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循环水集约化养殖泥鳅的栖息树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2718阅读:391来源:国知局
一种循环水集约化养殖泥鳅的栖息树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循环水集约化养殖泥鳅的栖息树,包括沉子和泡沫浮子,所述沉子和泡沫浮子由位于中心的主杆连接,所述沉子和泡沫浮子之间设置多片栖息片,所述栖息片自上而下逐渐变小,相邻栖息片之间的间距为10cm。本实用新型的循环水集约化养殖泥鳅的栖息树,包括养殖泥鳅的栖息树的设计与建造、管理。技术方案是增加养殖泥鳅的水体中立体表面积,让更加多的泥鳅可以比较舒服栖息在上面;满足泥鳅底栖性的生物学特性。为此在养殖水体中放置人工泥鳅的栖息树,这个装置具有表面积大,分层次扩展在水体中上部分,装置表面不易沉积粪便残饵等物质的优点。
【专利说明】一种循环水集约化养殖泥鳅的栖息树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属于水产养殖领域,具体是一种循环水集约化养殖泥鳅的栖息树。
【背景技术】
[0002]泥嫩(MisgurnusanguiIIicaudatus)隶属鲤形目(Cypriniformes)、嫩科(Cobitidae)。泥鳅肉质细嫩、味道鲜美,营养丰富、且富含矿物质和多种维生素,也素有“水中人参”之美称,深受国内外市场欢迎。
[0003]泥鳅用鳃呼吸,皮肤和肠具有辅助呼吸的功能,当天气闷热或池底淤泥、腐殖质等物质腐烂引起严重缺氧时,泥鳅也能跃出水面,或垂直上升到水面,用口直接吞入空气,由肠壁进行辅助呼吸。所以绝大多数的养殖户认为泥鳅不会缺氧,养殖密度往往很高,这样导致了泥鳅适应性减少、疾病增加、成活率下降,饵料系数增加。
[0004]中国专利CN102440213A公开了一种蟹的室内立体养殖装置,该装置有一列成上下排列的抽屉位,每个抽屉位内安装一个抽屉形式的蟹巢,所说蟹巢有进水口和溢水口,分别通过管路连接循环水系的供水口和回水口,所说循环水系是指由储水箱和水泵构成的循环装置以及沟通蟹巢之间以及蟹巢和循环装置之间的管路。该专利将蟹巢像抽屉一样安装在架子中形成数个蟹巢上下相依的列并连接在循环水系中。该专利可以实现在室内进行高密度的立体化养殖,而且方便对每只所养的蟹进行单独管理,养殖环境也因蟹巢的半封闭而显得干净。但该装置结构复杂,仅适宜虾蟹养殖。
[0005]因此,针对泥鳅循环水集约化养殖问题,提出一整套切实可行的泥鳅高密度养殖的栖息装备,对提高泥鳅高密度养殖(包括池塘和工厂化高密度泥鳅养殖)经济效益有重要意义。
实用新型内容
[0006]为了提高泥鳅栖息空间,减少了泥鳅因为在同一面上休息产生相互挤压的问题;解决了高密度养殖过程中泥鳅因为在同一面上休息产生相互挤压容易产生疾病传染和和应急反应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循环水集约化养殖泥鳅的栖息树,包括沉子和泡沫浮子,所述沉子和泡沫浮子由位于中心的主杆连接,所述沉子和泡沫浮子之间设置多片栖息片,所述栖息片自上而下逐渐变小,相邻栖息片之间的间距为10cm。
[0007]进一步的,每片栖息片由6片叶片构成,且叶片之间存在间隙。
[0008]进一步的,该间隙大于等于5cm。
[0009]进一步的,所述主杆直径为10cm。
[0010]进一步的,该装置放置在养殖池中央部分。
[0011]进一步的,所述叶片由透明塑料片制成。
[0012]本实用新型的循环水集约化养殖泥鳅的栖息树,包括养殖泥鳅的栖息树的设计与建造、管理。技术方案是增加养殖泥鳅的水体中立体表面积,让更加多的泥鳅可以比较舒服栖息在上面;满足泥鳅底栖性的生物学特性。为此在养殖水体中放置人工泥鳅的栖息树,这个装置具有表面积大,分层次扩展在水体中上部分,装置表面不易沉积粪便残饵等物质的优点。
[0013]本实用新型的循环水集约化养殖泥鳅的栖息树养殖泥鳅密度大、增产多、风险低、效益高、实用性广,适宜循环水集约化养殖泥鳅。该栖息树适宜泥鳅养殖,装置结构简单,在一个开放水体里,只要相对固定就可以,安装方便,装置经济性好。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4]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循环水集约化养殖泥鳅的栖息树的结构示意图;
