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棚节能保暖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3482阅读:304来源:国知局
大棚节能保暖系统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大棚节能保暖系统,该系统主要包括蓄热装置、太阳能集热器、土壤加热装置、散热装置等。通过对各装置的构造、选取、排列、连接、阀门控制等方法,建立了3条循环回路。本系统白天吸收、储存太阳能,进行集热循环;夜晚将储存的能量释放到大棚中,进行散热循环。这些循环全天工作,而且绝大部分时间不耗电。对于必须用电的环节,做到了用电时间短、使用设备少。本系统的有益之处是:在保暖的前提下,大幅度节省电力成本。
【专利说明】大棚节能保暖系统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农业大棚节能保暖系统。

【背景技术】
[0002]北方大棚冬季夜晚温度过低,不利于植物的生长。目前用于冬季保暖的太阳能大棚普遍存在的问题是:运行成本高,有的系统为增加保暖效果,依靠水泵甚至多个水泵作为循环动力,全天运行,不但电力成本很高,而且造成对电力的过度依赖,哪怕遇到暂时停电,也会失去保暖功能,增加冻害的风险。现在迫切需要寻找一种保暖效果好,又十分省电的大棚节能保暖技术,减少成本,规避风险。
实用新型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大棚节能保暖系统,解决北方大棚冬季夜晚温度低以及目前保暖系统运行成本高的问题。
[0004]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消除目前保暖大棚在集热中使用水泵转储热量、在散热中使用水泵作为循环动力的弊端,尽量利用自然规律,节省能源。
[0005]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通过对系统内设备的构造、选取、排列、连接、阀门控制等手段,构建多个节能循环回路,充分利用水随重力下行以及热水遇冷水上行等自然规律,在集热、散热循环中,尽量不使用电力驱动。对确需用电的环节,尽量减少用电的时间、次数和设备数量。达到既能提高夜晚温度,又显著节能的效果。
[0006]为实现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大棚节能保暖系统,主要包括蓄热装置1、太阳能集热器2、土壤加热装置3、散热装置4等,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蓄热装置I通过与太阳能集热器2连接,构成集热回路;通过与土壤加热装置3、散热装置4,构成散热回路一;通过与散热装置4、土壤加热装置3,构成散热回路二。
[0007]所述的土壤加热装置3,埋藏于土壤中,在与蓄热装置I相连中间有蓄热阀门5,在与散热装置4相连中间有散热阀门6。
[0008]所述的散热装置4,埋藏于地下,在与蓄热装置I相连中间有水泵阀门7、水泵8。
[0009]所述的蓄热装置1、散热装置4有保温功能。
[0010]所述的蓄热装置I容量较大,等于土壤加热装置3容量与散热装置4容量之和。
[0011]所述的蓄热装置I容量较大,其全部水体在当地白天平均日照条件下获得并积累的热量,释放后能满足夜间大棚内温度要求。
[0012]所述的太阳能集热器2具有独立的工作液体,能对蓄热装置I的存水进行持续、高效的加温。
[0013]所述的系统内主要设备按位置的高低顺序排列为:蓄热装置1、太阳能集热器2、土壤加热装置3、散热装置4。
[0014]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节能、高效。系统将蓄热装置I放在最高位且令其蓄热量充足,容量大,可以直接利用重力势能让热水通过散热回路一自然流过土壤加热装置3,不用耗电;或者通过散热回路二,入夜之初将蓄热装置I内的热水快速导入置于地下的散热装置4,利用热水遇冷水上行的原理,散热装置4中的热水与处于相对高位的土壤加热装置3中的冷水交换,也不用耗电。因蓄热装置I容量大,可充分接收太阳能集热器2的加温,再加上有保温效果,无需将热能转储他处,避免了热能在转移中和转移后的损失,使蓄热装置I获得较高的温升,提高了热效率,也节省了用于转储的电力。本系统唯一用电环节是清晨将散热装置4的水泵入蓄热装置1,但用电时间短,用泵数量少,十分省电。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5]图1是设备连接示意图(纵剖主视图)。
