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治葡萄霜霉病的化合物及应用其的组合物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7509阅读:265来源:国知局
一种防治葡萄霜霉病的化合物及应用其的组合物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防治葡萄霜霉病的有机化合物及其组合物,其可制备成可溶性液剂、微乳剂、水乳剂、悬乳剂、种衣剂、可湿性粉粒剂、缓释颗粒剂、控释颗粒剂、水分散粒剂、干悬乳剂,或直接使用的颗粒剂等剂型。所述组合物用于防治葡萄霜霉病。
【专利说明】一种防治葡萄霜霉病的化合物及应用其的组合物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农药化合物及其组合物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防治葡萄霜霉病化合物及其组合物。
【背景技术】
[0002]葡萄霜霉病是由真菌引起的一种世界性病害,病菌原生于北美洲东部的野生葡萄上。19世纪后期,伴随欧洲种葡萄向全球引种栽培,葡萄霜霉病传播到全世界所有葡萄栽培区,如最早发明的化学杀菌剂波尔多液就是针对该病害发生而发现的。我国各葡萄种植区均有发生,病害主要侵染植株的幼嫩器官,危害叶片、嫩梢和幼果。如果防治不及时,霜霉病对葡萄树势及其产量和质量影响很大。葡萄霜霉病再各葡萄产区几乎均有分布。葡萄霜霉病主要危害叶片,也能侵染新梢幼果等幼嫩组织。叶片被害,初生淡黄色水溃状边缘不清晰的小斑点,以后逐渐扩大为褐色不规则形或多角形病斑,数斑相连变成不规则形大斑。天气潮湿时,于病斑背面产生白色霜霉状物,即病菌的孢囊梗和孢子囊。发病严重时病叶早枯早落,嫩梢受害,形成水溃状斑点,后变为褐色略凹陷的病斑,潮湿时病斑也产生白色霜霉。病重时新梢扭曲,生长停止,甚至枯死。卷须、穗轴、叶柄有时也能被害,其症状与嫩梢相似。幼果被害,病部褪色,变硬下陷,上生白色霜霉,很易萎缩脱落。果粒半大时受害,病部褐色至暗色,软腐早落。果实着色后不再侵染。
[0003]病菌以卵孢子在病组织中或随病残体在土壤中越冬,可存活I~2年。翌年春季萌发产生芽孢囊,芽孢囊产生游动孢子,借风雨传播到寄主叶片上,通过气孔侵入,菌丝在细胞间隙蔓延,并长出圆锥形吸器伸人寄主细胞内吸取养料,然后从气孔伸出孢囊梗,产生孢子囊,借风雨进行再侵染。病害的潜育期在感病品种上只有4~13天,抗病品种则需20天。秋末病菌在病组织中经藏卵器和雄精器配合,形成卵孢子越冬。
[0004]气候条件对发病和流行影响很大。该病多在秋季发生,是葡萄生长后期病害,冷凉潮湿的气候有利发病。病菌卵孢子萌发温度范围13~33°C,适宜温度25°C,同时要有充足的水分或雨露。孢子囊萌发温度范围5~27°C,适宜温度10~15°C,并要有游离水存在。孢子囊形成温度13~28°C,15°C左右形成孢子囊最多,要求相对湿度95~100%。游动孢子产出温度范围12~30°C,适宜温度18~24°C,须有水滴存在。试验表明:孢子囊有雨露存在时,21°C萌发40-50%,10°C时萌发95%;孢子囊在高温干燥条件能存活4~6天,在低温下可存活14~16天;游动孢子在相对湿度70~80%时能侵入幼叶,相对湿度在80~100%时老叶才能受害。因此秋季低温、多雨易引致该病的流行。
`[0005]长期以来,控制葡萄霜霉病主要依靠化学药剂如石硫合剂、瑞毒锰锌可湿性粉剂、乙磷铝可湿性粉剂、瑞毒霉、代森锰锌、甲霜灵、苯霜灵、杀毒矾等,最近研制药剂有烯酰吗啉、氟吗啉、霜脲氰等。近年来,由于长期单一使用,病菌产生不同程度的抗药性,甲霜灵在葡萄老产区已几乎失去防效,乙磷铝、雷多米尔等内吸杀菌剂防效也逐渐降低。

【发明内容】
[0006]本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防治葡萄霜霉病的有机化合物及其组合物,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防治葡萄霜霉病。
[0007]所述防治葡萄霜霉病的有机化合物,其具有如下化学结构式
[0008]
【权利要求】
1.一种防治葡萄霜霉病的有机化合物,其特征在于以如下化学结构式表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有机化合物,其特征在于,其是晶体,所述晶体属于斜方晶系,其空间群为 PSna=G-Sl A,b=7.56A,c=9.1lA,(6=89.5°。
3.—种农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其包括权利要求1-2任一所述的有机化合物以及农药上可接受的助剂、表面活性剂、溶剂和载体。
4.权利要求3所述的组合物,其可制成可溶性液剂、微乳剂、水乳剂、悬乳剂、种衣剂、可湿性粉粒剂、缓释颗粒剂、控释颗粒剂、水分散粒剂、干悬乳剂,或直接使用的颗粒剂。
5.权利要求3所述的组合物在防治葡萄霜霉病方面的用途。
【文档编号】A01P3/00GK103833735SQ201410065333
【公开日】2014年6月4日 申请日期:2014年2月26日 优先权日:2014年2月26日
【发明者】罗福贤, 刘涛, 蔡永强, 罗欢, 彭志军 申请人:贵州省果树科学研究所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