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利用水葫芦在桑地里繁殖蚯蚓养殖甲鱼的方法

文档序号:249343阅读:724来源:国知局
一种利用水葫芦在桑地里繁殖蚯蚓养殖甲鱼的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涉及一种利用水葫芦在桑地里繁殖蚯蚓养殖甲鱼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采集到的水葫芦直接发酵或者破碎后发酵,得到水葫芦处理物;将水葫芦处理物与动物排泄物制成蚯蚓培养基;每隔1-2天浇一次水,保持蚯蚓培养基适宜的温度和湿度繁育15~40天后继续培养直至有蚯蚓爬出蚯蚓培养基;使蚯蚓爬出蚯蚓培养基进入甲鱼活动范围,爬出的蚯蚓即被甲鱼摄食。本发明通过建立“桑基鱼塘”的合理食物链,把几部分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连接起来,最终提高桑基鱼塘系统综合效益。
【专利说明】一种利用水葫芦在桑地里繁殖蚯蚓养殖甲鱼的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生态养殖方法,尤其涉及一种利用水葫芦在桑地里繁殖蚯蚓养殖甲鱼的方法。
【背景技术】
[0002] 目前,全国渔业系统把治水作为推进水产养殖业转型升级的突破口,浙江省谋划制定了 “转型促治水——现代生态渔业建设行动”,降低传统渔业生产方式对环境的负面影响,发挥水生生物消污净水的“正能量”,促进饲料、农药、化肥等农业面源污染的减量化,减少水产养殖总氮和总磷。
[0003]浙江省原来是一个蚕桑大省,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由于茧丝市场价格波动加大,农业产业内部市场竞争压力加剧,单位面积产出效益不高,蚕农的生产积极性受挫,蚕桑产业滑坡明显,目前全省的桑园面积不断缩小。为摆脱困境,着力加强蚕桑资源综合利用研究,延伸产业链,提高附加值,就显得尤其重要。
[0004]“桑基鱼塘”实际上是一种复合人工生态结构,即桑一蚕一鱼水陆生态系统,是指“基种桑,塘养鱼,桑叶饲蚕,蚕沙喂鱼,塘泥培桑”的生态循环系统模式。“桑基鱼塘”复合生态系统以桑基为基础,鱼塘为关键。鱼塘本身是以饲料、肥料的输入为基础。饲料、肥料充足,养的鱼也多,鱼群排泄量较大,池底沉积物亦相应增加,这对“养”基来说形成了比较雄厚的物质基础。从生态结构整体分析,显然,“养”好基是“桑基鱼塘”能量转化和储存的基础保证。这种集种桑、养蚕、养鱼的生态种养殖模式,是充分利用国土资源、发挥生物生产潜力的一种综合循环模式。
[0005]目前甲鱼养殖主要分为三种模式,一种是温室养殖,温室养殖的优点是甲鱼全年都快速生长,而自然状态下甲鱼几乎只在夏天才快速生长,相对其优点,缺点也很明显,要维持高温,因而要消耗很多燃料,因甲鱼一直处于快速生长阶段,还要消耗大量饲料,因此,温室养殖成本很高,此外,温室养殖还严重污染环境;第二种是鱼塘放养,鱼塘放养的甲鱼苗一般个体较大,可以先在温室中养殖一段时间,等甲鱼苗的身体更强健后再转移到鱼塘放养,鱼塘放养相对成本要低,但鱼塘放养的甲鱼不大爱吃食,生长也慢,一般需要3年以上才能长成;第三种是高生态养殖,高生态养殖一般都是直接把买来的小甲鱼苗散养于主要用于养四大家鱼的鱼塘中,并且养殖密度很低,一般20亩的池塘,仅放养几百尾,并且这几百尾中大部分会被自然淘汰,养殖户的精力放在养鱼上,甲鱼的食物由甲鱼自个儿在池塘中找寻,长成后的甲鱼一般在百尾以下,有时甚至只剩10多尾,不过这类甲鱼在市场上很受欢迎,价格也很高。
[0006]目前还没有一种养殖方法能做到成本低、生长快、高生态。

【发明内容】

[0007]本发明要解决上述技术问题,从而提供一种生产成本相对较低、生长相对较快、生态程度相对较高的养殖甲鱼的方法。更确切地说是提供一种利用水葫芦在桑地里繁殖蚯蚓养殖甲鱼的方法。
[0008]本发明解决上述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利用水葫芦在桑地里繁殖蚯蚓养殖甲鱼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①采集发酵:将采集到的水葫芦直接发酵或者破碎后发酵,得到水葫芦处理物;
②制培养基:将水葫芦处理物与动物排泄物以质量比10~15:1的比例制成蚯蚓培养
基;
③蚯蚓繁育:每隔1-2天浇一次水,保持蚯蚓培养基适宜的温度和湿度,温度范围设为15~25°C,湿度上限设为蚯蚓培养基基质捏不出水;繁育15~40天后继续培养直至有蚯蚓爬出蚯蚓培养基;
④自然摄食:使蚯蚓爬出蚯蚓培养基进入甲鱼活动范围,爬出的蚯蚓即被甲鱼摄食。
