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河蚌斧足部位植核高效育珠方法

文档序号:261186阅读:638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河蚌斧足部位植核高效育珠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所述用河蚌斧足部位植核高效育珠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先将河蚌撬开壳口,在河蚌内脏团的斧足部位沿边缘生殖腺的长度方向布局至少2个可以育珠的植核位置,然后分别植入珠核和细胞小片,再将河蚌放回养殖水域中进行养殖育珠,育珠成熟后即可从育珠蚌斧足部位的珍珠囊中收获多颗淡水有核珍珠,其中上述植核位置的布局是根据斧足宽度及边缘生殖腺部位的长度来确定每只母蚌的植核数量,并且前植核位置的前端与消化盲囊之间及后植核位置的后端与环肠之间要保持一定距离,植入的珠核与珠核之间呈间隙排列。本发明不仅充分利用了河蚌斧足的空间核位,突破了世界河蚌内脏囊育珠产量、产值的最高水平,而且手术操作简便、植核速度快、河蚌死亡率低。
【专利说明】-种用河蚌斧足部位植核高效育珠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珍珠养殖领域,特别是一种用河蛘斧足部位植核高效育珠方法。

【背景技术】
[0002] 70年代以来国内外就有人在研究河蛘内脏囊植核培育淡水有核珍珠,但一直未能 形成产业化生产。后来发明人谢绍河、谢郁于2010年11月10日申请了《用河蛘内脏囊植 核培育大珍珠的养殖方法》的专利技术。该专利技术确定了在河蛘内脏囊植核育珠的三个 核位,即背脊部位、环肠部位和斧足部位,可在各个核位植入1粒珠核进行养殖育珠,如图4 所示,这样每只母蛘就可以植入3粒珠核进行育珠,从而提高了产量。由于该专利明确了内 脏囊可以植核的位置,解决了植核的精准定位问题,全国众多的珠农模仿专利技术进行植 核育珠,引领了产业转型升级。但是因上述专利技术中的第1、2核位背脊部位、环肠部位处 在软体部里面,内脏器官复杂,植核手术难度大,如果没有掌握核心技术和插核技巧,植入 珠核容易移位致损伤上部位消化盲囊和肠道,造成手术蛘死亡率高;另植核难度大,技术推 广应用较难。而且育珠蛘收获珍珠后再次植核育珠死亡率高,进行第二次、第三次植核育珠 生产更难。所以现有普通珠农大都只能是利用1?2龄的三角帆蛘植入1粒珠核在最容易 作业的内脏团生殖腺较宽阔的斧足部位上,因为此时直径8?9mm的珠核大小与位置空间 刚好合适,且该核位手术方便、不影响河蛘内脏器官,植核手术蛘成活率高。但由于只能在 生殖腺较宽阔的部位上植入1粒珠核进行育珠,致使河蛘内脏团核位无法得到充分利用, 产能低下,难以满足养殖生产者的经济效益。


【发明内容】

[0003]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上述存在问题和不足,提供一种既能有效提高了斧足部位 的植核数量和育珠产量,使珍珠产值至少提高1-2倍,且植核作业方便、手术蛘死亡率低的 用河蛘斧足部位植核高效育珠方法。本发明攻克了在河蛘斧足中实施多核位和多次植核育 珠新技术;充分利用各种河蛘资源和河蛘斧足的空间核位,突破了世界河蛘内脏囊育珠产 量、产能、产值的最高水平,创造了良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0004]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本发明所述河蛘斧足部位植核高效育珠方法,其特点是包括以下步骤:先将河蛘撬开 壳口,在河蛘内脏团的斧足部位沿边缘生殖腺的长度方向布局至少2个可以育珠的植核位 置,然后在这几个植核位置中分别植入珠核和细胞小片,再将植核后的河蛘放回养殖水域 中进行养殖育珠,育珠成熟后即可从育珠蛘斧足部位的珍珠囊中收获多颗淡水有核珍珠, 其中上述植核位置(简称核位)的布局是根据斧足宽度及边缘生殖腺部位的长度来确定每 只母蛘的植核数量,并且前植核位置的前端与消化盲囊之间在保持一定距离,后植核位置 的后端与环肠外要保持一定距离,植入的珠核与珠核之间呈间隙排列。
