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蔬菌两用大棚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0710阅读:171来源:国知局
一种蔬菌两用大棚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一种蔬菌两用大棚,包括一沿东西方向设置的主墙体,在主墙体的南侧设有南棚体,在主墙体的北侧设有北棚体,在南棚体和北棚体的外侧顶部均设有卷帘机和保温被,在南棚体和北棚体上均设有通风口,在南棚体内设有蔬菜种植区,在北棚体内设有食用菌种植区,在南棚体和北棚体内紧靠主墙体的位置分别设有一与主墙体设置方向相同的走廊,在主墙体上设有若干个将南棚体和北棚体相连通的氧气流通管和二氧化碳流通管,在氧气流通管和二氧化碳流通管的北侧端口内分别设有风机,南侧端口内分别设有隔离塞。它结构设计合理,主墙体南北两侧的土地均得到利用,减少了土地资源的浪费,提高了土地利用率,增加了经济效益。
【专利说明】一种蔬菌两用大棚
【技术领域】:
[0001 ] 本发明涉及一种蔬菌两用大棚。
【背景技术】:
[0002]目前,温室大棚已广泛应用于蔬菜种殖中,它可以让人们吃到反季节的蔬菜。现有的温室大棚,一般都是棚体朝南,在棚体北边建造较宽的墙体用于保温,在墙体北侧留出较宽空地,保障相邻大棚光照不被遮住,这样的大棚缺点是占地面积较大,且只有南侧棚体内土地利用,土地利用率低,造成土地资源大大的浪费。

【发明内容】
:
[0003]本发明为了弥补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蔬菌两用大棚,它结构设计合理,主墙体南北两侧的土地均得到利用,减少了土地资源的浪费,提高了土地利用率,增加了经济效益,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
[0004]本发明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0005]—种蔬菌两用大棚,包括一沿东西方向设置的主墙体,在主墙体的南侧设有南棚体,在主墙体的北侧设有北棚体,在南棚体和北棚体的外侧顶部均设有卷帘机和保温被,在南棚体和北棚体上均设有通风口,在南棚体和北棚体内分别设有若干根支撑棚体的水泥立柱,在南棚体内设有蔬菜种植区,在北棚体内设有食用菌种植区,在南棚体和北棚体内紧靠主墙体的位置分别设有一与主墙体设置方向相同的走廊,在主墙体上设有若干个将南棚体和北棚体相连通的氧气流通管和二氧化碳流通管,在氧气流通管和二氧化碳流通管的北侧端口内分别设有风机,南侧端口内分别设有隔离塞。
[0006]所述二氧化碳流通管的北侧端口与一设在北棚体内的竖直导气管的顶端相连,导气管的底端伸至北棚体内侧底部。
[0007]所述蔬菜种植区的土层高度高出食用菌种植区内的土层高度30-50cm。
[0008]所述南棚体的高度高于北棚体的高度,主墙体的顶部与南棚体和北棚体的顶部相配合自南向北向下倾斜设置。
[0009]所述主墙体为上窄下宽的梯形墙体。
[0010]在主墙体的南侧、北侧及顶侧均设有防水保护膜。
[0011]南棚体的通风口设在棚体顶部,北棚体上的通风口设在棚体中下部。
[0012]在蔬菜种植区和食用菌种植区内均设有微灌系统。
[0013]本发明采用上述方案,结构设计合理,在主墙体的两侧分别设有南棚体和北棚体,在南棚体内设有蔬菜种植区,在北棚体内设有食用菌种植区,主墙体南北两侧的土地均得至IJ利用,不仅减少了土地资源的浪费,提高了土地利用率,增加了经济效益,而且北棚体可以为南棚体进行防风保温,同时,北棚体内的食用菌种植区可以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而南棚体内的蔬菜种植区可以产生大量的氧气,通过主墙体上的若干个氧气流通管和二氧化碳流通管,可以促进南棚体和北棚体之间的气体交换,南棚体和北棚体内的氧气和二氧化碳进行互相补给,促进了整个大棚内作物的早熟,增强了作物的抗病能力,大大提高了作物的产量。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4]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0015]图中,1、主墙体,2、南棚体,3、北棚体,4、卷帘机,5、保温被,6、通风口,7、水泥立柱,8、蔬菜种植区,9、食用菌种植区,10、走廊,11、氧气流通管,12、二氧化碳流通管,13、风机,14、隔离塞,15、导气管。
【具体实施方式】:
[0016]为能清楚说明本方案的技术特点,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并结合其附图,对本发明进行详细阐述。
[0017]如图1所示,一种蔬菌两用大棚,包括一沿东西方向设置的主墙体1,在主墙体I的南侧设有南棚体2,在主墙体I的北侧设有北棚体3,在南棚体2和北棚体3的外侧顶部均设有卷帘机4和保温被5,在南棚体2和北棚体3上均设有通风口 6,在南棚体2和北棚体3内分别设有若干根支撑棚体的水泥立柱7,在南棚体2内设有蔬菜种植区8,在北棚体3内设有食用菌种植区9,在南棚体2和北棚体3内紧靠主墙体I的位置分别设有一与主墙体I设置方向相同的走廊10,在主墙体I上设有若干个将南棚体2和北棚体3相连通的氧气流通管11和二氧化碳流通管12,在氧气流通管11和二氧化碳流通管12的北侧端口内分别设有风机13,南侧端口内分别设有隔离塞14。
