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放流幼鱼反捕食能力的野化训练方法

文档序号:259813阅读:362来源:国知局
提高放流幼鱼反捕食能力的野化训练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提高放流幼鱼反捕食能力的野化训练方法。所述方法为模型触发式惊吓法在放流鱼养殖池的池边安装电动机械臂,电动机械臂一端安装有捕食鱼塑料模型,电动机械臂与视频监控系统相连接并接受信号反馈,视频监控系统形成长1米宽1米的监控范围,当幼鱼进入监控范围内,电动机械臂接受到触发信号后突然伸出塑料模型,使接近的幼鱼受到惊吓并迅速逃离。该方法使放流鱼的反捕食能力明显改善,有利于野外生存能力的提升。
【专利说明】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到渔业资源养护技术研究领域,特别涉及到一种提高放流幼鱼反捕食 能力的野化训练方法。 提高放流幼鱼反捕食能力的野化训练方法

【背景技术】
[0002] 开展鱼类人工增殖放流是渔业资源养护和珍稀鱼类保护的重要途径。全世界范围 内,实施鱼类人工增殖放流已有百余年的历史,我国目前实施人工增殖放流规模和强度也 逐年加大,但增殖放流效果却并不理想。现有的研究表明,人工增殖放流鱼类在野外生存 适应能力较差是导致放流后的成活率低的主要原因,成为影响增殖放流效果的重要限制因 素。反捕食能力是影响放流鱼类野外生存能力的重要因素,常规养殖方式很少将敌害鱼类 同养殖鱼类放在一起养殖,因此养殖鱼类会很少能够接触到来自捕食者的压力。这样的鱼 类放归到自然环境中后,往往不分敌我,未能识别自然河流中的凶猛性捕食者,导致死亡率 明显增加。从而导致野外生存能力的不足。目前围绕提高增殖放流鱼类野外生存能力的野 化训练技术正成为国内外研究的热点,尚未有成型的技术标准。野化训练的重要一个方面 就是提高放流鱼类野外反捕食能力。我国每年在长江中实施增殖放流的中华鲟、达氏鲟、四 大家鱼等达几百万尾,若能够有效提高放流的反捕食能力,进而提高放流成活率,对于长江 渔业资源恢复将有重要意义。现阶段国内尚未有任何有关放流反捕食能力的野化训练技术 实施。


【发明内容】

[0003]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提高放流幼鱼反捕食能力的野化训练方法,使放流幼 鱼在野外能逃避潜在的凶猛性捕食鱼,从而提高放流幼鱼的野外生存能力。
[0004]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提高放流幼鱼反捕食能力的野化训练方法,所述方法为模型触发式惊吓法,其训 练步骤为:在放流鱼养殖池的池边安装电动机械臂,电动机械臂一端安装有全长为30cm的 大口鲶或全长为20cm的鳜鱼塑料模型,电动机械臂与视频监控系统相连接,接受视频监控 系统信号反馈,视频监控系统每发出一个视频触发信号,机械臂即伸缩一次,视频监控系统 形成长1米宽1米的监控范围,视频监控系统对幼鱼进行监控,当幼鱼进入监控范围内,视 频监控器发出一个触发信号,电动机械臂接受到触发信号后突然伸出来,电动机械臂一端 的塑料模型露出,使接近的幼鱼受到惊吓并迅速逃离,训练时间为4-6天,当80%放流鱼在 训练有躲避模型鱼行为即可结束训练,实施放流。
[0005] 本发明的积极效果为: 1、 本发明首次提出了针对放流幼鱼反捕食能力进行野化训练的方法; 2、 采用本发明的训练方法,在追赶训练15-20天后,训练鱼逃避大口鲶或鳜鱼的行为 显著增加。惊吓训练后,训练鱼很少再接近电动机械臂。放流鱼的反捕食能力明显改善,有 利于野外生存能力的提升。

