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组合式花盆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0904阅读:354来源:国知局
一种组合式花盆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组合式花盆,包括第一部及第二部,第一部包括底板及第一侧壁,第二部包括第二侧壁,第一侧壁、第二侧壁及底板围成一容纳腔,第一侧壁与第二侧壁对应位置处设有第一连接机构,第一侧壁与第二侧壁为可拆卸连接。该组合式花盆分为两部分,包括第一部及第二部,第一部包括底板及第一侧壁,第二部包括第二侧壁,第一侧壁、第二侧壁及底板形成一容纳腔,第一侧壁与第二侧壁为可拆卸连接,在进行移栽时,可以将第二侧壁与第一侧壁分离,这样花盆内的花草就会整个的露出花盆一侧,这样就可以将其整个移除,不会对其花草造成损伤,在换土时不需要将花草移出花盆,更加方便快捷,而且一个人就可以操作完成省时省力。
【专利说明】一种组合式花盆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花盆,尤其涉及一种组合式花盆。
【背景技术】
[0002]现有的花盆大多数都为一体结构,在需要对种植在花盆里的花进行移栽或更换土壤时很不方便,很容易损伤到花草等,如果花盆很高的话,更换土壤或移栽时更加麻烦,需要多人配合才能完成,不仅浪费人力还浪费时间。
实用新型内容
[0003]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组合式花盆。
[0004]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组合式花盆,包括第一部及第二部,所述第一部包括底板及第一侧壁,所述第二部包括第二侧壁,所述第一侧壁、第二侧壁及底板围成一容纳腔,所述第一侧壁与所述第二侧壁对应位置处设有第一连接机构,所述第一侧壁与所述第二侧壁为可拆卸连接。。
[0005]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容纳腔内的第一侧壁上设有向所述容纳腔内凸出的第一遮挡部。
[0006]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容纳腔内的第二侧壁上设有向所述容纳腔内凸出的第二遮挡部。
[0007]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二部为平板状结构。
[0008]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连接机构包括设于所述第一侧壁上的第一滑块及设于所述第二侧壁上与所述第一滑块配合使用的第一滑槽。
[0009]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侧壁包括上侧壁及下侧壁,所述第一遮挡部设于所述上侧壁上,所述上侧壁与所述下侧壁之间设有第二连接机构,所述上侧壁与所述下侧壁为可拆卸连接,所述第一滑块包括上滑块及下滑块,所述上滑块设于所述上侧壁,所述下滑块设于与所述下侧壁上。
[0010]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二连接机构包括设于所述上侧壁下端面的第二滑块及设于所述下侧壁上端面的与所述第二滑块配合使用的第二滑槽。
[0011]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底板上与所述第二侧壁连接的一端设有向上凸出的凸块,所述凸块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侧壁的对应处连接。
[0012]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遮挡部与所述第二遮挡部形成一遮挡面。
[0013]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遮挡部与所述第二遮挡部形状相同、且纵向切面为楔形。
[0014]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组合式花盆分为两部分,包括第一部及第二部,第一部包括底板及第一侧壁,第二部包括第二侧壁,第一侧壁、第二侧壁及底板形成一容纳腔,第一侧壁与第二侧壁为可拆卸连接,在进行移栽时,可以将第二侧壁与第一侧壁分离,这样花盆内的花草就会整个的露出花盆一侧,这样就可以将其整个移除,不会对其花草造成损伤,在换土时不需要将花草移出花盆,更加方便快捷,而且一个人就可以操作完成省时省力。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5]图1是本实用新型组合式花盆一个实施例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0016]图2是图1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3是图1的安装示意图;
[0018]图4是图1组装后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9]附图标记:2_第二部11-上侧壁12-下侧壁13-底板111-上滑块112-第一遮挡部113-第二滑块121-下滑块122-凸块123-第二滑槽124-排水孔21-第二侧壁22-第二遮挡部23-第一滑槽。
[0020]如图1至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组合式花盆,包括第一部及第二部2,所述第一部包括底板13及第一侧壁,所述第二部2包括第二侧壁21,第一侧壁与第二侧壁21围绕底板2形成一容纳腔,第一侧壁与第二侧壁21对应位置处设有第一连接机构,第一侧壁与第二侧壁21为可拆卸连接,花草苗木可以种植在所述容纳腔内,当需要进行移栽或换土时,先将第二侧壁21拆卸掉,这样使其容纳腔侧边出现一开口,植物的根部和土壤就露出花盆外,可以直接将植物与土壤一起横向移除花盆,不会对花造成任何损伤,而且操作起来更加简单方便,一个人就可以完成,节省了人力和移栽或换土的时间。
[0021]所述第一侧壁设有向所述容纳腔内部凸出的第一遮挡部112,第一遮挡部112可以对其裸露的土壤进行部分覆盖,减少土壤水分的蒸发,从而有利于花盆内土壤长时间保持湿润,不需要经常浇水,使养殖花草等植物更加简单。
[0022]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侧壁21设有向所述容纳腔内部凸出的第二遮挡部22,第二遮挡部22与第一遮挡112部配合使用,进一步增加覆盖面积,从而更好的保持土壤湿润。
