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南方地区黑木耳的栽培方法

文档序号:249462阅读:609来源:国知局
一种南方地区黑木耳的栽培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南方地区黑木耳的栽培方法,包括:(1)制棒:将栽培料装入料袋中,制得料棒;(2)接种:在6月中旬至7月上旬,将料棒灭菌后进行接种,接种完成后,在料棒外增套控氧袋;(3)发菌:将完成套袋的料棒移入室外的大棚,菌棒并行紧挨堆放;发菌期间,采取静养,不进行翻堆操作;利用喷淋降温结合强制通风,控制大棚内温度25~33℃,相对湿度60~70%,至8月中下旬至9月上旬发菌完成;(4)刺孔催耳;(5)排场出耳。本发明方法在菌棒外增套了控氧袋,减少了菌棒内外空气交换,降低了杂菌感染菌棒风险。在发菌期间采取静养和免翻堆技术,可以有效减弱菌丝呼吸,减少内生热量产生和释放,从而使得菌棒堆的温度相对下降。
【专利说明】一种南方地区黑木耳的栽培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食用菌栽培方法,尤其涉及一种南方地区黑木耳的栽培方法。
【背景技术】
[0002]黑木耳是一种我国广为栽培的食用菌,目前主要有段木培养和袋栽培养两种栽培方法。黑木耳的传统产区在东北和西北地区,但随着黑木耳袋栽技术的成熟,浙江等南方黑木耳栽培规模迅速扩大,其接种期为夏季,出耳期为秋冬季和春季,栽培方式以露地、间歇喷雾栽培为主,该种栽培方式管理方便,产量高、质量优。
[0003]南方地区栽培黑木耳接种制棒时间一般在每年的8月中下旬,在该时段气温在300C以上。黑木耳属于耐寒怕热型菌类,过高的气温不利于黑木耳的生长,黑木耳菌丝在高温40°C时2h全部死亡,而且南方高温高湿的条件,更有利于绿色木霉等多种霉菌的孢子萌发和生长繁殖,在30~40°C条件下繁殖最快,随温度的降低而减缓,对黑木耳的危害也随之减轻。
[0004]为解决上述问题,接种完成后,将菌棒堆放在室内,当温度高于33°C时,需对培养室进行强制通风,并及时翻堆散堆。整个培养期,需要定期检查发菌情况,及时清除污染菌棒,工作量大。如卢云等(卢云等,南方地区冬季大棚袋栽黑木耳技术要点,《食用菌》,2003年第6期,27页)公开一种南方地区栽培黑木耳的方法,包括:发菌期间,培养室温度宜控制在22~25°C,达不到该温度就进行加温,但不超过28°C。菌丝生长阶段,培养室的光线要接近黑暗,每天打开 门窗通风换气。
[0005]如果将黑木耳接种期推迟到9月份,不仅冬耳(优质耳)产量低,而且春耳期间正值南方雨季,难以采收制干,单产和效益均受影响,甚至出现亏损。

【发明内容】

[0006]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南方地区黑木耳的栽培方法,以解决现有栽培方法菌棒污染率高导致黑木耳减产的问题。
[0007]一种南方地区黑木耳的栽培方法,包括:
[0008]1、一种南方地区黑木耳的栽培方法,包括:
[0009](I)制棒:将栽培料装入料袋中,制得料棒;
[0010](2)接种:在6月中旬至7月上旬,将料棒灭囷后进彳丁接种,接种完成后,在料棒外增套控氧袋;
[0011](3)发菌:将完成套袋的料棒移入室外的大棚,菌棒并行紧挨堆放;发菌期间,采取静养,不进行翻堆操作;利用喷淋降温结合强制通风,控制大棚内温度25~33°C,相对湿度60~70%,至8月中下旬至9月上旬发菌完成;
[0012](4)刺孔催耳;
[0013](5)排场出耳。
[0014]传统菌棒生产在8月中旬,菌棒堆放一般采用室内井字型堆放,由于室内空气流通不畅,菌棒堆放间距较大,浪费大量的空间。尤其在菌丝体定植后要进行脱袋、翻堆处理,会刺激菌丝呼吸作用加剧,菌棒内部温度上升,恰逢南方地区夏季高温高湿季节,菌丝遭受高温危害,增加了感染杂菌风险,降低了菌棒的成品率。
[0015]所述南方地区主要是指江浙一带。