[0018]所述二氧化碳流通管12的北侧端口与一设在北棚体3内的竖直导气管15的顶端相连,导气管15的底端伸至北棚体3内侧底部。由于二氧化碳的比重较大,一般位于整个空间底部,导气管15的底端伸至北棚体3内侧底部便于风机13更好的将北棚体3内食用菌产生的二氧化碳供给到南棚体2内,可以更好的促进南棚体2与北棚体3之间的氧气和二氧化碳的气体交换。
[0019]所述蔬菜种植区8的土层高度高出食用菌种植区9内的土层高度30-50cm。由于食用菌对水分和潮气的吸收量比较大,将蔬菜种植区8内的土层高度设置高于食用菌种植区9内的土层高度,便于蔬菜种植区8内的水分向食用菌种植区9流淌,给食用菌种植区9供给更多的水分,以提高产量。
[0020]所述南棚体2的高度高于北棚体3的高度,主墙体I的顶部与南棚体2和北棚体3的顶部相配合自南向北向下倾斜设置。不仅可使南棚体2更好的吸收阳光,而且可对北棚体3起到一定的遮荫作用,另外,还便于雨水在主墙体I顶部向北侧流下,提高整个大棚顶部的排水效果。
[0021]所述主墙体I为上窄下宽的梯形墙体,支撑更加稳定可靠。
[0022]在主墙体I的南侧、北侧及顶侧均设有防水保护膜,避免雨水冲刷,提高主墙体I的防水性能和使用寿命。
[0023]南棚体2的通风口 6设在棚体顶部,北棚体3上的通风口 6设在棚体中下部。南棚体2的保温被5白天会被卷帘机4完全卷起,不会遮挡通风口 6,而北棚体3的保温被5在夏季为了遮荫通常被卷帘机4卷起一半,因此北棚体3的通风口 6设在棚体中下部,不至于被保温被5遮挡,以保证正常通风。
[0024]在蔬菜种植区8和食用菌种植区9内均设有微灌系统。
[0025]使用时,在南棚体2的蔬菜种植区8内可以种植各种蔬菜,在北棚体3的食用菌种植区9可以种植各种食用菌,白天通过卷帘机4将保温被5卷起,蔬菜种植区8内的蔬菜吸收阳光进行光合作用产生大量的氧气,而食用菌种植区9内的食用菌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人们可取下氧气流通管11和二氧化碳流通管12南侧端口内的隔离塞14,启动氧气流通管11和二氧化碳流通管12内的风机13,氧气流通管11内的风机13可将南棚体2内的氧气传输给北棚体3,为北棚体3内的食用菌提供有机气肥,而二氧化碳流通管12内的风机13可将北棚体3内的二氧化碳传输给南棚体2,为南棚体2内的蔬菜提供有机气肥,南棚体2和北棚体3之间的气体相互交换,互相补充,起到综合利用的效果。当向南棚体2内的蔬菜上喷洒药物时,人们通过隔离塞14堵住氧气流通管11和二氧化碳流通管12,使南棚体2和北棚体3相互独立,避免药物产生交叉影响。
[0026]采用本发明的蔬菌两用大棚,结构设计合理,主墙体I南北两侧的土地均得到利用,不仅减少了土地资源的浪费,提高了土地利用率,增加了经济效益,而且北棚体3可以为南棚体2进行防风保温,同时,可以促进南棚体2和北棚体3之间的气体交换,南棚体2和北棚体3内的氧气和二氧化碳进行互相补给,促进了整个大棚内作物的早熟,增强了作物的抗病能力,大大提高了作物的产量。
[0027]本发明未详述之处,均为本【技术领域】技术人员的公知技术。
【权利要求】
1.一种蔬菌两用大棚,其特征在于:包括一沿东西方向设置的主墙体,在主墙体的南侧设有南棚体,在主墙体的北侧设有北棚体,在南棚体和北棚体的外侧顶部均设有卷帘机和保温被,在南棚体和北棚体上均设有通风口,在南棚体和北棚体内分别设有若干根支撑棚体的水泥立柱,在南棚体内设有蔬菜种植区,在北棚体内设有食用菌种植区,在南棚体和北棚体内紧靠主墙体的位置分别设有一与主墙体设置方向相同的走廊,在主墙体上设有若干个将南棚体和北棚体相连通的氧气流通管和二氧化碳流通管,在氧气流通管和二氧化碳流通管的北侧端口内分别设有风机,南侧端口内分别设有隔离塞。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蔬菌两用大棚,其特征在于:所述二氧化碳流通管的北侧端口与一设在北棚体内的竖直导气管的顶端相连,导气管的底端伸至北棚体内侧底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蔬菌两用大棚,其特征在于:所述蔬菜种植区的土层高度高出食用菌种植区内的土层高度30-50c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蔬菌两用大棚,其特征在于:所述南棚体的高度高于北棚体的高度,主墙体的顶部与南棚体和北棚体的顶部相配合自南向北向下倾斜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蔬菌两用大棚,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墙体为上窄下宽的梯形墙体。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蔬菌两用大棚,其特征在于:在主墙体的南侧、北侧及顶侧均设有防水保护膜。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蔬菌两用大棚,其特征在于:南棚体的通风口设在棚体顶部,北棚体上的通风口设在棚体中下部。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蔬菌两用大棚,其特征在于:在蔬菜种植区和食用菌种植区内均设有微灌系统。
【文档编号】A01G9/14GK203646199SQ201420010877
【公开日】2014年6月18日 申请日期:2014年1月8日 优先权日:2014年1月8日
【发明者】王波 申请人:王波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