[0005] 为了实现精确定位,一般来说,上述前植核位置的前端在距离消化盲囊外的3 mm 或3 mm以上的生殖腺处,后植核位置的后端在距离环肠外的3 mm或3 mm以上的生殖腺处。 植入的珠核与珠核之间距离约为4-lmm。至于具体间距要根据珠核大小、数量及河蛘生殖 腺的长度来定。如可以是上述前植核位置的前端在距离消化盲囊外的3-13 mm处的生殖腺 处。后植核位置的后端在距离环肠外的3-13mm的生殖腺处。本发明的优选方案是:上述前 植核位置的前端在距离消化盲囊外的3-10 mm处的生殖腺处,后植核位置的后端在距离环 肠外的3-10mm的生殖腺处。植入的珠核与珠核之间距离约为4-10mm。
[0006] 本发明是 申请人:经过长期的研究和无数次的试验后得出的创新布局核位的多效 育珠方法。并且之所以要让各核位都与消化盲囊和环肠保持有一定距离及使植入的珠核 是呈间隙排列,是因为如果不保持一定距离会产生以下不利后果:一是容易损伤消化盲囊 和肠道使手术蛘致死;二是容易使植入的多粒珠核移位并合形成没有什么经济价值的拼合 珠。本发明这样精确定位使每只河蛘至少可以利用核位2个以上。
[0007] 上述在河蛘内脏团的斧足部位沿边缘生殖腺的长度方向布局植核育珠的具体方 法是:先在河蛘内脏团消化盲囊开外3_外的生殖腺处从左开头确定第一个植核位置,然 后向后每退4-10mm以上确定另一个核位,再继续退后定位时应看准距离环肠开外3mm处是 终止点,若到达终止点不足1〇_长度的位置则不能勉强增加核位数量,或许采取增大植入 珠核规格。
[0008] 为了有效减少术后脱核率,术后河蛘要采取人工抑制斧足的正常活动,因斧足正 常伸出壳外活动强烈会致使刚植入的珠核脱核率高,所以河蛘在植核后进行术后休养时, 要使用网(夹)笼装放、壳口向上以减少斧足伸出壳外活动机率而减少术后脱核率。
[0009] 本发明由于采用在河蛘内脏团的斧足部位沿边缘生殖腺的长度方向布局至少2 个可以育珠的植核位置的方法,不仅彻底改变了原有技术的核位布局,充分利用了各种河 蛘资源和河蛘斧足的空间核位,突破了世界河蛘内脏囊育珠产量、产能、产值的最高水平, 创造了良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而且沿边缘生殖腺的长度方向布局的多个 植核位置与手术态势一致性强,手术操作简便、植核速度快,再加上由于各核位都与消化盲 囊和环肠保持有一定距离,同时植入的珠核是呈间隙排列,所以植核手术造成的母蛘死亡 率低;方便于育珠蛘实施第二次、第三次植核育珠,使育珠蛘资源得到充分利用,从而保障 了珍珠产量和质量,提高了养殖育珠环节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有效地解决了 现有的河蛘在背脊部位、环肠部位育珠植核手术难度大、死亡率高、产能低等问题。
[0010] 本发明的优点是: (1) 新技术广泛的利用河蛘类多个品种作为育珠母蛘;攻克了在河蛘斧足中实施多 核位和多次植核育珠新技术;充分利用各种河蛘资源和河蛘斧足的空间核位,突破了世界 河蛘内脏囊育珠产量、产能、产值的最高水平,创造了良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 Μ ; (2) 由于植核位置定位正确和沿边缘生殖腺的长度方向布局的植核位置与手术态势一 致性强,使手术作业方便、植核速度快、工作效率高;术后育珠蛘休养期死亡率和脱核率低, 成珠率和优质珠率高。新技术容易推广应用。
