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大棚蚯蚓养殖方法

文档序号:253973阅读:434来源:国知局
一种大棚蚯蚓养殖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大棚蚯蚓的养殖方法,包括如下步骤:蚯蚓场地的准备;蚯蚓放养;蚯蚓养殖饲料准备;管理;收获蚯蚓。本发明提供的养殖方法,蚯蚓的产出率高,具有优秀的产量和质量。
【专利说明】一种大棚姐蝴养殖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属于农业产业生产和加工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大棚蚯蚓养殖方法。
【背景技术】
[0002]蚯蚓是一种多功能生物资源,蚯蚓体内还含有多种抗菌作用的酶,可研制生物农药、生物兽药、生物有机肥等,其产品附加值高,绿色环保。蚯蚓还能研制多种保健食品和动物蛋白饲料,能够降低成本,提高产品品质。蚯蚓以土壤中的动植物碎屑为食,经常在地下钻洞,把土壤翻得疏松,使水分和肥料易于进入而提高土壤的肥力,有利于植物生长。
[0003]蚯蚓能够提高土壤的肥力,蚯蚓吃进的腐烂有机物和大量土粒,经过消化形成粪便排出体外,其中含有丰富的氮磷钾等养分,蚯蚓广泛应用于土壤的改良。目前,养殖蚯蚓,一般是直接采用动物粪便或有机肥料,这种养殖方式动物粪便使用量大,没有合理使用蔬菜废料,并且蚯蚓的生长和生产性能较差,蚯蚓的死亡率和迁移率较高,养殖后的蚯蚓个体小,土壤的改善效果较差,不利于农业产业的生产。