[0009]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所述甲鱼养殖于桑基鱼塘,所述桑基鱼塘塘基上围有防逃板,背风向阳的塘坡上斜置有晒背台,且所述晒背台一头入水;所述蚯蚓培养基堆放于所述防逃板内围的塘基。
[0010]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所述水葫芦养殖于桑基鱼塘中;所述甲鱼养殖密度为
0.2~0.4尾/m2,水葫芦圈种面积占水域面积的2/5~3/5。
[0011]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所述桑基鱼塘中还套养鳙鱼和鲢鱼;鲢鱼养殖密度0.2~0.25尾/m2,鳙鱼放养密度为0.010~0.02尾/m2。
[0012]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步骤①中,所述发酵处理为自然堆放后用塑料薄膜覆盖8~15天。
[0013]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步骤②中,所述蚯蚓培养基是分隔层为秸杆的多层蚯蚓培养基,蚯蚓培养基层厚:分隔层层厚=3~7:1。
[0014]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步骤③中,浇水时水量要小但要浇透蚯蚓培养基,使蚯蚓培养基的含水率在65~75%。
[0015]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步骤④中,当2-4个月后,若蚯蚓爬出蚯蚓培养基的数量稀少,则要控制培养基的温度和湿度,从而迫使繁育成功的蚯蚓爬出所述蚯蚓培养基;温度控制在28~32°C,湿度控制在75%以上;所述控制温度和湿度通过浇温热水实现。
[0016]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步骤④中,若蚯蚓爬出蚯蚓培养基的数量稀少,则通过浇35~38°C的热水来浇所述培养基,浇水时从所述蚯蚓培养基顶部缓慢均匀浇入,使热水从所述蚯蚓培养基的底部流出,测得流出的热水水温达20°C或以上时停止浇热水。
[0017]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所述蚯蚓培养基每年重新堆放一次。
[0018]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步骤③中,若温度无法维持在15~25°C,当温度>25°C时,通过翻堆通风来降温,当温度< 15°C时,通过覆盖塑料薄膜、新增所述蚯蚓培养基来保温。
[0019]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步骤③中,浇水时,冬季中午浇,夏季晚上浇,春秋季节白天烧。
[0020]生态养殖,生态二字主要体现在甲鱼的食物上,如果甲鱼吃的是活食,那么就可以称之为生态。如果甲鱼不仅 吃活食,而且在进食前需要找寻食物,需要对食物进行费时费力的抓捕,则可称之为高度生态。如果甲鱼还要长期忍受无食可吃,甚至在发现食物后还要与之殊死搏斗的,则可称之为野生。根据上述定义,本发明的养殖方法是介于生态与高度生态之间的,因为在蚯蚓养成前,甲鱼的食物以饲料为主,在蚯蚓养成后,甲鱼的食物主要是蚯蚓,如不够吃,再撒少部分饲料;这期间,甲鱼吃蚯蚓并不是人工喂的,这需要甲鱼自己从鱼塘中爬上塘基,然后自己寻找蚯蚓。
[0021]蚯蚓饲料的饲喂效果要比商品饲料好得多,几乎可以满足所有名贵水产动物的一切营养需要。在浙江省,甲鱼已成为特种水产养殖重点行业,东海无鱼也将促进蚯蚓发挥更大的作用。鱼塘放养的甲鱼存活率低、饲料系数低,如果选用蚯蚓碎肉或蚯蚓粉喂养甲鱼,甲鱼的成活率则会大大提升,生成速度相对较快,个体健壮匀称,品质也好。本发明通过提取池塘富营养及转移技术组配模式,把池塘富营养通过水葫芦,转为桑基中培养蚯蚓的有机基质,利用桑基空地来繁殖蚯蚓,蚯蚓长成后控制培养基的内部环境条件,让蚯蚓自己爬出,从而人为地建立一种食物链,通过食物链技术来养殖甲鱼。本发明通过建立“桑基鱼塘”
的合理食物链,把几部分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连接起来,最终提高桑基鱼塘系统综合效Mo
[0022]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发明通过提取池塘富营养及转移技术组配模式,把池塘富营养通过水葫芦,转为桑基中培养蚯蚓的有机基质,利用桑基空地来繁殖蚯蚓,蚯蚓长成后控制培养基的内部环境条件,让蚯蚓自己爬出,从而人为地建立一种食物链,通过食物链技术来养殖甲鱼;
2、本发明通过建立“桑基鱼塘”的合理食物链,把几部分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连接起来,最终提高桑基鱼塘系统综合效益;
