钓线导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4284阅读:188来源:国知局
钓线导件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提供一种能够简单制造的钓线导件。一个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钓线导件,其为安装于钓竿的顶端部的钓线导件,具备:筒状构件,其为形成有沿着延伸设置方向延长的贯通孔的筒状构件,在一端的端面上形成有沿着所述延伸设置方向相互相向延长的多个切口;及骨架构件,其为形成有使钓线穿过并导向的贯通孔的骨架构件,形成有卡合于所述筒状构件的所述贯通孔及所述多个切口的支撑部。
【专利说明】钓线导件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导向钓线的钓线导件。
[0002]本申请为根据日本国专利申请2012 - 160351 (2012年7月19日申请)的优先权主张申请,该基础申请的内容按照本说明书的记载。
【背景技术】
[0003]作为安装于钓竿的顶端部的导向钓线的钓线导件,公知有日本国特开平9 一131148号公报(专利文献I)所记载的钓线导件。在该文献中所记载的钓线导件包括:骨架构件,保持使钓线穿过且导向的环状构件;及管构件,用于将该骨架构件安装于钓竿的顶端部。圆筒状的管构件的一端被以狭窄状冲压加工,呈矩形状的开口。形成于骨架构件的舌片状的插入部插入管构件的矩形状的开口,以便骨架构件与管构件结合。
[0004]专利文献1:日本国特开平9 - 131148号公报

【发明内容】

[0005]但是,为了制造在上述文献中所记载的钓线导件,需要将管构件进行称为冲压加工这样的复杂工序,以便管构件的一端呈矩形状的开口。提供一种能够更简单制造的钓线导件成为I个要求。
[0006]因此,通过本发明各种各样的实施方式,提供一种能够简单制造的钓线导件。
[0007]本发明一个形态所涉及的钓线导件,其为安装于钓竿的顶端部的钓线导件,具备:筒状构件,其为形成有沿着延伸设置方向延长的贯通孔的筒状构件,在一端的端面上形成有沿着所述延伸设置方向相互相向延长的多个切口 ;及骨架构件,其为形成有使钓线穿过并导向的贯通孔的骨架构件,形成有卡合于所述筒状构件的所述贯通孔及所述多个切口的支撑部。
[0008]通过本发明各种各样的实施方式,可以提供一种能够简单制造的钓线导件。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09]图1是表示安装有本发明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钓线导件的钓竿的结构的侧视图。
[0010]图2是表示本发明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钓线导件的结构的侧视图。
[0011]图3是表示图2所示的钓线导件的结构的俯视图。
[0012]图4是沿B — B’线表示图3所示的钓线导件的剖视图。
[0013]图5是沿A — A’线表示图2所示的钓线导件的剖视图。
[0014]图6是表示图2所示的钓线导件的结构的主视图。
[0015]图7是沿C 一 C’线表示图2所示的钓线导件的剖视图。
[0016]图8是表示本发明其他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钓线导件的结构的侧视图。
[0017]图9是表示从上面观察本发明另一个其他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钓线导件的结构的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
[0018]以下,参照合适的附图对各种各样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另外,对于附图中共通的结构要素,标注相同的参照符号。而且,各附图为了说明方便,并不局限于通过相同的比例尺进行表示。
