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棕传粉象甲成虫收集器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280977阅读:218来源:国知局
油棕传粉象甲成虫收集器的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油棕传粉象甲成虫收集器,包括贮虫器、变径连接管和收虫杯,其中变径连接管的一端与贮虫器套接,另一端与收虫杯套接;所述贮虫器为带底的不透光瓶体,瓶口与变径连接管的大径连接口套接;所述变径连接管为不透光管体,设计为管径变化结构;所述收虫杯为带底的透明杯体,杯口与变径连接管的小径连接口套接。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操作方便,采用不透光贮虫器孵化成虫、透明收虫杯收集出巢成虫的方式,能有效解决了饲养过程中成虫逃逸的问题,提高了饲养效率,为油棕授粉提供有力支持。
【专利说明】油棕传粉象甲成虫收集器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属昆虫饲养领域,涉及一种收集装置,具体涉及一种室内饲养油棕传粉象甲成虫的收集器。
【背景技术】
[0002]油棕传粉象甲(Elaeidobius kamerunicus)原产地为西非大陆,是一种高效、安全的油棕授粉昆虫,世界油棕种植国都会利用该虫对油棕进行授粉,以提高油棕产量。由于油棕传粉象甲有效地提高了授粉成功率,从而也提高了油棕坐果率(平均从51%提高到71%)、果实发育成果串比率(平均从57.7%提高到64.7%)、果串重量(从14.6kg /串提高到18.7kg /串)、果串含油率(23.3%提高到25.4%)、果粒占果串的比重(4.6%提高到6.6%)等。此外通过油棕传粉象甲授粉代替人工授粉,每年也节约不少人工成本费用。
[0003]野外调查发现油棕传粉象甲在海南、云南已有零星分布且能在海南北部、云南西双版纳越冬及繁衍后代,但目前我们对油棕传粉象甲的认识和研究甚少,其授粉潜能还得不到很好的利用,因此对油棕传粉象甲人工繁育和应用,其意义重大。油棕传粉象甲成虫羽化后,会出巢并寻找食物、交配及产卵,在同一花序上成虫羽化出巢时间不一致,早晚可相隔6-8d,如成虫羽化后不及时收集,会造成虫老龄化及乱逃乱串,影响饲养效率。
实用新型内容
[000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油棕传粉象甲成虫收集器,其结构简单,操作方便,能有效解决了饲养过程中成虫逃逸的问题,提高了饲养效率。
[0005]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
[0006]一种油棕传粉象甲成虫收集器,包括贮虫器、变径连接管和收虫杯,其中变径连接管的一端与贮虫器套接,另一端与收虫杯套接,从而在贮虫器、变径连接管和收虫杯之间形成内部相通的空间;所述贮虫器为带底的不透光瓶体,其底部直径大,瓶口直径小,瓶口与变径连接管的大径连接口套接,使其既能稳定地串插连接,又能轻松地分开;所述变径连接管为不透光管体,设计为管径变化结构,一端口径大为大径连接口,另一端口径小为小径连接口,大径连接口与贮虫器的瓶口套接,小径连接口与收虫杯的杯口套接,起到连接贮虫器和收虫杯的作用;所述收虫杯为带底的透明杯体,其底部直径小,杯口直径大,杯口与变径连接管的小径连接口套接,使其既能稳定地串插连接,又能轻松地分开。
[0007]为了不让收虫杯往下滑落,所述的变径连接管小径连接口下端设有凸环,其内口直径与杯口的内口直径大小一致。
[0008]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操作方便,采用贮虫器贮放带虫油棕花序(油棕花序中的卵、幼虫和蛹在不透光贮虫器成长为成虫)、透明收虫杯收集出巢成虫的方式,能有效解决了饲养过程中成虫逃逸的问题,提高了饲养效率,为油棕授粉提供有力支持。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0009]图1是本实用新型拆卸后的结构示意图。
[0010]图2是本实用新型组合后的结构示意图。
[0011]图中:1、贮虫器;2、变径连接管;3、收虫杯。
【具体实施方式】
[0012]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但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0013]在图1所示的结构中,本实用新型包括贮虫器1、变径连接管2和收虫杯3,均由塑料材料制作而成,其中贮虫器1、变径连接管2由不透光塑料制作,收虫杯3透明塑料制作,变径连接管2的一端与贮虫器I套接,另一端与收虫杯3套接;贮虫器I为带底的不透光瓶体,其底部直径大,瓶口直径小,瓶口与变径连接管的大径连接口套接;变径连接管2为不透光管体,设计为管径变化结构,一端口径大为大径连接口,另一端口径小为小径连接口,并在其下端设有凸环,大径连接口与贮虫器的瓶口套接,小径连接口与收虫杯的杯口套接;收虫杯3为带底的透明杯体,其底部直径小,杯口直径大,杯口与变径连接管的小径连接口套接。
[0014]使用时,往贮虫器I放入带虫的油棕雄花小花序10-20条,盖上变径连接管2 (即贮虫器I的瓶口与变径连接管2的大径连接口稳定地串插连接),再盖上收虫杯3 (收虫杯3的杯口与变径连接管2的小径连接口稳定地串插连接)。油棕传粉象甲成虫出来后,由于油棕传粉象甲成虫的趋光性,成虫会由贮虫器I经变径连接管2爬向收虫杯3,然后将收虫杯中的成虫转移收集,每天转移2次,如出来成虫虫口密度大时可增加转移次数。
[0015]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权利要求】
1.一种油棕传粉象甲成虫收集器,其特征在于:包括贮虫器、变径连接管和收虫杯,其中变径连接管的一端与贮虫器套接,另一端与收虫杯套接;所述贮虫器为带底的不透光瓶体,其底部直径大,瓶口直径小,瓶口与变径连接管的大径连接口套接;所述变径连接管为不透光管体,设计为管径变化结构,一端口径大为大径连接口,另一端口径小为小径连接口,大径连接口与贮虫器的瓶口套接,小径连接口与收虫杯的杯口套接;所述收虫杯为带底的透明杯体,其底部直径小,杯口直径大,杯口与变径连接管的小径连接口套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棕传粉象甲成虫收集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变径连接管小径连接口下端设有凸环,其内口直径与杯口的内口直径大小一致。
【文档编号】A01K67/033GK203814413SQ201420021733
【公开日】2014年9月10日 申请日期:2014年1月14日 优先权日:2014年1月14日
【发明者】黄山春, 覃伟权, 马子龙, 李朝绪, 阎伟, 刘丽 申请人: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椰子研究所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