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抛机用履带连接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1890阅读:207来源:国知局
翻抛机用履带连接机构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翻抛机用履带连接机构,所述翻抛机用履带连接机构包含有支架主体(1),所述支架主体(1)顶部设置有驾驶室(2),底部设置有履带行走机构(3)和翻料机构(4),所述支架主体(1)包含有前后平行对称设置的两块主架板(1.1),两块主架板(1.1)之间通过连接板(1.2)相连接固定。本实用新型一种翻抛机用履带连接机构,使用寿命长且作业效果好。
【专利说明】翻抛机用履带连接机构
【技术领域】
[0001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翻抛机用履带连接机构,尤其是涉及一种用于在肥料发酵生产中对发酵物进行翻抛、粉碎、堆垛作业的翻抛机上使用的提升机构。
【背景技术】
[0002]翻抛机是一种基于动态条垛式堆肥发酵技术而研发生产的机械设备,早期的堆肥工艺是静态堆肥,常常由于供氧不足而转化成厌氧发酵,会产生大量硫化氢等臭气,且发酵周期长,后来在上世纪中期,最早由德国的BACKHUS (巴库斯)公司研制出了用了改善好氧发酵堆肥中供氧和改善物料形状的机械设备,称之为翻抛机,也叫翻堆机,其在固体有机物的发酵过程中,对发酵物进行翻抛、充氧,并将其重新堆垛好,采用机械化作业后,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
[0003]但是,在实际的使用中发现,常规的翻抛机处理能力小,不能适应产业化规模化有机固体废弃物处理的需要,且履带式行走翻抛机的行走机架与主架的连接多参照挖掘机侧接的方式(见图示11),翻抛机与挖掘机在履带跨距上有很达到区别,挖掘机履带跨距一般小于履带接地长度,而翻抛机履带的跨距一般是履带接地长度的3倍以上,使履带整体受力不均,易产生偏磨现象而影响其行走功能;更严重会使整机机架变形而缩短整机使用寿命O
实用新型内容
[000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不足,提供一种能够延长履带行走机构使用寿命的翻抛机用履带连接机构。
[000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翻抛机用履带连接机构,所述翻抛机用履带连接机构包含有支架主体,所述支架主体顶部设置有驾驶室,底部设置有履带行走机构和翻料机构,所述支架主体包含有前后平行对称设置的两块主架板,两块主架板之间通过连接板相连接固定,所述主架板桥接于履带行走机构正上方。
[0006]本实用新型一种翻抛机用履带连接机构,上述主架板呈倒置的“U”形结构,且倒“U”形设置的主架板的两个支脚底部均开设有倒U形豁口,所述履带行走机构位于上述主架板的两个支架底部的倒U形豁口内,所述履带行走机构包含有履带支架和包裹于履带支架上的履带,所述履带支架左右两侧均连接有向外延伸的有侧支撑板,且上述主架板的支脚底部的倒U形豁口的左右两端搁置在履带支架的左右两个侧支撑板上。
[0007]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0008]采用本实用新型后,支架主体的重力垂直压在履带行走机构上,相比于原先的斜向受力,受力更为均匀,因此在行走过程中,不容易对履带行走机构造型损伤,有利于延长其使用寿命。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0009]图1为采用本实用新型翻抛机用履带连接机构后的翻抛机的结构示意图。
[0010]图2为采用本实用新型翻抛机用履带连接机构后的翻抛机的正视图。
[0011]图3为采用本实用新型翻抛机用履带连接机构后的翻抛机的俯视图。
[0012]图4为采用本实用新型翻抛机用履带连接机构后的翻抛机的主架板的结构示意图。
[0013]图5为采用本实用新型翻抛机用履带连接机构后的翻抛机的主架板的连接工装的结构示意图。
[0014]图6为采用本实用新型翻抛机用履带连接机构后的翻抛机的履带行走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0015]图7为采用本实用新型翻抛机用履带连接机构后的翻抛机的翻料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0016]图8为采用本实用新型翻抛机用履带连接机构后的翻抛机的翻料机构的正视图。
[0017]图9为采用本实用新型翻抛机用履带连接机构后的翻抛机的翻料机构的侧视图。
