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以捕食螨为基础的柑桔害虫生态控制方法

文档序号:267880阅读:870来源:国知局
一种以捕食螨为基础的柑桔害虫生态控制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以捕食螨为基础的柑桔害虫生态控制方法。利用本发明涉及的“捕食螨+矿物油乳剂/苦参碱”的方法进行柑橘害虫的生态控制,简单高效。以捕食螨防治两种最重要的柑橘害虫,且选择低毒农药作为配套能极大限度保护天敌,有利于发挥以蜘蛛为代表的自然天敌对柑橘害虫的控制作用。能解决传统防治方法对这两种柑橘最重要害虫防治的冲突,解决3R问题,实现柑橘害虫的可持续控制。
【专利说明】一种以捕食螨为基础的柑桔害虫生态控制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属于农业害虫防治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以捕食螨为基础的柑桔害虫生态控 制方法。

【背景技术】:
[0002] 柑桔是全球第一大水果,全世界有140多个国家和地区生产柑桔(单杨,2008)。 2009年,中国柑桔种植面积和产量均超过巴西跃居世界第一(赵广飞,2010)。柑桔木虱是 黄龙病(huanglongbing,HLB)的重要传播媒介。黄龙病是一种毁灭性的柑桔病害,黄龙病 的防治是世界难题(柯冲,1996 ;Βον?,2006)。控制柑桔木虱是黄龙病治理的关键(赵学 源等,1979 ;陈循渊,1986)。柑桔全爪螨是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的一种重要害螨(黄明度, 2009)。柑桔木風Diaphorina citri和柑桔全爪螨Panonychus citri是柑桔上最重要的 两种害虫,严重威胁柑桔产业的正常发展(Β〇ν?,2006;黄明度,2009)。以下对柑桔重要害 虫的防治现状的详细介绍。
[0003] 柑桔重要害虫的生物防治
[0004] 目前我国主要是应用化学防治措施来控制柑桔木虱的为害(Rae et al.,1997; Browning et al.,2006)。长期、大量、重复使用化学农药,造成生态环境污染,农药残留 直接或间接地危害人体健康,同时也导致次要害虫的猖撅,柑桔木虱的抗药性也越来越突 出。目前已有报道表明柑桔木虱成虫已对常用的敌敌畏、乐果、乙酞甲胺磷、辛硫磷、啶虫脒 等低残留有机磷农药产生严重的抗药性,因此寻找新的防控方法与途径是一项迫切的任务 (章玉屏等,2009)。
[0005] 生物防治是综合防治的重要内容。天敌因素的作用和如何利用天敌来控制害虫的 数量,是设计综合防治方案时首先考虑的问题(邱式邦等,2007)。目前国内外柑桔木虱的 生物防治已经有较多的研究,如利用寄生蜂、寄生菌、捕食性天敌及某些线虫,但由于种种 原因国内仍以化学防治为主(Qureshi&Stansly,2008, 2009)。
[0006] 利用寄生蜂防治木虱,在越南、留尼旺岛、美国的佛罗里达州,以及中国台湾都取 得较好的效果(Aubert&Quilici,1984;钱景泰等,1991;夏雨华,1988)。柑桔木風的寄生 蜂主要有柑桔木風姬小蜂Tamarixia radiata(Hymenoptera :Eulophidae)和阿里食風跳 小蜂Diaphorencyrtis aligarhensis (Hymenoptera :Encyrtidae) (Aubert&Quilici, 1984 ; Hoy&Nguyen,2001 ;Michaud,2002,2004;Yang et al.,2006),它们能外寄生或内寄生柑桔 木虱的卵或若虫。但由于重寄生现象严重,在中国大陆应用寄生蜂防治木虱的效果并不理 想(Chien&Chu,1996 ;黄建等,1999)。
