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利用食用菌废料培育曼地亚红豆杉袋苗的方法

文档序号:250593阅读:293来源:国知局
一种利用食用菌废料培育曼地亚红豆杉袋苗的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涉及一种利用食用菌废料培育曼地亚红豆杉袋苗的方法,包括:轻基质的配制、插穗的处理、生根处理、扦插方法、后期管理等5个步骤。本发明运用轻基质培育曼地亚红豆杉袋苗,因轻基质吸水性强、通透性好,苗木生长快,常温下40-50天开始长根,根系粗壮发达,80-90天可长出新梢,生根率达90%。由于轻基质本身具有良种的物理性状,更适合植物根系生长发育,不长根或不成活的植株的轻基质还可回收再利用;轻基质重量轻,便于运输和造林,因此,本发明提高了育苗成活率,便于工厂化培育曼地亚红豆杉袋苗,降低了育苗和运输成本。
【专利说明】一种利用食用菌废料培育曼地亚红豆杉袋苗的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利用食用菌废料培育曼地亚红豆杉袋苗的方法,属于林业栽培领域。
【背景技术】
[0002]曼地亚红豆杉(Taxus media)是东北红豆杉和欧洲红豆杉的杂交种,常绿灌木,是重要的绿化观赏树种和珍贵的药用植物。它所含有的紫杉醇具有独特的抗肿瘤作用。该树种紫杉醇含量达0.03%~0.06%,是国内品种的4~10倍,且植株各部分均含紫杉醇,提取利用率高。加上生命力、抗病虫能力强等优点,曼地亚红豆杉市场前景可观。
[0003]由于曼地亚红豆杉属杂交品种,播种育苗易发生变异,为保持品种纯正,一般只限于扦插等无性繁殖方式。目前曼地亚红豆杉扦插常用繁殖主在方法是以黄心土、河床沙及珍珠岩、沙、黄心土和有机配合做为基质在苗床上进行培育,生根成活后再移植到营养杯里培养。黄心土插扦育苗虽然也具有生根快、成活率高等特点,但黄心土通透性差,苗木根系生长缓慢,浇水后土壤容易板结,不利于苗木长,并且黄心土较重,不方便运输和上山造林。河床沙虽然通透性好,但河床沙营养差,对植株生根后生长不利,因此,筛选出一种操作简单、成活率高、又轻便的羟基质扦插育苗方法,对加快曼地亚红豆杉无性系繁殖,为广大农民提供优质的种苗,满足曼地亚红豆杉产来发展需求具有重要意义。

【发明内容】

[0004]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利用食用菌废料培育曼地亚红豆杉袋苗的方法,本发明采用以食用菌废料为主的羟基质扦插培育曼地亚红豆杉袋苗,培育周期短、苗木成活率高、质量好、操作简单、成本低、易于工厂化生产,是一种快速的无性繁殖方法。
[0005]本发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利用食用菌废料培育曼地亚红豆杉袋苗的方法,包括:
[0006]I)羟基质的配制:以原料总体积的百分比计,取30%~40%的食用菌废料、5%~15%的椰糠、5%~15%的泥炭、20%~35%的树皮、5%~15%的珍珠岩、5%~15%的谷壳,混合均匀,用羟基质网袋育苗容器成型机生产成直径40mm、高80mm的营养袋;
[0007]2)插穗的处理:从曼地亚红豆杉母树上采集枝条,作为插穗,用多菌灵消毒灭菌;
[0008]3)生根处理:将插穗基部I~3cm用吲哚丁酸溶液浸泡I~2h ;
[0009]4)扦插方法:将蘸有吲哚丁酸溶液的插穗插入I)制备的营养袋中,深度为3cm或插穗长度的1/3为宜,插好后用水浇透;