[0016]图1中,设备代号及设备名称为:1蓄热装置;2太阳能集热器;3 土壤加热装置;4散热装置;5蓄热阀门;6散热阀门;7水泵阀门;8水泵;9 土壤;10大棚本体。

【具体实施方式】
[0017]下面结合附图1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
[0018]实施例1,循环回路一内,利用重力进行散热循环。
[0019]安装连接设备:将蓄热装置I与太阳能集热器2连接,土壤中安放土壤加热装置3,散热装置4埋于地下,连接蓄热阀门5、散热阀门6、水泵阀门7、水泵8,如附图1所示。
[0020]日间集热循环:太阳能集热器2对蓄热装置I的水循环加热,保温待用。此时蓄热阀门5、水泵阀门7关闭。
[0021]夜间散热循环:入夜蓄热阀门5、散热阀门6开启,蓄热装置I的水在重力的作用下,自动经土壤加热装置3进入散热装置4。调节蓄热阀门5流量为一夜间恰好放完蓄热装置I存水为宜,也可将其设置为随温度变化而自动调节流量。
[0022]初始状态重置:清晨,将蓄热阀门5关闭,水泵阀门7打开,启动水泵上水,上水完毕后水泵阀门7关闭,重新开始新的循环。24小时工作时间内,只有此环节用电。
[0023]实施例2:循环回路二内,利用热水轻于冷水进行散热循环。
[0024]安装连接设备:与
[0019]相同。
[0025]日间集热循环:与
[0020]相同。
[0026]夜间散热循环:入夜水泵阀门7开启,将蓄热装置I热水快速导入散热装置4,散热阀门6开启,由于热水轻于冷水,散热装置4的热水会自动进入土壤加热装置3,冷水则由原路下行,如此不断重复,自动完成散热循环。调节散热阀门6流量使散热装置4的热量在一夜间散发完为宜,也可将其设置为随温度变化而自动调节流量。
[0027]初始状态重置:清晨,将水泵阀门7打开,启动水泵上水,上水完毕后水泵阀门7关闭,重新开始新的循环。24小时工作时间内,只有此环节用电。
[0028]本实用新型还有其他实施方式,例如可将以上列举的两种方式混合等,以上列举的两种方式仅是对本实用新型进行的优化描述,并非对本实用新型范围进行限定,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设计精神的前提下,任何各种变形和改进,均应落入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书确定的保护范围内。
【权利要求】
1.一种大棚节能保暖系统,主要包括蓄热装置(I)、太阳能集热器(2)、土壤加热装置(3)、散热装置(4),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蓄热装置(I)通过与太阳能集热器(2)连接,构成集热回路;通过与土壤加热装置(3)、散热装置(4),构成散热回路一;通过与散热装置(4)、土壤加热装置(3),构成散热回路二。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土壤加热装置(3),埋藏于土壤中,在与蓄热装置(I)相连中间有蓄热阀门(5),在与散热装置(4)相连中间有散热阀门(6)。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散热装置(4),埋藏于地下,在与蓄热装置(I)相连中间有水泵阀门(7)、水泵(8)。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蓄热装置(I)、散热装置(4)有保温功能。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蓄热装置(I)容量较大,等于土壤加热装置(3)容量与散热装置(4)容量之和。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蓄热装置(I)容量较大,其全部水体在当地白天平均日照条件下获得并积累的热量,释放后能满足夜间大棚内温度要求。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太阳能集热器(2)具有独立的工作液体,能对蓄热装置(I)的存水进行持续、高效的加温。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系统内主要设备按位置的高低顺序排列为:蓄热装置(I)、太阳能集热器(2)、土壤加热装置(3)、散热装置(4)。
【文档编号】A01G9/24GK204232005SQ201420100281
【公开日】2015年4月1日 申请日期:2014年3月4日 优先权日:2014年3月4日
【发明者】刘长宝 申请人:刘长宝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