[0007] 寄生菌如拟靑霉属的宛氏拟青霉paecilomyces varioii、玫烟色拟青霉 Paecilomyces fumosoroseus、白僵菌属的球抱白僵菌Beauveria bassiana、舆顶抱霉属虫牙 舆顶抱霉Acrostalagmus aphidium、鎌抱属黄色鎌抱Fusarium. culmorum、匍柄霉属匍柄霉 Stemphiglium sp·、枝孢属尖孢枝孢菌Cladosporium sp.等对柑桔木風都有致病作用(陈 祝安等,1985 ;Meyer,2008)。目前国内利用昆虫病原菌控制柑桔木虱的研究尚处初步阶段。 应用病原菌对害虫进行控制具有较多的不利因素,如环境失活因子的影响、高毒力菌株的 复壮、稳定而可靠剂型的确定等(章玉屏等,2009)。
[0008] 柑桔木風的捕食性的天敌比较丰富,鞘翅目Coleoptera瓢虫科Coccinellidae 如六斑月瓢虫Menechilus sexm aculata、双带盘瓢虫Lenniabip lagiata、八斑和瓢 虫 Hamnoniaoctam aculata、异色票瓜虫 Harmonia octomaculata、龟纹票瓜虫 Propylea japonica、古巴光瓢虫 Exochomus cubensis 和 Ocyptamus sp.、脉翅目 Neuroptera 草岭 科 Chrysopidae 如亚非蚂草岭 Mallada desjardinsi、红通草岭 Chrysoperla rufilabris、 大草岭Chrysoperla pallens、纟婴翅目Thysanoptera蓟马科Thripidae如黑蓟马科蓟 马 Melanthripidae sp·、带翅風管蓟马 Aleurodothrips fasciapennis 和长角六点蓟马 Scolothrips sexmaculatus、蝴蛛目 Aranae、幢螂目 Mantodea、半翅目 Heteroptera 花赌 科Anthocoridae和等翅目Diptera食姆蝇科Syrphidae等。但由于这些天敌的人工饲养 问题,大面积的应用受到限制(Michaud, 2001 ;Qureshi&Stansly,2009 ;章玉屏等,2009)。 Juan-Blasco et al. (2012)发现斯氏钝缓螨Amblyseius swirskii能取食柑桔木風的卵和 若虫,初步显示出利用捕食螨生物防治柑桔木虱的前景。
[0009] 柑桔全爪螨能够快速地对多种杀螨剂产生高水平抗性,增加了生产中对其有效防 控的难度(袁明龙,2011)。部分农药如除虫菊酯类对害螨繁殖还有促进作用,会促使柑桔 全爪螨猖獗发生(赵日瑾等,1992)。在华南地区,针对柑桔全爪螨的喷药每年多达20次, 严重影响果品安全。其防治费用高,常占整个防治费用的80%以上。利用捕食螨生物控 制害螨是柑桔害螨绿色防控的重要措施,利用天敌防治柑桔全爪螨已成为国内外研究的 重点之一。在我国桔区捕食和寄生柑桔全爪螨的天敌,据张格成(1983)记载有119种, 其中捕食螨42种,均是蝶螨目Acarina种类,分属于植缓螨科Phytoseiidae、长须螨科 Stigmaeidae、大赤蝴科 Anystidae、续蝴科 Trombldiidae、赤蝴科 Erythraeidae、肉食蝴科 Cheyletidae、巨须蝴科Cunaxidae、粉蝴科Acaridae、甲蝴科Oribatidae ;銷翅目瓢虫科25 种、方头甲科Cybocephalidael种、叩甲科Elateridael种、隐翅虫科Staphylinidae3种; 半翅目猎赌科Reduviidae和花赌科10种;脉翅目褐岭科Hemerobiidae、草岭科和粉岭科 Coniopterygidael3种;纟婴翅目蓟马科5种;双翅目食姐妮科和瘦蚊科Cecidomyiidae3种; 蝴蛛10种;寄生菌5种;病毒1种。其中以植缓螨科钝缓螨属Amblyseius、长须螨科、大赤 螨科和食螨瓢虫、蓟马与寄生菌等发生普遍,而且数量较多。