[0010]5)后期管理:
[0011]①保温保湿:将4)处理后的营养袋摆放在苗床上,在苗床上搭起高度为50cm的拱棚,用塑料薄膜覆盖,用泥土将四周压紧,将苗床全部密封好,保持拱棚内20~30°C,相对湿度90%以上,羟基质含水率50%~60% ;
[0012]②遮荫处理:在苗床上搭建高200cm的棚架,棚架上覆盖遮荫网,遮光率为70%~80% ;
[0013]③病虫害防治:每隔7~10天打开塑料薄膜一次,喷洒杀虫药;
[0014]④施肥:从产生愈伤组织至开始生根,每隔7~10天喷施叶面肥,喷至叶面布满水珠为止;当80%的插穗已经生根或插穗明显发出新芽时,每隔10~15天施复合肥,浓度从75~150mg/L逐步增加,用量以溶液浸透羟基质为止。
[0015]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发明还可以做如下改进。
[0016]进一步,在I)中,所述食用菌废料是食用菌栽培过程中收获产品后剩下的培养基废料,主要含有棉籽壳、锯木屑、甘蔗渣、麦麸等。经测定,含粗蛋白7~13%、粗脂肪0.2~4%、粗纤维20~30%、灰分10~35%、钙0.3~1.8%、磷0.07~0.3%及钾、锌、镁、铜、铁、锰、纳等微量元素,营养成分含量丰富。[0017]进一步,在2)中,选取长势旺盛、无病虫的曼地亚红豆杉母树的当年生木质化或半木质化枝条,将枝条剪成长10~15cm、径粗0.3~0.5cm,上端截平、底部切口成45°角,去掉枝条下部2/3的叶片,作为插穗,然后用0.07%多菌灵溶液浸泡5~lOmin,浸泡后用清水洗净。
[0018]进一步,在3)中,所述吲哚丁酸溶液的配制:将Ig纯度为98%的吲哚丁酸晶体先用5~10ml95%的乙醇溶解,再用蒸馏水稀释成浓度为200mg/L的溶液。
[0019]进一步,在4)中,扦插前先将羟基质用水浸泡,全部透水后再用浓度为0.3%高锰酸钾喷雾消毒灭菌处理。
[0020]进一步,在5)中,所述叶面肥为浓度为0.2%的尿素或0.2%的磷酸二氢钾水液肥,两者交替喷施。
[0021]进一步,在5)中,所述复合肥的含有:氮:磷:钾=15:15:15。
[0022]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利用食用菌废料羟基质扦插培育曼地亚红豆杉袋苗的方法,相对于现有技术具有以下优点:
[0023]1、本发明采用的羟基质材料来源容易、成本低、容易加工、机械化生产成度高、易于工厂化生产;
[0024]2、本发明采用的羟基质吸水性、通透性较好,有机质含量高,利于植物根系生长,大幅提高曼地亚红豆杉扦插成活率;
[0025]3、本发明采用的羟基质与传统的黄心土、河床沙扦插相比,减少了再移植过程,且羟基质培育的苗木重量轻,便于运输,因此,降低了生产成本和造林成本;
[0026]4、本发明所述的扦插育苗方法保持了曼地亚红豆杉母树的优良性状,繁殖系数高、成本低、操作简单,易于实际生产应用。
【具体实施方式】
[0027]以下对本发明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发明,并非用于限定本发明的范围。
[0028]下面为本发明一种利用食用菌废料培育曼地亚红豆杉袋苗的方法的详细步骤说明:
[0029]I)羟基质的配制:以原料总体积的百分比计,取30%~40%的食用菌废料、5%~15%的椰糠、5%~15%的泥炭、20%~35%的树皮、5%~15%的珍珠岩、5%~15%的谷壳。食用菌废料与泥炭混合后用薄膜覆盖,堆怄发酵40~50d ;谷壳通过炭化炉进行碳化处理;树皮通过粉碎机粉碎成0.5cm以下碎片后与椰糠堆怄发酵50~60d。以上原料充分腐熟后均匀混合在一起,用羟基质网袋育苗容器成型机生产成直径40mm、高80mm的营养袋。扦插前先将羟基质用水浸泡,全部透水后再用0.3%高锰酸钾喷雾消毒灭菌处理。
[0030]2)插穗的处理:从健康无病害的曼地亚红豆杉母树上剪取当年生径粗0.3~
0.5cm,长10~15cm木质化或半木质化枝条,上端截平、底部切口成45°角,去掉枝条下部2/3的叶片,作为插穗,然后用0.07%多菌灵溶液浸泡5~lOmin,浸泡后用清水洗净。 [0031]3)生根处理:将Ig纯度为98%的吲哚丁酸先用5~10ml95%的乙醇溶解后,再用蒸馏水稀释成浓度为200mg/L的溶液,将插穗基部I~3cm用吲哚丁酸溶液浸泡2h,浸泡过程中避免让叶片和嫩芽沾到浸泡液。
[0032]4)扦插方法:将蘸有吲哚丁酸溶液的插穗及时插入营养袋中,不要倒插或斜插,插穗扦插后压实羟基质,使羟基质与插穗紧密接触,深度为3cm或插穗长度的1/3为宜,插好后用水烧透。
[0033]5)后期管理:
[0034]①保温保湿:将4)处理后的营养袋摆放在苗床上,在苗床上搭起高度为50cm的拱棚,用塑料薄膜覆盖,用泥土将四周压紧,将苗床全部密封好,羟基质较干时,用喷雾增加湿度,次数依情况而定,喷雾以插穗叶面有细水珠但不滴水、手触摸羟基质有湿涧感、手抓轻基质不成团为宜。产生愈伤组织前,保持拱棚内20~30°C,相对湿度90%以上,羟基质含水率50%~60%,以后相对湿度可保持80%。
[0035]②遮荫处理:在苗床上搭建高200cm的棚架,棚架上覆盖遮荫网,遮光率为70%~80% ;
[0036]③病虫害防治:扦插后每隔7~10天打开塑料薄膜一次,并用0.05%~0.1%的多菌灵、0.05%~0.1%的托布津、0.05%~0.1%的代森锌溶液交替使用喷雾防治;
[0037]④施肥:从产生愈伤组织至开始生根,每隔7~10天喷施叶面肥,交替喷施0.2%尿素和0.2%磷酸二氢钾水液肥,喷至叶面布满水珠为止;当80%的插穗已经生根或插穗明显发出新芽时,每隔10~15天施复合肥(氮:磷:钾=15:15:15),浓度从75~150mg/L逐步增加,用量以溶液浸透羟基质为止。
[0038]实施例1
[0039]I)羟基质的配制:以原料总体积的百分比计,取食用菌废料30%、椰糠15%、泥炭5%、谷壳5%、树皮30%、珍珠岩15%,食用菌废料与泥炭混合后用薄膜覆盖,堆怄发酵40~50d ;谷壳通过炭化炉进行碳化处理;树皮通过粉碎机粉碎成0.5cm以下碎片后与椰糠堆怄发酵50~60d。以上原料充分腐熟后均匀混合在一起,用羟基质网袋育苗容器成型机生产成直径40mm、高80mm的营养袋。扦插前先将羟基质用水浸泡,全部透水后再用0.3%高猛酸钾喷雾消毒灭菌处理。
[0040]2)插穗的处理:2013年3月进行扦插,从健康无病害的9年生曼地亚红豆杉母树上剪取一年生径粗0.3~0.5cm,长10~15cm木质化或半木质化枝条,上端截平、底部切口成45°角,去掉枝条下部2/3的叶片,作为插穗,然后用0.07%多菌灵溶液浸泡5~101^11,浸泡后用清水洗净。
[0041]3)生根处理:将Ig纯度为98%的吲哚丁酸先用5~10ml95%的乙醇溶解后,再用蒸馏水稀释成浓度为200mg/L的溶液,将插穗基部2~3cm用吲哚丁酸溶液浸泡lh,浸泡过程中避免让叶片和嫩芽沾到浸泡液。