【发明内容】

[0004]本发明提出一种大棚蚯蚓养殖方法,解决了现有蚯蚓养殖技术中,动物粪便使用过度,养殖效果差的问题。
[0005]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法如下:
[0006]一种大棚蚯蚓的养殖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0007]I)蚯蚓场地准备;蚯蚓放置场地顶部设有遮阳网、喷水管道、温度检测器和湿度检测器;
[0008]2)蚯蚓放养;放养密度200_300kg/亩,湿度60-80 %,温度20-30 °C,遮阳率50-70% ;
[0009]3)蚯蚓养殖饲料准备;动物粪便和蔬菜废料混合,放置备用;
[0010]4)管理;定期检视湿度、温度、投放饲料、蚯蚓生长状态和蚯蚓密度;
[0011]5)收获蚯蚓。
[0012]进一步优选地,步骤3)中所述的蚯蚓养殖饲料准备,动物粪便和蔬菜废料的混合重量比为1: 3。
[0013]进一步优选地,步骤3)中所述的蚯蚓养殖饲料准备,动物粪便和蔬菜废料混合后放置10-12天。
[0014]进一步优选地,步骤4)中所述的投放饲料的周期为10天。
[0015]进一步优选地,步骤4)中所述的管理还包括松土步骤。
[0016]进一步优选地,步骤4)中所述的管理,松土的深度为15-20cm。
[0017]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如下:
[0018]蚯蚓的养殖 成功与失败,饲料基制作的好坏起着关键的决定性作用,饲料基是蚯蚓养殖的物质基础和技术关键。各种饲料经过合理配制才能形成氮碳比例合理,营养丰富而且全面的,有利于蚯蚓生长、繁殖的高效饲料或饲养基;如果饲料中蛋白质过高,蛋白质分解会产生恶臭气味,蚯蚓食用率较差,不利于蚯蚓采食,影响蚯蚓的生长和繁殖。本发明中采用动物粪便和蔬菜废料混合作为饲料,既可以保证饲料合理的氮碳比例,同时可以回收并再利用蔬菜废料;动物粪便和蔬菜废料的混合比例提供优秀的蚯蚓养殖饲料,能够提高蚯蚓养殖生产和生长率。动物粪便和蔬菜废料混合后放置10-12天,使饲料处于半发酵状态,可使粪便和废料发酵腐熟,并呈松软状。蚯蚓放养时采用湿度、温度、投放密度和遮阳率,有效的保持蚯蚓养殖存活率。蚯蚓饲养管理时,10天作为一个饲养周期,添加饲料,同时检测蚯蚓密度;管理时,适当的松土,增加土地松度,提高蚯蚓的代谢;并且松土深度为15-20cm,为饲养基中蚯蚓的活动深度,进一步提高蚯蚓呼吸代谢能力,提高生产和生产效率。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0020]本发明提供的大棚蚯蚓的养殖方法,适用于大棚及类似农田,适用药用蚯蚓、用于土壤改良的蚯蚓(环毛蚓)或其他饲料蚯蚓。首先,蚯蚓养殖场地的准备;大棚上设有调节养殖光线的遮阳网、调节养殖湿度的喷水管道、温度检测装置和湿度检测装置;场地的地面准备,按照常规蚯蚓的养殖方法准备,包括土地的翻整、土地湿度调整为60-80%、饲养基料的铺制、温度调整20-30°C;蚯蚓养殖饲料的准备;动物粪便和蔬菜废料的混合,动物粪便包括牛、羊、猪等动物,蔬菜废料包括白菜、黄瓜等蔬菜残余的废弃杂叶或藤蔓等,进一步优选地,动物粪便和蔬菜废料的混合比例为1:3,保证蚯蚓养殖饲料中合理的氮碳比例,同时具有优秀的有机质;蚯蚓养殖饲料 可以在混合动物粪便和蔬菜废料后即可使用,用于蚯蚓养殖饲料的投放;另外,蚯蚓养殖饲料在混合动物粪便和蔬菜废料后放置10-12天,使混合后的养殖饲料处于半发酵状态,饲料中的微生物通过自身代谢活动,将饲料中的抗营养因子或大分子物质分解及转化,更易于饲料被蚯蚓采食消化、并且吸收的养分更高且无毒害作用。
[0021]场地准备完成后,以200_300kg/亩的放养密度进行放养,放养时土地湿度保持为60-80%之间,温度保持于20-30°C之前;阳光较为强烈时,尤其是夏季,需要使用遮阳网,遮阳率为50-70%。
[0022]蚯蚓养殖苗放养后,进行养殖的定期管理,包括监控湿度、监控温度,保持湿度于60-80%范围浮动,温度于20-30°C范围内浮动;投放蚯蚓养殖饲料,一般为10天为一个投放周期。同时检测蚯蚓生长状态,检测蚯蚓生长期,例如蚯蚓成熟期、繁殖期、幼虫孵化期或η代幼虫成长期等。根据蚯蚓生长阶段检测局部蚯蚓密度,蚯蚓密度会呈上升初期、对数期和平稳期,另外检测蚯蚓处于生长繁殖初期、繁殖对数期、生长对数期、繁殖平稳期或生长平稳期等。根据蚯蚓处于生长繁殖阶段,对蚯蚓生长区域进行松土;松土尽量调整为土层的15-20cm范围内,因为此范围为蚯蚓生长区,同时松土可以调整蚯蚓密度过高的区域,调整蚯蚓生长空间。[0023]当检测到蚯蚓生长阶段处于蚯蚓生长平稳期或繁殖下降期(衰落期),进行蚯蚓的收集工作。
[0024]利用以动物粪便和蔬菜废料混合产生的饲养肥料,蚯蚓产出率高,能够达到1:8-9,放置10-12天的半发酵饲养肥料,蚯蚓产出率达到1:10.2,同时蚯蚓外逃率低,蚯蚓生长活性高、色泽鲜艳,产卵率高,蚯蚓产量和质量高于其他普通或传统的养殖方法;养殖的蚯蚓对改良土壤具有优秀的效果。 [0025]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
1.一种大棚蚯蚓的养殖方法,其特征是,包括如下步骤: 1)蚯蚓场地准备;蚯蚓放置场地顶部设有遮阳网、喷水管道、温度检测器和湿度检测器;2)蚯蚓放养;放养密度200-300kg/亩,湿度60-80%,温度20_30°C,遮阳率50-70%; 3)蚯蚓养殖饲料准备;动物粪便和蔬菜废料混合,放置备用; 4)管理;定期检视湿度、温度、投放饲料、蚯蚓生长状态和蚯蚓密度; 5)收获蚯蚓。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棚蚯蚓养殖方法,其特征是:步骤3)中所述的蚯蚓养殖饲料准备,动物粪便和蔬菜废料的混合重量比为1:3。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大棚蚯蚓养殖方法,其特征是:步骤3)中所述的蚯蚓养殖饲料准备,动物粪便和蔬菜废料混合后放置10-12天。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棚蚯蚓养殖方法,其特征是:步骤4)中所述的投放饲料的周期为10天。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棚蚯蚓养殖方法,其特征是:步骤4)中所述的管理还包括松土步骤。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大棚蚯蚓养殖方法,其特征是:步骤4)中所述的管理,松土的深度为15-20cm。
【文档编号】A23K1/14GK103988813SQ201410219955
【公开日】2014年8月20日 申请日期:2014年5月22日 优先权日:2014年5月22日
【发明者】纪阳, 陈龙英, 纪在好, 林希 申请人:上海市奉贤区蔬菜技术推广站, 上海扬升农副产品专业合作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