[0019]图1是表示安装有本发明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钓线导件的钓竿的结构的侧视图。如图1所示,钓竿(钓竿本体)10包括--第I节竿12,安装有卷线器R ;中间竿14,连接于第I节竿12 ;其他的中间竿16,连接于中间竿14 ;及竿梢节18,连接于其他的中间竿16。钓竿10作为一个例子为所谓的甩出式竿,中间竿14、其他的中间竿16及竿梢节18依次收容于第I节竿12。
[0020]在这样的竿中安装有钓线导件,该钓线导件导向从卷线器R连续出来的钓线。例如,在第I节竿12中安装有钓线导件20,在中间竿14中安装有钓线导件22,相同地在其他的中间竿16及竿梢节18中分别安装有钓线导件24及钓线导件26。除此之外,在竿梢节18的顶端部安装有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钓线导件(有时称为“顶端导件”。)30。
[0021]对于钓线导件(顶端导件)30的详细内容进一步参照图2~图7进行说明。图2是表示本发明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钓线导件的结构的侧视图。图3是表示图2所示的钓线导件的结构的俯视图。图4是沿B — B’线表示图3所示的钓线导件的剖视图。图5是沿A - A’线表示图2所示的钓线导件的剖视图。图6是表示图2所示的钓线导件的结构的主视图。图7是沿C 一 C’线表示图2所示的钓线导件的剖视图。
[0022]如图2~图6所示,钓线导件30主要包括筒状构件40、固定于筒状构件的骨架构件50。
[0023]首先,对筒状构件40的结构进行说明。
[0024]筒状构件40呈筒状,形成有沿着其延伸设置方向延长的贯通孔42。贯通孔42的其内径以从筒状构件40的一端40a到另一端40b之间以大致一定的方式形成。从形成于筒状构件40的一端40a的开口 44a使竿梢节18的顶端部18a收容于贯通孔42。例如,通过将粘接剂施加于筒状构件40的贯通孔42的内面与竿梢节18的顶端部18a的外面之间,则使竿梢节18固定于筒状构件40。
[0025]当着眼于筒状构件40的另一端40b时,则在另一端40b的端面40c上形成有沿着筒状构件40的延伸设置方向而相互相向延长的多个(在此,例如2个)切口(槽口)46。如图2及图7明确所示,这样的2个切口 46分别被在筒状构件40的另一端40b上相互相向延长的2个支撑面40d、40e与邻接于这样的2个支撑面40d、40e而延长的支撑面40f围着。换言之,各切口 46由筒状构件40的另一端40b上的3个支撑面40d、40e、40f固定。
[0026] 如图6及图7所示,各切口 46邻接及连通于在筒状构件40的另一端40b上形成的开口 44b。
[0027]本实施方式中,如图2及图7明确所示,各切口 46以在筒状构件40的延伸设置方向上以大致平行地延长的方式形成。具体而言,各切口 46以如下方式形成,支撑面40d及支撑面40e相互以大致平行地延长且在筒状构件40的延伸设置方向上大致平行地延长。
[0028]作为一个例子,这样的筒状构件40由玻璃或碳等的强化纤维含浸树脂的纤维强化树脂(层叠多个胶片状的纤维强化树脂)形成。例如,筒状构件40可以通过将板状的纤维强化树脂缠绕多次形成。再者,筒状构件40也可以利用包括钛或铝等各种各样的金属及包括环氧树脂、聚酰胺树脂或酚醛树脂等各种各样的树脂一体成形。而且,切口 46可以通过使用例如刀具或切削机械在筒状构件40的端面上形成切口,从而容易地形成。
[0029]接着,对骨架构件50的结构进行说明。
[0030]如图2~图6所示,骨架构件50例如由具有从一端50a朝向另一端50b减少的宽度且在中央部付近屈曲的板状的构件形成。具体而言,骨架构件50大致而言包括:板状的第I支撑部52,从筒状构件40的开口 44b插入并收容于贯通孔42 ;板状的第2支撑部54,连续连接于第I支撑部52,具有大于第I支撑部52的宽度,卡合于筒状构件40的2个切口46 ;及板状的本体部56,连续连接于第2支撑部54,具有大于第2支撑部54的宽度,在第2支撑部54上倾斜延长,形成有贯通孔58。
[0031]本实施方式中,作为一个例子,骨架构件50形成从一端50a到另一端50b之间,具有大致一定的厚度。即,第I支撑部52、第2支撑部54及本体部56以维持大致相同的厚度的方式形成。
