007]作为优选,所述洞穴由大小不同的圆形洞穴、方形洞穴组合而成。
[0008]作为优选,所述容置球的腔内底部固定有加重块。加重块使容置球不至于随水体晃动,稳定性好。
[0009]本实用新型具有工艺简单,孔洞多,成本低廉,集鱼效果好、提供幼鱼躲避场所等优点。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0]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0011]图2是本实用新型在渔网下的分布情况示意图;
[0012]图中:漂浮球1,尼龙绳2,容置球3,洞穴4,弯钩5,加重块6。
【具体实施方式】
[0013]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具体说明。应当理解,本实用新型的实施并不局限于下面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所做的任何形式上的变通和/或改变都将落入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
[0014]实施例:
[0015]如图1所示的一种鱼礁,该鱼礁的主体是两个通过尼龙绳2连接在一起的球体,位于上方的球体为中空的漂浮球1,位于下方的球体为用于鱼类栖息的容置球3,容置球是中空的、表面设置多个不规则洞穴的球壳。洞穴4由大小不同的圆形洞穴、方形洞穴组合而成,容置球的腔内底部固定有加重块6。加重块使容置球不至于随水体晃动,稳定性好。漂浮球的顶部固定一个用于固定的弯钩5。弯钩可使整个鱼礁固定在水体某处,如水体表面盖有渔网,鱼礁既可以设置于渔网下方。图2给出了本实用新型在渔网下的一种分布情况。
[0016]该鱼礁可漂浮在水中,也可以堆叠在海底,应用广泛。漂浮球带动容置球在水体中漂浮,并可以随着水流运动,仿生效果好。容置球上设置的多个不规则洞穴大小各异,适应各种鱼的栖息,适用范围广。尺寸小的洞穴适应幼鱼的栖息和生存。
[0017]以上所述的实施例只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较佳的方案,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在不超出权利要求所记载的技术方案的前提下还有其它的变体及改型。
【权利要求】
1.一种鱼礁,其特征在于:该鱼礁的主体是两个通过尼龙绳连接在一起的球体,位于上方的球体为中空的漂浮球,位于下方的球体为用于鱼类栖息的容置球,容置球是中空的、表面设置多个不规则洞穴的球壳。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鱼礁,其特征在于:所述漂浮球的顶部固定一个用于固定的弯钩。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鱼礁,其特征在于:所述洞穴由大小不同的圆形洞穴、方形洞穴组合而成。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鱼礁,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置球的腔内底部固定有加重块。
【文档编号】A01K61/00GK203646311SQ201320727195
【公开日】2014年6月18日 申请日期:2013年11月18日 优先权日:2013年11月18日
【发明者】朱文斌 申请人:浙江省海洋水产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