[0042]4)扦插方法:将蘸有吲哚丁酸溶液的插穗及时插入营养袋中,不要倒插或斜插,插穗扦插后压实羟基质,使羟基质与插穗紧密接触,深度为3cm或插穗长度的1/3为宜,插好后用水烧透。
[0043]5)后期管理:
[0044]①保温保湿:将4)处理后的营养袋摆放在苗床上,在苗床上搭起高度为50cm的拱棚,用塑料薄膜覆盖,用泥土将四周压紧,将苗床全部密封好,温度大时于清晨揭开塑料薄膜进行通风换气,羟基质较干时,用喷雾增加湿度,次数依情况而定,喷雾以插穗叶面有细水珠但不滴水、手触摸羟基质有湿涧感、手抓羟基质不成团为宜。产生愈伤组织前,保持拱棚内20~30°C,相对湿度90%以上,羟基质含水率50%~60%,以后相对湿度可保持80%。
[0045]②遮荫处理:在苗床上搭建高200cm的棚架,棚架上覆盖遮荫网,遮光率为70%~80% ;
[0046]③病虫害防治:扦插后每隔7~10天打开塑料薄膜一次,并用0.05%~0.1%的多菌灵、0.05%~0.1%的托布津、0.05%~0.1%的代森锌交替使用喷雾防治;
[0047]④施肥:从产生愈伤组织至开始生根,每隔7~10天喷施叶面肥,交替喷施0.2%尿素和0.2%磷酸二氢钾水液肥,喷至叶面布满水珠为止;5月生根后,每隔10~15天施复合肥(氮:磷:钾=15:15:15),浓度从75~150mg/L逐步增加,用量以溶液浸透羟基质为止。
[0048]扦插后20天抽样观察有明显愈伤组织出现,扦插65天抽样调查结果为扦插苗生根率为78.2%,新梢率为66.7%。12月测定插穗成活率82.4%,抽梢率为87.3%。
[0049]实施例2
[0050]I)羟基质的配制:以原料总体积的百分比计,取35%的食用菌废料、10%的椰糠、10%的泥炭、25%的树皮、10%的珍珠岩、10%的谷壳。食用菌废料与泥炭混合后用薄膜覆盖,堆怄发酵40~50d ;谷壳通过炭化炉进行碳化处理;树皮通过粉碎机粉碎成0.5cm以下碎片后与椰糠堆怄发酵50~60d。以上原料充分腐熟后均匀混合在一起,用羟基质网袋育苗容器成型机生产成直径40mm、高80mm的营养袋。扦插前先将羟基质用水浸泡,全部透水后再用0.3%高锰酸钾喷雾消毒灭菌处理。
[0051]2)插穗的处理:2013年6月进行扦插,从健康无病害的9年生曼地亚红豆杉母树上剪取当年生径粗0.3~0.5cm,长10~15cm木质化或半木质化枝条,上端截平、底部切口成45°角,去掉枝条下部2/3的叶片,作为插穗,然后用0.07%多菌灵溶液浸泡5~101^11,浸泡后用清水洗净。
[0052]3)生根处理:将Ig纯度为98%的吲哚丁酸先用5~10ml95%的乙醇溶解后,再用蒸馏水稀释成浓度为200mg/L的溶液,将插穗基部2~3cm用吲哚丁酸溶液浸泡1.5h,浸泡过程中避免让叶片和嫩芽沾到浸泡液。
[0053]4)扦插方法:将蘸有吲哚丁酸溶液的插穗及时插入营养袋中,不要倒插或斜插,插穗扦插后压实羟基质,使羟基质与插穗紧密接触,深度为3cm或插穗长度的1/3为宜,插好后用水烧透。
[0054] 5)后期管理:[0055]①保温保湿:将4)处理后的营养袋摆放在苗床上,在苗床上搭起高度为50cm的拱棚,用塑料薄膜覆盖,用泥土将四周压紧,将苗床全部密封好,羟基质较干时,用喷雾增加湿度,次数依情况而定,喷雾以插穗叶面有细水珠但不滴水、手触摸羟基质有湿涧感、手抓轻基质不成团为宜。产生愈伤组织前,保持拱棚内20~30°C,相对湿度90%以上,羟基质含水率50%~60%,以后相对湿度可保持80%。
[0056]②遮荫处理:在苗床上搭建高200cm的棚架,棚架上覆盖遮荫网,遮光率为70%~80% ;