3、本发明中,蚯蚓长成后会自己从蚯蚓培养基中爬出,正好被甲鱼摄食,如蚯蚓爬出少,则可在蚯蚓培养基上浇水,浇水可迫使蚯蚓自动爬出。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23]图1是本发明的生态系统示意图;
图中,1-鱼塘,2-塘基,3-晒背台,4-蚯蚓培养基,5-防逃板,6-水葫芦。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的说明。
[0025]本【具体实施方式】仅仅是对本发明的解释,并不是对本发明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了本发明的说明书之后所作出的任何修改,只要在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都将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0026]我们在浙江省湖州南浔国丝文化园发展有限公司所在地南浔镇辑里村进行了试验:
如图1所示,供试验用鱼塘I共四个,总面积4000 m2。每个鱼塘面积都约为1000 m2,塘基2高出水面100厘米,四个鱼塘间相互不通水。其中2个鱼塘I直接与塘基2上的桑园相通,防逃板5在塘基2上围着鱼塘1,另外2个鱼塘I直接被防逃板5围住。四个鱼塘I分别圈种了 400 m2的水葫芦6。
[0027]养殖甲鱼的品种为中华鳖。每只鱼塘I养殖情况如下:分别养300只甲鱼,幼鳖规格250克/只。鲢鳙鱼种按如下规格及密度放养:鲢鱼规格50g~150g/尾,放养225尾;鳙鱼规格200g~500g/尾,放养15尾。[0028]在池塘中,鳖的晒背台3选择在池塘背风向阳、环境安静的一边设置,一般使用石棉瓦或竹木搭建;石棉瓦横向斜置于池坡上,一边入水15 Cm,便于鳖上下;竹木则制作成龟背形,平置于水中,用竹竿或木桩固定。晒背台面积按池塘内中华鳖放养量确定,成鳖养殖池每200只按1 m2设置,幼鳖养殖池每400只按1 m2设置。
[0029]其中2个鱼塘I直接和种有桑树的塘基2相通,另外两个鱼塘1是封闭的。与塘基2相通的鱼塘1的饲料投放量是封闭鱼塘1的一半。
[0030]幼鳖全价配合饲料,按鳖体重2~5%投喂,每天投喂二次,7月上旬至9月中旬上午7时、下午6时各一次,投喂量分别为全天量的50% ;5月下旬前和9月下旬后上午8时、下午4时各一次,投喂量分别为全天量的40%和60%。
塘基2上堆放蚯蚓培养基4,蚯蚓培养基4由水葫芦、秸杆、羊粪组成;重量比例:水葫芦(鲜)、秸杆(干)、羊粪(湿)为20:1:1~3。蚯蚓培养基4每年换重新堆一次以保证蚯蚓培养基4的肥力。不定期收集水葫芦6到附近种桑地基上堆放,用塑料薄膜等腹盖10天。翻开塑料薄膜,把已 经过初步发酵水葫芦分开堆成为直径100厘米园柱型堆,最底层用秸杆,用10厘米,然后水葫芦层高10厘米,在水葫芦层中添加羊粪层0.70厘米。接着隔离用秸杆层,只要2厘米就可以了,接着用水葫芦层高仍然是10厘米,如此相叠6次。不定期浇水,保持堆层湿润和通气。无论种桑的塘基上的沟里有水与否,甲鱼都可以爬走到堆层附近寻找饵料,爬出蚯蚓可以被甲鱼摄食。老的有机基质用钉耙散入种桑地基上,作为有机肥。
[0031]本研究试验自2013年7月8日开始,至2013年10月18日结束,历时100天。
[0032]相关结果如下:
1、生长速度:前后2次抽样检测甲鱼生长情况,获得不同甲鱼个体重量、增重量及日均增重等生长参数;经比较,2种不同放养方式下的甲鱼生长存在明显差异,结果显示,甲鱼个体平均规格分别由每尾250g增至723g和801g,各增长1.892倍和2.204倍,日均各增
4.73g 和 5.51g。
[0033]2、存活率:按照2013年12月20日捕捞总数,养殖成活率分别为87.9%和91.2%。
[0034]3、饲料系数:饲料系数分别为1.51和0.83。
[0035]4、另外,吃蚯蚓的甲鱼比仅吃饲料的甲鱼生态程度高、更受消费者欢迎、市场价格更高。
[0036]试验证明:通过水葫芦提取池塘富营养,把水葫芦转移到桑基当中来,通过自然发酵,再混人羊粪转为桑基中培养蚯蚓的有机基质。利用水葫芦空地固有蚯蚓来繁殖的蚯蚓,然后扩繁的蚯蚓被甲鱼技术是可行的。使得甲鱼适应性增强、疾病减少、成活率提高,饵料系数减少。
[0037]本发明所述鱼塘,并不是纯粹指养鱼的池塘,而是指以往用于养鱼的桑基鱼塘,而在本发明中,该鱼塘以养生态甲鱼为主,套养鲢鳙鱼为辅。
[0038]本发明所述饲料系数是指消耗的饲料与甲鱼增重的比值,如果养殖一期甲鱼,总共被甲鱼吃掉1000kg饲料,甲鱼正好增重1000kg,那么本期的饲料系数是I。如果总共被甲鱼吃掉800kg饲料,甲鱼正好增重1000kg,那么本期的饲料系数是0.8。如果总共被甲鱼吃掉1200kg饲料,甲鱼正好增重1000kg,那么本期的饲料系数是1.2。因此,一般来说,饲料系数越低越好。