[0011] (3)由于植核位置及植核数量优势,对充分利用育珠蛘进行第二次、第三次植核育 珠生产作用巨大。新技术的实施,可在7年的育珠期中收获三批次珍珠,而且每次收获珍珠 的规格越来越大,随之价值和效益也越来越高。而且育珠蛘的再生利用多次收获珍珠,使批 次育珠周期短、资金周转快、投资成本低,大大的提高了珍珠养殖环节的经济效益,技术广 泛应用于规模化生产。
[0012]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3] 图1为本发明的斧足部位植核时实施例一结构示意图。
[0014] 图2为本发明的斧足部位植核时实施例二结构示意图。
[0015] 图3为为本发明的斧足部位植核时实施例三结构示意图。
[0016] 图4为现有技术的植核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7] 本发明所述用河蛘斧足部位植核高效育珠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先将河蛘撬开壳 口,在河蛘内脏团的斧足部位1沿边缘生殖腺的长度方向布局至少2个可以育珠的植核位 置,然后在这几个植核位置中分别植入珠核4和细胞小片,再将植核后的河蛘放回养殖水 域中进行养殖育珠,育珠成熟后即可从育珠蛘斧足部位的珍珠囊中收获多颗淡水有核珍 珠,其中上述植核位置的布局是根据斧足宽度及边缘生殖腺部位的长度来确定每只母蛘的 植核数量,并且前植核位置(排列在最前面的植核位置)的前端与消化盲囊2之间要保持一 定距离,后植核位置(排列在最后面的植核位置)的后端与环肠3外要保持一定距离,植入的 珠核4与珠核4之间呈间隙排列。为了实现精确定位,一般来说,上述前植核位置的前端在 距离消化盲囊外的3 mm或3 mm以上的生殖腺处,后植核位置的后端在距离环肠外的3 mm 或3 mm以上的生殖腺处。本发明的优选方案是:上述前植核位置的前端在距离消化盲囊外 的3-10 _处的生殖腺处,后植核位置的后端在距离环肠外的3-10_的生殖腺处。植入的 珠核与珠核之间距离为4-10mm。至于具体间距及核位数量要根据珠核大小斧足宽度及河蛘 生殖腺的长度来定。斧足较宽的河蛘可在其斧足部位沿边缘长度方向布置多达4个植核位 置。上述珠核直径一般要小于8mm,优选直径是6mm。如图1所示,上述河蛘的斧足部位1 沿边缘生殖腺的长度方向布局有4个可以育珠的植核位置,其中前植核位置的前端在距离 消化盲囊2外约3 _的生殖腺处(即L1约为3 _),后植核位置的后端在距离环肠3外约 3 mm生殖腺处(即L2约为3 mm),植入的珠核4与珠核4之间距离L3为4mm,珠核4的直径 D为6 _。如图2所示,上述河蛘的斧足部位1沿边缘生殖腺的长度方向布局有3个可以 育珠的植核位置,其中前植核位置的前端在距离消化盲囊2外约4 _的生殖腺处(即L1约 为4 _),后植核位置的后端在距离环肠3外约4 _生殖腺处(即L2约为4 _),植入的珠 核4与珠核4之间距离L3为5臟,珠核4的直径D为6 mm。如图3所示,上述河蛘的斧足 部位1沿边缘生殖腺的长度方向布局有2个可以育珠的植核位置,其中前植核位置的前端 在距离消化盲囊2外约5 mm的生殖腺处(即L1约为5 mm),后植核位置的后端在距离环肠 3外约5 mm生殖腺处(即L2约为5 mm),植入的珠核4与珠核4之间距离L3为10mm,珠核 4的直径D为6 mm。