[0010] 但到目前为止,有利用的柑桔全爪螨生防天敌仅有食螨瓢虫和捕食螨。自60年 代,福建开始释放利用优势种腹管食螨瓢虫(黄邦侃,1981,1988,1996)。但由于瓢虫的人 工繁殖成本及技术要求较高,导致大面积的推广应用比较困难。而植绥螨作为众多农林害 螨的有效天敌,其捕食量大、食物范围广、发育历期短、适生性强,成螨寿命长、内禀增长力 高,已成为可以廉价繁殖、能大规模释放的天敌种类之一(张艳璇,2002 ;韦日机等,2007 ; 余德亿等,2008)。
[0011] 植绥螨科在国外已被广泛应用于温室植物害螨和小型害虫的控制 (Kostiainen&Hoy,1996 ;0pit et al. ,2004 ;Arthurs et al. ,2009 ;Juan-Blasco et al., 2012)。我国利用植绥螨防治害螨的田间研究始于1974年(蒲蛰龙,1998 ;广东省昆虫研 究所等,1978),广东省昆虫研究所及华南农学院先后从四川引进钝绥螨Amblyseius sp.进 行人工繁殖释放,成功地抑制了柑桔全爪螨的发生(陈守坚等,1982)。对柑桔全爪螨有 捕食作用的植缓螨被陆续发现,如:尼氏真缓螨Euseius nicholsi (黄明度等,1987 ;吴伟 南,1994 ;李朋新,2008 ;李继祥等,1995 ;Paul et al.,1992),德氏钝绥螨 A. deleoni (陈 守坚等,1982),伪钝绥螨A. Fallacis(徐国良等,2002 ;吴元善等,1991),长毛钝绥螨 A. Iongispinosus (林碧英等,2001 ;张艳璇,1996),东方钝缓螨A. oriental is (朱志民 等,1985 ;朱志明等,1992 ;余德亿等,2008 ;杨子琦等,1987),胡瓜新小缓螨Neoseiulus cucumeris (张艳璇等,2002)和巴氏新小缓螨N. barkeri (舒畅等,2007 ;魏洁贤等,2013) 等等都对柑桔全爪螨有捕食性。由于胡瓜新小绥螨和巴氏新小绥螨易用粉螨进行大量饲 养,是我国两种主要的商品化植绥螨。这两种捕食螨具有嗜食桔全爪螨、食料范围广等优良 生物学特性,已被广泛应用于柑桔全爪螨的控制(徐学农等,2013)。
[0012] 柑桔害虫的综合治理
[0013] 矿物油乳剂是国内外有机食品生产允许使用的农药,在现代害虫管理策略中的有 效性及其与害虫控制策略中的各种措施的可协调性(指对天敌杀伤小,对某些害虫有拒避 作用)越来越受到认可。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广东省昆虫研究所和澳大利亚西悉尼 大学合作进行柑桔害虫控制研究,证明了矿物油对柑桔潜叶蛾和柑桔木虱有较好的产卵拒 避作用(黄明度,2009)。Stansly(2010)等在美国佛罗里达州桔园中,研究发现矿物油乳 剂喷施的区域感染柑桔木虱量较化学农药对照区的显著较低。而农药与矿物油乳剂结合 施用,防效也较单独施用显著。20世纪80年代,美国、澳大利亚等国家开始出现并迅速推 广了以使用矿物油乳剂和铜制剂为主的柑桔病虫害药剂防治方案(Knapp,1992 ;Smith et al.,1997)。张志恒等(2003)实验证明与果农常规的以使用化学合成农药为主的防治方 案相比,采用以矿物油乳剂和铜制剂为主的防治方案即能使柑桔全爪螨,蚧类等柑桔虫害 得到有效的控制,又使果园生态得到改善、天敌群落密度及其对害虫的自然控制力得到恢 复(张志恒等,2003)。但若试验园中黄龙病及柑桔木虱发生严重,为防治木虱,增加用药次 数,会严重干扰矿物油乳剂为基础的、保护利用天敌、对以柑桔全爪螨防治为主的柑桔害虫 综合防治策略的效果(全金成等,2000)。