[0057]③病虫害防治:扦插后每隔7~10天打开塑料薄膜一次,并用0.05%~0.1%的多菌灵、0.05%~0.1%的托布津、0.05%~0.1%的代森锌交替使用喷雾防治;
[0058]④施肥:从产生愈伤组织至开始生根,每隔7~10天喷施叶面肥,交替喷施0.2%尿素和0.2%磷酸二氢钾水液肥,喷至叶面布满水珠为止;当7月中旬生根后,每隔10~15天施复合肥(氮:磷:钾=15:15:15),浓度从75~150mg/L逐步增加,用量以溶液浸透羟基质为止。[0059]扦插后15天抽样观察有明显愈伤组织出现,扦插45天抽样调查结果为扦插苗生根率为83.5%,新梢率为77.3%。12月测定插穗成活率92.6%,抽梢率为91.6%。
[0060]实施例3
[0061]I)羟基质的配制:以原料总体积的百分比计,取40%的食用菌废料、5%的椰糠、15%的泥炭、20%的树皮、5%的珍珠岩、15%的谷壳。食用菌废料与泥炭混合后用薄膜覆盖,堆怄发酵40~50d ;谷壳通过炭化炉进行碳化处理;树皮通过粉碎机粉碎成0.5cm以下碎片后与椰糠堆怄发酵50~60d。以上原料充分腐熟后均匀混合在一起,用羟基质网袋育苗容器成型机生产成直径40mm、高80mm的营养袋。扦插前先将羟基质用水浸泡,全部透水后再用
0.3%高锰酸钾喷雾消毒灭菌处理。
[0062]2)插穗的处理:2013年9月进行扦插,从健康无病害的9年生曼地亚红豆杉母树上剪取当年生径粗0.3~0.5cm,长10~15cm木质化或半木质化枝条,上端截平、底部切口成45°角,去掉枝条下部2/3的叶片,作为插穗,然后用0.07%多菌灵溶液浸泡5~101^11,浸泡后用清水洗净。
[0063]3)生根处理:将Ig纯度为98%的吲哚丁酸先用5~10ml95%的乙醇溶解后,再用蒸馏水稀释成浓度为200mg/L的溶液,将插穗基部2~3cm用吲哚丁酸溶液浸泡2h,浸泡过程中避免让叶片和嫩芽沾到浸泡液。
[0064]4)扦插方法:将蘸有吲哚丁酸溶液的插穗及时插入营养袋中,不要倒插或斜插,插穗扦插后压实羟基质,使羟基质与插穗紧密接触,深度为3cm或插穗长度的1/3为宜,插好后用水烧透。
[0065]5)后期管理:
[0066]①保温保湿:将4)处理后的营养袋摆放在苗床上,在苗床上搭起高度为50cm的拱棚,用塑料薄膜覆盖,用泥土将四周压紧,将苗床全部密封好,羟基质较干时,用喷雾增加湿度,次数依情况而定,喷雾以插穗叶面有细水珠但不滴水、手触摸羟基质有湿涧感、手抓轻基质不成团为宜。产生愈伤组织前,保持拱棚内20~30°C,相对湿度90%以上,羟基质含水率50%~60%,以后相对湿度可保持80%。
[0067]②遮荫处理:在苗床上搭建高200cm的棚架,棚架上覆盖遮荫网,遮光率为70%~80% ;
[0068]③病虫害防治:扦插后每隔7~10天打开塑料薄膜一次,并用0.05%~0.1%的多菌灵、0.05%~0.1%的托布津、0.05%~0.1%的代森锌交替使用喷雾防治;
[0069]④施肥:从产生愈伤组织至开始生根,每隔7~10天喷施叶面肥,交替喷施0.2%尿素和0.2%磷酸二氢钾水液肥,喷至叶面布满水珠为止;当11月生根后,每隔10~15天施复合肥(氮:磷:钾=15:15:15),浓度从75~150mg/L逐步增加,用量以溶液浸透羟基质为止。 [0070]扦插后20天抽样观察有明显愈伤组织出现,扦插50天抽样调查结果为扦插苗生根率为75.4%,新梢率为68.5%。12月测定插穗成活率79.8%,抽梢率为87.2%