【具体实施方式】
[0006] 下面结合实施例进一步说明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
[0007] 实施例一 以中华鲟幼鱼为例,采用模型触发式惊吓法进行反捕食能力训练。
[0008] 在中华鲟幼鱼养殖池边岸上安装视频监控系统,使养殖池内形成一个长1米宽1 米的监控区域,在监控区域内安装电动机械臂,电动机械臂的一端安装体长为30cm的南方 大口鲶塑料模型,电动机械臂与视频监控系统相连接,并接受视频监控系统触发信号反馈, 每发出一个视频信号,电动机械臂的电压改变一次,电动机械臂在电压改变下可完成1个 伸缩动作。当视频监控系统检测到中华鲟幼鱼进入监控区域时,视频监控系统便发出一个 触发信号,电动机械臂立刻响应,并突然将电动机械臂一端的南方大口 It或鳜鱼塑料模型 突暴出来,使接近的中华鲟幼鱼惊吓迅速逃离。在训练4-6天后,中华鲟幼鱼无明显靠近电 动机械臂的行为,此时即可实施放流。
[0009] 实验组以50尾5月龄中华鲟幼鱼为对象,采用模型触发式惊吓法进行训练,实验 开始时,实验鱼对放在池中的捕食鱼模型没有逃避反映。当电动臂突然运动后,中华鲟幼鱼 明显逃窜。实验2天后,有50%中华鲟幼鱼会游动到捕食鱼模型lm周围内,当电动臂突然 运动后,实验鱼惊吓逃避。训练3天后,有30%中华鲟幼鱼会游动到捕食鱼模型lm周围内, 当电动臂突然运动后,实验鱼惊吓逃避。训练4天后,仅有少数中华鲟幼鱼会游动到捕食鱼 模型lm周围内,当电动臂突然运动后,实验鱼惊吓逃避。训练5天后。95%以上的中华鲟幼 鱼基本没有会游动到捕食鱼模型lm周围内,停止训练,可实施放流。
[0010] 实施例二 以胭脂鱼幼鱼为例,采用模型触发式惊吓法进行反捕食能力训练。
[0011] 在胭脂鱼幼鱼养殖池边岸上安装视频监控系统,在养殖池内形成一个长1米宽1 米的监控区域,在监控区域内安装电动机械臂,电动机械臂的一端安装全长为20cm的鳜鱼 塑料模型,电动机械臂与视频监控系统相连接,并接受视频监控系统信号反馈,视频监控系 统每发出一个视频触发信号,电动机械臂的电压改变一次,电动机械臂在电压改变下可完 成一个伸缩动作。
[0012] 实验组以50尾12月龄胭脂鱼幼鱼为对象,进行反捕食训练。实验开始时,胭脂鱼 幼鱼对捕食鱼模型无明显逃避行为。胭脂鱼幼鱼会游动到捕食鱼模型lm周围内,当电动臂 突然运动后,实验鱼惊吓逃避。训练2天后,约有50%胭脂鱼会到达机械臂控制区域。训练 3天后,大部分胭脂鱼均不会主动靠近机械臂,仅有20%的胭脂鱼幼鱼会游动到捕食鱼模型 lm周围内,因此,训练4天后,胭脂鱼幼鱼对鳜鱼的躲避距离明显增加,靠近鳜鱼的频次明 显降低,几乎所有鱼均再无明显靠近机械臂的行为,结束训练,实施放流。
[0013] 实施例三 以达氏鲟幼鱼为例,采用模型触发式惊吓法进行反捕食能力训练。
[0014] 在达氏鲟幼鱼养殖池边岸上安装视频监控系统,在养殖池内形成一个长1米宽1 米的监控区域,在监控区域内安装电动机械臂,电动机械臂的一端安装体长为30cm的南方 大口鲶塑料模型,电动机械臂与视频监控系统相连接,并接受视频监控系统信号反馈,视频 监控系统每发出一个视频触发信号,电动机械臂的电压改变一次,电动机械臂在电压改变
【权利要求】
1. 一种提高放流幼鱼反捕食能力的野化训练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为模型触发 式惊吓法,其训练步骤为:在放流鱼养殖池的池边安装电动机械臂,电动机械臂一端安装有 全长为30cm的南方大口鲶或全长为20cm的鳜鱼塑料模型,电动机械臂与视频监控系统相 连接,接受视频监控系统信号反馈,视频监控系统每发出一个视频触发信号,机械臂即伸缩 一次,视频监控系统形成长1米宽1米的监控范围,当幼鱼进入监控范围内,视频监控器发 出一个触发信号,电动机械臂接到触发信号后突然伸出来,电动机械臂一端的塑料模型露 出,使接近的幼鱼受到惊吓并迅速逃离,训练时间为4-6天,当80%放流鱼在训练有躲避模 型鱼行为即可结束训练,实施放流。
【文档编号】A01K61/00GK104106484SQ201410342772
【公开日】2014年10月22日 申请日期:2013年7月12日 优先权日:2013年7月12日
【发明者】杜浩, 危起伟, 甘芳, 刘志刚, 乔新美, 李罗新, 王成友 申请人: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长江水产研究所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