[0032]如图4及图5所示,第I支撑部52以呈小于贯通孔42的内径的宽度及厚度的方式形成,以便能够收容于筒状构件40的贯通孔42。第I支撑部52以呈从前端朝向后端增加宽度的方式形成。 [0033]第2支撑部54与第I支撑部52相同地以呈小于贯通孔42的内径厚度的方式形成,以便能够收容于筒状构件40的贯通孔42。而且,第2支撑部54以呈大于贯通孔42的内径的宽度(从前端朝向后端增加的宽度)的方式形成。具体而言,第2支撑部54以如下方式形成,以呈能够至少局部相向筒状构件40的支撑面40e (及支撑面40d)的宽度,即能够至少局部覆盖支撑面40e (及支撑面40d)的宽度。
[0034]本体部56以呈从前端朝向后端增加宽度的方式形成。本体部56在前端弯曲,从而在第2支撑部54 (及第I支撑部52)上呈倾斜延长的形状。本体部56在后端保持具有贯通孔58的环状支撑构件(有时称为“导环”。)57。该环状支撑构件57发挥导向穿过贯通孔58的钓线的作用。
[0035]作为一个例子,这样的骨架构件50由玻璃或碳等的强化纤维含浸树脂的纤维强化树脂(层叠多个胶片状的纤维强化树脂)形成。再者,骨架构件50也可以利用包括钛或铝等各种各样的金属及包括环氧树脂、聚酰胺树脂或酚醛树脂等各种各样的树脂一体成形。
[0036]接着,对骨架构件50怎样安装在筒状构件40上进行说明。
[0037]首先,参照图4,骨架构件50的第I支撑部52的顶端从形成于筒状构件40的另一端40b的开口 44b插入筒状构件40的贯通孔42的内部(另外,此时,在筒状构件40上未安装有竿梢节18)。当第I支撑部52直接行进在贯通孔42时,因为其侧面抵接于贯通孔42的内面(图5所示的状态),所以不能进一步在贯通孔42的内部中行进。在该状态下,如图
2、图5及图7所示,第2支撑部54的下面的局部(边缘部)与筒状构件40的支撑面40e相向(或抵接),第2支撑部54的上面的局部(边缘部)与筒状构件40的支撑面40d相向(或抵接)。由此,第2支撑部54 (甚至骨架构件50整体)通过这样的支撑面限制其向上下方向移动。即,由于第2支撑部54卡合于筒状构件40的2个切口 46 (第2支撑部54被筒状构件40的支撑面40d及支撑面40e夹持),因此第2支撑部54 (及骨架构件50整体)通过切口46限制其向上下方向移动。[0038]再者,本实施方式中,如图4及图5所示,在第I支撑部52的外面(B卩,上面,下面及侧面等)与筒状构件40的贯通孔42的内面之间配置有缓冲材60。作为缓冲材60例如可使用粘接剂(例如,环氧树脂粘接剂)或树脂等。
[0039]除此之外,如图4及图7所示,也可以在第2支撑部54的外面(B卩,上面及下面)与筒状构件40的贯通孔42的内面及支撑面40d、40e之间配置有缓冲材70。作为缓冲材70可使用与缓冲材60相同的材料。
[0040]这样的缓冲材60 (缓冲材70)首先发挥提高第I支撑部52 (第2支撑部54)与筒状构件40之间结合力的作用。并且,缓冲材60 (缓冲材70)也发挥吸收在第I支撑部52(第2支撑部54)的上下方向上的位移的作用。具体而言,例如,由于钓线在接触环状支撑构件57的同时移动,或本体部56由于碰撞物体,贝U本体部56有时在上下方向上位移。此时,起因于本体部56的移动,第I支撑部52 (第2支撑部54)也在上下方向上进行位移。此时,缓冲材60 (缓冲材70)收缩从而吸收第I支撑部52 (第2支撑部54)的位移。由此,可以抑制发生由于本体部56急剧地移动而使第I支撑部52 (第2支撑部54)及筒状构件40破损的事态。
[0041]再者,本实施方式中,如图4所示,为了填补在骨架构件50的本体部56的上面与筒状构件40的另一端40b的端面40c之间产生的高低差,因此在本体部56的上面与筒状构件40的端面40c之间配置有埋设材80。作为埋设材80,可使用粘接剂或树脂等。取而代之,通过对筒状构件40的端面40c进行加工(焊接或熔敷等),也可以使筒状构件40自身构成埋设材80。
[0042]取而代之,或如图4所示,除此之外,为了填补在骨架构件50的本体部56的下面与筒状构件40的另一端40b的端面40c之间产生的高低差,因此也可以在本体部56的下面与筒状构件40的端面40c之间配置有埋设材90。该埋设材90也能够与埋设材80相同地形成。