[0071]以上3种不同比例羟基质中,食用菌废料35%、椰糠10%、泥炭10%、谷壳10%、树皮25%、珍珠岩10%基质配比插穗成活率、抽梢率为最好。
[0072]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
1.一种利用食用菌废料培育曼地亚红豆杉袋苗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1)羟基质的配制:以原料总体积的百分比计,取30%~40%的食用菌废料、5%~15%的椰糠、5%~15%的泥炭、20%~35%的树皮、5%~15%的珍珠岩、5%~15%的谷壳,混合均匀,用羟基质网袋育苗容器成型机生产成直径40mm、高80mm的营养袋; 2)插穗的处理:从曼地亚红豆杉母树上采集枝条,作为插穗,用多菌灵消毒灭菌; 3)生根处理:将插穗基部I~3cm用吲哚丁酸溶液浸泡I~2h; 4)扦插方法:将蘸有吲哚丁酸溶液的插穗插入I)制备的营养袋中,深度为3cm或插穗长度的1/3为宜,插好后用水浇透; 5)后期管理: ①保温保湿:将4)处理后的营养袋摆放在苗床上,在苗床上搭起高度为50cm的拱棚,用塑料薄膜覆盖,用泥土将四周压紧,将苗床全部密封好,保持拱棚内20~30°C,相对湿度90%以上,羟基质含水率50%~60% ; ②遮荫处理:在苗床上搭建高200cm的棚架,棚架上覆盖遮荫网,遮光率为70%~80%; ③病虫害防治:每隔7~10天打开塑料薄膜一次,喷洒杀虫药; ④施肥:从产生愈伤组织至开始生根,每隔7~10天喷施叶面肥,喷至叶面布满水珠为止;当80%的插穗已经生根或插穗明显发出新芽时,每隔10~15天施复合肥,浓度从75~150mg/L逐步增加,用量以溶液浸透羟基质为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I)中,所述食用菌废料是食用菌栽培过程中收获产品后剩下的培养基废料。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2)中,选取长势旺盛、无病虫的曼地亚红豆杉母树的当年生木质化或半木质化枝条,将枝条剪成长10~15cm、径粗0.3~0.5cm,上端截平、底部切口成45°角,去掉枝条下部2/3的叶片,作为插穗,然后用0.07%多菌灵溶液浸泡5~IOmin,浸泡后用清水洗净。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3)中,所述吲哚丁酸溶液的配制:将Ig纯度为98%的吲哚丁酸晶体先用5~10ml95%的乙醇溶解,再用蒸馏水稀释成浓度为200mg/L的溶液。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4)中,扦插前先将羟基质用水浸泡,全部透水后再用浓度为0.3%高锰酸钾喷雾消毒灭菌处理。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5)中,所述叶面肥为浓度为0.2%的尿素或0.2%的磷酸二氢钾水液肥,两者交替喷施。
【文档编号】A01G23/00GK103931393SQ201410145145
【公开日】2014年7月23日 申请日期:2014年4月11日 优先权日:2014年4月11日
【发明者】张敏, 黄东, 赵祖辉, 陈江平, 杜忠, 宋西娟, 黄佺, 唐善生, 黄修林, 蒋柏生, 王永, 秦建春 申请人:桂林市林业科学研究所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