[0014] 我国早在上世纪70年代就开始利用捕食螨防治柑桔全爪螨,但目前仅有少数捕 食螨种类在柑桔全爪螨的控制中得到应用,多数具应用潜能的捕食螨仍停留在小面积的试 验阶段。且与释放应用相关的研究仍有许多不足,大面积应用捕食螨仍存在技术瓶颈(余 德亿等,2008)。目前捕食螨田间应用的主要问题是常与农业管理及其它病虫防治措施产生 冲突,捕食螨控害效果降低、种群显著下降甚至消失的现象非常普遍。如针对柑桔木虱的化 学防治就会严重影响捕食螨的生存和控制效果,而导致对柑桔全爪螨的控制效果不理想。 部分农药对捕食螨应用的有较大影响。农药对捕食螨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农药不仅可直接 杀伤捕食螨,还削弱其"天敌效能"。我国学者在研究农药的致死、亚致死浓度对天敌影响方 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发现市场上流通的部分杀虫、杀螨、杀菌剂对捕食螨有很强的杀伤力, 非致死浓度也能对捕食螨的定居、繁殖、捕食等产生明显的抑制作用,使释放的捕食螨难以 建立种群。即使是生物农药如苏云金芽孢杆菌Bacillus thuringiensis,其中的次生代谢 产物,对智利小植缓螨Phytoseiulus persimiIis幼螨也有较大杀伤力,而且还能抑制雌螨 的产卵(赖开平和韦绥概,2002)。
[0015] 我们研究发现,胡瓜新小绥螨能取食柑桔木虱的卵。因此胡瓜新小绥螨是这两种 最重要柑桔害虫的共同天敌,这为以捕食螨对柑桔全爪螨与柑桔木虱进行协同控制奠定了 良好基础。
[0016] 害虫防治策略的转变
[0017] 化学防治因具有适应面广、操作简单、作用快速等突出的优势一直以来都被广泛 应用于各类害虫的防治。但是,由于农药的不当使用,生态平衡严重破坏。70年代之后才 逐渐并最终广泛认同综合防治(IPC)或综合治理(IPM) (Stern et al.,1959 ;Huffaker, 1980 ;邱式邦,1996)。
[0018] 害虫的控制国内外大多均以单一作物上的一种害虫或多种害虫为对象,采用几种 控制措施或多种系列组合措施进行控制,这种控制对策称为害虫的综合防治(丁岩钦和丁 雷,2005)。国内马世骏教授(1979)定义综合防治是从生物与环境的整体观点出发,本着预 防为主的指导思想和安全、有效、经济、简易的原则,因地因时制宜,合理运用农业的、化学 的、生物的、物理的方法,以及其它有效的生态手段,把害虫控制在不足危害的水平,以达到 保护人畜健康和增加生产的目的。国外关于综合防治的定义一般为害虫综合防治是一个害 虫治理体系,根据所处的环境及害虫种群动态,尽可能地以一种相容的方式使用所有适宜 的技术和方法,将害虫种群维持在造成经济为害水平之下(FA0,1975)。
[0019]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害虫综合防治策略遇到了新的问题,迫 切需要新的防治策略。80年代,人们生态觉悟的提高和环境意识的增强,计算机、信息和生 物技术的普及催生了害虫生态防治(ecological pest control)。生态防治策略的要义是 强调系统观点和经济生态学原则,运用任何适宜的措施调控害虫种群,不断改善农业生态 系统功能,实现环境安全、经济高效、生态协调、持续发展的目标(盛承发等,2002)。害虫种 群生态控制的指导思想是用"调控"代替现行的"防治"。即在生态系统整体水平上,在目标 函数与约束条件下,利用一切可利用的条件(或因素),对害虫危害进行调控,达到优化生 态系统结构的目的,以逐步代替现行的"综合防治"(丁岩钦和丁雷,2005)。与综合防治相 t匕,生态控制更强调环境友善、系统健康和持续发展(马世骏,1979)。
[0020] 目前国际上柑桔园害虫防治的研究尚只停留在综合防治的阶段。柑桔木虱和柑桔 全爪螨等还不能实现有效的防治。因此迫切需要改变控制策略,转向生态控制的研究。由 于柑桔是多年生常绿果树,虽然病虫害种类繁多,但自然天敌也多,生物多样性高,生态环 境相对稳定,这为柑桔害虫的生态控制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0021] 捕食螨在柑桔园的应用研究