[0016]本发明采用与传统方法完全不同的策略,接种期提早至温度适宜的6月中旬至7月上旬,接种后套袋控氧,菌棒并行紧挨堆放(俗称堆瓶式堆放),养菌期间不进行翻堆,代之以静养休眠,减少空气交换,避免菌丝呼吸作用加剧引起内生热量增加。通过改变传统大棚的覆膜、增加喷淋设施以及提升大棚的高度、加大通风等来控制培养场所内部的温度。由于菌棒内黑木耳呼吸强度降低减少了内生热量产生,同时培养场所改变和设施的改进使温度降低,减少了黑木耳高温烧菌现象,有效抑制杂菌生长繁殖。而且接种期提早到6月中旬,排场期相应提早到9月份,可多收一潮冬耳,增加了木耳产量。
[0017]栽培料一般由木屑、辅料和水组成,木屑和辅料属于干料,添加水后含水量一般为50~55%,对木耳栽培有较大的影响是干料的配比,尤其是主料,一般会采用桑枝屑和杂木屑等。本发明所述栽培料含水量为50~55%,以重量百分比计,干料组成为:桑枝屑56~60%、杂木屑30~40%、麸皮6~10%、石膏I~2%、石灰I~2%。[0018]料棒重量和体积要适宜,单个料棒的重量为1.5~1.7kg。
[0019]所述灭菌为常压蒸汽灭菌,温度100°C,时间12~14h。
[0020]所述大棚的棚顶覆黑白膜,棚顶上方设置遮阳网和架设喷淋装置,利用喷淋装置、黑白膜和遮阳网,可以让大棚内温度下降3~5°C。
[0021]平顶结构时,所述大棚的高度为3~4m ;圆顶结构时,所述大棚的棚顶高度为4~
4.5,肩部高度3m以上,该大棚比现有大棚的体积大,可以让菌棒周围的热量更容易及时散去。
[0022]所述控氧袋米用聚乙烯袋,规格为150~200mmX 600~650mm,规格过小以导致内
部空气不足,导致菌丝无法足够氧气,太大则得不到控氧的作用。
[0023]所述刺孔催耳为:将菌棒保持10~15d后熟后,对菌棒进行打孔处理,每个菌棒耳孔数量为150~180个;接着养菌催耳7~10d,待耳孔菌丝恢复,再进行排场出耳。
[0024]所述排场出耳采用现有方法。
[0025]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
[0026](I)本发明方法在菌棒外增套了控氧袋,减少了菌棒内外空气交换,降低了杂菌感染菌棒风险。
[0027](2)本发明方法在发菌期间采取静养和免翻堆技术,可以有效减弱菌丝呼吸,减少内生热量产生和释放,从而使得菌棒堆的温度相对传统方法下降3~5°C。同时,菌棒不翻堆较传统的翻堆散堆节约了大量用工。
[0028](3)本发明由于接种时间提前至温度适宜的6月中旬至7月上旬,可提高接种成活率,而且菌棒发菌完成时间和排场时间相对于传统方法提前了 45d左右,可以多米收一潮冬耳,每个菌棒冬耳产量增加23.7g左右。
【具体实施方式】
[0029]对比例[0030](I)将桑枝屑58%、杂木屑30%、麸皮10%、石膏1%、石灰1%按比例混合,制得干料,然后添加水至含水量达55%,搅拌均匀,得到栽培料;
[0031 ] (2) 8月下旬,将培养料装入聚乙烯塑料袋中,用塑料绳扎紧袋口,制得料棒;料棒于100°C下进行常压灭菌12h,灭菌完后自然冷却;
[0032](3)在无菌条件下按常规方法进行接种,菌种为黑木耳916品种;
[0033](4)接种完成后,将料棒转移到室内培养场所发菌,菌棒按井字型堆放,每层堆放4棒,堆高8-10层,接种后l-10d,堆温控制在25-27°C,IOd后,堆温控制在22_25°C,当发菌圈长至6-8cm时,解开套袋口通气,降低堆放的密度。堆温超过28°C,应采取疏散菌棒,加大通风等措施降温。空气相对湿度50-70%。解开套袋时进行翻堆,以后每隔10-15天进行翻堆检查,及时剔除污染菌棒。
[0034](5)菌棒保持15d后熟后,对菌棒进行打孔处理,每个菌棒耳孔数量为150~180个,深度达1-1.5cm ;接着催菌养菌10d,待耳孔菌丝恢复,10月中旬进行排场。
[0035](6)排场后,按常规方法进行出耳管理,如出采用干湿交替防止污染、流耳和烂耳发生等。当耳片八九分成熟(耳柄变细、耳瓣舒展并略下垂、腹面孢子发生),菌盖卷边未平展,菇柄大小适中,即 可采收。
[0036]实施例