[0018]图10为采用本实用新型翻抛机用履带连接机构后的翻抛机的翻料机构的动力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11为常规的履带机构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0020]图12为采用本实用新型翻抛机用履带连接机构后的翻抛机的提升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13为采用本实用新型翻抛机用履带连接机构后的翻抛机的提升机构的运动分析示意图。
[0022]图14为常规提升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0023]其中:
[0024]支架主体1、驾驶室2、履带行走机构3、翻料机构4、动力系统5、辅助翻料机构6、提升机构7 ;
[0025]主架板1.1、连接板1.2、倒U形豁口 1.3;
[0026]连接定位孔1.1.1、定位法兰1.1.2、定位螺母1.1.3、调节轴1.1.4、手柄1.1.5 ;
[0027]履带支架3.1、侧支撑板3.2、履带3.3 ;
[0028]翻料辊筒4.1、刀片组件一 4.2、刀片组件二 4.3、刀片组件三4.4 ;
[0029]驱动马达5.1、连接盘5.2、壳体延伸套筒5.3、套筒连接板5.4 ;
[0030]连接板6.1、连接槽6.2、翻料板6.3 ;
[0031]连杆一 7.1、连杆二 7.2、连杆三7.3。
【具体实施方式】
[0032]参见图f 12,本实用新型涉及的一种翻抛机,所述翻抛机用履带连接机构包含有支架主体1,所述支架主体I顶部设置有驾驶室2,底部设置有履带行走机构3和翻料机构4 ;
[0033]具体的讲,参见图1-5,所述支架主体I包含有前后平行对称设置的两块主架板1.1,主架板1.1呈倒置的“U”形结构(由两个支脚和一个顶板构成的倒“U”形结构)一主架板1.1采用整体式结构,相比于常规的拼装式结构,其强度得到了极大的提高,从而使得其在工作过程中不容易发生形变,有利于延长其使用寿命,且倒“U”形设置的主架板1.1的两个支脚底部开设有倒U形豁口 1.3,两块主架板1.1之间通过连接板1.2相连接固定,连接板1.2由多块均连接与两块主架板1.1之间的小板拼接而成一倒“U”结构,并不一定要求是整体式的结构;
[0034]为了使得两块主架板1.1在通过连接板1.2连接时能够保持精确位置关系,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一套连接工装,在连接时,上述主架板1.1的两个支脚和一个顶板上均设置有连接定位孔1.1.1,所述连接定位孔1.1.1上通过定位法兰1.1.2连接有定位螺母1.1.3,前后两块主架板1.1相对应的定位螺母1.1.3之间连接有调节轴1.1.4,所述调节轴1.1.4的两端均设置有外螺纹,上述调节轴1.1.4的两端的外螺纹分别旋置于前后两块主架板1.1上的定位螺母1.1.3的内螺纹中,所述调节轴1.1.4上设置有至少一个手柄
1.1.5,通过手柄1.1.5可以方便旋转调节轴1.1.4,从而调整前后两块主架板1.1之间的间距,使得其间距能够精准的保持;在调整好上述间距后,就能够从容的在前后主架板1.1之间安装连接板1.2,而无需担心安装精度,同时,安装好后,还可在支架主体I安装检修梯,便于操作人员上机进行维修等操作;
[0035]参见图6,所述主架板1.1桥接于履带行走机构3正上方,具体的讲,所述履带行走机构3位于上述主架板1.1的倒U形豁口 1.3内,所述履带行走机构3包含有履带支架
3.1和包裹于履带支架3.1上的履带3.3,所述履带支架3.1左右两侧连接有侧支撑板3.2,且上述主架板1.1的倒U形豁口 1.3的左右两端搁置在履带支架3.1的左右两个侧支撑板3.2上,采用这样的安装方式,使得整个支架主体I的重力垂直的压在履带支架3.1上,而传统的连接方式为在履带支架3.1靠近支架主体I的一端与支架主体I相连接,这样一来,支架主体I的重力是斜向传导至履带支架3.1上的,使用时间一长,容易在连接部位产生形变,甚至造成断裂;
[0036]参见图?、,所述翻料机构4包含有一水平设置的翻料辊筒4.1,翻料辊筒4.1的两端均安装于连接两块主架板1.1的连接板1.2上,所述翻料辊筒4.1的左右靠近端部处均安装有刀片组件一 4.2,所述刀片组件一 4.2为螺旋状的整体式刀片,所述翻料辊筒4.1的中部安装有刀片组件三4.4,所述刀片组件三4.4为多条平行于翻料辊筒4.1中心轴的刀片带,所述刀片带有多个独立的小刀片排列而成,所述刀片组件一 4.2和刀片组件三4.4之间设置有刀片组件二 4.3,所述刀片组件二 4.3为有多个独立的小刀片构成的螺旋状刀片带;