【权利要求】
1.一种利用水葫芦在桑地里繁殖蚯蚓养殖甲鱼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采集发酵:将采集到的水葫芦直接发酵或者破碎后发酵,得到水葫芦处理物; 制培养基:将水葫芦处理物与动物排泄物以质量比10~15:1的比例制成蚯蚓培养基; 蚯蚓繁育:每隔1-2天浇一次水,保持蚯蚓培养基适宜的温度和湿度,温度范围设为15~25°C,湿度上限设为蚯蚓培养基基质捏不出水;繁育15~40天后继续培养直至有蚯蚓爬出蚯蚓培养基; 自然摄食:使蚯蚓爬出蚯蚓培养基进入甲鱼活动范围,爬出的蚯蚓即被甲鱼摄食。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利用水葫芦在桑地里繁殖蚯蚓养殖甲鱼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甲鱼养殖于桑基鱼塘,所述桑基鱼塘塘基上围有防逃板,背风向阳的塘坡上斜置有晒背台,且所述晒背台一头入水;所述蚯蚓培养基堆放于所述防逃板内围的塘基。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利用水葫芦在桑地里繁殖蚯蚓养殖甲鱼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水葫芦养殖于桑基鱼塘中;所述甲鱼养殖密度为0.2~0.4尾/m2,水葫芦圈种面积占水域面积的2/5~3/5。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利用水葫芦在桑地里繁殖蚯蚓养殖甲鱼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桑基鱼塘 中还套养鳙鱼和鲢鱼;鲢鱼养殖密度0.2~0.25尾/m2,鳙鱼放养密度为 0.010 ~0.02 尾/m2。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利用水葫芦在桑地里繁殖蚯蚓养殖甲鱼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①中,所述发酵处理为自然堆放后用塑料薄膜覆盖8~15天。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利用水葫芦在桑地里繁殖蚯蚓养殖甲鱼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②中,所述蚯蚓培养基是分隔层为秸杆的多层蚯蚓培养基,蚯蚓培养基层厚:分隔层层厚=3~7:1。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利用水葫芦在桑地里繁殖蚯蚓养殖甲鱼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③中,浇水时水量要小但要浇透蚯蚓培养基,使蚯蚓培养基的含水率在65 ~75%。
8.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利用水葫芦在桑地里繁殖蚯蚓养殖甲鱼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④中,当2-4个月后,若蚯蚓爬出蚯蚓培养基的数量稀少,则要控制培养基的温度和湿度,从而迫使繁育成功的蚯蚓爬出所述蚯蚓培养基;温度控制在28~32°C,湿度控制在75%以上;所述控制温度和湿度通过浇温热水实现。
9.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利用水葫芦在桑地里繁殖蚯蚓养殖甲鱼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蚯蚓培养基每年重新堆放一次。
10.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利用水葫芦在桑地里繁殖蚯蚓养殖甲鱼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③中,若温度无法维持在15~25°C,当温度> 25°C时,通过翻堆通风来降温,当温度< 15°C时,通过覆盖塑料薄膜、新增所述蚯蚓培养基来保温。
【文档编号】A01K67/02GK103907570SQ201410112384
【公开日】2014年7月9日 申请日期:2014年3月25日 优先权日:2014年3月25日
【发明者】李玉峰, 胡廷尖, 钱文春, 费建明, 柳丽萍, 李倩, 沈建栋, 占鹏飞 申请人:湖州市农业科学研究院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