[0043]图8是表示本发明其他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钓线导件的结构的侧视图。另外,在图8中,对于图2中相同的结构要素,标注相同的符号,从而省略详细说明。
[0044]该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筒状构件40’与图2所示的筒状构件40相同地在其另一端40b的端面40c上形成有2个切口 46’。但是,切口 46’与图2所示的切口 46不同,在筒状构件40’的延伸设置方向上朝向下方以倾斜延长的方式形成。具体而言,包着筒状构件40’上的切口 46’的支撑面40d’及支撑面40e’,在筒状构件40’的延伸设置方向朝向下方以倾斜延长的方式形成。由此,在筒状构件40’的贯通孔42的内面与第2支撑部54的上面(下面)及第I支撑部52的上面(下面)之间的间隙具有从筒状构件40’的另一端40b朝向一端40a增加的(减少的)高度。这是意指配置于筒状构件40’的贯通孔42的内面与第2支撑部54的上面(第I支撑部52的上面)之间的缓冲材70’(缓冲材60’ )的体积增加。由此,缓冲材70’(缓冲材60’)可以更有效地吸收起因于本体部56的箭头R所示的方向的位移的第2支撑部54 (第I支撑部52)的位移。
[0045]而且,通过调整切口 46’在筒状构件40’的延伸设置方向上形成的角度,则可以调整环状支撑构件57在筒状构件40’的延伸设置方向上形成的角度。由此,可以通过环状支撑构件57来提高钓线的导向性。
[0046]另外,虽然图8是表示切口 46’以在筒状构件40’的延伸设置方向上朝向下方倾斜延长的方式形成的例子,但是切口 46’也可以以在筒状构件40’的延伸设置方向上朝向上方倾斜延长的方式形成。此时,与图8所示的结构相反,可以更有效地吸收起因于与本体部56的箭头R所示的方向相反方向的位移的第2支撑部54 (第I支撑部52)的位移。
[0047]图9是表示从上面观察本发明另一个其他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钓线导件的结构的剖视图。另外,在图9中,对于与图5所示的相同的结构要素,标注相同的符号,从而省略详细说明。
[0048]第2支撑部54’具有与筒状构件40’ ’的外面平滑连接的侧面。由此,第2支撑部54’的下面(上面)完全覆盖筒状构件40’’的支撑面40e (支撑面40d)。
[0049]其结果,可以提高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钓线导件的美感。而且,由于不在第2支撑部54’的侧面与筒状构件40’ ’的外面之间产生高低差,因此可以抑制在这样的高低差上发生缠绕钓线的事态。[0050]再者,第2支撑部54’的前端的端面形成抵接于筒状构件40’ ’的另一端40b的端面40c的抵接面。由此,即使本体部56受到沿着与筒状构件40’’的延伸设置方向交错的方向(例如,与如图9所示的筒状构件40’’的延伸设置方向正交的方向X)的外力时,也可以更有效地维持骨架构件50’与筒状构件40’’之间的结合。
[0051]再者,筒状构件40’’具有朝向一端40a的端面40 g增加的内径。例如,如图9所示,筒状构件40’’具有如下内径,在从另一端40b到中央部付近具有大致一定的内径,在从中央部付近到一端40a具有朝向一端40a增加的内径。由此,可以更简单地将竿梢节18的顶端部18a插入形成于筒状构件40’’的一端40a的开口 44a’(该开口大于图5所示的开口 44a)。
[0052]如上所述,根据上述的各种各样的实施方式,形成在筒状构件的一端的端面上相互相向延长的多个切口,使骨架构件的顶端部收容于筒状构件的贯通孔,同时通过将骨架构件的顶端部卡合于筒状构件的多个切口,从而使筒状构件与骨架构件结合。由此,可以提供一种能够简单制造的钓线导件。
[0053]另外,因为骨架构件的顶端部被筒状构件的多个切口分别夹持,所以可以提高骨架构件与筒状构件的接合强度。
[0054]再者,通常可以认为,由于对纤维强化树脂不容易实施捻线加工,因此在使用纤维强化树脂从而形成钓线导件时,则由纤维强化树脂同时形成筒状构件及骨架构件是困难的。但是,因为上述的各种各样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钓线导件通过在筒状构件上形成多个切口并使骨架构件卡合于这样的切口而进行制造的,所以通过纤维强化树脂同时形成筒状构件及骨架构件不存在任何的困难。由此,通过纤维强化树脂同时形成筒状构件及骨架构件,也可以提供一种能够提高强度且实现轻量化的钓线导件。