[0037]参见图9,上述翻料机构4由动力系统5提供旋转驱动力,所述动力系统5包含有驱动马达5.1,所述驱动马达5.1安装于连接板1.2上,所述驱动马达5.1的转动轴上连接有一连接盘5.2,所述驱动马达5.1朝向转动轴的一端安装有一套筒连接板5.4,所述驱动马达5.1的套筒连接板5.4朝向转动轴的一端延伸形成一壳体延伸套筒5.3,上述连接盘
5.2置于该壳体延伸套筒5.3内,且连接盘5.2与壳体延伸套筒5.3之间通过轴承相连接,所述连接盘5.2与翻料辊筒4.1的端面相连接形成面接触连接,增加了连接的强度,而原先的联轴器连接方式,容易在使用过程中造成连接部位的损坏或断裂,采用本实用新型的动力系统后,连接部分是面连接,在工作过程中,有效的通过连接盘5.2的传动,将压力传递至壳体延伸套筒5.3上,而壳体延伸套筒5.3的强度相比于原先的联轴器方式,大大得到了提高;同时,采用这种连接方式,减小了联轴器的占用空间,有效的减小了驱动马达5.1的安装空间,使得其不会对履带行走机构3等造成妨碍;
[0038]参见图10,为了提高翻料的效果,将靠近地面的肥料进行翻转,安装一辅助翻料机构6,所述翻料机构6包含有安装于翻料辊筒4.1左右两端连接板6.1,两个连接板6.1之间连接有翻料板6.3,该翻料板6.3紧贴发酵物料底层,优选的,该翻料板6.3为一“L”形结构,便于将铲起靠近地面的肥料,同时,为了增加调节能力,所述连接板6.1上设置有条状的连接槽6.2,穿接于该连接槽6.2内的螺栓将翻料板6.3固定在两块连接板6.1之间,通过,当配合不同场合时,通过调节螺栓在连接槽6.2内的位置可方便的对翻料板6.3的高度进行调整,从而达到最优化的效果,翻料时,翻料板6.3将底部的肥料往上抛起来,在往上的同时这些肥料既能够顺利的被翻料辊筒4.1进行翻料,从而使得靠近地面的肥料也能够得到翻抛作业,增加了肥料的发酵率,有助于提高肥料的产量;
[0039]参见图12?13,同时,对于驾驶室2,普通驾驶室提升机构(比如中国专利ZL201320049228.0公布的“一种翻抛机驾驶室升降机构”)通常采用减小行程,使驾驶室提升过程避开四连杆死点位置,但是这样会使驾驶室提升行程受到极大的限制,使驾驶室根本不能完全落下,只能悬在半空。而驾驶室要完全由底部升到顶部其主杆运行角度至少是需要200°,期间至少要过一个死点;为此我公司采用了下述提升机构7,所述提升机构7包含有连杆一 7.1、连杆二 7.2和连杆三7.3,所述连杆一 7.1 一端与支架主体I铰接于A点,另一端与驾驶室2铰接于C点,所述连杆二 7.2 一端与支架主体I铰接于B点,另一端与驾驶室2铰接于D点,连杆一 7.1平行于连杆二 7.2,A点和B点之间的连线AB平行于C点和D点之间的连线⑶,这样一来AB、BD (连杆二 7.2)、DC、AC (连杆一 7.1)构成一四连杆机构,同时连接杆三7.3 一端与连杆一 7.1的杆身相铰接,另一端与连杆二 7.2的杆身相铰接,且连杆三7.3平行于AB和⑶,增设连杆EF (连杆三7.3)后,使驾驶室提升机构形成双联平行四边形稳定结构,迫使⑶始终平行于AB,且AC\BD运行角速度始终相等。达到驾驶室完全提升或降落的目的;使用时,通过油缸驱动连杆一 7.1即可实现对驾驶室2的提升。
【权利要求】
1.一种翻抛机用履带连接机构,翻抛机包含有支架主体(I),所述支架主体(I)顶部设置有驾驶室(2),底部设置有履带行走机构(3)和翻料机构(4),所述支架主体(I)包含有前后平行对称设置的两块主架板(1.1),两块主架板(1.1)之间通过连接板(1.2)相连接固定,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架板(1.1)桥接于履带行走机构(3)正上方。
2.如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翻抛机用履带连接机构,其特征在于:上述主架板(1.0呈倒置的“U”形结构,且倒“U”形设置的主架板(1.1)的两个支脚底部均开设有倒U形豁口(1.3),所述履带行走机构(3)位于上述主架板(1.1)的两个支架底部的倒U形豁口(1.3)内,所述履带行走机构(3)包含有履带支架(3.1)和包裹于履带支架(3.1)上的履带(3.3),所述履带支架(3.1)左右两侧均连接有向外延伸的有侧支撑板(3.2),且上述主架板(1.1)的支脚底部的倒U形豁口(1.3)的左右两端搁置在履带支架(3.1)的左右两个侧支撑板(3.2)上。
【文档编号】C05F17/02GK203666816SQ201320801316
【公开日】2014年6月25日 申请日期:2013年12月9日 优先权日:2013年12月9日
【发明者】陆建明, 曾淑华, 沈其荣 申请人:江阴市联业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