[0015]图2是该循环水集约化养殖泥鳅的栖息树俯视图;
[0016]图3是该循环水集约化养殖泥鳅的栖息树使用状态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7]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0018]如图1和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循环水集约化养殖泥鳅的栖息树,包括沉子I和泡沫浮子2,沉子I和泡沫浮子2由位于中心的主杆3连接,沉子I和泡沫浮子2之间设置多片栖息片4,栖息片4自上而下逐渐变小,相邻栖息片4之间的间距为10cm。每片栖息片4由6片叶片5构成,且叶片5之间存在间隙,该间隙大于等于5cm。主杆直径为10cm。所述叶片5由透明塑料片制成。
[0019]在循环水集约化养殖泥鳅的水体中放置该栖息树,放置栖息树的位置一般在养殖池中央部分,栖息树的放置数量,应该根据养殖产量来安排。一般按照每平方米100尾的最底标准,如果一个养殖池养殖泥鳅10万尾,需要安排1000平方米朝上面积的栖息树,栖息树的“树叶”就是朝上栖息面部分,和常见树叶形成倒立状态,这样有利沉淀积累的粪便物质快速沉淀积累到养殖池底部,方便收集排出,水体中放置栖息树方便移动。
[0020]在浙江省杭州萧山东海养殖有限责任公司进行了泥鳅循环水集约化养殖技术的试验:
[0021]供试验用养殖池8个,面积各为400 Itl2,其中4个放置了养殖泥鳅的栖息树,另外4个为空白。历时60日,相关结果如下:
[0022]1、生长速度:前后4次抽样检测泥鳅生长情况,获得不同养殖时段泥鳅个体重量、增重量及日均增重等生长参数;经比较,2种不同放养方式下的泥鳅生长存在明显差异,结果显示,泥鳅个体平均规格分别由每尾3.704g增至16.667g和17.857g,各增长3.50倍和
3.82倍,日均各增0.217g和0.228g。
[0023]2、存活率:据个体重量推算总尾数,养殖成活率分别为87.9%和91.2%。
[0024]3、饲料系数:饲料系数分别为1.63和1.51。
[0025]试验证明:放置了养殖泥鳅的栖息树导致了泥鳅适应性增强、疾病减少、成活率提高,饵料系数下降。
【权利要求】
1.一种循环水集约化养殖泥鳅的栖息树,包括沉子(I)和泡沫浮子(2),所述沉子(I)和泡沫浮子(2)由位于中心的主杆(3)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沉子(I)和泡沫浮子(2)之间设置多片栖息片(4),所述栖息片(4)自上而下逐渐变小,相邻栖息片(4)之间的间距为1cm0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循环水集约化养殖泥鳅的栖息树,其特征在于:每片栖息片(4)由6片叶片(5 )构成,且叶片(5 )之间存在间隙。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循环水集约化养殖泥鳅的栖息树,其特征在于:该间隙大于等于 5cm。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循环水集约化养殖泥鳅的栖息树,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杆(3)直径为10cm。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循环水集约化养殖泥鳅的栖息树,其特征在于:该装置放置在养殖池中央部分。
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循环水集约化养殖泥鳅的栖息树,其特征在于:所述叶片(5)由透明塑料片制成。
【文档编号】A01K61/00GK203814382SQ201420075499
【公开日】2014年9月10日 申请日期:2014年2月21日 优先权日:2014年2月21日
【发明者】杨福生, 徐如卫, 胡廷尖, 李倩, 朱松明, 阮赟杰, 俞奇力, 刘士力, 吴翩, 陈菲, 王亚妮 申请人:杭州萧山东海养殖有限责任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