[0022] 在美国加州对捕食螨在柑桔园的应用较多。研究者发现在未施药的柠檬果园,存 在的叶螨自然天敌西方盲走螨Metaseiulus occidentalis是柑桔叶螨普遍发生果园最常 见的天敌(Hoy et al.,1978,1979)。因此,研究者筛选西方盲走螨作为柠檬园害螨综合治 理(I丽,Integrated mite management)计划的生防基础。I丽计划正是基于认识到捕食 螨或其它自然天敌不能单独控制害螨和其它害虫,而将一系列策略进行综合。理想的IMM 计划应包括多个方面,如利用实验室筛选的具抗药性的西方盲走螨品系再配合使用选择 性杀螨剂(炔螨特和三环锡),注意监测捕食者-猎物比例,关键时期使用瘿螨(Acarina: Eriophyidae)作为维持一定种群密度的捕食螨的辅助食料,及时在害螨发生早期果园采取 定点防治,以及保证充足的灌溉(Hoy,1985a)。但柑桔木虱的入侵导致黄龙病蔓延使柑桔园 病虫害的管理变成了化学依赖型(Knapp et al. 1998)。
[0023] 巴氏新小绥螨是我国本土的植绥螨种类。2005年起,江西省植保植检站开始利用 巴氏新小绥螨防治柑桔全爪螨的技术研究,现已解决了该螨室内繁殖、贮存等技术,实现了 商品化生产。2005-2006年,在江西赣南8个县进行了应用人工繁殖的巴氏钝绥螨控制柑桔 全爪螨的多点试验、示范,取得了良好效果。夏季和秋季,每株挂放1袋巴氏钝绥螨(约600 头),释放后15-20d,柑桔全爪螨数量明显下降,3-6个月内不需使用农药进行防治,其种群 数量一直控制在防治指标以下,为无公害脐橙的生产提供了有力的保障,同时可以节约成 本50-100元/667m 2 (舒畅等,2007)。广东省潮州中天农业公司生产的柏氏钝绥螨(即巴 氏新小绥螨)已在重庆、四川等西南地区大面积应用(魏洁贤等,2013)。
[0024] 在赣南脐橙园柑桔全爪螨大量繁殖期,仅凭巴氏钝绥螨对其进行生物防治很难奏 效,需结合化学农药对其进行防治,理想的化学药剂应是对捕食性天敌巴氏钝绥螨毒力弱、 而对害螨柑桔全爪螨毒力强。研究证明二甲基二硫醚、阿维菌素、甲氰菊酯等对巴氏钝绥螨 有较强的毒力,桔园释放巴氏钝绥螨时,不推荐使用。初步认为哒螨灵和石硫合剂可用于协 调江西赣南脐橙园化学防治和生物防治(肖顺根等,2010)。
[0025] 胡瓜新小绥螨最初由复旦大学在20世纪80年代从国外引进。1996年福建省农业 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又从英国重新引进。张艳璇等(2002)报道了胡瓜新小绥螨的饲料 配方及其大量繁殖方法,目前已建立起年生产量110-120亿头捕食螨的生产基地,其产品 用于防治大面积的桔园、竹园等叶螨并获得成功。胡瓜新小绥螨是2000年以后国内研究最 多,规模化生产程度最高的种类(徐学农等,2013)。
[0026] 陈霞等(2007)测定了 4种常用杀虫剂针对目标害虫推荐使用浓度范围对天敌胡 瓜钝绥螨成螨的毒力测定,综合急性毒性和二次中毒毒性测定结果显示,毒死蜱、灭幼脲、 吡虫啉对胡瓜钝绥螨都具有极强的毒性,可造成毁灭性杀伤,苏云金杆菌Bt对胡瓜钝绥螨 影响极小,无明显毒性。而吡虫啉是在综合园较常用的防治柑桔木虱的农药,这与胡瓜新小 绥螨的利用相矛盾。因此在利用胡瓜新小绥螨的时候,需要选择其它合适的农药作为配套。
[0027] 胡瓜新小绥螨和巴氏新小绥螨是目前在我国桔园应用最多的两种植绥螨,但由于 捕食螨田间应用常与农业管理及其它病虫防治措施产生冲突,捕食螨控害效果降低、种群 显著下降甚至消失的现象非常普遍,如柑桔木虱防治过分依赖化学农药,这与利用捕食螨 防治柑桔全爪螨不能使用化学农药产生矛盾,而导致对柑桔全爪螨的控制效果不理想,无 法得到调和。其田间配套应用技术成了限制其大规模利用的瓶颈(张艳璇等,2002 ;2003a ; 2003b ;闵慧霓等,2005 ;徐海莲等,2010)。因此,迫切需要寻求其它的有效防治手段。