[0018] 本发明在河蛘内脏团的斧足部位沿边缘生殖腺的长度方向布局植核育珠的具体 方法是:先在河蛘内脏团消化盲囊开外3mm外的生殖腺处确定第一个植核位置,然后向后 每退4-10mm以上确定一个核位,再继续退后定位时应看准距离环肠开外3mm处是终止点, 若到达终止点不足1〇_长度的位置则不能勉强增加核位数量,或许采取增大植入珠核规 格。为进一步的确保珍珠质量,上述河蛘在植核前要进行术前处理,在植核前要经清洗暂养 排除河蛘体腔内的杂物后提供手术植核。在植核后要进行术后休养,且在术后休养时使用 网笼或夹笼装放、壳口向上以减少斧足伸出壳外活动机率而减少术后脱核率。并且上述河 蛘可为初次用来植核育珠的母蛘,也可以是已在外套膜育珠的育珠蛘或已在内脏囊多次植 核育珠的育珠蛘。上述河蛘包括三角帆蛘、池蝶贝、褶纹冠蛘和丽蛘等。本发明攻克了在河 蛘斧足中实施多核位和多次植核育珠新技术;充分利用各种河蛘资源和河蛘斧足的空间核 位,突破了世界河蛘内脏囊育珠产量、产能、产值的最高水平,创造了良好的经济效益、社会 效益和生态效益。
[0019] 实例一: 利用1龄的三角帆蛘体长l〇cm左右,经清洗暂养排除河蛘体腔内的杂物后提供手术 植核。先将河蛘放在手术台上,用开口器将植核母蛘撬开壳口、用楔子拴口进行手术植核; 根据河蛘斧足宽度决定植核粒数,是2粒或3粒、甚至4粒,根据植入珠核粒数用手术刀相 应的创几个口;选用直径约6mm的钻全孔珠核,用送核针穿过珠核和细胞小片;植核时一手 拿着串上珠核和细胞小片的送核针,一手拿着摄子或辅助工具揭开创口,将珠核和细胞小 片从创口植入到手术蛘斧足的核位上,手术完成后用开口器松开栓口的楔子,将手术蛘放 入水中等待装入育珠笼移至育珠区水域中养殖育珠。术后的植核母蛘,经过1个月的休养 成活率达到95%?99%,然后进入育珠管养期,两年左右当珍珠生长至直径10mm,部份达到 12_时便可以收获第一次淡水有核珍珠。
[0020] 经济核算:每只母蛘植核3粒,育珠蛘成活率90%,留核成珠率90%,优质珠率60% 以上。完成一只手术蛘平均收获珍珠1. 5粒、价值约50元。
[0021] 实例二: 首次收获珍珠时,事先应准备好第二次植核育珠的各项工作,例如制作微创手术工具、 准备适当规格珠核等。这次的收珠和第二次植核育珠是同时进行的,其操作过程如下:将育 珠蛘放在手术台上,用开口器将育珠蛘蛘壳撬开、用楔子栓口,然后使用手术刀在珍珠周围 创口至见到珍珠,再用钩、推的收珠工具将珍珠取出;然后根据收获珍珠的质量和大小,实 施第二次植入珠核养殖培育再生有核珍珠。在手术作业中:某个核位收获的珍珠是劣质的, 就得放弃第二次植核育珠;收获的珍珠多大、再次植入的珠核就多大,甚至可以比珍珠增大 至1mm ;为了方便再次植核作业,第二次、第三次植核使用的珠核可以钻半孔、也可不钻孔。 手术作业后为了不使污水进入创口而影响第二次收珠质量,术后可以使用生物粘合胶封住 创口。手术完毕后与实例一相同进行养殖育珠管理。第二次养殖育珠期约两年,植入的珠 核直径l〇mm、收获的珍珠约14mm,最大达到16_。第二次、第三次收获的珍珠称为再生有核 珍珠。
[0022] 经济核算:每只育珠蛘第二次再植核2粒,育珠蛘成活率80%,优质珠率60%以上, 每只育珠蛘平均产珠1粒、价值约300元。
[0023] 实例三: 第二次植核育珠蛘成熟后收获珍珠时,与第二次植核同样进行第三次植核育珠作业。 第三次植核育珠与第二次植核育珠过程相同。第三次植核是最后的一次收珠(第四次再 植核因育珠蛘年龄大培育的珍珠质量差,所以不再生产),所以育珠周期可以适当延长至三 年。第三次植入珠核直径14mm、收获的珍珠约18mm,最大达到20mm。
[0024] 经济核算:第三次植核每只育珠蛘植入珠核1. 5粒,育珠蛘成活率80%,优质珠率 60%以上,每只育珠蛘平均产珠0. 75粒、价值约600元。
[0025] 尽管本发明是参照具体实施例来描述,但这种描述并不意味着对本发明构成限 制。参照本发明的描述,所公开的实施例的其他变化,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都是可以预料 的,这种的变化应属于所属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内。
【权利要求】