[0037](I)将桑枝屑58%、杂木屑30%、麸皮10%、石膏1%、石灰1%按比例混合,制得干料,然后添加水至含水量达55%,搅拌均匀,得到栽培料;
[0038](2) 6月中旬,将培养料装入聚乙烯塑料袋中,用塑料绳扎紧袋口,制得料棒;料棒于100°C下进行常压灭菌12h,灭菌完后自然冷却;
[0039](3)在无菌条件下按常规方法进行接种,菌种为黑木耳916品种,完成后再套200mm X 600mm的控氧袋,封口 ;
[0040](4)接种完成后,将料棒转移到室外的大棚内,大棚为平顶结构,高4m,棚顶铺设黑白膜,上方设有遮阳膜和喷淋设备,通过喷淋和强制通风,控制大棚内温度为25~30°C,相对湿度50~70%,至8月下旬,菌丝长满整个料棒,发菌完成,获得菌棒;
[0041](5)菌棒保持15d后熟后,对菌棒进行打孔处理,每个菌棒耳孔数量为150~180个;接着催菌养菌10d,待耳孔菌丝恢复,9月份进行排场。
[0042](6)排场后,按常规方法进行出耳管理,如出采用干湿交替防止污染、流耳和烂耳发生等。当耳片八九分成熟(耳柄变细、耳瓣舒展并略下垂、腹面孢子发生),菌盖卷边未平展,菇柄大小适中,即可采收。
[0043]本发明分别在6月19日和7月8日进行了接种,两次栽培的排场时间9月5日和9月22日,比传统方法提早30-50天,以下对两次栽培与对比例的各项指标作了比较,具体见表1和表2。
[0044]表1实施例1与对比例各指标对比
[0045]
【权利要求】
1.一种南方地区黑木耳的栽培方法,包括: (1)制棒:将栽培料装入料袋中,制得料棒; (2)接种:在6月中旬至7月上旬,将料棒灭囷后进彳丁接种,接种完成后,在料棒外增套控氧袋; (3)发菌:将完成套袋的料棒移入室外的大棚,菌棒并行紧挨堆放;发菌期间,采取静养,不进行翻堆操作;利用喷淋降温结合强制通风,控制大棚内温度25~33°C,相对湿度60~70%,至8月中下旬至9月上旬发菌完成; (4)刺孔催耳; (5)排场出耳。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栽培料由干料混合组成,含水量为50~55%,干料部分以重量百分比计组成为:桑枝屑56~60%、杂木屑30~40%、麸皮6~10%、石骨I~2%、石灰I~2%。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单个料棒的重量为1.5~1.7kg。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灭菌为常压蒸汽灭菌,温度100°C,时间12~14h。
5.如权利要求1所 述的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大棚的棚顶覆黑白膜,棚顶上方设置遮阳网,架设喷淋装置。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平顶结构时,所述大棚的高度为3~4m ;圆顶结构时,所述大棚的棚顶高度为4~4.5m,肩部高度3m以上。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控氧袋为聚乙烯袋,规格为150_200mmX 600-650mm。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刺孔催耳为: 除去控氧袋,将菌棒保持10~15d后熟后,对菌棒进行打孔处理,每个菌棒耳孔数量为150~180个;接着养菌催耳7~10d,待耳孔菌丝恢复,再进行排场出耳。
【文档编号】A01G1/04GK103918474SQ201410115146
【公开日】2014年7月16日 申请日期:2014年3月25日 优先权日:2014年3月25日
【发明者】陈青, 袁卫东, 金昌林, 陆娜, 宋吉玲 申请人:浙江省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杭州市农业科学研究院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