[0028] 到目前为止,柑桔园生态控制方面的研究还很不足。


【发明内容】

[0029]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有效控制柑橘全爪螨和柑橘木虱种群密度,并能保护 以蜘蛛为代表的自然天敌种群,间接控制柑橘黄龙病,实现对柑橘害虫可持续控制的一种 以捕食螨为基础的柑桔害虫生态控制方法。
[0030] 本发明的以捕食螨为基础的柑桔害虫生态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其是利用既能 捕食柑桔木虱又能捕食柑桔全爪螨的捕食螨为基础,利用矿物油乳剂或/和苦参碱作为辅 助农药。
[0031] 所述的捕食螨包括胡瓜新小绥螨、巴氏新小绥螨或斯氏钝绥螨等既能捕食柑橘全 爪螨又能捕食柑橘木虱的植绥螨种类;捕食螨在柑橘木虱产卵期之前的3-4月份或9-10月 份进行释放最佳。
[0032] 辅助农药可选择苦参碱、矿物油乳剂等对自然天敌低毒,对目标害虫高效的生 物源和矿物源农药。传统防治中苦参碱主要用于控制柑橘全爪螨,但由于其对柑橘木虱 成虫具有高毒性,本发明中主要利用其控制柑橘木虱,在柑橘木虱出现时使用,使用范围 为0. 435-3ml/l (即苦参碱对柑橘木虱成虫100%致死浓度到厂家建议的最高使用浓度之 间),矿物油乳剂对柑桔全爪螨的控制作用较强,本发明中主要利用其作为柑橘全爪螨的控 制药剂,使用范围为〇. 407-6. 67ml/l (即矿物油对柑橘全爪螨的半致死浓度到厂家建议的 最商使用浓度)。
[0033] 利用捕食螨同时控制柑桔上两种最重要害虫一柑桔木虱和柑桔全爪螨,以一种天 敌防治两种重要害虫可解决两种害虫单独防治的冲突;由于柑桔园害虫繁多,而且在黄龙 病存在时,极低柑桔木虱密度可导致黄龙病大发生,因此不能仅依赖生物防治,还需要其它 的辅助措施。而且辅助农药的选择必须要求对捕食螨及其它自然天敌低毒,对目标害虫高 效,如利用生物源农药苦参碱或矿物源农药矿物油乳剂等。基于捕食螨的释放,再结合矿物 油乳剂和苦参碱的作用,通过控制柑桔木虱从而控制黄龙病危害,提供一种以捕食螨为基 础手段、以控制柑桔木虱和柑桔全爪螨为重点的柑桔害虫可持续生态控制方法。能实现对 两种最重要的柑橘害虫柑橘木虱和柑橘全爪螨的生态控制,尤其是能控制柑橘木虱,间接 控制柑桔黄龙病。"捕食螨+矿物油/苦参碱"为主的生态控制策略能保护自然天敌类群, 又可对柑桔害虫实现可持续的生态控制。
[0034] 利用既能捕食柑桔木虱又能捕食柑桔全爪螨的捕食螨为基础,同时利用矿物油乳 剂和苦参碱作为辅助农药,"捕食螨+矿物油乳剂/苦参碱"为主的生态控制策略能有效控 制柑橘全爪螨和柑橘木虱种群密度,并能保护以蜘蛛为代表的自然天敌种群,间接控制柑 橘黄龙病,实现对柑橘害虫的可持续控制。
[0035] 本发明相比于现有技术,具有以下优点:
[0036] 1.简单高效。捕食螨是两种最重要柑橘害虫的共同天敌,以一种天敌防治两种重 要害虫将解决两种害虫单独防治的冲突,一举多得。
[0037] 2.保护天敌。使用低毒的矿物源农药矿物油乳剂和生物源农药苦参碱作为配套措 施,能保护、优化与增强柑桔园生态系统特别是节肢动物群落的结构和功能,对柑桔病虫害 进行持久有效的管理。
[0038] 3.生态控制。以捕食螨为基础的柑桔害虫生态控制将克服单纯化学防治的系列问 题,保护生态环境,发挥自然天敌的作用,实现对柑桔害虫的可持续控制。
[0039] 因此,利用本发明涉及的"捕食螨+矿物油乳剂/苦参碱"的方法进行柑橘害虫的 生态控制,简单高效。以捕食螨防治两种最重要的柑橘害虫,且选择低毒农药作为配套能极 大限度保护天敌,有利于发挥以蜘蛛为代表的自然天敌对柑橘害虫的控制作用。能解决传 统防治方法对这两种柑橘最重要害虫防治的冲突,解决"3R"问题,实现柑橘害虫的可持续 控制。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40] 图1是四个不同措施果园柑桔全爪螨的种群动态(肇庆市封开县,2011. 05 - 2012.01);