1. 一种用河蛘斧足部位植核高效育珠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先将河蛘撬开 壳口,在河蛘内脏团的斧足部位沿边缘生殖腺的长度方向布局至少2个可以育珠的植核位 置,然后在这几个植核位置中分别植入珠核和细胞小片,再将植核后的河蛘放回养殖水域 中进行养殖育珠,育珠成熟后即可从育珠蛘斧足部位的珍珠囊中收获多颗淡水有核珍珠, 其中上述植核位置的布局是根据斧足宽度及边缘生殖腺部位的长度来确定每只母蛘的植 核数量,并且前植核位置的前端与消化盲囊之间要保持一定距离,后植核位置的后端与环 肠之间要保持一定距离,植入的珠核与珠核之间呈间隙排列。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河蛘斧足部位植核高效育珠方法,其特征在于上述前植核 位置的前端在距离消化盲囊外的3 mm或3 mm以上的生殖腺处,后植核位置的后端在距离 环肠外的3 mm或3 mm以上的生殖腺处。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用河蛘斧足部位植核高效育珠方法,其特征在于上述前植核位 置的前端在距离消化盲囊外的3-10 mm处的生殖腺处,后植核位置的后端在距离环肠外的 3-10mm的生殖腺处。
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用河蛘斧足部位植核高效育珠方法,其特征在于植入的珠核与 珠核之间距离为4-10mm。
5.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用河蛘斧足部位植核高效育珠方法,其特征在于上述在河蛘内 脏团的斧足部位沿边缘生殖腺的长度方向布局植核育珠的方法是:先在河蛘内脏团消化盲 囊开外3mm外的生殖腺处确定第一个植核位置,然后向后每退4-10mm以上确定一个核位, 再继续退后定位时应看准距离环肠开外3_处是终止点,若到达终止点不足10_长度的位 置则不能勉强增加核位数量,或许采取增大植入珠核规格。
6. 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用河蛘斧足部位植核高效育珠方法,其特征在于斧足较宽的河 蛘可在其斧足部位沿边缘生殖腺长度方向布置多达4个植核位置。
7.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用河蛘斧足部位植核高效育珠方法,其特征在于上述珠核直径 小于8mm η
8.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用河蛘斧足部位植核高效育珠方法,其特征在于上述河蛘在植 核前要进行术前处理,在植核后要进行术后休养,且在术后休养时使用网笼或夹笼装放、壳 口向上以减少斧足伸出壳外活动机率而减少术后脱核率。
9.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用河蛘斧足部位植核高效育珠方法,其特征在于上述河蛘在植 核前要经清洗暂养排除河蛘体腔内的杂物后提供手术植核。
10.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用河蛘斧足部位植核高效育珠方法,其特征在于上述河蛘为 初次用来植核育珠的母蛘或已在外套膜育珠的育珠蛘或已在内脏囊多次植核育珠的育珠 蛘,上述河蛘包括三角帆蛘、池蝶贝、褶纹冠蛘和丽蛘。
【文档编号】A01K61/00GK104186378SQ201410370422
【公开日】2014年12月10日 申请日期:2014年7月31日 优先权日:2014年7月31日
【发明者】谢绍河, 谢郁 申请人:谢绍河, 谢郁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