[0023]本实施例中,第一遮挡部112与第二遮挡部22形成一遮挡面,而且第一遮挡部112、第二遮挡部22的形状相同,第一遮挡部112、第二遮挡部22的纵向切面为楔形,楔形的第一遮挡部112、第二遮挡部22形成一遮挡面后从外部看不明显,不会影响花盆的整体美观度。
[0024]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部2为平板状结构,这样该组合式花盆就相当于在花盆的一侧设立一个开口,通过第二部2对其开口进行密封,可以尽量的减小对花盆内植物的影响,不会使其土壤完全散落。
[0025]所述第一连接机构包括设于第一侧壁上的第一滑块及设于第二侧壁21上的第一滑槽23,第二侧壁21从第一滑块上端套于第一滑块进行固定连接,这样方便第二部2的拆装,当需要进行移栽时,只要将第二部2向上拉起拆掉就可以进行对整个植物及图进行移栽了,简单易操作。
[0026]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侧壁包括上侧壁11及下侧壁12,第一滑块包括上滑块111及下滑块121,上滑块111设于上侧壁11上,下滑块121设于下侧壁12上,第一遮挡部112设置在上侧壁11上,上侧壁壁11与下侧壁12之间设有第二连接机构,上侧壁11与下侧壁12也为可拆卸连接,这样可以在种植花草等植物的时候可以将上侧壁11拆下,不会受到第一遮挡部112的影响,增大了操作空间,可以更加方便的进行花草等植物的种植。
[0027]所述第二连接机构包括设于上侧壁11下端的第二滑块113及设于下侧壁12上端的第二滑槽123,安装时,第二滑块113从与第二部2相对的一侧插入第二滑槽123内进行固定连接,结构简单易操作,而且固定牢固可靠。
[0028]—些实施例中该组合式花盆还包括一凸块122,所述凸块122设置在底板13上与第二侧壁21连接的一端,所述凸块122两端分别与下侧壁12连接,凸块122向上稍凸起,这样防止第一部与第二部2的连接处底部漏水或土壤,对其容纳腔底部的水分或土壤起到阻拦作用。
[0029]所述底板13上还设有多个排水孔124,排水孔124会将多余的水分排出。
[0030]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方便组装和拆卸,不仅能够方便更换土壤和移栽,而且设有遮挡面,能够减慢土壤水分的蒸发,不需要经常浇水,使其养护花草等植物变得更加方便。
[0031]以上内容是结合具体的优选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所作的进一步详细说明,不能认定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只局限于这些说明。对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简单推演或替换,都应当视为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权利要求】
1.一种组合式花盆,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部及第二部,所述第一部包括底板及第一侧壁,所述第二部包括第二侧壁,所述第一侧壁、第二侧壁及底板围成一容纳腔,所述第一侧壁与所述第二侧壁对应位置处设有第一连接机构,所述第一侧壁与所述第二侧壁为可拆卸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合式花盆,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纳腔内的第一侧壁上设有向所述容纳腔内凸出的第一遮挡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组合式花盆,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纳腔内的第二侧壁上设有向所述容纳腔内凸出的第二遮挡部,所述第一遮挡部与所述第二遮挡部形成一遮挡面。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组合式花盆,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部为平板结构。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组合式花盆,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机构包括设于所述第一侧壁上的第一滑块及设于所述第二侧壁上与所述第一滑块配合使用的第一滑槽。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组合式花盆,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侧壁包括上侧壁及下侧壁,所述第一遮挡部设于所述上侧壁上,所述上侧壁与所述下侧壁之间设有第二连接机构,所述上侧壁与所述下侧壁为可拆卸连接,所述第一滑块包括上滑块及下滑块,所述上滑块设于所述上侧壁,所述下滑块设于与所述下侧壁上。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组合式花盆,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接机构包括设于所述上侧壁下端面的第二滑块及设于所述下侧壁上端面的与所述第二滑块配合使用的第二滑槽。
8.根据权利要求3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组合式花盆,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上与所述第二侧壁连接的一端设有向上凸出的凸块,所述凸块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侧壁的对应处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组合式花盆,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遮挡部与所述第二遮挡部形状相同、且纵向切面为楔形。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合式花盆,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上设有多个用于排水的排水孔。
【文档编号】A01G9/02GK203575209SQ201320768052
【公开日】2014年5月7日 申请日期:2013年11月29日 优先权日:2013年11月29日
【发明者】刘俊春, 苏雪 申请人:刘俊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