[0041] 图2是四个不同防治措施果园柑桔木虱的种群动态(肇庆市封开县,2011. 05 - 2012.01);
[0042] 图3是四个不同防治措施果园捕食螨的种群动态(肇庆市封开县,2011. 05 - 2012.01);
[0043] 图4是四个不同防治措施果园蜘蛛的种群动态(肇庆市封开县,2011. 05 - 2012. 01)。

【具体实施方式】:
[0044] 以下实施例是对本发明的进一步说明,而不是对本发明的限制。
[0045] 实施例1 :不同农药对胡瓜新小绥螨、柑桔全爪螨、柑桔木虱的毒力作用比较
[0046] 柑橘全爪螨和柑橘木虱的毒力试验采用喷玻片法进行。配备测试农药系列稀释 液,设置对照(清水)。在载玻片上标注农药种类及浓度,把双面胶带剪成2cm长,贴在玻片 一端,然后用小镊子取下黏胶纸片。选取健康的、3-5日龄雌成螨,用小毛笔挑起雌成螨并 将其背部粘于黏胶上,注意不要粘着螨足、触须及口器,每玻片粘成螨10头,分两行排列, 每处理6次重复。将玻片放于干净无毒的培养皿,皿内放一湿棉花球保湿,盖上皿盖,置于 25°C下,为保证实验效果,4小时后用双目解剖镜检查,剔除不健康个体。将粘有雌螨的玻片 斜放在托盘上,以手持喷雾器将玻片喷湿,让多余的药液流出。将玻片放回培养皿内,25°C, 光周期LD = 14 :10h培养。24小时后检查。用小毛笔轻轻触动螨足或口器,不活动者确定 为死亡。
[0047] 柑橘木虱的毒力测试使用喷液法。配备测试农药系列稀释液,设置对照(清水)。 将200mL塑料杯以60目纱网封口,每杯放入柑桔木虱成虫10只及一片柑桔叶,每处理6次 重复。以手持喷雾器将杯内喷湿,倒置塑料杯让多余的药液流出。将塑料杯放回培养皿内, 25°C,光周期LD= 14 : IOh培养。24小时后检查柑桔木虱成虫死亡率。
[0048] 以测试虫死亡概率为Y,Logltl(农药的实验浓度)为X,用SPSS软件分析得到 Probit死亡概率方程y = a+bx以及半致死浓度LC50。
[0049] 表1 :三种不同农药对胡瓜新小绥螨,柑桔全爪螨,柑桔木虱的毒力作用
[0050]

【权利要求】
1. 一种以捕食螨为基础的柑桔害虫生态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其是利用既能捕食柑 桔木虱又能捕食柑桔全爪螨的捕食螨为基础,利用矿物油乳剂或/和苦参碱作为辅助农 药。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以捕食螨为基础的柑桔害虫生态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 述的捕食螨包括胡瓜新小绥螨、巴氏新小绥螨,捕食螨在柑橘木虱产卵期之前的3-4月份 或9-10月份进行释放。
3.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以捕食螨为基础的柑桔害虫生态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苦参碱,其在柑橘木虱出现时使用,使用范围为〇. 435-3ml/l,所述的矿物油乳剂,利 用其作为柑橘全爪螨的控制药剂,使用范围为〇. 407-6. 67ml/l。
【文档编号】A01N61/00GK104322328SQ201410502987
【公开日】2015年2月4日 申请日期:2014年9月26日 优先权日:2014年9月26日
【发明者】方小端, 欧阳革成, 郭明昉, 卢慧林, 孟翔, 宁致远, 刘慧 , 吴伟南 申请人:广东省昆虫研究所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