[0055]另外,在上述的各种各样的实施方式中,虽然对在筒状构件上形成有相互相向且沿着筒状构件的延伸设置方向延长的“2个的”切口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是也可以在筒状构件上形成有相互相向且沿着筒状构件的延伸设置方向延长的“3个以上的”切口。此时,优选骨架构件呈全部卡合于这样的3个以上的切口的形状。
[0056]而且,上述的各种各样的实施方式中,通过在筒状构件的外面涂敷环氧树脂等的树脂,可以增加筒状构件对外伤的耐久性,而且,可以提高筒状构件的外观。
【权利要求】
1.一种钓线导件, 其为安装于钓竿的顶端部的钓线导件,其特征为,具备: 筒状构件,其为形成有沿着延伸设置方向延长的贯通孔的筒状构件,在一端的端面上形成有沿着所述延伸设置方向相互相向延长的多个切口, 及骨架构件,其为形成有使钓线穿过并导向的贯通孔的骨架构件,形成有卡合于所述筒状构件的所述贯通孔及所述多个切口的支撑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钓线导件,其特征为, 所述骨架构件包括:板状的第I支撑部,收容于所述筒状构件的所述贯通孔;板状的第2支撑部,连续连接于该第I支撑部,具有大于该第I支撑部的宽度,卡合于所述筒状构件的所述多个切口 ;及板状的本体部,连续连接于该第2支撑部,在该第2支撑部上倾斜延长,形成有所述贯通孔。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钓线导件,其特征为,还具备缓冲材,该缓冲材配置于所述筒状构件的所述贯通孔的内面与所述骨架构件的所述第I支撑部的外面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钓线导件,其特征为,还具备缓冲材,该缓冲材配置于围着所述筒状构件上的各切口而相互相向延长的多个支撑面与所述骨架构件的所述第2支撑部的外面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钓线导件,其特征为,还具备埋设材,该埋设材配置于所述骨架构件的所述本体部的 上面或下面与所述筒状构件的所述一端的端面之间。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钓线导件,其特征为,形成于所述筒状构件的所述多个切口,通过在该筒状构件的所述延伸设置方向上以大致平行延长的方式形成,使所述骨架构件的所述第2支撑部的上面及所述第I支撑部的上面相对于所述筒状构件的所述贯通孔的内面大致平行地延长。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钓线导件,其特征为,形成于所述筒状构件的所述多个切口,通过在该筒状构件的所述延伸设置方向上以倾斜延长的方式形成,使所述骨架构件的所述第2支撑部的上面及所述第I支撑部的上面相对于所述筒状构件的所述贯通孔的内面倾斜延长。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钓线导件,其特征为,所述骨架构件的所述第2支撑部具有与所述筒状构件的外面平滑连接的侧面。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钓线导件,其特征为,所述筒状构件具有朝向其另一端的端面增加的内径。
10.一种钓竿,其特征为,具备: 钓竿本体; 及钓线导件,其为权利要求1所述的钓线导件,所述钓竿本体的顶端部从所述筒状构件的所述另一端插入所述贯通孔。
【文档编号】A01K87/04GK103841822SQ201380003225
【公开日】2014年6月4日 申请日期:2013年7月11日 优先权日:2012年7月19日
【发明者】川村拓司, 中村拓贵 申请人:古洛布莱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